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0年过去了,上海超越孟买了吗?

我们误读了世界,倒说世界欺骗我们

早在印度上任总理曼莫汉·辛格执政初期,就公开表示:“孟买在五年内将出现惊天动地的大变化,终会使人忘记上海只谈孟买”。

往后几年很多印度人甚至调侃“孟买再不努力,就要被上海赶上了”。

如今已经十多年过去了,有关上海与孟买之争已经鲜有人提。截止2019年,孟买GDP总量约为2300亿美元,上海为5500亿美元,考虑到两个城市人口数量差不多,人均GDP上海同样无悬念胜出。

上海与孟买

这样的对比并不是要单纯的扬我国威,顺便给联合国吐槽大会提供点素材。只是自古邻国多忧患,“邻居”这个东西大部分时间不能选也不能换。

当我们的眼光开始立足亚洲放眼世界的时候,余光扫过这个位于次大陆上的邻居,很多时候都是瞥一眼,笑两声就过去了;然而,有时候“写意”的印象还需要些“工笔”的细描。

上下4000年

有关“四大文明古国”的说法起源于20世纪初左右,在当时的考古成果和语境下明没有太大问题,也并不是梁启超个人的妄断;但如今再看的话,似乎应该加上美洲的两个原生文明(奥尔梅克和小北文明)。但不论怎样,起初的四大原生文明依然被认可。

如其他几大文明一样(中国除外),今天的印度跟所谓的「古印度」也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连遗址都是在当前巴基斯坦境内(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印度文明突然消亡,导致有关的文字、文化、宗教全部一无所知,甚至连衰落的原因都很难考证。

巴基斯坦哈拉帕的古印度遗址

虽然印度这片土地的文明历史相对悠久,但遗憾的是有明显的断代,目前印度的历史要从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的入侵开始。

此处的雅利安人跟希特勒所宣扬的「日耳曼雅利安人」并非同一概念,后者只是希特勒的曲解,是宣扬种族主义的一个幌子;讽刺的是,被纳粹们所不屑的斯拉夫人跟雅利安人的关系更近些。

雅利安人迁徙图

雅利安人是现代印度和伊朗人共同的祖先,他们公元前1500年进入印度河流域后,不光带来了全新的语言和文化,为了区分自己和原住民,还实行了流传了几千年如今依然并未消亡的「种姓制度」

由于印度各地的宗教语言过于丰富和复杂,历史上并非是一个习惯统一的国家,除了几次短暂的统一,如孔雀王朝和笈多王朝,大部分的时间被突厥人和阿拉伯人侵占。后经过英国的殖民和二战后的独立运动,这个位于南亚次大陆上最大的国家终于成行。但在统一的背后,留下的不仅仅是印巴分治的问题,更是这几千年历史都无法解决的“文化问题”,在西方和东方,传统与现代之间,不断的撕扯。

拥挤的国会,1000个政党

在实行现代联邦共和的政体中,印度似乎是最特别的那个,不仅有全球最多的9亿直接选民(截止2019年印度大选),更是有多达上千个的大小党派,如此“零碎”的民主,让人惊叹如果我们是谓“民主集中制”,那印度大概可称作“民主微分制”。

在众多的政党中,印度国民大会党(简称国大党)和人民党是最大的两个政党,其中人民党更是有党员1亿8千万(截止2019年),号称世界第一大党。

自印度1947年独立以来,国大党长期执政,从尼赫鲁到各种“甘地”,鲜明的政治立场和家族传承也被调侃为“家族党”,不过长期的执政并没有带来所承诺的发展,更多的是无所不在的裙带关系和过于普遍贪腐问题。

尼赫鲁和甘地,国大党的两代领袖

如果“国大党”代表着平均和计划,那人民党的关键字就是民族和宗教,印度教的人口占到印度国内的80%以上,但根据印度宪法,印度是一个“世俗的民主国家”,所有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因宗教、种族、世袭种姓、性别、出生地而受歧视”,但实际情况是,宗教冲突,种姓隔离,才是构成印度社会的主旋律。

在表面“政教分离”的教条下,宗教成为了政治角力的工具和抓手。英国人能留下制度与宪法,却带不走传承与脉络。

2019年莫迪在人民党总部庆祝连任成功

780种语言

印度的语言极其庞杂,印地语和英语是国家的通用语言,还有20多种国家官方语言,除此之外还有各个邦的官方语,再加上部落中的小语言,总共有多达近800种语言,这也印证了印度历史上多分裂少统一的现实。

「印地语」作为跟「梵语」一脉相承的拥有最多群众基础的语言,在印度建国初期,甘地等国大党领袖们打算将其冠名为“国语”,但这一计划被很多母语非印地语的地区所反对,他们担心印地语的官方正统地位会侵蚀少数族群的合法权益。在妥协之下才使用了「官方用语」这一相对温和的表述。

印度精英阶层代表—谷歌CEO桑德尔·皮查伊访问母校印度理工学院

虽然印度同时并重英语跟印地语,但这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也同时在割裂着这个国家。我们都知道印度人重视英语教育,在精英中产阶层说英文是必备的技能,但不均衡的教育使得大部分低阶层的印度人不能完成最基本的教育,也导致英语带来的身份认同越发严重,阶层流动也愈发困难。

“29”个邦

在印度的官方表述中宣称自己是29个邦,但其中“阿鲁那恰尔邦”是所谓的“争议领土”,当然我方认为是没有争议的,印度的边境要求完全是不合理的。阿克赛钦藏南这两块较大的“争议领土”,前者我国实际控制,印度声诉主权(来源于莫名其妙的“约翰线”),后者印度实际控制,我国声诉主权(来源于麦克马洪线)。此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感兴趣可深入研究,但不管如何,我国的主权要求是没有疑问的。

除却以上,在印度的28个邦中,根据地方和文化可以划分为几个大区,如位于首都新德里附近的中央邦和北方邦,人口多面积广,最具有印度教和印度斯坦人的代表性。而比哈尔邦则是佛教的圣地,虽然印度境内的佛教人口已然不到1%,但这也阻止不了世界各地佛教徒前往菩提迦耶的步伐。孟买所在的马哈拉施特拉邦则是最富有的邦,一个邦的GDP可占到整个印度的15%。

印度各邦消费能力对比

六大宗教

印度一直以来有“宗教博物馆”的称号,“世界三大宗”教无一缺席,印度地方宗教也是不一而足。

印度教作为印度最主要的宗教,覆盖了80%以上的印度人口。经过最早的吠陀教,后来的婆罗门教,再到如今宗教学意义上的印度教,它既没有大规模外传也没有被伊斯兰教或基督教同化,面对佛教的挑战也依然顽强。其完整见证了印度一路走来的历史也是印度人主流的文化认同载体,对印度有不可或缺的意义。

印度教三大主神创造神梵天、破坏神湿婆、保护神毗湿奴

相比于印度教,同样土生土长的佛教就没有那么“风光”了。据统计印度如今只有1%左右的人信仰佛教,有关佛教和衰落,有诸多历史原因。

佛教诞生于公元前六世纪左右的「沙门思潮」,这一思潮是当时社会对主流婆罗门教的反思,所以佛教大部分情况下跟印度教是相对立的。季羡林就曾指出,佛教的诞生的本质是反吠陀宗教与婆罗门教,是刹帝利和新知识阶级对祭司阶级婆罗门的反抗,认知矛盾的内核是无法调和的阶级矛盾。

佛教的诞生在一定程度上挑战了印度教的地位,在阿育王时期,佛教信众能够达到20%左右,但由于印度教过于强大两者又难以并存,导致佛教在印度的生存空间愈发的减小。

菩提伽耶大觉寺中的菩提树,此树并非佛陀觉悟的那颗,而是阿育王派人送到斯里兰卡的种子长出来,又移回来的

相比于佛教的“佛系”,伊斯兰教明显更懂“奋斗”。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帝国统治时期(632年-1258年)走向鼎盛,横跨亚非欧,纵横600年。如今22个阿拉伯联盟的成员国中大部分都是这一时期打下的基础。而印度北部也曾被阿拉伯人统治,但由于地理和文化的原因,始终无法完成南北统一,直到二战后的独立运动,「印巴分治」剥离了大部分穆斯林,但目前印度人口中依然有15%左右的穆斯林。

除了上面三个宗教,印度还有耆那教、锡克教和基督教。其中耆那教同样是「沙门思潮」中兴起的,而锡克教则因为标志的“头巾帽”而闻名。

四大种姓

有关印度的种姓制度确实是当下文明社会一奇观,在现代文明体制下,倔强的原生本体,蕴藏着顽固又强大的能量。

回到3500年前,位于南亚次大陆的雅利安人作为征服者,面对跟自己从肤色到语言完全不同的原住民,称他们为“达萨”,词意本身是奴隶的意思,到这一步,雅利安人只是跟众多文明征服者一样喜欢搞阶级而已。

真正让雅利安人变得“特殊”的,是其把人种、氏族跟社会分工和职业扯在了一起,逐渐形成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大种姓。其中婆罗门在最上层,主管宗教祭祀和对经典的解释权;刹帝利授权于婆罗门,实际控制国家,包括君王、军人、地主等;吠舍是生产者,包括农民、牧人、商人等;而首陀罗是奴隶劳务者;此外还有最底层的被称为“不可接触者”的“贱民”。

Marx说过“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种制度一出来,一个人所有的社会关系都融合在了所谓的「种姓」中,带来了超强的稳定性和秩序感,而这背后是完完全全的个体压迫和群体压迫。

类似的种姓制度或者社会结构,印度并不是独一份,但却最有生命力的一个,原因之一就是宗教寡头们垄断了社会具体规则的制定和解释,相当于同时保有立法权和司法权,再加上强大的教义把控意识形态,无论从内部还是外部,都难以破坏。

然而历史的车轮从不停歇,种姓制度已经完全不适用于当下的生产关系,印度的法律也明文废除了种姓制度。但需要注意的是,法律只是废除了「制度」,即传统的那一套社会生产制度,而不是废除「种姓」本身,现实中虽然不论什么种姓都可以做任何工作,但长久以来的心理隔离,并非是一纸文件就可以轻易抹平的,文明,才刚刚开始。

一条大河

印巴分治后,印度河大部分都在巴基斯坦境内,而且发端于印度河的古印度文明之于今天的印度多数时候也只是个传说,所以真正能够解释和表达「印度」的,一直都是恒河。

恒河多半在印度境内,但出海口在孟加拉湾

恒河的重要是全方位的,不仅孕育了肥沃而古老的恒河平原,还成全了印度教和佛教的神圣属性。

佛教圣地菩提伽耶(释迦摩尼悟道之处)、王舍城(释迦摩尼涅槃处)都比邻恒河,印度教更是把它当做神河,大壶节的壮观场面想必大家有所耳闻,瓦拉纳西一边火化一边沐浴的场景也是让很多人惊叹。

同时同地的火化和晨浴,可谓是“大型轮回现场”

然而如此“神圣”的恒河在很多人眼里却代表着混乱和污浊,理由也正是因为其“承载”了太多,不仅承载了古老的圣浴和转世仪式,还承载了现代文明的工业和生活垃圾,这也导致其成为世界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即使政府不吝预算的治理,最终效果也都一言难尽。

然而讽刺的是,饱受诟病恒河水因为疫情期间的封锁导致水质有很大改善,部分河段甚至达到了直接饮用的标准,虽然让人惊喜,但也希望教徒们不会认为喝恒河水是能预防“新冠”的。

有关印度的嬉笑和嘲讽多少年来已经说的很多,但印度的问题印度人当然是感知最强烈的,就像印度小说家阿拉文德·阿迪加的小说《白老虎》中所说的,印度就像一座动物园,「把解放的钥匙放在他手里,他会咒骂着把钥匙还给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印度游记——序
同样起源印度,佛教传播范围这么广,印度教为什么却不行?
印度教种姓制度:3000年的枷锁与磐石
婆罗门教、印度教、佛教,傻傻分不清不?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为何现在印度非但不信佛教?反而信仰印度教?
什么是“吠陀文化”?看印度历史一个灿烂时代的诞生和失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