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渭南新闻网

  (上接第一版)

  政府支持  全民参与  “十二五”农村公路建设风生水起

  “建设是发展,管理养护也是发展,并且是可持续发展,要把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来抓,进一步深化改革,落实责任,创新举措,开创我市农村公路‘有路必养、养必到位,有路必管、管必优良’管养新格局”,渭南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陈春明经常在大会小会上感慨地说。共识形成共动,全市上下在农村公路建设和管理中,紧扣“四个坚持”,着力打造“四个公路”:坚持质量为先,全心全意打造民生工程;坚持政策引领,倾心倾力打造美丽公路;坚持创新管理,尽职尽责打造平安公路;坚持市县共建,群策群力打造和谐公路。

  政府支持、各方合力是渭南农村公路快步发展的关键。众所周知,渭南是财政穷市,但农村公路建设却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其背后必然有值得称道之处,那就是“两个纳入”制度的推行。在渭南,各级政府将日常养护经费和人员工资纳入财政预算,解决农村公路发展面临的资金困难。同时,将农村公路工作纳入市对县乡政府的目标责任考核。正是出于政府顶层设计“两个纳入”制度的支持,夯实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主体责任,解决了多年来体制改革遗留的难点,保障了农村公路的长效机制。

  不只“两个纳入”制度的推行,市政府在对各县(市、区)政府百分制考核中,将交通工作部分所占分值也由过去的2分,提高到现在的4分。并针对养护体制改革遗留的难点问题,以通报批评、下发督办单等方式,督促落后县认真落实“两个纳入”制度,夯实县级政府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主体责任。各县也层层传导压力,将农村公路管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纳入对各镇的年度考核目标。

  作为农村公路管理的牵头部门,市交通运输局在经费困难的情况下,五年来共拿出800多万元用于对各县的以奖代补,极大地调动了县(市、区)推动农村公路建设的积极性。

  制度深得人心,各方纷纷响应:蒲城县将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经费和公路站200余职工的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白水县则下发了县长办公会议专题纪要,明确将农村公路养护经费和公路站人员工资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华阴市政府将公路站人员经费249万元已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目前,富平县、大荔县在原来人员经费定补的基础上,今年各增加100万元的定补标准。蒲城县蟠龙、潼关县秦东两个超限站人员工资也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如今,县级政府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主体责任逐步强化,解决了有人管、有人养、有钱养的问题。

  值得点赞的是,各县在农村公路建设中,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公路的快步发展。临渭区投资100余万元,在崇闫路和罕固路两侧铺设花砖路沿石,实现路宅(田)分离,形成了有层次、有色彩的绿化带,达到了“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的景观效果;华州区在过村镇路段设置垃圾池,实施村收集、镇处理、公路局监管的公路垃圾处理模式,维护了农村公路的整洁、通畅;白水县在过往村镇路段制作文化墙,着力突出“酒乡文化”“仓颉文化”“生态苹果”等风俗特色,美化通行环境。潼关县则按照“把镇区当景区打造,突出镇域特色,形成一镇一景;把公路沿线村庄和新农村示范村当景点打造,形成一村一景;把公路沿线当美丽长廊打造,突显绿色长廊,建成连接美丽乡村的风景线”的总体要求,全力建设美丽乡村路。而澄城县大力推进30个景点型公路、100条景观型街巷道建设,形成了一村一景,路路成景,景景相连的美丽乡村面貌。

  农村公路建设中,群众是最大的受益者,也是热情高涨的参与者。在农村公路建设现场,常常可以看到这些生动的场景:群众自发给施工人员和驻工地乡镇干部送水、送饭;在基层党组织号召下,群众积极修理路基、清除路障;建设物资紧张,群众主动捐资捐物、投工投劳、发动出门在外的老乡们筹资……政府组织、社会参与、群众会战的三方合力推动了渭南农村公路的建设和发展。

  

  机制创新  制度创优  “建养管”三位一体提升农村公路服务经济的长期效益

  公路建、养、管三个环节一个都不能少,市交通运输局遵循“建设是基础,质量是核心,养管是手段,服务是目标”的公路建设宗旨,通过机制创新,制度创优,“建养管”三位一体,努力做到“建一条,成一条;管一条,见效益一条”,不仅保障了道路畅通,延长了农村公路的使用寿命,同时又避免了重复投资,农村公路在服务经济方面发挥了最大效益。

  在农村公路建设阶段,“七公开”制度是打造“阳光工程”的有力抓手。市地方公路管理处坚持工程计划、建设资金补助、招标过程公开、施工过程管理、质量监督、竣(交)工验收和资金使用“七公开”。本质是阳光操作,精髓是社会监督,以更好、更高效地建设农村公路。“七公开”将权力运行从“桌面下”搬到“桌面上”,有效防止了“暗箱操作”。在建设中,渭南市地方公路管理处监督各县市严把“三道关”,即:把好设计关,按照《陕西省农村公路技术标准》选择设计能力强、信誉好的设计企业;把好招投标关,坚持公开、公正、公平,严格招标程序,确保有施工经验、有垫付能力、有资质的施工队伍进入建设市场;把好质量关,把好材料采购,配齐专业人员,规范施工程序和施工行为,确保所有工程质量合格率达到100%,单点合格率达到90%。

  采访中,临渭区交通局副局长余朝阳告诉记者,“我们在农村公路建设中,坚持一个项目一套人马,实行责任追究制,24小时驻守工地,从原材料进厂到路面施工,不间断监督施工质量,道路建设质量不断提升。”

  去年下半年,市交通运输局又拿出专项资金160万元,开展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质量“回头望”活动,确保农村地区致富奔小康的交通命脉安全、高效。

  实现“建养并重,以养为主”,是农村公路工作的主题。 为此,地方公路管理处把养护工作提上重要的日程。市地方公路管理处以管理好、养护好全市1.6万多公里的农村公路为己任,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按照农村公路“以县为主”的原则,根据对各县的目标责任考核内容的变化,重新修订了对县的考核细则,督促县级人民政府完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检查、考评、奖罚办发,夯实养管责任。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交通牵头、乡镇实施、统一管理”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新路子,实行了一站(农村公路管理站)一所(农村公路管理所)的养护管理模式。

  在渭南,一块块小小的责任牌,却解决了大难题。

  在合阳县坊镇,记者看到合-洽公路上竖立着一块块“公路养护责任牌”,上面详细地写着路线名称、养护单位、养护责任人、养护标准以及监督电话。女子道班班长李军艳说,“国家修路不容易,每一米都渗透着纳税人的汗水,只要把路养好了,能让群众方便、旅客安全,这就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她一口气就给记者报出了养护标准:“路面干净整洁、无坑槽、无杂物,路肩平整无高草,边坡要坚固、无冲沟,边沟畅通无堵塞,对防护设施的要求则是完好无损。这就是我们每天在路上的职责。”

  合阳县农村公路管理局副局长李卫平说,合阳县在农村公路养护中,实行片区管理模式,每年签订养护承揽协议,每月考核,每季度发放一次工资。如果养护达不到牌子上的标准,谁都可以打监督电话投诉。政府还会检查,如果不达标,养护单位可能被终止承包合同。

  在全省首开先河,以信息化推动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先后投入100余万元构建首家信息综合管理系统。市地方道路管理处给各县配备电脑,打印机,行车记录仪等硬件设备,实时监管路政执法过程,车载视频监控系统实时监控县乡公路两侧建筑、路面路况、超限车辆情况,采取站点、流动、联动治超“三位一体”的治超新模式,严厉打击超限超载运输违法行为。

  大荔县农村公路管理站站长郝军峰对记者说,“我们在执法巡查车上安装了实时路况监控,将巡查路段的情况实时记录上传,便于领导掌握路面情况,对日常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

  正是上下联动、政府与部门合力、广大群众共同参与的建管养三位一体的良性机制,让农村公路建设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出了巨大作用。

  

  示范创建  以线带面  实现农村公路养护工作新跨越

  以创建促示范,以示范带创建,不断加强管理养护力度,促进管养水平不断提升。这是渭南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的又一经验。

  紧紧抓住“十二五”交通部开展的“管理养护年”活动的良好契机,结合“省级示范县创建”,渭南市地方公路管理处持续多年开展“市级文明路”、“示范乡镇”以及“最美乡村路”等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以创建促进整个工作的进展。“十二五”期间,全市实现创建市级文明路848.454公里、厅级文明路98.71公里。潼关县、澄城县成功创建省级养护示范县,2015年,潼关县又荣获交通部全国“管理养护年”活动“全国养护与管理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的“最美乡村路”创建中,市地方公路管理处组织各县市农村公路管理人员赴省内外参观学习,形成创建文明路的共识。接待西安、咸阳、宝鸡、榆林等兄弟地市来渭南参观取经,通过交流碰撞,形成创建文明路的共识。

  头脑中的先进理念转化为工作中的有力实践。市地方公路管理处又先后在大荔县、华州区、合阳县、临渭区等县(市、区)召开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现场会,学习交流优秀经验和做法,完善不足与缺陷。同时,给各县(市、区)农村公路管养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树立了新榜样,带动了全市农村公路各项工作的大发展。

  在创建活动中,市地方公路管理处采取激励机制,对验收合格的“市级文明路”每公里补助3500元,“最美乡村路”每公里补助1万元,每个示范乡镇补助1万元。正是这些措施的推动,全市共创建“最美乡村路”142公里,创建省级养护示范县4个,市级养护示范乡镇28个。

  在省厅“好路杯”评比活动前,从2012年渭南市交通运输局就把“好路杯”竞赛活动作为全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抓手,制定方案,有序推进。第一季度召开工作推进会,明确目标任务;第二季度检查各地“好路杯”竞赛工作进展情况;第三季度对竞赛活动开展好的县(市、区)召开全市观摩会;第四季度进行“好路杯”检查评比。

  不仅如此,在“好路杯”竞赛活动中,渭南市交通运输局不断提高奖励标准,扩大奖励范围。对获得金杯一名、银杯二名、铜杯三名,采取以奖代补的方法,促进各县注重农村公路建设。2015年,将奖励标准由10万元、8万元、5万元提高到30万元、20万元、10万元。这一奖励政策调动了各县(市、区)的积极性,各县(市、区)对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投入力度持续加大,路容路貌和通行能力明显改观,养护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全市农村公路技术状况指数达到县道75.24、乡道73.12、村道61.18,均超额完成了省局的目标。 

  

  物畅其流  百业兴旺  农村公路凝聚百姓心

  “农村公路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纽带和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载体,是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从脚下就能感受到的物质支柱。建好农村公路,就是最大的民生。”我市农村公路建设者的誓言,如今已成为无言的丰碑矗立在秦东大地。

  今天,我市的农村公路边沟畅通、路面整洁、标志齐全、绿化美观、安保完善,构建了“畅、洁、绿、美、安”的交通环境,实现了“养护一条路、建设一道风景线”的目标,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了“修通一条公路,搞活一带流通,繁荣一地经济,富裕一方百姓”的美好收获。穿行于县乡道路之间,蔚蓝的天空下,满载着农民丰收的喜悦,一辆辆大货车、小轿车、摩托车来往如梭,一座座坚固宽阔的桥梁架起百姓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农村繁华美景处处可见。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既方便群众运出水果、蔬菜等产品,也激活了农村经济的活力,加快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产业跟着公路走,公路随着产业转”。路一通,什么事都好干。借助农村公路发展的东风,临渭区下邽镇的群众生活一天好似一天。阳光普照,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下邽镇的葡萄将大量上市。一位在葡萄地里劳作的老大爷笑得眉毛都弯了。“现在我们农村就是好,到处都四通八达,我的葡萄根本不用拉出村去,就被从广东、福建来的客商全部拉走了。”

  纵观渭南全境,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打破了农村地区的封闭状态,拉近了渭南与外界的距离,为区域经济的腾飞架设起平阔跑道。漫步渭南乡间,纵横交错、平坦笔直的农村公路散布在秦东大地的1926个行政村,延伸到农业示范区、生态观光园、畜牧养殖基地,真正成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的小康路,为渭南经济社会发展筑牢了交通根基。

  “每次看见家门口这条路心情就敞亮多了,对我们来说,这不只是一条路,还是一份情,一份政府对我们百姓的心意。这段时间,多亏了交通局的大力推进,我们看在眼里,感激在心里。”蒲城县党睦镇一位村民说。

  “政府为村民铺设了一条条便民路、富民路,这是送给我们的‘大礼’,我们要想方设法用好‘大礼’。”在接受采访时,临渭区三张镇韩家村村长表示,下一步将借助村周边建设桃花谷的机遇,组织发动村民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带动更多村民脱贫致富。

  扬帆正遇东风来,远征万里纵青骢。“‘十三五’期间,我们将紧紧抓住农村公路发展的又一机遇。推动农村公路科学发展,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实现农村公路发展从‘会战式’建设向集中攻坚转变,从注重连通向提升质量安全水平转变,从以建设为主向建管养协调发展转变,从适应发展向引领发展转变的再跨越。促使农村公路的建、管、养、运齐头并进,让农村公路真正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新亮点,为渭南赶超发展当好先行官。”渭南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陈春明为我们描绘未来农村公路的建设愿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辉南县扎实开展“四好农村路”创建活动
计划投资9.5亿余元!
推进会丨看渭南如何开展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
[黑龙江]交通运输行业管理能力显著提升
历史印记:这里曾是当年渭南比较有名的企业,如今已经满目疮痍
从江县开展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春夏行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