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民国时期安化的民间茶叶组织
安化产茶历史悠久,是个古老的茶区,为全国产茶重点县之一,产品量多质好,驰名中外,素有“茶乡”之称。从民国初到新中国成立,安化茶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主权半独立的历史背景下,伴随着封建经济解体、传统自然经济向近代经济转化的历史进程,经历了鼎盛、衰退、振兴的三个时期。由于受政治变革、经济制度、社会动荡、战争频繁、交通运输业阻断等因素的影响,安化陆续成立了不少民间茶叶组织,这些民间茶叶组织的出现作为官方茶业的有力补充,为促进该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安化黑茶从传统走向现代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同时,黑茶这种经济作物种植、交易的民间组织兴衰过程,也对民国经济史的研究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主要民间茶叶组织介绍
  ■ 安化茶叶总工会
  据1993年版《安化县志》第四章“茶叶”中记载:民国初期,长沙、武汉等地茶商都悬挂“安化名茶”招牌,借以招徕顾客,为谋茶业发展,县府屡施整顿茶业之策。元年,县设茶叶总工会,后改设茶叶公所,招生讲习。
  由朱先明教授主编于2000年出版的《湖南茶叶大观》一书中也是寥寥数语,书中介绍“民国元年(1912年),安化县成立茶叶总工会,后改为茶叶公所,招生讲习茶叶。”完全是从《安化县志》上摘录下来的。
  安化茶叶总工会大概是官督民办的行业组织,与作为工人社会团体的工会组织不是同一概念。
  ■ 安化茶叶同业公会
  1912年,中华民国刚刚建立,著名教育家、中国黑茶教育的先驱彭国钧先生就联系在长沙的安化同乡,成立安化茶业维持会,后改为安化茶叶同业公会,倡议振兴安化茶业,发展安化的茶业生产。
  ■ 安化茶叶改进会
  据1993年版《安化县志》第四章“茶叶”中记载:20年(1931年)10月,组织安化茶叶改进会,专事茶叶改进工作。
  与茶叶总工会的介绍一样,也是寥寥数语,需要进一步挖掘和研究。
  ■ 安化茶叶运销社
  民国28年(1939年),由湖南省合作事业委员会会同湖南省茶叶管理处、省农业改进所安化茶场(设在酉州)和湖南修业农业职业学校等单位共同组织发动,成立安化茶叶生产运销合作事业问讯处,组织茶农生产运销合作社(简称茶叶运销社或茶农合作社)。在茶区陆续组成了65个茶叶运销社。这批社创办后,国民政府社会部合作事业管理局为了通过这种管理方式,发展茶叶生产,扩大茶叶外销,促进战时经济,在这一年的11月,设立安化合作实验区,区址也设在酉州,接管了这批运销社。
  民国29年(1940年),运销社发展为96个社,社员4043人,股金8166元,并组成了运销联社。联社设立联合制茶厂,(厂址黄沙坪,厂长谢修斋)修业农校茶科师生和省农业改进所安化茶场技术人员,分别轮流指导红茶精制技术,效果良限,深受茶农社员称赞。当年生产精制红茶945箱,外销获价较高。
  民国30年(1941年),运销社进一步扩大,发展到了99个社。后因太平洋战争爆发,交通受阻,茶叶不能外销,运销社的发展受到影响,遂停止发展。
  抗战后期,安化距前线较远,受战局影响较小,安化合作实验区在茶叶运销社停止发展后,区址有酉州迁到了当时的县城梅城,转为发展其他专业社。
  ■ 安化县茶盐运输服务处
  抗战时期,因交通梗塞,货不畅流,供需失调。安化县内茶叶滞销,食盐奇缺,成为突出矛盾。据安化县档案馆《建设科》121卷记载:就茶叶言,晋陕茶商囤积在山之茶约计在五千吨以上,其资金停滞,无法周转。近年西商办茶者,寥若晨星,茶叶销路已窄,价亦随低,至吾邑数十万茶农生计几濒绝境,而西北各省则供不应求,早有茶荒之象。再言食盐,自桂、粤盐源隔绝,吾邑人民所需者,完全仰给予鄂省之三斗坪盐仓,而交通困难,运量不充,常感淡食之虞。
  在此情况下,由江南“庆记茶号”老板黄嘉华、湖南砖茶厂课长陈绍云等人集股,经安化县政府批准,省政府安化行署备案,于民国34年(1945年)5月15日成立“安化县茶盐运输服务处”。
  彭国钧为名誉董事长,周松樵为董事长,黄嘉华、陈绍云为正、副经理,股东共31人,股本总额国币200万元,分作50股,一次缴足。处部设在江南镇,于湖北三斗坪设办事处。由运输处专雇力伕。组成伕运队,有安化挑茶叶,经桃源、石门、及湖北五峰,达三斗坪。回程则挑食盐。如此茶盐交运,互济余缺。
  抗战胜利后,交通逐渐恢复正常,茶盐长途交运,遂告结束。
  ■ 东南茶区场厂联合会湖南分会
  1939年安化、新化、桃源、平江、浏阳等产茶县,先后组织茶业同业公会,凡经营茶业及关心茶叶事业人士,均踊跃参加,并积极共谋茶业之改进。1942年3月,中茶总公司总技师兼东南茶区场厂联合会会长吴觉农先生到湖南指导茶叶工作,并联系发动组成东南茶区场厂联合会湖南分会,曾约集茶界知名人士刘宝书、彭先泽、戴海鲲、鄷筱舫、黄本鸿、冯绍裘、曾邦选、陈云樵、谌盖勋、曾月甫、李松波、吴造萸等十余人,会商通过组织章程,并酝酿推举刘宝书为主任,彭哲汉为茶贷组长,刘馨为会计组长。会址设省茶管处内。参加分会成员的有省砖茶厂、安化实验茶场、安化红茶一厂、安化红茶二厂、修业农校褒嘉村茶场,华湘、华安和陕邦、西邦等十多家私营茶号均先后申请参加。
  这是被称为“当代茶圣”的吴觉农先生组织成立的民间茶叶组织,尽管设在省城,但实际上参加的人员和厂商均以安化为主。
  ■ 国光社
  国光社的历史是在一册“案卷”中发现的,案卷的主要人物贺某在他的交代材料中专门交代了参加“国光社”的经过。据他交代,国光社全称为湖南茶叶学术研究社,成立于1947年冬,发起人为时任安化茶叶公司安化砖茶厂厂长(厂址设在小淹白沙溪,压制黑转)的彭中劲。当时,成立国光社的目的是研究茶叶学术,如何发展湖南茶叶,争取西北销场。参加人员有:王云飞、彭赤忠、彭隆庆、彭麓泉、陈村樵、刘炳焕、谌竹林、吴国汉、贺竟成、刘雄伟、贺俊等十二人,成立会上,彭中劲说:我们政治上没有背景,经济上没有基础,我们这样依人作嫁,没有出息,必须自己来搞个终生的事业,使生活上有个依靠,我们是安化人,安化产茶,只有在茶叶这个岗位上发展才有前途,因此,我们对茶叶的产、制、运、销都要研究。国光社的章程由王云飞起草,宣布,成立时还喝了雄鸡血酒。
  由于种种原因,该组织成立大约2个月之后就解散了。
  ■ 湖南安化黑茶学会
  发现“湖南安化黑茶学会”这个组织名称是在王云飞的《茶作学》一书的版权页上。
  王云飞,安化人,南方大学毕业,国营中茶公司技师,湖南农业改进所安化茶场技师兼主任,曾任安化茶场副场长,所撰的《茶作学》一书,民国31年(1942年)10月,由蓝田书报合作社印刷,发行者为:湖南安化黑茶学会。
  “湖南安化黑茶学会”的史料很少,期待有更多关于它的史料出现。
  另外,据1993年版《安化县志》“大事记”中记载:民国25年(1936年)7月,东坪、江南、小淹等茶区组织茶叶生产合作社98个,社员4671人。它与民国28年成立的茶农生产运销合作社有什么关系?有待进一步论证。
  民间茶叶组织的主要作用
  民国期间,安化民间茶叶组织尽管成立的背景,组织形式、成立目的和意义,都有各自的特点,存在一定差异,但他们作为民间组织在安化茶叶领域所发挥的作用基本上是一致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扶植茶叶生产。茶叶生产的扶植工作是每一个民间茶叶组织的共同目标和重要工作。扶植茶叶生产的方式很多,主要包括:改良茶树品种,指导传播生产加工技术;筹集扶植茶叶生产资金等。
  2. 加强学术研究。民间茶叶组织通过加强专业学习和开展学术交流,掌握茶叶生产、发展前沿走向,加强茶叶科技创新,促进成果转化,做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为安化茶产业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3. 增强信息交流。民国时期,在交通和通讯不发达的安化,传播信息是民间茶叶组织一项重要的工作,通过扩大与外界的交流,让茶农了解外面的市场,生产适销的产品;加强信息交流,使不同产区之间的茶叶科研信息得以交流,茶叶加工工艺、茶叶加工机械等在交流中得以提升,茶叶综合利用的水平得到提高。
  4. 扩大产品销售。成立民间茶叶组织最重要的一个目的是振兴安化茶叶生产,扩大茶叶的销售,增加茶企、茶农的收入。茶叶运销社促进了安化茶叶国外市场的开拓;茶盐运输服务处在抗战最艰难的时期,将茶叶运出了安化。
  5. 促进行业自律。茶行业中最突出的问题,是茶产品质量和茶企、茶人的信誉。民间茶叶组织重视行业自律机制的建立,树立品牌意识,维护安化茶叶声誉。
  民国时期安化民间茶叶组织在当年所起的这些作用对今天的民间茶叶组织仍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来源:《安化黑茶》杂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安化茶叶
“安化红茶”顺利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评审
安化黑茶禁碑 质量文化的缩影
安化黑茶 世博名茶
【安化银币茶】的意思
董事长陈社强被聘为安化县茶业协会名誉会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