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史:像祖先那样独步天下

探寻历史经典,传播华夏文明

在历史的长河中探索永恒的价值,在成败得失之间寻找深刻的人生哲理。

欢迎关注”文史品鉴。”

多年前的某一天,自认为脑袋不太灵光的我很虚心的请教一高人:如何才能让自己变得聪明一点?

满以为关系够铁而又满腹经纶的他肯定会毫不吝啬的给我指点一番,没想到他淡淡的跟我来了一句:多读点历史吧,特别是春秋战国的历史,值得好好看看。

读历史跟聪明有什么关系?以史为鉴、读史明智这词我早就烂熟于心,心里却从没好好想过它跟使人变得聪明、通达有什么直接关系。现在想来,当时的我不是不相信读史可以明智,而是潜意识里更想的是如何能找到一剂灵丹妙药让自己立马能一下变得聪明无比,就如吃一个人参果能立马活上四万七千年,关到八卦炉里能一下子烧成火眼金睛,在悬崖密洞发现一本武功秘笈立马可以凌波微步,天下无敌……
而高人只要指给我一条金丹大道(智慧之路),我立马就能够纵观天地纵横驰骋。


想想就觉得美好。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不可能一口就能吃成大胖子,同样,知识也要一点一点的积累,小呆瓜一下就能变成神通广大、武艺超群的盖世英雄,只有神话故事、武侠小说里——才有。

凡事都想着走捷径,不是懒是什么?
凡事都天马行空不切实际,不是蠢又是什么?

不过,学习的方向很重要,方向不正确,努力用错了地方,越努力结果只会越糟糕。一个整天读'不在乎大国崛起,只在乎小民尊严'文字的人,又怎么能跳出碗口大的格局,拥有俯瞰世界的格局?

一个整天读着小布尔乔亚、只会在乎个人的情绪的人,又哪会明白国家和人民的意义?
一个满脑子都装的是自由民主的人,你却想要他理解中国古人的智慧,那是比登天还难;
一个整天喝着美文'鸡汤'的精致利己主义者,你却想让他拥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那更是不可能的。

从小就爱舞枪弄棒、幻想着能够当一个能飞檐走壁、行侠仗义的小女子我,其实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文艺青年。从小就爱看书爱好写作,上学时最期待、最兴奋的一件事,就是盼着语文老师念分数,或是拿我的作文当范文念给同学们听的时候。

工作了以后没干文秘的我,却经常加班加点承包了领导们的各类会议稿、单位的文案等工作。整天忙的晕头转向,工资一分没涨,自己却干的热火朝天——领导能够慧眼识珠、让'英雄'有了用武之地,感激涕零都来不及,还谈什么加薪?

但现在回过头来翻看自己以前写的长长短短的文字,特别是闲暇之余的生活点滴汇集,也大多不过是一些诗和远方之类的小资情调的文字,有时自己看起来都感到羞愧。

当然,能看出问题,这也说明我这几年来确实进步了不少。而这进步的源头,源自这几年来自己对传统文化的青睐和深入学习,而对一些历史典籍的深入学习研究,则更让我获益颇多。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中国历史悠久,中国的史籍书林之中,蕴涵着十分丰富的大到治国理政、小到修身齐家的历史经验,读史不仅能开阔自己的眼界和胸襟,也能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和处事能力。”
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承担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使命……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

而提到中国的古代史,就不得不提到春秋战国史。从东周版“狼来了”的故事,一直到地处西部边陲蛮荒之地的秦国逆袭一统中原,时间跨度之长,出场人物之多,名字相似度之高之复杂,故事波澜壮阔、跌宕起伏,完全堪称一部纵横捭阖、斗智斗勇的历史大剧。

上半场春秋五霸相爱相杀,周天子尚在,但周王室衰微,众诸侯争当带头大哥;下半场战国七雄强势对决,从自由捉对厮杀到七国终极对决


在春秋战国的历史天空下,争斗与结盟,分裂与复合常常在大国与小国、强国与弱国之间不断上演。这其中既有强强联合,也有强吞弱并,从齐桓公的“薄王攘夷”首先称雄到宋襄公的仁义之师,从晋文公的“尊王攘夷”到秦穆公的称霸西戎,再到秦始皇一统六国,其间战争此起彼伏,风云人物层出不穷,局势跌宕变幻。战场上的兵戎相见,军营中的运筹帷幄,外交场合的谋略交锋,精彩纷呈让我们目不暇接。

时势造英雄。乱归乱,但春秋战国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机智权谋,英雄辈出;尊才纳贤,各显身手,大批名垂千古能人,你方唱罢我登场,给我们留下了大量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

宴子巧妙回击楚灵王,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信陵君窃符救赵、毛遂自荐一至楚,楚王就立马答应出兵援赵国,春申君以三寸之舌智退百万秦师,小小甘罗不费吹灰之力助秦国得到十几座城池,位极丞相……

只要是金子就会发光,不管你是出身名门,还是贩夫走卒,不管是白发苍苍的老头还是稚幼的童子,只要你有才干,就能封侯拜相大显身手。


看多了先秦历史,以前那个经常调侃自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狂妄女子从此知道了天高地厚,知道了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更是知道了自己的肤浅无知…

随着对传统文化有了更多的学习,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有了更多的研究,就越是为古圣先贤的智慧所折服,越是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而自豪,就越有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

曾几何时,好像你不说点龙应台席慕容林青炫的书,你就不是文艺青年,好像你不知道卡夫卡、莎士比亚、莫泊桑的大名,没有读过《巴黎圣母院》、《红与黑》、《茶花女》、《基督山伯爵》……你就是没文化……
文化污染、文化侵略的何其厉害!

这跟孔乙己的'茴香豆有几种写法'认为我们的传统文化都是腐儒的认知之外,跟近代史的屈辱导致的文化极度不自信、一心只想着要跟外界接轨的心理脱不了干系。

现在回想他之所以给我推荐《东周列国》,是因为东周列国时期还是处于冷兵器时代,全靠人的谋略和智慧,而不像当今'真理就在大炮的射程范围之内'的霸权时代,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野蛮人,只要科技领先军事领先,便能横行霸道,目空一切。

不要诧异一个三岁多的孩子,在看着草长莺飞的时候,随口来一句: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也不要诧异他在4岁多的时,看到伙伴找不到跳绳时来一句:再好好找找!万物生于有,你知道吗?
也不要诧异他在看到一眉目清秀的女子时突然来一句: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
更不要诧异5岁多的他吃饭吃的好好的突然提问:'既然红军长征的路上那么艰苦,前有堵截,后有追兵,上有飞机轰炸,这条路这么不好走,那红军叔叔怎么不走大路呢?'

因为,他从小耳濡目染的就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读的最多的就是我们博大精深的圣贤典籍,听的最多的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曲折的历史故事。

人人都想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人人都想文韬武略、纵横捭阖,却人人都想走捷径,却不知那捷径就是啃读圣贤经典。

读时文,就如同下雨,有的雨下的小,很快就干了,有的雨下的大,过几天也会干涸。而读经文、学经文则不然,它相当于,找到了一个万江之源,它会永久的源源不断,绵绵不绝,川流不息。
《易·说卦》云:“数往者顺,知来者逆。”知道前事,可以推知未来。
老子云:'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读史,你就会知道,中国历史上,为何会是士农工商的排序?为何长期存在重农抑商政策?
重农抑商”主张由商鞅变法正式确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 把重农抑商作为基本国策, 汉高祖刘邦也对商人极尽压制。农赴时,商趋利,工追术,仕逐势,势使然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谋天下的士排首位情理之中,而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历朝历代的统治者自然都把农业当作立国之本,极度重视农业。从事农业的人,看到节气到了,就得马上播种。而从事商业的人,一见有利可图,便马上做买卖。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逐利,是商人的本性。钱多了自然想要权,官做大了自然想做侯,侯做大了,自然想称王。
就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吕不韦、晋朝的石崇、明朝的沈万三等为代表的金融投机资本家们,他们翻云覆雨,把天下兴亡玩弄于鼓掌之上,这是多么可怕的事。

官商勾结、政商一体,是社会腐败没落的根源。只有将资本关进笼子,才能防止他们时时向人民挥起镰刀。天灾人祸之时,老百姓能够依靠的,永远只能是国家,而不是私人资本。

读史,你就会明白历朝历代统治者为何要加强中央集权、要削弱地方势力。
就如周平王东迁后,周室式微,而诸侯做大,诸侯国便主导了一切。整个国家被搞的四分五裂、社会动荡不安。
有钱便是大爷,地方赚的钱比中央还多,自然便会凌驾于中央之上,甚至是挑翻中央单干、或想取而代之。

而在郡县制中央集权的时期,各地官员只是中央政府的一份子,领的是朝廷的一点死工资,干的再好,顶多也就是升官涨点工资。而官做的再大工资拿的再高,没有自己的私人武装和幕僚,自然就没那么容易威胁到中央政府。

对传统文化、尤其是对历史有了深入的学习和了解,你就不会在搞不定熊孩子时,就简单粗暴的让他背满清奴化汉人的《弟子规》,因为你知道,读书就是为了修身齐家,甚至是治国平天下,而不是做别人的提线木偶,你就会知道,《三字经》《千字文》《幼学琼林》才是更好的蒙学教材。

对传统文化有了深入学习,你就不会在想培养窈窕淑女时想着给她报什么女德班,想要她强大时就教育她做一个独断专行的女霸王。因为我们的经史子集不光是教导男子做一个君子,更是教导女子如何养德修之成为美人。和颜悦色、温润如玉的女子一颦一笑都能让人心驰神往。

在中国文化里,女性讲究的是坤德,妇女能顶半边天,真正自强自立的女人,也并不是盛气凌人的女权主义者,而是和风细雨厚德载物的家庭女主人。在中国文化里,男女是阴阳和合的两方,只有浅漏粗鄙的西方人才宣扬女权,才会愚蠢的把男女对立起来,搞的水火不容。

对中国文化有了深入的学习和了解,你才会惊讶的发现:原来想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更有智慧的钥匙,其实就在你手中:那就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浩如烟海灿若辰星的文化和历史。


中国文明最高者,尚不在画。画之上有书法,书法之上有诗词,诗词之上有音乐,音乐之上有中国先圣的哲理,那是易道儒法兵医。
那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灿烂辉煌的文化和悠久历史。

“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让我们从历史经验教训中去总结学习并运用到我们的实践中,将历史知识转化为切实的力量,实现自己的个人飞跃和国家的繁荣富强。

所以,喜欢读书的你,还是多学习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多读读我们博大精深的史集吧,那么,培养一身浩然正气,拥有纵横驰骋的能力便不再遥不可及。
正如去年阅兵式主席所说的一样:“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民族已经迈开伟大复兴的脚步,我们古老的祖先在召唤我们——华夏贵胄、龙的传人,行动起来!你们要像祖先曾经那样——独步天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者访谈】搜狐文化,王明珂:《“中华民族”不是被想象与建构的》
春秋战国为何不直接叫东周?因为二者并不是一回事!
东周五百年丨历史与思想交融的时代
姓氏的召唤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先人易经文化
【春秋战国历史】春秋战国大事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