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人”的学问与踵息法

不论从个人的养生来讲也好,还是从专业的角度的一种修行来讲,或者就是说对中国文化的一种了解也好,踵息法都是一个非常好的载体。

我愿意跟大家一起共享我练踵息法几十年的体会。当然这个体会是逐渐加深的,并不可能一下就完成这么一种体验。但是,越练就越觉得越有滋味,越有意思,而且对自己的专业也是非常长进了。特别在气机感应的灵敏性,还有在望闻问切里头这种灵敏性上,踵息法是非常有帮助的。

“中医人的学问”的提出

我们的讲题是“中医人的学问与踵息法“,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为什么提出“中医人的学问”呢?这个是我到了法国以后才被启发出来的。我在巴黎第十三大学达芬奇医学院从1990年开始教授中医。给西医的博士们讲中医的时候,我们医学人类学教研室的负责人叫做玛德哈斯教授。他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里头管多种医学调查,做了很长的时间,他在全世界各处都跑。他看了各种医学以后,他说最关键的就是大家对“人”的这个看法不一样,感觉不一样,体验不一样。把“人”用到医学里头以后,就产生了很大的分歧了。所以他希望我能把中医这个“人的学问”从根儿上捋一捋,向大家讲。

我讲这个“中医人的学问”不是坐着讲的。你把《黄帝内经》拿出来看,或者是各种各样的教材拿出来看,它是纸上的东西。可是“人”是在我们自己身上的,特别是我们活着的这个人,是要自己去感应,自己去感觉、去体验、去理解。中医讲的心肝脾肺肾、经络气血是一个什么事儿。它不是写在纸上的,是活在我们身上的。

所以,最后我就专门就开了一门课了,就是导引,后来成为了我的博士研究里的一个内容。我博士研究做糖尿病,糖尿病有一个很重要的治疗方法,就是运动。我的导师阿达理教授就说,这个运动,你们中医在糖尿病的运动里头,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所以,我就编了一个藏气法时功。在我的博士论文里,就因为有这个藏气法时功这么一个实操,而且做了临床实验,就获得了1997年达芬奇医学院的最优秀博士论文奖,那么后来就一发不可收了。

西医的教授、西医的博士、多种医学的这些朋友们,还有就是跟我学中医、学中国文化这些朋友们都说,朱老师你应该把这个“人的学问”好好跟我们讲清楚,这样我们才知道中医和西医的区别,中医和其他医学的区别。所以,“中医人的学问”这个题目,就是这么出来的。

现在问题来了,就是说中医这个人的学问和踵息法有一个什么关系?人的学问那么大,怎么最后就集中到这个踵息法上来讲呢?这里就涉及到很深刻的一个问题了。

因此,我想从三个部分来逐层的深入,跟大家一起讨论。第一个是中国医学认识人的起点和方法。

第二个部分,就要讲踵息法。什么是踵息法?练习踵息法的要点,怎么样调形、调息、调心。但是,踵息法我们知道他有站式、有坐式,还有卧式。因为时间的关系,我只能讲坐式,而且也不可能非常非常细致的展开。今后,我们会在子午流注的纳子法的课程里头安排六个小时,专门来讲这个踵息法的站式和坐式。

第三个部分,就要谈一下踵息法在当代健康事业里的价值。就是它已经大大突破了原来我们道家的医学,道家的这些修行者,他们作为自我修行的一种方法。现在就是从我几十年运用的结果,在高等医学教育,在法国高等医学教育领域里运用的结果,还有我自己的体验。还有我传授给我的学生、我的病人,还有喜爱中国医学文化的朋友。比如,巴黎有一个中国文化中心,我在那里也教了二十多年了。踵息法都是一个主要的内容,所以已经大大的突破了就是道家修养、修炼的这样一个范围。

中国医学认识“人”的起点和方法

我们先讲第一个部分,中国医学认识人的起点和方法。

西医和中医认识人最大的区别,西医它是在死人的身上做解剖,分得越细越好。中医是在活人的身上来进行体验,就是不但要把自己作为一个整体把它感觉出来。我的心和肺是一个什么关系?我的肺和肾是一个什么关系?我的肝和脾是一个什么关系?这些整体的关系我们要都把它感觉出来,要把它调理出来,调整出来,为什么呢?为我们的健康服务。

这是我们一个整体自己本身,而且我们的五脏六腑是带着精神情志的,喜怒忧思悲恐惊都在五脏里头藏着。五脏六腑就是这个我们的精神情志的居所。那么在这个调节情志病,情志不和里头,跟五脏的关系。这种关系也是要靠我们自己去体验。

就是说,我们本身对自己要有一个了解,要有一个体验。但是,中医又非常强调一点,就是讲这个“天人相应”。天和人和地怎么相应,这个学问就大了,所以我就说从西方的现代科学来讲,它拿“天人相应”这四个字是无从入手的。

可是从我们道家来讲,还有我们中国医学来讲,在几千年的实践里头就是练的这个,就是学的这个,就是体验的这个,所以我们中医人的学问是“天人相应”的,而且自己本身又是一个整体。那么它的关键就说你“天人相应”,应的是一个什么东西?通的是一个什么东西?“应”的呢就是一个气。

气,从我们本身的整体内部来讲,这个感应和我们人体内部与天地的这种循环、交接和感应是通过什么呢?是通过“息”,所以“息”就非常的重要。“息”是以气作为一种载体。但是它是通过呼吸的运动,一种特殊的呼吸运动,来对自己本身,以及自己本身与天地来进行一种感应。

“息通天地”,天地人,它是以气为载体,以息作为一种动力和一种方式来进行感应的。所以息在中医人的学问里头就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那么他这种息,不是平常所讲的呼吸,而是一种什么呢?是一种非常深度的、细微的、巧妙的,而且是柔缓的,是要产生一种感应的这样一种呼吸,是一种特殊的呼吸方法。这个是我们中医认识和感应我们身体的一种方法。

那么《灵枢经·痈疽篇》,里头就谈到了“阴阳已张,因息乃行。”这个“阴阳”是什么呢?这个阴阳,它不只是指的我们人体的经络、脏腑,因为它都是分阴阳的。而且我们的经络也好,人体也好,它和外界的阴阳之间,叫做张,是什么?张就是打开的意思,就是互相沟通了,而不是一种封闭的。

那么“因息乃行”,由于有呼吸的作用,才把它贯穿在一起,才能够运行和沟通。那么这个行是有经纪的。这个就是说这个气的运行,在息这样一个功能,这样一个方法的作用下,这个气就运动起来了。那么它是有经纪的,这个经纪还不只是指的我们的经络,天经地纪,他和天地就沟通起来。

它有一种道理,这个“周”是什么?“周”就是环周,“周者圆也”,圆是什么意思啊?就是把它调和起来,把它协调起来,变成一个整体,这个叫做周。“周有道理”,它的道理在哪里?“与天合同,不得休止”。所以这个息,它叫做“因息乃行”。这个天地人以气相通,是“因息乃行”的。所以中国医学,和中国认识人的学问,应该讲是从息开始的。这就是讲天人如何相应了。

踵息法是什么

下面,我具体来讲一下如何进入这个踵息法。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叫做踵息法?因为大家都对这个踵息法这个解释,就光是从解释这个名称来讲,就觉得一头雾水,不太清楚。那么踵息法这个名字的出现,是在《庄子·逍遥游》里头第一次出现的,但是它还没有把踵息法这三个字把它贯穿起来。只是说古代的真人“其息深深”,就是一种深息法。

那么真人,就是道家修行的一种层级。因为道家修行它是有不同的层级的,有真人,圣人,至人等等的不同层级。其中的真人,他说他的息是深深的,他就提出一个深息法。那么深息法不是庄子开始的。在庄子以前,这些道家的修养就讲这个深。

庄子在《大宗师》里头又说“真人之息以踵,常人之息以喉”。一般我们就认为他是讲的一个深浅的问题,就是说常人就是普通的人,他的呼吸就停留在喉部,下不去。那么“真人之息以踵”。那么这个踵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他就提出一个踵的问题。这个踵,在道家的医学里头,中国医学里头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那么这个踵是一个什么意思?又怎么样把呼吸和踵联系在一起呢?

历来就有这么一些解释:第一个就是很多道家的修行,还有医学的一些有修养的人,就认为这个踵就是深。所以有一段文字,就说“踵者深至'炁穴’,炁穴即呼吸处,又曰'四会田’。”他说这个“深”,到哪儿呢?深到炁穴。这个炁穴,它并不是在我们肾经体表的这个炁穴,他强调这个“炁穴”呢是一个“呼吸处”。

这个“呼吸处”它又怎么解释呢?“呼吸处”就是“四会田”,这个“四会田”,实际就是丹田,所以丹田呼吸,就是踵吸法呼吸的启动和主持的地方。一定要找到丹田,没有丹田,你就没有“深到踵”的一个程度,呼吸就不是深的,而是浅的。这是一种说法。所以按照这种说法,踵息法呢就是一种丹田腹式呼吸法。所以我们就要对这个丹田,要有一个了解。

丹田在我们体表的一个投影的上线,就是在神阙和天枢这么一个水平,这是在腹部。那么到了背部,就是命门和肾俞,这是它的上界。那么它的下界是气海和关元。在背部呢,那就是这个其他的一些穴位了。这个就是骶骨,骶盆上的一些区域。

那么我们所谈的这些穴位,它只是在体表的位置,而丹田真正的位置是在我们的小腹内部的。那么为什么它的区域会这么大呢?它是标示出来,在我们开始练习踵息法的时候,可能我们就根本不知道什么是丹田,它在哪里,慢慢的我们就会产生一点感觉,这个地方有收有缩,有呼有吸。随着我们锻炼、修炼的一步一步的深入,就会感觉到这个区域它的活力,它可能会慢慢的变大。然后里边还会出现一些内亮的现象。

有的朋友就说,朱老师我练着就会觉得里面有白光或者是有紫光。我说,你千万不要去找,要自然而来、自然而去,以“无意得之”为上乘。你千万不要去追求,“哎呀,我怎么当天还没有感觉,怎么没有内亮现象啊?也没有什么震动的感觉?”不要去追求,这个是功到自然成。但是我们首先要知道这个丹田的上界、下界和它所在的位置,这个是所以讲是一个深就要深到丹田,这是第一个解释。

第二个解释,很多医家包括道家的修行者,就说这个踵就是足踵。这个足踵,大家讲的这个呼吸,是在胸腔和腹腔里头怎么会跑到脚底下去了?所以就是我们中国医学认识人,可不是那么局限的。因为我们全身都在参与呼吸,并不是只有胸腔和体腔,我们的皮毛、肌肤啊,五输穴,这些经脉的通道通通是参与呼吸的。所以他就提出来一个足踵。那么足踵怎么样才能够跟这个丹田联系起来,但它的基础是丹田,但是足踵怎么样才能够丹田结合起来以后,把这个“踵”落到实处呢?所以我们就要知道冲脉的循行了。

任督冲三脉是同起于丹田,又同归于丹田的。但是任督二脉和冲脉,它们三者就是三流,一个根源,三个流。它们从丹田里头出来了以后,督脉呢就顺着督脉就上去了,那么任脉就顺着任脉也上去了,它们各有一个终止之处。那么冲脉它出来了以后就是非常的特别。它既可以上行,伴随着任脉沿着肾经的路线到了幽门以后,它就直接跟任脉也是并行了,然后绕口唇,终于承泣,这就是任脉。

它下边怎么走呢?它从过了海底以后,它就借肾经反向而行,过照海,过然谷,然后到了公孙太冲和冲阳。所以为什么太冲和冲阳要命名冲?要用冲字来讲,就是它们和冲脉有很大的关系。所以由于有冲脉的参与以后,肾经就变成了双行道,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那么到了这里以后,它还会借着肾经往回走,还要借着肾经往回走?因为它还要回到丹田,起于丹田,归于丹田。

所以练踵息法,就一定要懂得冲脉,因为冲脉它要过足踵,是吧?过照海,过然谷,这都是在足踵,所以对冲脉要有认识。那么也有一些医家,或者是道家的修行者,就认为,这里所讲的这个冲脉并不是冲脉而是中脉。待会儿我们要专门讲这个练习。

就是要从顶窍开始,要从顶窍、总窍、悬膺、十二重楼、绛宫、黄庭,炁穴、关元到阴窍,这有九个层级。要在这个层级里头运行。但是这个方法我个人认为,它和这个踵还没有联系起来。所以我个人练的就是就是另外一种走到踵部,走到照海、然谷、公孙、太冲、冲阳,然后再返回去。当然这个就变成一个大周天了。今后我们要讲这个事情。

我们现在具体的来讲,踵息法作为一种丹田的“其息深深”的呼吸法,而且进一步,我们甚至要和足踵把它联系起来。所以在坐式,我现在是要讲的坐式,那么它有三个步骤,要把调形、调息和调心都要分别做好,最后要三调合一。

那么为什么要讲坐式?坐式是非常方便的。你坐在汽车上也可以,坐在公交车也可以,你自己出去旅行也可以,或者你在办公室打一个坐,你就可以练。找一个安静的地方你都可以练,湖边公园里、花园里头都可以练。而且关键,这个坐它能够把我们中脉的这个海底呀,就是会阴这一块儿,海底的这一块儿很好的感觉出来。

我们说,要有一个镇海神针,镇的这个海,就是海底。神针就是中脉的一个部分。这个要坐稳,要稳稳坐在我们的海底上面,才能够进行这个坐式的练习。那么坐式练习对于感觉元气出于丹田,过海底,贯长强,经过督脉,经过任脉,再回到海底,这是一部分。

另外一部分就是过了海底以后,一部分它借着肾经下行过足踵,到公孙、太冲、冲阳再返回来还要过足踵回到丹田。会合了以后再进行下一个循环。都要过海底。所以这个海底一定要坐稳,一定要放松。所以调形,重点就要讲这个坐式对我们的感应来讲是很重要的。

调息来讲就是“其息深深”。怎么一个调法,待会儿我详细要讲。调心来讲,就是庄子他所讲的“养志者忘形,养行者忘利,致道者忘心”。实际上就是经过调形以后,要忘心,要忘形,要忘心。就是忘形,得意忘形,忘形忘心,这样我们才能把心真正的安静下来。

在坐式调形里头,我提出来坐有坐相,就是“坐有坐'象’,坐如钟”这个大家都知道。这个“钟”是讲的一个什么?为什么要“象如钟”,为什么不像别的要像一个钟呢?这里头有很多巧妙的内容。

第一,钟它必须要悬挂起来,不悬挂它是不会响的,它就失去了钟的这个发生响声的这样一种功能。所以要顶,往上要顶,这就是我们的顶窍,这就是我们的百会,一定要“虚灵顶劲”,这个是上部。然后我们的颈项都要放松了,特别是我们的肩部,肩一定要松垂下来。在日常生活里,我们肩膀上的压力是很大的,这些肌肉都是紧张的。那么这样的紧滞,对于丹田发出它应有的振幅和响声是受到影响的。所以一定要松垂,一定要放松,那么整个胸腔和体腔,都要放松,你看这都是很润滑、很柔润的状况。

而且下边是打开的,它这个钟,它下边绝对不是收缩的,它下边一定要打开,它声音才会亮得起来。所以就是要坐定海底,海底要放松,坐定海底。那么我们知道这个钟,它中间穿过来有一个锤子。这个锤子所在的地方,钟锤所在的地方,就是我们的丹田。在你整个形都调整好都放松了以后,那么我们在呼吸的时候一震荡它的振幅就出来了。这个就是我们行气、运气、走气的一个原动力就是在这里。所以“坐有坐'象’,象如钟”里边讲了很多的环节,都是我们调形里头的一些关键。

然后,我们是用坐式来讲要开步正坐。开步正坐我们找的这个我们要找一个凳子,就是基本上比膝要稍微矮一点点。但是平膝大概是这么一个高度就好了。这样坐下去呢,只有只能有2/3的臀部坐在这个凳子上,其他的要悬空,为什么?要让气血能够流动,不要全部都坐在上面。所以我找了一个圆的,这样方便我们把这个腿部的肌肉放松,关键是经脉循行要给它一个通道。这个是坐的高度和这个落座的这个位置。

下边就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从足步开始调形。那么我们讲的“双足平行”。第一点是要平行,这个平行并不是指它的足的外侧或者是足的内侧,平行是指什么呢?是指在我们足背的解溪和厉兑,这连起来是什么呢?就是足阳明胃经,这个是土线。这两条线平行,土为方,所以两条线呢是直的啊,它当然不是一个正方形。

我说的平行,就是这两条平行。那么它的距离是什么呢?它的距离一定是要同我们这个躯体上下关相等。这个在今后我们有时间的时候会专门跟大家讲,上关是些什么穴位?下关是些什么位置?它是有助于我们拉开,放松下关和上关,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我们的下关和上关紧滞,我们是调不出这个海底来的,这就是坐如钟。

你看这些都要放松,这个要往上顶着,这个都要放松,海底要坐正。所以就是双足平行与肩同宽。然后呢就是颈部要放松,虚灵顶劲,颈部要放松。这个沉肩坠肘,这个是一个很重要的坐式,第一个要把这个坐式调出来,调得像钟一样的。那么这样一个坐式,就是以作为以坐如钟来讲,实际上就是要在这个位置上来调感中脉。

所以大家应该对中脉怎么走有一个感觉,有一个认识。中脉上有九个道家所称的窍。但是这个窍并不是孔窍的意思。因为我们都了解,有眼窍,口窍,鼻窍,耳窍,前阴之窍,后阴之窍都讲窍,就是一个洞。这里的这个窍,并不是洞的意思。你看,因为在这儿它就不是洞,到了这儿还可以说是洞,到了下边都没洞。到了阴窍,它也不是洞,因为它是在海底的中间。所以这个窍是一个什么意思?“窍”就是一个关键的部位,是“要冲”的意思。

最上面我们的顶窍,它实际上就是百会穴的位置。下来以后,是在颅腔的正中叫做“总窍”。它的水平位在体表,就是我们的印堂穴,所以又叫做“意窍”或者是“慧窍”,它是在这个水平。然后过了颅腔以后,要过颈项,在咽喉的正中这个地方,叫做“悬膺”。下来过气管消化管的这个管道的一个部分,道家就叫做十二重楼。所以这个地方它不叫窍,它是一个部位。过了咽喉以后就进了胸腔,然后在膻中这个水平,在胸腔正中这个位置,就叫做绛宫。

再往下走进入了腹腔。在中脘水平,在这个正中呢这个地方就叫做黄庭。再下来进入下腹部以后,炁穴在体表水平的位置,就是气海。玄关,在体表的水平位置就是关元。然后再往下走,就到了海底了,就到了会阴部,这个就是阴窍,也就是会阴所在地。所以中脉,就是有顶窍、总窍、悬膺、十二重楼、绛宫、黄庭、炁穴、玄关和阴窍,这九个窍要打通。

打通这九个窍,就是打通中脉的目的,是为什么呢?让气机能够顺畅的流行,因为从道家来讲,这是我们采气聚气的最简洁、最直接的一个通道。那么把这个打通以后,并不是说我们要以打通这个为目的。从踵息法来讲,最后他要找到丹田。因为开头我已经讲了,踵息法是一种深息法,而丹田作为入踵的地方,那就是另外的一个事儿,就要加入其他的东西。所以,这就要调感中脉,所以我们在坐式里呢要调感中脉,那么调感中脉的方法是什么呢?有两个:一个要用按跷感应,我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我只能讲这个部分,但是还有一种就是气机的感应。

首先,我们要按摩顶窍。右手在下或者是左手在下都可以。因为如果我们右手在下,我们是一个顺时针的旋转,如果是左手在下是一个逆时针的旋摩。那么顺时针的旋摩就是你给他一种补益的力量。你觉得你这个地方气不够,是要把这个气把它补充起来,但是如果是有阻滞的时候,那我们就要左手在下要逆时针旋转。吸气的时候是旋摩,呼气的时候要加压。就是,尽管顶窍它是在百会的位置上,但是它不是在皮上,它应该是在骨的这个层次。所以我们吸气的时候是旋摩,呼气的时候加压,这个压力呢是层层深入的。

我总是讲五层渗透法,那么按摩几次呢?按摩九次,为什么?因为是九窍。第一个是顶窍,第二个我们要按摩总窍了。就是两个拇指相抵,左手在上啊,或者是右手在上都可以。如果你是右手在下,是顺时针的旋摩,如果是左手在下,就是逆时针的旋摩。吸气的时候是旋摩,呼气的时候是加压,这个压力是要往哪去呢?就要往总窍在脑在颅腔里头所在的这个位置渗透,就不是在皮上摩两下就完了。那么次数也是九次。

然后我们就到了悬膺,同样的道理,旋摩的时候是吸气,按压的时候是呼气。这个压力要往哪儿渗呢?就要往咽喉的中央去渗透,最好能够穿透咽喉的中央,往哪走呢?往大椎这个方向走,要把这个层级打通,九次。推摩十二重楼。推摩十二重楼我们是用掌根,因为我们掌根放在十二重楼的时候,掌指呢已经下去了。所以我们的用力,是用掌根在推摩十二重楼。吸气的时候是往上提,呼气的时候是往下压,就是要把这一段,把它充分地打开。旋摩,旋摩的时候是吸气,呼气的时候往里边深压,要让渗透压到胸腔的正中,因为这个绛宫它不是在体表。

到了黄庭了,一样在旋摩是吸气,加压是在呼气,往哪儿渗透呢?要往胃的正中这个方向去渗透,最好穿透到脊柱去。旋摩黄庭完了以后我们就要旋摩炁穴和关元,因为这两个比较靠近,所以咱们很难把它分开,就是同时旋摩就可以了,也是要往小腹的正中渗透进去。这个完了以后呢旋摩阴窍。我们坐的时候是旋摩不到的,还是要用渗透。就是把我们的中指、食指、无名指按压在曲骨和横骨上面来进行旋摩,它的渗透力要往哪走?要往海底的中央,最好能够穿过海底的中央。达到长强,他一定要有一种渗透。中脉它虽然是经过颅腔、胸腔、腹腔的正中而过,但是它这个气机的通畅可不只只是在这个地方。要是我们把前后给他贯通了以后,他这个气机的运行呢就会比较通顺一些。

然后我们就要串通九窍,两个手臂向上走,好,所以就到了百会,用劳宫采气。这就是串通九窍了。当然下边,还有一些我们就不能再讲了,就是说这个串通了以后,我的手再下来以后呢就要感应丹田。那么这个感应丹田呢是非常重要的,就是我们两手抱了一个元气。这个元气有内元气和外元气。

现在我们手抱的是一个外元气,因为我没有在体内。但是我们抱的这个球的这个外元气要和我们丹田发生一种感应。就是你要感觉到你抱的这个球里边是有气的。那么球里边这个气外元气和我们丹田的内元气要产生一种感应。那么这是一种感应,你要感觉到怀抱太极,怀抱元气,因为外元气的根源是什么呢?就是太极。

而内元气的根源是什么呢?就是丹田。所以丹田又是我们的内太极,所以为什么讲到以息相通啊?要内太极和外太极,内元气和外元气具要感应起来,那么感应的路线可以过中脉,最后还是要集中到丹田的。这个是抱球式的感应丹田。

最后还有另外一种,就是手抚丹田。这种感应,和我们外抱球的感应不一样,就完全就回到了内部了。在这种情况,在这种坐式上,我们就可以进入调息,就是上边那个在外抱球的情况下,可不可以调息?可以的。但是真正要练踵息法还是要手抚丹田来进行调息。

那么这个调息怎么个调法?就不是一般的呼吸,开头我就讲了是道家一种特殊的呼吸啊,要和天地要相通,要自己心、神、形、气要合为一体,所以它是一个特殊的呼吸。那么特殊的呼吸,实际上呢就要讲到搭建上下鹊桥的问题,就是我们吸气的时候啊就是小腹要微微的内收,往哪收呢?往骶骨去收,往骶盆去收,往骶盆收的时候它才有一个压力。因为我们这个丹田它后边和两侧,对吧?它有一个硬墙,前边的腹部的肌肉是一个软墙。

现在我们肌肉这个软墙往硬墙去收缩的时候,它实际上就对丹田是一种压力。那么这种压力在这种收缩产生这种压力的时候呢,下边的会阴就收缩了。这个压力呢往上经过舌根,就到了舌尖,舌尖就提起来了。这样我们就搭建了上下鹊桥,就是因为丹田有这种压力,才把上下鹊桥搭建起来的,当然这是个逆式呼吸。那么丹田一放松,它呼的时候一放松,这个压力就变成什么呢?就变成一种元气的震荡,这种震荡就把上下鹊桥都同时就放松了。所以这个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呼吸的锻炼,它是对我们凝心聚气调神,还有回到我们的自我,回到我们深处来感觉我们自己是一个什么气状态,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这个叫做丹田呼吸。

那么这个丹田呼吸怎么样入踵归根。这就要讲到大小周天的问题,是吧?我简单的讲一下,就是你丹田收缩,上下鹊桥搭建起来以后,元气出来过海底的中间,顺督脉而上,到了上鹊桥的顶部。这个时候你呼气。舌尖抵下齿龈的中间,放松谷道和会阴。这样元气就进了任脉以后,沿人脉而下,回归了丹田,这个是小周天,但是它还没有到踵,怎么到踵呢?就是你放松了它,元气过海底进丹田的时候,有一部分元气就顺着肾经逆流而下,过足踵到公孙到太冲,到冲阳,这是呼气。

接着你就在足踵和足趾加压,这个压力就帮助下行的元气顺着冲脉到了海底的中间,回到丹田和已经聚集在那里的元气汇集,开始下一个循环。所以叫做入踵归根。这个练习是分层级步步进行的。大家不要着急,因为我们现在讲的只是一个最基本的东西,但是要层层的深入下去,是要细致来讲的。

在这种情况下,就是说我们已经把丹田的呼吸,上下的鹊桥,小周天、大周天我们都已经有一个感觉了。最后我们要进入一个调心,调心是什么呢?就是忘形得意。我们在忘形,这个气的运行,也是无意而得知的,你不要去想,我现在到了三关九窍到哪儿了。我要冲关过节,你越这么想,越练不好。放下各种心思,你就专心在你的丹田里头去感觉就好了。

然后在这种情况下,就是不要去想你的烦恼,不要去想你在生活工作里的各种复杂的关系和压力。你就体会你自个儿啊,我自己在我最深的地方去感觉我的存在啊,我是一个什么人,我在一种什么状态?甚至这些问题我都不提,我就在那里静静的呼吸,静静的体验。这个就是调心。所以坐式最后要踵息法要到三调合一。就是你调形找到中脉,找到丹田,调息,把丹田激活起来,你感觉起来,然后有这么一些程序。最后要调心,要三调合一,把它综合到一起。这个就是踵息法,坐式的踵息法的练法。

踵息法在当代健康事业里的价值

第三点,我想向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踵息法在当代健康事业里的价值。因为它是我们中医人的学问的一个核心。就是这个息,“息通天地”,这个气要运转,它不是这么转的,它要有息,这个息我们是可以练的。这样练了以后有些什么作用呢?

第一个,大健康的简易方法。大家都说大健康,我要去哪儿,去什么地方找等等,当然可以,但是大健康就在咱们自个儿身上,我们只要把自己的呼吸调好,可以解决很多的问题。我有很多的朋友,就是在法国巴黎的中国文化中心跟我练的这些法国的朋友们,他们就说朱老师也很奇怪,我就跟你练了这个踵息法以后,我在家里的关系也好了,跟儿子也不吵架了,跟媳妇也好处了。我说,因为你找到了你自己的位置,你才能够更好的处理和外界的位置,你内部的那个心平了,气静了,气顺了,你在你这么一个好的状态下,你怎么不能很好的处理外界呢?外界处理不好是因为我们自己不好啊,所以这是一个大健康的简易的方法。

第二个就是亚健康的心身同调。就是有一些糖尿病,还没有到糖尿病,血糖升高,医生就说的”哎呀,你赶快把药吃上吧”。还有很多甲状腺的,特别是年轻的女孩子们,是吧?大学一毕业,一紧张,她的甲状腺就出了问题了。那医生就讲你吃药吧,甲状腺素或者说我干脆给你做手术,我说你千万别干这个事儿,他只是一过性的亚健康状态。

很多人他不是忧郁症,他有一种忧郁的倾向,他也不是焦虑症,他有焦虑的倾向。他也不是说是他的肝胆就可以诊断一个什么病。他就是这些功能不好,这个亚健康,踵息法,把自己的心调好了,气调好了。因为实际上我们是一种深度的内脏的按摩,他这个按摩不光是作用于脏腑,而且作用于精神和情志,它是一个综合的调理。这些调好了很多亚健康的问题都可以获得改善。

第三就是患病者的治愈良方。很多患者我就跟他们讲,我说你来找我看病,你不能天天来吧?你不能说你上午来了,下午感觉不好,你下午再来吧,你得要自带良药,这个自带良药是什么?最简单的就是呼吸,把你呼吸调好。

特别现在这个疫情闹的,进来一个人就是讲,我精神怎么紧张,我睡不着觉啊。已经不会呼吸了,这个呼吸整个是乱的,就在上边儿浮着。因为他的紧张,他收到的信息都不好,颈部就紧张了;颈部一紧张,肩部就紧张了,肩部一紧张,上关就紧张了;上关一紧张,体腔就紧张,五脏六腑这些不平衡就出来了。那么当然这个是亚健康的。

还有我有一个前列腺癌的患者,他做完手术以后,他说朱老师,我怎么办?我说你来做针灸,我们不可能做的那么密,对吧?那么在几次针灸治疗之间你自己去调理,就是这个踵息法,效果不错。他觉得他排尿的情况有改善,做完手术以后疼痛有改善。

特别是什么呢?对于妇女,妇女到了60岁以后,膀胱收缩能力不好。她就会有一些漏尿啊,这些情况只要坚持练踵息法,一定有效果,妇女的痛经,崩漏这些效果都很好。所以第三就是患病者的治愈良方。

第四个从业者修行的基础。就是我们今天来听课可能很多朋友,你们是做针灸的、做按摩的,或者是做导引的,就是所谓的这个体育疗法的,我们自己不调好,我们是很难去帮助别人的。

因此我自己的体验,因为我练了这么几十年,我感觉到我现在能有这么一个状况,还能够看病人,还能讲课,还能跟大家在一些交流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有很多修行的办法。那么踵息法是其中的一个关键。因为你不管你练哪一套功也好,最关键的就是一个呼吸,而这个呼吸深度的一种呼吸,而且特别有技巧,特别效果好的,就是这个踵息法。好,讲完了,谢谢大家,我们下次再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打通中脉?
会阴穴 一穴开百穴开
武​当​太​乙​铁​松​派​功​法(三)
神穴妙用
如何打通中脉
道家实修之我见(1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