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健康话题】猴痘·一种人兽共患疾病|不可轻视·无需恐慌

近段时间,英国、美国、西班牙等多国报告发现猴痘病例。世界卫生组织表示,随着监测范围的扩大,不排除未来发现更多病例。

猴痘是一种人兽共患病。1958年,欧洲科学家从实验室的猴子体内分离出猴痘病毒而得名。当时是一只从新加坡运往丹麦哥本哈根的食蟹猴。然而,猴子并非猴痘病毒的主要宿主。其主要宿主是松鼠、兔子等啮齿类动物。自20世纪70年代首次证实人感染猴痘病毒后,这种病毒主要在非洲传播,直到2003年美国出现猴痘疫情。此次多国出现病例,反映出猴痘病毒正在扩大其地理传播范围,不断增强传播能力。

该病毒与天花病毒、牛痘病毒等同属正痘病毒科,这些病毒在抗原性、生物学特性、形态、结构等方面十分相似。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也与天花存在相似点。比如,感染者初期为全身性红斑或皮疹,随后发展为躯干部、脸部、手掌和脚掌的丘疹,丘疹再发展成为囊疤,形成脓疤并结痂,通常皮疹出现10天后结痂脱落。

尽管有诸多相似之处,但在临床致病性及感染传播特性方面,它们并不相同,这意味猴痘成为天花那样的烈性传染病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先从传播途径看,猴痘传播主要是人类被感染了猴痘病毒的动物咬伤,或接触感染了猴痘病毒的动物的体液、分泌物和血液,人际传播则主要通过血液和体液,属于有限人传人。而天花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因此,猴痘在人际传播的“效率”远低于天花。其次,虽然感染后的症状类似,但猴痘的症状明显轻于天花,部分猴痘感染者全身性红斑或皮疹并不明显,呈局部或自限性。

截至目前,我国未报告发现猴痘病例,也没有报告在动物宿主上发现猴痘病毒。由于我国严禁入境携带除猫狗外的所有动物,因此通过动物传入的可能性不大,但仍需加强动物检验检疫及入境人员监测。

人类是天花病毒的唯一宿主,只要人群中天花疫苗接种率达到一定水平,既能阻断病毒传播,也能消灭其生存空间,使其无处遁形,这也是人类能够通过接种疫苗消灭天花的重要原因。相比之下,啮齿类动物及很多野生动物都是猴痘病毒的宿主,点多、面广,防控难度大,加之猴痘病毒不断变异(目前分为西非进化支和中非进化支,前者病死率约为1%,后者则可达10%),因此,决不可轻视,但无需恐慌。

如何应对猴痘呢?专家表示,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的“四早”原则是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的“黄金法则”。目前,我国已建立了多种可用于猴痘早期诊断的基因检测技术,比如荧光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技术,可在3小时内对痘病毒做出早期筛查诊断,结合新一代测序方法,不仅可在24小时内鉴别样品是否为猴痘病毒或其他痘病毒(如天花病毒、牛痘病毒等),而且可对猴痘病毒的来源与传播链进行分子溯源。

目前对猴痘没有所谓的“特效药”,主要是对症治疗,一些抗病毒药物在体外实验中有效,但是在临床应用上仍然证据不多(因为几十年来猴痘发病率一直非常低)。另外一种可能的治疗方法是接种天花疫苗,这是因为其潜伏期有1~2周,有一定的时间留给疫苗发挥效力。不过CDC目前只仅以已经接触过猴痘病毒(或者疑似密接者)接种天花疫苗,不需要普遍接种。

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统计,人兽共患病占人类传染病的六成以上。我国已证实的人兽共患病约90种,其中能引起人类严重临床症状的超过50种。在关注猴痘的同时,应以此为契机,更多关注人兽共患病防治。尊重自然,保护野生动物,避免和野生动物有过多的接触,只购买有合法来源的动物及动物制品,这些简单的措施,在某些时候可能会救我们一命。

文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医学检验与病理中心 许莹芊 专业指导 谢小兵

[责编:吴婕]

[来源:大众卫生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没有病毒,就没有今天的人类
​BBC纪录片《病毒为何致命》病毒的前世今生
性接触成为重要传播方式!!!猴痘病例四起,会传入中国吗?
猴痘蔓延至30国,它会成为新的大流行吗?
陈根:全球多地报告猴痘病例,我们不必过于恐慌
在历史上,人类曾经成功地灭绝过一次病毒,就是天花病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