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功夫志 | 功垂武林的戚继光

戚继光是一位家喻户晓的爱国民族英雄,他的抗倭事迹在我国人民中间广泛流传。至今在浙江、福建等东南沿海一带,还传頌着戚继光和由他率领的戚家军英勇抗击倭寇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同时,戚继光还是一位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卓越贡献的武术家,在我国武术史上,他第一个用文字和图式记载了武术拳谱,并且著录了论述精辟,内容丰富,集当时各家武术之长的武术著作《纪效新书》,开创了后世武术典籍的先河。在斗争实践中,他又创造性地将武术的攻防原理运用到阵法的变化和士卒的训练上,建立了一套立足于实战的军事技术体系。作为一位文谈风騷,武习韬略的全能战略家,戚继光不愧是一位彪炳千秋的历史人物。

戚继光(1528年——1587年),字元敬,号南唐,晚号孟诸,山东莱芜人。戚继光的父亲戚景通为明廷的神机营副将,是一位具有丰富军事知识和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有识之士。曾有人问戚继光的父亲说:“你一生廉洁奉公,将来有什么东西好留给子孙呢?”戚景通正色答道:“我留给子孙的是祖国的疆土,他们长大了,让他们继承我的事业,好好保卫疆土。”在这样的家庭教养中成长起来的戚继光,少年时代就立志报效祖国。他跟父亲学武读经,父亲还特地为他请了一个武术教师每天教练他武术。在师长的督促教诲下,戚继光进步很快,不仅诗词文章写得好,刀、枪、剑、载、拳术也样样精通。

在他十六岁那年,父亲去世,依照明朝的官职承袭制度,他依例承袭父职任登州卫指挥僉事,开始了一生的成马生涯。当时明朝北方边境吃紧,蒙古族数次入侵,逼近大都,土木堡之役,明英宗被俘,举国震动。一五四九年,年方二十二岁的戚继光在山东参加乡试,中了武举,第二年进京参加会试适逢韃靼的俺答汗率军攻破古北口,首都形势危急,所有来京参加会试的各地武举也都紧急征调守城。戚继光不仅武艺出众,还表现了出色的组织指挥才能和战略战术眼光,受到了兵部官员的重视,后被迁升为参将、总兵等职,统辖东南沿海一带的抗倭军事。

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二十八岁的戚继光被调往浙江省任参将,镇守宁波、绍兴、台州三府。浙江沿海是倭寇活动猖獗地区,明军的素质差,战斗力不高,常常抵御不住倭寇大队人马的侵犯,在慈溪的一次战斗中,倭寇在三个倭酋的率领下,分三路冲杀过来,明军抵挡不住向后溃退。戚继光急忙站到高处,一连三箭,射倒三个倭首,这才挽回了政势。此后戚继光决心重新组建军队,他到义乌一带招募农民矿工,编练新军作为抗倭主力。他十分重视对部队的训练,根据沿海地区水畦交错的地形和倭寇善于单兵作战的特点,着重提高士卒武艺的训练。他训练士兵时,按士兵年龄、身材、体质情况分别授给不同的兵器,一招一式严格按实战的要求,不允许练一些华而不实的动作,搞花架子。他常常教导士兵说:“学武艺是当兵防身、立功杀賊的法宝。你武艺高杀了敌人,敌人如何又会杀你?”他练兵不仅进行单练、对练,还结合营阵进行教练,提高整体战斗力,最终以集体智慧和勇力战胜善于单兵作战的倭寇,这是他高于其他抗倭将领的地方。他还十分注重土兵的体格训练,运用各种强负荷的方法锻炼士兵的体力、臂力和足力。这支由他亲自训练的戚家军纪律严明,武艺高强,倭寇闻风丧阻,在抗倭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长期的战争实践经验和训练士兵的实际需要,戚继光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起,着手编写《纪效新书》:全书分十四卷。书成后尚未刊刻就不胫而走,流传很广。

靖四十一年,戚继光又补充了四卷,共十八卷,并正式刊刻了此书。十八卷内容为:束伍、操令、阵令、谕兵、法禁、比较、行营、操练、出征、长兵、牌筅、短兵、射法、拳经、诸器、旌旗、守哨、水兵。由于此书涉及诸多用兵方法,既有军事理论,又有实用技术,明代以来,成为兵家案头必备的军事著作。戚继光在书中广采博引,对一些流传在民间的武术项目以及自成一家的武术体系也都作了收录。如第十卷“枪法”,就是取材于民间流传已久的杨家枪法;第十二卷“剑经”,十三卷“射法”,就是收录同是抗倭名将俞大猷的。特别要提到的是第十四卷“拳经”,在“拳经”中,戚继光综合民间古今十六家拳法,集其精华,编成拳法三十二势并绘以图式作为练兵的教材。这三十二势对后起的各家拳种影响很大,太极拳开山鼻祖陈王廷在创建太极拳时,就吸取了其中的二十九势作为太极拳基本套路。由于古代武术典籍本来就不多,而且大多以手抄本形式流传于社会下层或者靠口传心授才得以流传,到后来绝大部分往往都亡佚了,所以“拳经”当推古代唯一部文图并茂、势法俱备的古拳法专书,戚继光本人也因此在我国武术的发展史上享有独特的地位,功垂武林。这部书问世三百多年来,被日本、朝鲜的军事界、武术界多次翻印,并作为制定本国武备书的重要参照书籍,在国外影响很大。

有些研究戚继光及其武术著作的专家认为,作为一个统帅十万貔貅之众的帅才,戚继光本人也许不会在一刀一枪上下太多的功夫,他的精力主要放在制定新的战略部署和战术体制上。他除了作为军事战略家的一面外,与其说他是一位精于技击的武术家,倒不如说是一位善于博采众长的武术理论家,这倒不失为是颇有见地的评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清朝的军方如何通过三个环节检验武林高手?试试你能做到不?
武术在战场上是否有用,古代武将的武艺到底有多高?
【理论】戚继光《拳经三十二式》的用途及训练方法
戚继光拳术想关资料
回族武术查拳源于中国本土
中国历史上真实的10大武林高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