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创建“教育之家”、促进教育公平,被誉为“家庭教育之母”的夏洛特·梅森如何看待教育?

今年上半年,电视剧《小舍得》刷爆了朋友圈。

这部火爆异常的电视剧,真实且扎心地呈现出了教育内卷。剧中,两种原本不同的教育方式冲撞、并轨。本来遵循“快乐成长”的佛系妈妈也难逃剧场效应,为孩子报起了各种辅导班......

图源:网络

内卷之下,教育失序。

一个个“鸡娃成功”的故事过后,“站着看戏的人”越来越多,教育内卷也愈演愈烈。

如今,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城市,“鸡娃”早已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海淀妈妈”们更是堪比战斗机。

而在踏上“鸡娃”路之前,几乎每一个家长心中都会产生疑问。

我的孩子能比别人差吗?

教育真该如此吗?

如何正确地教育孩子?

一切教育问题,终究都要回归教育本质。 混乱形式下,教育大师的光辉历久弥新,无论是本人还是其教育思想,都能够很好地为我们提供一些宝贵的教育经验,值得借鉴和思考。

年少失去双亲,

她却成了家庭教育之母

夏洛特·玛丽亚·肖·梅森(Charlotte Maria Shaw Mason),二十世纪初英国的英语教育家和改革家、家庭教育之母、“教育之家”创始人。 [1]

图源:Wikisource

1842年新年,夏洛特·梅森出生在Bangor的海边。

从梅森后来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她拥有一个十分美好的少女时代。 [2]

梅森最早的记忆,始终和大海联系在一起。母亲的体质较弱,适合海边的气候,父亲则是一名喜欢读书的商人,优雅而淳朴。

作为独生女的她,从小在家中接受教育 。而学习的内容,最早是博物馆的 Butter’s Spelling Book ,里面有很长的列表和难以拼写的单词,在这以后,还有 Aesop’s  Fables Lord Chesterfield’s Letters to his Son 等书籍...... [ 3]

图源:Market Lavington Museum

幸福的时光在梅森16岁那年戛然而止。

母亲在她16岁时去世,父亲也未从悲痛中恢复走出,第二年追随母亲而去。

丧母又失怙,17岁的梅森成为了孤儿

18岁的1860年,梅森开始了教育生涯 。此时,她搬到了伦敦,进入当时英国唯一的师范学院,即家庭与殖民地幼儿学校协会(The Home and Colonial School Society),开始了为期3年的培训。

图源:Wellcome Collection

注:The Home and Colonial School Society:该协会通过培养和供给幼儿学校教师,振兴幼儿学校事业,在创办初期培养出了1443名教师,当时英国幼儿学校的教师一半出自该协会。

19岁这年,出于家庭、财政等原因,梅森得到了特殊的照顾——在乡下的戴维森学校的一个工作机会。在获得教学证书并任教3年后,梅森开始创办女子中学,并在此任教十多年。

命运并没有怜惜这位坚强的女性, 在任教的十多年里,她屡屡被疾病所扰,始终辗转于教学与因病休息之间

1878年,36岁的夏洛特·梅森因为精神分裂症,不得不暂时放弃教学工作,而这也促成了她另一个时期的游历生活——在英国徒步旅行,并保持记录。

这些艰难境况下的记录在后来成为了一系列地理书的材料。1880年, 38岁的梅森出版了第一本地理书 —— The Forty Shires: Their History, Scenery, Arts and Legends ,大受欢迎,后来,其他五本地理书也相继出版,她也因此获得了一笔收入。

图源:Amazon

1885年,43岁的梅森为一个教堂筹集捐款活动提供了一系列的免费讲座,这些讲座促成了后来的家长教育协会(简称PEU)的成立,讲座的内容也在之后刊登在了她的Home Education一书中。

1890年,梅森创办家长教育协会的月刊杂志——《家长周报》(the Parents’ Review),并在第二年成立了教育之家(The House of Education),以此专门培训女家庭教师。

图源:University of Cumbria

最初,教育之家只是一个由21名女生组成的班级,之后,出现了一个附属于培训学院的家长协会学校,在这里,孩子们免费上学。

教育之家影响力甚广

这种由有文化的家长组成的团体对儿童教育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想到在这种教育下长大的孩子将来会在祖国建设的各行各业发挥重要的作用,我们就会油然而生一种伟大的使命感。 [4]

从培训学院、实习学校,到家长评论杂志、全国家长教育联盟、家庭函授教育,夏洛特·梅森将自己投身于教育工作一生。在执教生涯中,夏洛特·梅森的教育理念逐渐形成,带来了更多的教育著作,出版《父母与孩子》、《学校教育》、《儿童生来是人》、《如何培养孩子的性格》《教育哲学》等书籍。

其教育思想在英国影响了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的数代人,这个自年少时失去至亲的教育工作者,被后世尊称为家庭教育之母

主张教育平等、为女性争取教育权,

她成为教育改革先锋

19世纪初, 英国教育泾渭分明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按照社会地位接受教育:职业教育面向贫困家庭,文学等课程则专为富人设立。

与此同时, 女子教育也非常落后 ,无论是教育设施还是教学质量都十分恶劣。在当时的英国,女子大多在家中接受女教师的家庭教育。

而在此时,家庭教育的老师们也大多出身于贫困家庭,地位低下,从某种程度上,家庭教师的地位甚至相当于佣人,因此,教育质量更加得不到保证。

在如此社会背景下,夏洛特·梅森在执教生涯中始终为教育平等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教育平等

图源:Daily Express

在夏洛克·梅森看来,孩子一出生就理应享有平等的待遇。 [2]

在女子中学里,梅森形成了a liberal education for all的设想,构建了一种博雅和广泛的、不分社会阶级地位的课程。

后半生的梅森在管理这些学校时,也通过实现免费教育、与学校孩子同吃同住等,将毕生精力献给教育,努力使“所有人受教育”。

为女性发声

图源:Steemit

尽管夏洛克·梅森终身未婚、没有成为母亲,但她始终为女性和千万母亲做出了诸多贡献。 [5]

32岁时,梅森在Bishop Otter College担任教学职务,给将来的女性老师讲授有关教育方法、卫生和生理课程。

梅森所创建的教育之家,也是当时唯一一个为私人女教师提供专业培训的机构 ,培养了许多女教师,也为很多母亲提供培训课程。

《家长周报》期刊,更是整理搜集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是外国家长的来信,交流家庭教育的意见,解决了当时家庭教育中母亲所面临的诸多问题。

对于当时的时代来说,这些成就与贡献无疑十分卓越。

被更多家庭和学校采用教育思想

她是当之无愧的家庭教育之母

夏洛克·梅森在教育之家中反复实践的教育思想,得到了当时家长、学生乃至于教育界的广泛赞扬。 至今,她的教育方法也经常被无数中产阶级父母和学校所采用。

在美国的安布尔塞德国际学校,每个附属学校都是运用了梅森教学法和教育观念教学,深受家长和学生的喜爱,每年,这里也都会吸引许多家长和教师接受培训。

图源:ambleside

夏洛克·梅森虽被称为家庭教育之母,但其教育思想兼顾家庭和学校,只是更多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而她独具特色的家庭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是分不开的。

十九世纪,教育巨著《爱弥儿》广为流传,在卢梭等人自然主义教育主张的影响下,19世纪末的欧美逐渐性成了“儿童中心主义教育思潮”。在该理念下,传统教育受到制约,自由主义的原则也在教育中得到体现,儿童开始成为教育过程的中心。

而夏洛克梅森的教育思想,与卢梭有着极深的渊源

梅森早期所学为裴斯泰洛齐教育法,而裴斯泰洛齐正是卢梭自然主义思想的忠实追随者。此外,在梅森的作品中,也多次提到卢梭的《爱弥儿》。

图源:The Guardian

在夏洛特·梅森看来,孩子是一个具备所有可能性的“人”。在她的所有教育实践中,有三个观念始终贯穿其中。 [6]

教育是一种氛围

图源:Study.com

教育的氛围不意味着孩子应该被孤立在被改造过的儿童的环境中。 [7]

在第一本著作《家庭教育》中,梅森用了大量篇幅谈论什么样的氛围对孩子早期教育的自然发展最为有益。

首先,自然的家庭环境是优良的;另外,要尽可能多地把孩子放置在大自然中,大自然是伟大的教育家

教育是一种习惯、训练

图源:cns.utexas.edu

“教育是一种训练,训练的习惯的形成是明确的并经过深思熟虑的”。

在梅森看来, 教育比天性要重要的多,习惯胜过于十倍的天性 。教育需要引导好的行为和思想来替代不好的行为,并进行反复练习,直到成为一种习惯。而这种习惯不仅是一个人性格形成的关键,更能够直接影响到整个民族的进步。 [8]

教育是一种生活

图源:wikiHow

在梅森看来,适合孩子心智的营养是思想,不是知识,所以,应该给孩子鲜活的思想、主张,而非干瘪的事实讲述。

此外,孩子具备的思想和使思想活跃的自然求知欲是自然发生的,是教育的主要手段。

在她看来,所有的分数、奖励、惩罚都是无济于事甚至有害的,在她所创立的学校,始终没有这些外界激励的立足之地。

过度“鸡娃”,

只能是一地鸡毛

夏洛克·梅森的教育思想,在当时已是惊世骇俗, 其在当下遍地“鸡娃”的时代背景下,依旧有着深刻的警醒意义。

在《儿童生来是人》一书中,夏洛克·梅森认为,儿童具有思考力、有感情,他们的灵魂能够被点燃,而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

孩子对知识本是天然热爱的,但在过多的外部刺激下,孩子对知识的天然热爱被彻底浇灭,而这种热爱本应该陪伴孩子一生。

忘记过度“鸡娃”吧,莫让太多的刺激浇灭孩子的热爱之火。

参考资料:

[1]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harlotte_Mason

[2] http://www.infed.org/thinkers/et-mason.htm

[3] Cholmondeley 1960:1-2

[4] 《父母与孩子》

[5] 夏洛特·梅森家庭教育思想及实践探寻

[6] Charlotte Mason: a pioneer of sane education

[7] 《为了孩子的缘故》

[8] AimeeR.Natal. Charlotte Mason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推荐适合家阅读长的100多本好书
家庭性格教育的经典之作 ——评夏洛特·梅森《如何培养孩子的性格》
在家教育的八大方法
在家上学:夏洛特.梅森的18个教育观点,不可不读!
什么是夏洛特·梅森在家教育法-HST翻译
9大在家教育流派的优势与不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