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个情绪好的孩子,运气不会太差!

作者简介
【美】简.尼尔森
教育学博士,美国知名心理学教,教育家
“正面管教”协会创始人
7个孩子的母亲,18个孩子的奶奶或外婆。

1“暴力”快捷又高效?
开篇之前先说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大家不妨回忆一下,我们在家中或者工作中遇到一些电器设备出现故障,很多人第一反应会怎么做?
是不是摇两下,或者拍两下,有时候还挺管用。
似乎在这么简单的“暴力”下,设备会很“听话”,暂时恢复了工作,但终究好景不长。
类比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来,大人们的做法似乎也如出一辙,管他三七二十一先抡一顿再说。
“暴力”始终是解决问题最便捷的手段。
就如我们拍打电器一样,明知道治标不治本,但我们绝大多数时候依旧控制不住自己。
或许很多家长意识到暴力的“短期时效性”,于是转而用“怀柔政策”,但一时又矫枉过正,孩子过分依赖,以至骄纵成性。
面对“家庭教育”这个头疼的问题,很多人都处在观望和迷茫状态。
到底怎么做才能既不骄纵也不过于严厉。
2、  关于传统教育
a.虎妈式的精益求精
b.猫爸式的委曲求全      


相信大家都听到过类似于这样的问答:
“你们家孩子怕谁?”
“怕他妈,一看到他妈声音也不敢出。”
“在家里,孩子总是要怕一个人,不然无法无天了。”
在至今很多人的观念里还多多少少保留着这样的概念,就是必须要让孩子怕。
通过某种言论上的问责,或者行为上的威慑,达到管教孩子的目的。
大清已经灭亡了百来年了,如果还想通过“顺从”“服帖”这样的“落后观念”来管教孩子,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过去的传统观念,父亲为了保住饭碗,必须对上司耳提面命,俯首称臣,甚至不惜牺牲尊严;
母亲为了整个家庭,可以牺牲自己的情感甚至忍受屈辱。
“控制”这个词汇已经被这个时代所抛弃,什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三纲五常的,现在行不通了。
而当下自由之风盛行,“不自由,毋宁死”的口号更是响彻山谷。
不管是“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还是“90后的不甘屈辱,愤而裸辞”,都是自由指导下的行为。
就像许巍在《蓝莲花》中唱的那样: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
个性的张扬,对自由的向往,这是时代决定的,某种程度上是社会的进步。

所以想让孩子失去自由和尊严,而对父母‘言听计从’,并且还是依靠“暴力”的形式,这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表面的风平浪静”其实暗藏杀机,孩子委屈以及畏惧的眼神里其实悄悄孕育着反叛的种子。
前不久北大学子吴谢宇的弑母案虽没有后续,但不难想象其中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原因。
我很欣赏《侏罗纪公园》中恐龙专家格兰特发出的那一声感慨:
Life will find the road!
有任何一种生命形式可以被永远束缚,除非死去。
2
有人说,对他的严厉不是仅仅为了管教,而是让他自律。
能通过父母的规划,打好人生的基础,这样以后的路才能走的更高更远。
我承认,这类高瞻远瞩的父母大抵都是精英类型的人才,他们达到了人人羡慕的高度,拥有对成功路线更权威的解释权。
但问题是我们经常只关注自己想要得到什么,却往往忽略了孩子到底需要什么。
前段时间热播的《少年派》就很能说明问题。
闫妮饰演的王胜男就是典型的“控制型”家长。
“为了孩子学习全家租房陪读”“铁桶式全方位监控”“无微不至的生活、爱情、学习全方位关怀”。
在这样的“特殊照顾”下,孩子的学习成绩反而由名列前茅变成了倒数第一
其结果不是过父母累,孩子也累,蓬勃的精力全用在这毫无意义的“斗争”上面了。
虎妈猫爸”终究还是抵不过“狼娃”。
长对孩子失望透顶,孩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没有一个是赢家。

3
诚然站在各自的角度,有这样的情绪都在情理之中。
有人总以为只有打骂才算暴力,殊不知“严防死守”也是另外一种暴力形式。
这就好比在法律上,死刑和管制都属于刑罚。
严厉和控制固然能立即制止不良行为,但人们往往忽略了他的代价和有效期。
暴力永远都是问题最低端的处理方式。
而对于所谓的“代价”,无非就是孩子为了对抗这种“暴力”所表现出的几种规避形式。
书上称之为4R
1、愤恨(Resentment)-“这不公平,我不能相信大人!”
2、报复(Revenge)-“这回他们赢了,但我会扳回来的!”
3、反叛(Rebellion)-“我偏要对着干,以证明我不是必须按照他们的要求去做。”
4、退缩(Retreat)
a.   偷偷摸摸-“我下次决不能让他抓到”
b.   .自卑-“我是个坏孩子”
1、2、3种行为方式其实都可以归纳为孩子的正面反抗,由于父母的严厉和控制,他们退而求其次,决定从另一个方向突围。
他们的述求得不到满足,加上不成熟的心智,难免做出无原则的事情。
厌学,逃学,鬼混,捣乱基本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衍生的。
其目的就是为了让父母难堪,以此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亦或者通过这样来控制父母,操纵父母围着他转。
这些都是未及时沟通,矛盾激化的产物,如果此时父母变本加厉,其结果只会更糟糕。
林妙妙的那次跳楼事件就很能说明问题。
或许旁观者都会说这孩子不懂事,这么点压力都承受不了,长大了还有什么出息
这种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扪心自问,哪一个大人没有孩提时候,自己又有多少次的叛逆和愤懑。
在过来人的角度劝孩子大度本身就是不公平的,丝毫没有说服力。
就拿早恋这个事来说,从大人的角度看,害怕早食禁果,伤害身体影响学业。
从孩子的角度上来看是好奇的驱使和欲望的蓬勃,水到渠成。
这些光是一个“不好”,“不准”是堵不住的。
国家查了那么多年的黄赌毒,其结果不过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很多人守的是法,而不是自己的心,一旦有机会脱离法律的监控,心中埋藏的罪恶的种子就会蠢蠢欲动,死灰复燃。
不闯红灯,不酒驾是为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着想,而不是因为怕罚款。
不从行为背后去解决问题,光是依靠“后果论”来控制,是无法杜绝的。
即便是勉强堵住了,也是依靠扭曲孩子的心理为代价。
早恋是个青春期最美好的情感种子,应该小心呵护,家长做好勤除草,多照料的角色,而不是简单粗暴的连根拔。
多少孩子长大后在两性关系上,婚姻上的问题大抵都是这个时候留下的隐患。
另外,还有初高中的严防死守,然后到了大学的肆无忌惮地释放和宣泄。
在张羽《只有医生知道》里面那么多的女学生大出血惨案
都是因为女性自我保护意识缺失,男性的责任感缺失,不爱惜自己,不爱惜他人。
究其根源还在于教育。
4
除了这种正面的对抗,还有一种方式就是退缩
在常规途径得不到心中渴望的东西,并经过家长或者老师严厉打压下,于是就形成了这种‘偷偷摸摸’的个性。
与之对应的性格特点就是:猥琐和自卑
在热播剧《小欢喜》中,黄磊饰演的猫爸方圆(人如其名,一听名字就是和稀泥的角色),海清饰演的虎妈董文洁。
两人在儿子床下意外翻到类似男人装的性感杂志,遇到这样的问题你怎么做?
董文洁忍不住要当面发飙,并且差一点就当着儿子和外甥的面说出这个事。

我们总以为当着大家的面揭穿一个人是对他最好的教育。
而对于一个青春期的孩子,这种直截了当的方式不仅起不了作用,反而会让他因为屈辱而自卑
会认为自己对异性感兴趣这件事是一个罪恶,他就会陷入无尽的自我折磨中。
这种矛盾的心理就会促使他产生不良的行为,社会上的色情犯罪大抵就是这样的原因。
偷窥,性侵,大都是因为青春期的情感上受辱,或者父母,或者同学,这种侮辱或是有意,或是无意。
但在他们看来是有意的并且一蹶不振,这其中缺少及时疏通的环节,久而久之就转换成各种不良的行为习惯。
我们需要引导孩子的是正视自己的欲望,而不是消除欲望,这样才能避免心理的扭曲和情感的畸形化。
5
赢得孩子,还是赢了孩子?
用虎视眈眈和真理至上压倒孩子,看似赢了孩子,实则输了孩子。


成年人的世界被黑暗森林法则所覆盖,职场上的摸爬滚打让他们懂得怎么以最快的方式击溃对手
于是很多人错在将它们用在了自己孩子身上。
很多家长根本无法能用一个自然人的地位来看待孩子,只是把他们当做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可怜虫。
甚至于在孩子惹他们生气的时候,他们根本无法心平气和,站在平等的角度来处理问题。
而是瞬间退化到原始社会,用被情绪操纵的大脑来处理一切。
那时候根本没有理解,没有和善,没有解决问题,仅仅是发泄,冲突。
我们什么问题也没解决,倒是在准备教育孩子的时候先教给了他们“冲动”。


回到电视剧情,方圆首先承认年轻时候也看这个,先告诉孩子看性感杂志本身并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情,让孩子不至于因为这个事情而产生自卑畏惧的心理。
这就是“赢得”孩子的第一步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
描述青春期对异性的好奇与渴望,自己也有类似的经验,这是正常的反应,而看杂志只是其中的一种满足好奇感的方式。
这就是第二步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出发,描述相同感受,放下孩子的戒备心,这就是站在平等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接下来再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就顺的多了。
虽然看杂志本身不是坏事,但也要分场合分时间,如何规划好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娱乐时间,既能得到放松也能不影响学业。
这个过程可能不会那么顺利,但通过这样的互动,至少能和孩子成为朋友,有什么心思和苦楚愿意和你吐露,不至于埋在心里。
赢得孩子,就是赢得孩子的尊重,赢得孩子的信任,而不是因为畏惧而躲避和沉默。
6
 人心都是肉长的,当家长的不可能一直保持对孩子的高压政策,一时心软,又从虎妈转变成了猫爸的角色了。
猫爸角色其实不好当,因为你是孩子的突破口,孩子的一切行为和冲动都将从这里寻找出路。
稍有不慎就会过渡成娇纵型,忍不住孩子的软磨硬泡而委曲求全。
这种案例太多了,不胜枚举。
这种孩子大多偏激,固执,我行我素,像《变形记》中的那些纨绔子弟。
父母经常为了打发孩子,不是给钱就是给权,这样成了他们极强的控制欲。

但同时他们也缺少了父母亲人的的关注。
一个人越是缺少什么,他就越反感什么。
他们的愤怒来自嫉妒,他们的行为夸张源自于想吸引注意力从而引起关注。
遇到这类孩子就得明白他们内心的述求,明白行为背后隐藏的目的。
当一个人拥有过激的行为的时候,他不是在寻求关注就是在寻求权力。
这一类人不怕惹事但往往也能解决事。
回想学生生涯时候,班级里是不是总有那么几个刺头。
如果你们当年的班主任够聪明就不会只知道靠叫家长或者罚站写检讨来对付他们了。
他一定会“收买”他并“委以重任”,当个纪律委员或者生活委员的挺适合他们的。
当他们运用自己的优点去解决一些事情,并且得到老师或者同学的认可的时候,他们也就没那么多精力去捣乱了。
为什么电视剧里的富二代总是被灰姑娘带上正途,因为有了责任感呐!
人呐一旦获得了存在感和自我价值感,他就不会再感到沮丧和失望。
而当失望感被消除的时候,不良行为的动机也就不存在了。
多让孩子参与到生活中去,不要再让他不劳而获,懂得运用自己的劳动成果来实现自我价值,这是预防一个孩子骄纵最好的办法。
4
与严厉控制型,骄纵型对应的就是书中所说的“正面管教”。
它介于以惩罚为代表的他人控制和以容忍和放任为代表的无原则之间。
以互相合作为基础,着重发展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用平和善良的态度去倾听,巧用角色互换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用启发性的提问方式来培养孩子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
从常规的告诉孩子“xx不行,xx不准”,转换到“你认为我们怎么办呢?”
它包括以下七项感知和技能。
1、对个人能力的感知---获得自信
2、对自己在重要关系中的价值的感知力---自我价值感
3、对自己在生活中的力量或影响的感知力---自我存在感
4、内省能力,理解个人情绪---自我理解,自我控制,不活在别人的眼光里。
5、人际沟通能力---善于分享,善于倾听,善于理解。
6、整体把握能力---培养责任感,适应能力、灵活性和正直性,以应对复杂生活。
7、判断能力---培养智慧和适宜的价值观来对待事件,评估局面。
这7种能力几乎涵盖了人生所必需的拥有的技能,这无法遗传,只能依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去引导,让孩子去感悟,从而获取的。
从性格,到行为,到信仰,我们应该告诉孩子的是一个未知的世界,但我们不应该怕。
承认这个世界的不完美,就像承认自身的不完美,了解这些缺陷,正视这些缺陷才能更好地克服它们。
面对人生的各种挫折,我们应该选择和孩子一起成长,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而不是更多的表现得像个受害者。
一个乐观开朗,情绪好的孩子,运气不会太坏!
这里只是讲了讲自己初读之后的一点感受,书本的内容还远远不止这些。
各种丰富的案例以及各种可实践的方法,是值得一读在读的,不失为一本育儿的黄金字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和善与坚定并行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错误的教养方式:这10个育儿的坑,你踩过几个?
女童模被亲妈踢踹震怒全网:犯了一点错就被打的孩子,心里到底有多苦?
正面管教 |不惩罚不娇纵的育儿理念(一)
管教孩子不是惩罚,就是娇纵?为孩子长远计,请学会正面管教
孩子爱打人,其实不是你想的那样,是这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