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知青岁月(6)----民工日子、看电影

民工日子

1972年,建瓯县南雅公社筹备在房村口大队附近的仁垱大队位置兴建一座小型水电站,解决南雅公社各大队用电问题。各个大队派义务工参加建设。

新村大队需要抽调社员去南雅公社仁垱水电站做义务民工(工分还是在队里给)。由于社员们基本上都有家庭,不便远离家庭的原因,而我们知青单身,向往回来就有饭吃的集体生活,这样我就积极报名,申请去完成大队应完成任务,解决新村义务工名额。

我们来到房村口仁垱水电站工地,看到在两座山之间山谷要建起一座大坝,拦截上游水建一座水库,利用高程落差阶梯供水,给发电站发电。

民工生活很艰苦、很简单、很单调的。我们按照各大队编成班组,在工地附近较平整地块上搭起两座竹子大棚,中间是公用走道,屋内两侧长长的通铺,全是毛竹大竹柄的床上铺着稻草。开始好新鲜,工地上有标语、有大喇叭、有食堂吃饭,每天上班下班,集体生活劳动日子过得好快的。当年,我们都年轻,感觉有使不完的劲。在大坝基坑位置开挖平整基底,为了基底土层相同,均匀受力,不要产生应力集中的问题。我们要把大石块挖出来。虽然每天劳动很累很累,可睡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又是精神抖擞。这就是年轻人的魅力吧!

有一天,我们几位知青挖开基坑中最后一块大石头,移开后看到大石块留下坑底里有一条好老鳗鱼,肚皮是黄色背上是深黑褐色的,高兴的我们把它弄到厨房,也不管它是否百年精灵,福州知青说可以补补,消除乏力。记得民工食堂有一位妇女负责每天炒菜和蒸饭。她帮助我们把这只陈年老鳗鱼给做好,生姜和盐巴加山泉清水煮好,一股清甜的鱼味把我们知青高兴的像过年似,就是在今天还是能够称得上极品滋补强身的美食。

那时在解决温饱问题的年代,面对仁垱水电站工地近自然景观,我们没有心情欣赏自然生态美景,也不懂天然氧吧(今天成为旅游打卡网红点)。下班天黑了,我记得有一位知青会说福州“评话”,好像是集瑞大队,是不是叫“陈天生”,每天晚上大家都围在他周围,听他说福州话的传统评话剧本《贻顺哥烛蒂》等等。这就是当年能够享受的文化生活。

三个月后,我被大队轮换,又召回到自己生产队。

1977年我到福州大学土建系工民建专业读书。有一天在走道上碰见新村回乡知青江叶建,他是来念二年制“社来社去”农村小水电专业班学员。他乡遇故知,高兴地告诉我仁垱水电站发电了,我也高兴的兴奋一阵。他毕业后回南雅公社后,任命他为仁垱水电站站长。

民工的履历,填补了我人生工、农、商、学、兵的五彩缤纷经历。回想起来自我感觉良好。还是感恩、感激、感谢的人生有这样机遇!

看电影

新村大队在205国道旁边,与南雅镇隔江相望,对新村位置的上游隔壁村是新建大队,那里曾经是南苑水仙茶产地可与今天北苑水仙茶媲美。山上有原来为建设“建溪水电站”苏联专家工作和住宿的基地,有一座苏式建筑风格漂亮的大礼堂,后为建设兵团华东林业设计规划大队(原福建省华东林业勘察设计院整建制从福州五一北路搬来)。下游隔壁有建设兵团八仙农场。这三个地方日后成了新村知青看电影好去处,填补我们心中无限的寂寞和空虚,增添那个文化娱乐极为贫乏的年代。

那时候,南雅公社文化站小电影演出队,按照排队轮流定时上新村大队给社员们播放规定的电影,有时还是不久刚放映过的新电影片。但是,那时候放映队来人,整个山村人们沸腾了,大队部炉灶生火了,朴实无华的村民拿出好吃的招待二位放映员,人人都像过大节一样喜悦,知青也不例外的。大队部门口操场(平时晒谷坪)早早就摆好各家各户的凳子,井然有序。大家都盼着天快些黑下来。

那时,到大队播放的基本是《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平原游击队》、《洪湖赤卫队》、《渡江侦察记》、八大样板戏等等,里面的几句台词都成家喻户晓,成口头语。地道战中“高家庄实在高”大人小孩顺口就来。

每次大队接到通知,就会派人去挑回放映机,帮助挂影幕,安置好放映机,那时南雅公社仁垱水电站还没有竣工投入发电,放映队自备小型柴油发电机,可是经常电压不稳,电力忽闪忽闪的,活泼的痞孩子还会在放映机前晃悠小手。民风淳朴的年代,大家都有耐心的,充满很满足感在看电影。

知青思想很活跃,耳听八方,消息来源多。除了上述三个邻居位置有放电影,做到基本上不会落下以外,并且会去寻找比这三位地方反映的影片会更上一层楼的,如《阿诗玛》、《五朵金花》、《冰山上来客》、《野火春风斗古城》等等故事片,那是大队级别没有的。

我们经常去,军垦农场是部队露天电影。华东设计大队是在大礼堂,我都有哥们在那里等我。有时候,南雅镇放电影我们也是会想尽办法去看看。记得有一次收工后没有吃饭,搭新村渡船到南雅镇看《金沙江畔》,晚上电影散场之后,晚上10:00左右到江边看到没有渡船影子,我们只好把衣服脱下来用皮带绑扎在头顶,两只拖鞋抓在手中,凭借建溪江面的夜光,划呀游哦,就这样斜漂回新村村。

2018.11.3返乡聚会,看着奔流不息之建溪江面,不可思议当年为了追求看电影不要命了。真是年轻气盛,无知无畏。现在想想后还会怕怕的。

记得当年还有一件糗事,为了观看朝鲜故事片《卖花姑娘》电影,渡船挤满人,超载了船沉了,个个成落汤鸡,好在没有出事情。那时,除了八个样板戏,还有南斯拉夫《桥》也极其热播的电影。

每个时代的人们,都有着不同的文化娱乐生活,一定是与时代步伐紧密结合的。今天文化精神生活,早已经颠覆我们知青岁月的思想境界了。但是,那个特定时代文化生活点滴温暖,会让我们共和国一代人永不忘怀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孙臣付:往事慢忆—乡村电影
2015年滦镇公社新二大队知青聚会合影照
我是一名挣工分的电影放映员——追忆知青时代的电影情缘
《海天凌风——回望插队生涯》系列之四:《沧海夺田》绘宏图
情思马夹塘
我的知青生活『源潭天空·罗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