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民族的大团结 你我的运动会」东南沿海的一个古老民族:畲族

畲族自称为“山哈”,意指山里人或居住山里的客人。其称谓有多次演变。在隋唐之际,人们对居住在福建、广东、江西三省交界地区的包括畲族先民在内的少数民族广泛称为“蛮”“蛮僚”或“峒蛮”;到公元13世纪南宋时期,汉文史书上才开始出现畲族名称。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民族识别,统一族称为“畲族”。

畲族的来源,有外来说或畲瑶同源的观点。福建师范大学谢重光教授提出畲族是多元一体的民族之说很有见解,即畲族族源主要包含百越后裔、南迁武陵蛮和入畲而被畲化了的汉族三大部分。

语言文字

畲族有本民族语言,属汉藏语系。新中国成立后,语言学家对畲语进行了多次的调查研究,一致认为畲族有两种语言:福建、浙江、江西、安徽等省以及广东的潮安、丰顺两县的畲族使用的是一种语言,这种语言属汉藏语系汉语客家方言,但在语音上与客家话稍有差别;有少数语词与客家话完全不同,也不是当地汉语借词,有的却与苗族、瑶族的某些语言相近或相同。居住在广东的博罗、增城、惠阳、海丰等县的一千多人,自称“活聂”(山人)的畲族,使用另一种语言,这种语言与苗、瑶语族语言的关系要比壮、侗语族的语言关系密切得多。

人口与分布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畲族人口总数约为708651人。畲族分布广泛,遍及全国各省市,90%以上居住在福建、浙江广大山区。宁德市(俗称闽东)畲族人口近18万人,主要聚居在福安市、霞浦县、福鼎市和蕉城区,约占福建省畲族人口的二分之一、全国畲族人口的四分之一,是全国最大的畲族聚居区。畲族是我国典型的散居民族之一,其分布的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

手工艺品

畲族的手工艺品种类丰富,风格独特,其中以彩带和竹编最为著名,是畲族妇女最喜爱的装饰品,并成为受欢迎的旅游产品和出口产品。彩带是花腰带,又称合手巾带,其竹编的斗笠,花纹细巧精致,配以水红绸带、白带及各色珠子,富有民族特色。

服饰

畲族的传统服装有一定的地区差异,但都崇尚青蓝色。男子的服饰一般是短衫阔袖,不裹巾戴帽。畲族已婚妇女则一般都头戴凤冠,即用一根细小精制的竹管,外包红布帕,下悬一条一尺长、一寸宽的红绫,畲族称之为龙髻。畲族妇女传统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其衣领、袖口和右襟多镶花边,有穿短裤裹绑腿的习惯。畲族少女喜用红色绒线与头发缠在一起,编成长辫子。老、中、青不同年龄的妇女,发间还分别环束黑色、蓝色或红色绒线。

传统节日

畲族的民间传统节日主要有农历二月二举行会亲活动的“会亲节”,三月三缅怀祖先的“乌米节”,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封龙节”,纪念祖先的“招兵节”等。此外,畲族也有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

民族文化

畲族民间口头文学十分丰富,以山歌、神话和传说最有特色。在长篇叙事诗歌中最著名的是追溯民族历史渊源的《高皇歌》,又称《盘古歌》,是一首长三四百句的七言史诗藏。“小说歌”,畲族称为“长连”“全连本”,是畲族民间文学中的一种特殊的形式,多是近两个世纪以来畲族中懂汉语的歌手将历史人物故事编唱并以汉字记录而成的叙事歌,如歌颂本民族英雄人物《雷万春》《钟良弼》以及历史小说《西游记》《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畲族山歌多以畲语歌唱的形式表达,民间流传下来的山歌约有一千多篇、四五万行。畲族山歌的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齐唱等。其中无伴奏山歌是畲族人最喜爱的一种民歌方式,“双音”则是畲族人擅长的二声部重唱的唱法。

畲族的体育活动项目很多,主要有武术、登山、打尺寸、操石磉、骑海马、竹林竞技等。其中,登山是畲族传统体育中最引人入胜的活动,每逢春暖花开的“三月三”和秋高气爽的“九月九”,畲族山区都要举行登山活动。畲族武术则以畲拳最著名,棍术次之,乃畲族独创,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来源:郑州电台会面客户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吉安市少数民族概况
畲族山歌:穿行在青山绿水间【图文】
山歌、畲族婚礼、竹棍舞……最嗨最炫的三月三你了解多少
幸福山歌满畲乡
畲族新歌
巴蛮图腾文化之比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