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灸膏肓腧穴法》膏肓灸法的特色探讨
研究目的 以《灸膏肓腧穴法》一书作者庄绰受争议的生卒年、及其籍贯“清源”探索,另外查找庄绰的一般著作、医学著作。主要梳理《灸膏肓腧穴法》的成书背景,归纳、汇总庄绰的文学诗作和医学著作,辩章其学术观点,考镜膏肓灸法的历史源流,为传统中医“膏肓灸”学术思想的传承与创新提供文献理论依据,拓宽人们对膏肓灸的理解思路,宣扬膏肓灸法在现代生活、临床诊疗、防病治病等领域应用,希望抛砖引玉,为膏肓灸法繁荣昌盛开展基础的古文献研究作出铺垫。 研究方法 运用中医历史学、文献学、古代文学、及社会文化的角度,探索《灸膏育腧穴法》作者、源流、引文出处、学术观点及有关膏肓灸等古文献史料的搜集,从古代秦、汉时期起至明、清时期对膏肓灸法、膏肓灸等的应用主治、功效等报道汇集,采用定性的分析和系统归纳法,追溯其历史沿革,归类、汇总、评述将古代文献中与膏肓灸法相关的内容,按不同的历史时期分别论述、分析,了解灸法、膏肓、膏肓灸等相关文献的历史分布情况,提炼出膏肓灸法在每个历史时期的治疗特点,研究表明”膏肓灸“奠基于秦、汉《内经》的基础理论指导;继而魏晋发展出化脓灸始见于《小品方》、葛洪《肘后备急方》,发展于唐《千金方》指出“膏肓无所不治”为膏肓灸之滥觞;盛极于宋《针灸神书》、《针灸资生经》、《圣济总录》、《世医得效方》的临床应用,到庄绰《灸膏肓腧穴法》总结宋以前各家膏肓揣穴方法、灸疗壮数、灸后补养,成熟地奠定了“膏肓灸”为中医的特色治疗方法;普及于明、清各个医家及医著《景岳全书》、《类经图翼》、《普济方》、《古今医鉴》、《杂病广要》、《医学入门》、《孙文垣医案》、《寿世保元》、《痰火点雪》、《医学纲目》、《神灸经纶》、《针灸逢源》、《针灸大成》、《针灸大全灵光赋》、《百症赋》、《医统大全》、《针灸聚英》、《急救广生集》、《医学实在易》、《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的阐发。从收集的文献中,理清了我国膏肓灸的发展脉络。利用中医古籍数据库、中国古籍全录数据库及《中国医籍考》、《地方志》考证该书作者里籍,从纵观的各代医家、医著的历史沿革和治疗疾病分类横向汇总,将该书内容与其相关古籍有关灸疗的文献,从纵深的个角度进行系统的梳理。另外探讨现代文献膏肓灸法与针法对比统计图表分析、了解膏肓灸临床应用范围,以《中国期刊数据库网络资源》查找膏肓灸法等现代期刊文献,应用统计学的频数、图、表等方法呈现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 《灸膏肓腧穴法》是宋·庄绰在前人应用膏肓灸的基础上,整理汇总记录各种膏肓穴的取法差异。目前对于膏肓灸法的古代文献研究还是比较薄弱的。该书是第一本研究单一腧穴:膏肓穴的书。作者重视传承孙真人对膏肓穴的认真揣位,并保存多位临床”膏肓灸“的验案,以及作者的切身膏肓灸疗的体验,对膏肓穴的取穴法有13种记录图形18幅,将各个流派的不同定位揣取膏肓的方法仔细记录,是集宋代之前灸膏肓的重要医籍资料。论文研究从对《灸膏肓腧穴法》作详细精读将灸法-膏肓灸的历史发展源流作系统全面的研究;从数据库搜集古代文献史料充实膏肓灸法应用的学术内容。在对传统灸法古今文献进行深入了解、探索与呈现的同时、继承古人和前人的膏肓灸疗的基础上希冀有所发现和提高,主要是希望发扬中医宝贵的膏肓灸,应用于现代各种慢性病和疑难杂病等的绿色疗法。同时也宣扬重要灸法古籍《灸膏肓腧穴法》一书,让医学界、学术界甚至普通大众,更明白和了解该书在中医灸法的地位。通过选题查新,发现该书还没有被深刻的研究过,只有几篇对庄绰里籍的考证,至于对《灸膏肓腧穴法》一书,尚无全面的系统论述,在此基础之上,对庄绰及《灸膏肓腧穴法》的学术研究从古今历史发展纵深视角探索,从时间的跨度能看出膏肓灸法发展演变的面貌。以及对膏肓灸法对现今临床的适应症作出归纳总结,希望对膏肓灸的广泛应用,在古文献理论方面作出绵薄之力。 结论: 本研究具有以下特点和创新 1、运用“辨章学术的文献学研究方法,全面探讨《灸膏肓腧穴法》的膏肓灸法源流和收集汉及汉以前至今的膏肓灸法相关文献,可说对膏肓灸法的历史沿革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运用中医文献学的方法,对历代膏肓灸法进行断代分析和整体分析,研究了历代膏肓灸法的应用规律和特点。 研究中发现,现代临床应用膏肓灸首先在期刊的发表上,为数不多,其中对膏肓选穴定位也存在轻忽,正印了孙真人所言选穴不准,不独疗效不显,可能徒伤皮肉,这是对《灸膏肓腧穴法》一书研究最重要的体会。 3、强调必定对膏肓的选位准确,操作上做到分离两肩胛骨,然后灸之,才能效如桴鼓。孙真人:“若能用心方便,必得灸之,无疾不愈矣”、“不尔,即胛骨覆其穴,灸之无验”。 4、.膏肓灸必定要重灸,也就是至少500壮以上,对虚劳等消耗性疾病,才能达到最低治疗量,如果灸不到位,只会损气耗气,可能还会造成气机壅滞等变证,这也是施行膏肓灸必须要注意的,所谓”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说的三年之艾有两层意思,一是用三年陈艾,减少艾的燥热性,二是指要治疗七年之久的慢性病、久病之类消耗性虚证,要灸疗到三年以上才能根治的意思。 5、必要遵循孙真人的灸后补养遗训,做到灸前操作选位正确,灸后调理完善,从而达到“膏肓无所不治,无所不疗的至善境地。 本研究重点表明了,通过古代文献《灸膏肓腧穴法》著作的精读,参照历代有关膏肓灸法的文献分析探索,了解膏肓灸法的临床应用范围以及注意事项,希望膏肓灸法能在现代临床实际广泛运用,让医者在揣穴要点上明白了解到:必要分离两肩胛骨然后才对准膏肓穴正确施灸!如此才能提高灸疗效果,这些都是有积级的临床意义。 总之,本文献的研究给我们提供可行性借鉴,在临床采用膏肓灸,必定做到揣穴准确,万分强调要分离两肩胛骨,实施多壮重灸,以及灸后必定提醒患者作出应有的补养,才能起沉疴去痼疾,最终能达到、治病、防病、养生的目的,这也是研究《灸膏肓腧穴法》一书最重要的积极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针刺手法名家张缙的成才之路以及单式手法精要(字字珠玑,不得不看)
骨度分寸定位法的古代文献研究_李佳潞
基于文献的针刺联合刺络拔罐法治疗痤疮的临床研究
黄龙祥:针灸文献的源流、种类、性质与价值
“动”与“不动”的养生哲学
张树剑|经典针灸概念术语研究述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