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宋灭亡的地理因素

北宋继五代之后,仍以开封为其都城,但对其在防守北方游牧族入侵上处于不利区位的弱点亦十分清楚。所以,宋太祖赵匡胤在即位后的17年西幸洛阳,体验到西京山川关河的雄壮,顿生迁都之念。

他想据此险固之地而立都,则可以不繁冗兵而自固。洛阳居天下之中,岂非天赐之地?但群臣言:“东京有汴渠,因而便有江淮每年的漕米,京师数十万人马仰给于此。陛下若留居此地,米从何来?军饷何来?且府库重兵均在汴梁,安固久矣,岂能动根本?”太祖听了默然无言,遂不再议迁都之事。

可见,在是否选开封作为首都的问题上,军事为先或经济为先的权衡之下,最终不得不取经济为先。因为没有经济作基础,首都是无法存在下去的。放弃长安的历史现实也说明,没有经济,无论对内,还是对外,都无法维持。

但是,军事上的弱点是否就没有别的办法来补救呢?北宋为此采取的对策是准备力量,击败辽,夺回失去的燕云十六州,使国境线推进到长城以北,从而使游牧民族的骑兵不能再越过燕山,开封也就可以免除北方强敌的威胁。

在北宋建国20年,消灭南方割据势力与北方的北汉以后,就移师北上,与辽展开激战,以期收复幽州。不幸在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和雍熙三年(公元986年)两次伐辽都遭到失败,未能改变形势。之后,遂以“锐意进取”改为“守内虚外”,即在边境采取消极防御,而将重兵集中于京师,以防不测事件。

根据历史资料,北宋兵力在伐辽失败后急剧增加,从初期的37.8万人,到仁宗庆历元年(1041年)猛增至140余万人,60多年内,增长两倍半。在140万的全国兵力中,有一半集中于开封,既防北方入侵,亦防地方之变,是“守内虚外”政策的具体体现。

北宋的消极防御引来了辽的不断进犯。直到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辽进兵南下,被阻于澶州(今河南濮阳),与宋订下“澶渊之盟”。此后,辽的国势遂经全盛逐渐转入衰落,使宋辽关系得以维持稳定。但是,东北地区崛起的金,于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灭辽以后仅4年,即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底再次围攻开封时,破城而入。次年初,金掠徽、钦二帝北去,北宋遂亡。

尽管北宋亡于北方的金有多种原因,但开封的区位条件,使从幽州南下的骑兵,可以不受自然条件的阻拦,长驱直入城下,不能不说也是一个原因。如果有山岭横阻,至少可以拖延时间,得以召集各路兵马而有所准备,不至于如此速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开封| 你知道,她是公元1000年时的世界首都吗?
后周世宗柴荣
谁造成了岳飞的悲剧【二】
河南省一个县,人口超90万,历史超4000年!
宋太祖在陈桥发动兵变,像这样不流血的王朝更替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中国朝代大事记——后周(五代十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