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注定会覆灭的“纳粹经济奇迹”
本报记者 王昱 
  1934年8月2日,德国总统兴登堡死在了任上,希特勒依法“代行”了总统职权一直“代行”至二战德国战败。 
  有趣的是,对于希特勒代行总统职权“有代无还”的行为,当时的德国却少有人提出抗议。究其原因,纳粹在经济上的确创造了所谓的“奇迹”,恐怕是一个重要原因。 
  1933年希特勒刚上台时,德国经济几乎处于崩溃的边缘,失业率高达33%,几乎一半人在饥饿和贫困线上挣扎。纳粹党上台后,到1938年,德国失业率仅为1.3%,从1932年到1937年,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翻了一番,国民收入也增加了一倍。这一连串“经济奇迹”,让不少普通民众真的相信了“希特勒是德意志民族救星”的鬼话。德国之所以能被纳粹成功地引向战争,这份在经济上近乎完美的成绩单是功不可没的。但是,今天我们回头再看,却不难发现其中的问题。 
  在整个二战的历史上,很多德国决定性的武器投入使用几乎都比能发挥它们最大效能的决定性战役“晚半步”P43冲锋步枪投入使用于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虎王坦克使用于库尔斯克坦克大决战之后,V1导弹出现于诺曼底登陆战役之后。按照指挥诺曼底战役的隆美尔的说法,如果V1导弹早投入使用一个月,欧洲历史就将被改写。但如此说来,德国为何如此急于发动战争呢? 
  德国急于发动二战的原因之一,正是其所谓的“经济奇迹”是无法持续的。希特勒刺激经济发展的秘诀是大量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和军工产业,而公路和大炮是不会创造附加值的,这决定了纳粹所谓“经济奇迹”的短命。有经济史学家后来分析说,如果二战不在1939年爆发,德国很可能会在1943年迎来它的经济悬崖,“经济奇迹”的泡沫一旦被戳破,希特勒别说发动战争,即便维持统治都将成为问题。在这一点上,看看二战之后同样执著于军工与基建产业的苏联人,其发展由盛到衰的轨迹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其实,无论是二战前的德国还是二战后的苏联,思路都和罗斯福新政时的美国很相像。但为何罗斯福新政挽救了美国的经济,而纳粹和苏联的做法却结出了恶果呢?原因恐怕主要出在对国家财权的监督上。美国对国家财政预算有一套严格的监督体系,确保政府动用财政的手不会太出格。而反观权力集中的苏德,政府这只手却是不受限制的,这决定了苏德虽然在刺激经济上短期内比美国的成效更显著,却同时也为日后的崩盘埋下了祸根。 
  七十多年以前,为了摆脱民族的危机,德国人曾乞灵于希特勒的独裁,今天恐怕很少有人再会这样做了。不受限制的权力有时也许会为民众吹一个泡沫,然而,即便这个泡沫再美,也迟早有破的那一天。来源齐鲁晚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躲了72年,我太累了!128岁老人自称是希特勒,还拿出75件物证
纳粹德国唯一一个被俘虏的元帅,因为他,22万最精锐士兵败亡
此人是二战德国战神,最后一次战斗却擅作主张,希特勒得知后自杀
从希特勒创造的德国经济奇迹引发的二战中看当代,历史正在在重演
敦刻尔克大撤退,德国为什么让几十万的联军跑回英国而无动于衷?
二战欧美军事统帅盘点:谁最英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