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内经 | 「阴阳别论」下

 


三阳为病发寒热,

下为痈肿,

及为痿厥腨肙(疒肙);

其传为索泽,其传为颓疝。


三阳为太阳,心系主太阳,不是膀胱。


《灵枢·阴阳系日月篇》说:

心为阳中之太阳。


王冰在《素问·六节藏象论》注:

“心主于夏,气合太阳,以太阳居夏火之中,故曰阳中之太阳。”


张景岳在《类经》中注:

“心为火,以阳脏而通于夏气,故为阳中之太阳。”


《素问·刺禁论》说:“心部于表。”


这说明心主表部之盛阳,太阳为心阳功能的标志。


罗东逸在《内经博议·太阳岁气病论》中说:

“太阳为诸阳之首,即君火之阳也。”


在《内经博议·太阳经络及膀胱病论》中又说:

“《内经》云:太阳者三阳也,其气最尊,唯心君得主之,故心为阳中之太阳,要为元气之极厚,是以为经为父,而为十二经之纲维。人生于阳,阳气一丝未断不死,是以有取于纯阳。而要其所以为阳,即神明之气故也……其气浮而充满与卫气俱。'


经云:阳因而上,卫外者也。惟其卫外,故主一身之充肤泽毛。凡为外之卫者,皆太阳也。”


又说:“阳者人之生气也,生气莫盛于三阳(太阳),三阳为生人之大主,其气能贯脏腑,而主十二经,故三阳为经。所谓经者,大经大本也。”(《人道大阴阳疏》)。


罗氏阐述了太阳和心的关系,并阐发了太阳的功能。


柯韵伯在《伤寒论翼》中说得好:

今伤寒书皆以膀胱为太阳,

故有传足不传手之谬。

不知仲景书,只宗阴阳大法,

不拘阴阳之经络也。

夫阴阳散之可千,推之可万。

心为阳中之太阳,故更称巨阳以尊之……

仲景以心为阳,

故得以统一身之气血,

内行五脏六腑之经隧。

若膀胱为州都之官,

所藏精液必待上焦之气化而后能出,

何能司营卫而为诸阳主气哉。”


又说:“人皆知太阳经络行于背,而不知背为太阳之所主……知膀胱为太阳之里,而不知心肺是为太阳之里。因不明《内经》之阴阳,所以不知太阳之地面耳。”


知此理者,才能知“伤寒最多心病,以心当太阳之位也。”


观柯氏之论,可知太阳非经络之经,乃是生理功能之太阳。太阳之上,寒气主之。寒水克心火,故寒气首伤太阳心火。


《说卦传》说:“坎为水(寒水)……为心病。”


说明太阳寒水为病多是心病。邪气伤人,以胜相加,寒水必伤心火。从生理上来说,太阳应于夏,阳气最旺。当从病理上说,正因为太阳阳气盛,故伤于寒则病。病理与生理总是相反的。


《灵枢·口问篇》说:“心者,五脏六腑之主。”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所以表部应以心为主导脏腑。一般人不从心主太阳来理解,只认膀胱主太阳,所以解释不清下文。



经曰“太阳之上,寒气主之”,本寒标热,有寒热之变。太阳主表,故发寒热。

“下为痈肿”的“下”,不指下部,是投入、置入其中的意思,指邪气入里。


《生气通天论》说: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陷脉为瘘,留连肉腠。俞气化薄,传为善畏,及为惊骇。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


故张志聪说:

“太阳主开,病则开阖不得,邪气从之,逆于肉理,乃生痈肿。”


痈属于疮痈,在营血,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痿厥腨肙(疒肙)”。


痿证”是肢体筋脉弛缓软弱废用的病证,指筋骨痿软,肌肉瘦削,皮肤麻木,手足不用的一类疾患。《黄帝内经》设《痿证》专篇,对痿证的病因病机作为较为系统详细的描述,提出了“肺热叶焦”为主要病机的观点。《金匱要略》肺痿继承了这一观点,并进一步提出甘草干姜汤肺阳虚的观点。故《素问.痿论》提出“独取阳明”的治疗观点,“独取阳明”就是从肺系入手。三阳为太阳,属心火,心火则克肺系燥金而肺叶焦枯。


厥非专指手足逆冷。如《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溃溃乎若坏都,汨汨乎不可止。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因为太阳主此阳气所至。《素问·脉解》:“所谓少气善怒者,阳气不治;阳气不治则阳气不得出,肝气当治而未得,故善怒。善怒者,名曰煎厥。”


(shuàn),即腓肠肌,俗称小腿肚。腨肙(疒肙),指小腿肚酸痛。阳衰则水气所至。


,散也,尽也。王冰:“皮肤润泽之气皆散尽也。”“索泽”,指皮肤干燥不润泽。火克肺金,肺主皮肤,故病久传为索泽。楼英《医学纲目》说:“索泽,即仲景所谓皮肤甲错也。”


颓疝,指睾丸下坠,俗称疝气,或痛或不痛。《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太阳主筋所生病也。


 



一阳发病,少气,

善咳,善泄;

其传为心掣,其传为隔。


一阳即少阳,三焦相火主之。经曰“壮火食气”,相火走气分,若相火盛则“少气”。相火克伤肺系,故“善咳”。相火虚衰,阳虚脾寒,故“善泄”。


张介宾:“心为君火,而相火上炎,则同气相求,邪归于心。”此言实。张志聪:“饮食于胃,浊气归心,脾胃受伤而为泄,故心虚而掣痛矣。”此言虚,即指相火虚衰所致。


隔病与阳气有密切关系。如《生气通天论》说“阳畜积病死,而阳气当隔,隔者当写,不亟正治,粗乃败之”。阳气蓄积,指寒燥湿阴邪伤阳,阳仪部位受伤,阳气郁积之病,如麻黄汤证、小柴胡汤证、大柴胡汤证、泻心汤证、承气汤证之类,治疗当通散阳气,一是发汗,二是调和,三是泄泻。所以《阴阳别论》说“一阳发病……其传为膈”“三阳结为膈”、《至真要大论》说“隔肠不便”。


 



二阳一阴发病,

主惊骇、背痛、善噫、善欠,

名曰风厥。


二阳是阳明,属于肺系,不能说属于胃。一阴是厥阴,是燥金和风木的关系,厥阴风木主升,阳明肺金主降。《阴阳类论》也说:“二阳一阴,阳明主病,不胜一阴,耎而动,九窍皆沉。三阳一阴,太阳脉胜,一阴不为止,内乱五脏,外为惊骇。”因为太阳主心,心为五脏主,心伤故五脏皆乱。阳明不胜厥阴,是厥阴风木反侮阳明燥金,风木升太过,燥金不降,病在肝肺。惊骇与阳气有关,肝主阳气生升而病肝,如《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陷脉为瘘,留连肉腠。俞气化薄,传为善畏,及为惊骇”,《金匱真言论》说东方通于肝“其病发惊骇”。三阳是太阳,太阳伤于寒邪,一阴厥阴肝木不能生升阳气驱逐太阳寒邪,则肝郁而病发惊骇。“二阳一阴,阳明主病,不胜一阴”讲一阴厥阴风木气胜,可选用风引汤、白虎汤等方剂治疗;“三阳一阴,太阳脉胜,一阴不为止”讲一阴厥阴风木气弱,可选用大小青龙汤、大小柴胡汤等方剂治疗。


背为阳气和肺所主,故有背痛,如《金匱真言论》说西方通于肺“病在背”。肝木旺必克脾胃,故有“善噫、善欠”。


风厥,本篇言厥阴升而不降,故曰风厥。风为阳邪,其性疏泄,病发则身热、汗出,如《素问·评热病论》:“汗出而身热者风也,汗出而烦满不解者厥也,病名曰风厥。”又《灵枢·五变》说“人之善病风厥漉汗(汗出不止)”是因为肉不坚、腠理疏的原因。张仲景治疗此病常用风引汤、桂枝汤、桂枝加附子汤等。


二阴一阳发病,

善胀、心满、善气。


二阴属肾水,一阳属少阳三焦相火,是水火为病。相火虚衰则脾胃病,故善胀。三焦病,上焦不行,下脘不通,水气不行,则善胀心满。三焦病则善气。


三阴三阳发病,

为偏枯萎易,

四肢不举。




三阴是太阴脾系,三阳是太阳心系,心脾两系为病,寒湿伤阳,少阳相火受伤而阳气不足,李东垣说皆是血病,心脑血管病生焉。太阳为诸阳主气而主筋,阳气虚则为偏枯,阳虚而不能养筋则为痿。脾主四肢,故不举。


三阴结,谓之水。


三阴是太阴脾,故我说太阴脾主水。


一阴一阳结,

谓之喉痹。


一阴是厥阴,一阳是少阳,多病风火而炎上,病喉痹。


《阴阳类论》说:

“一阴一阳代绝,此阴气至心,上下无常,出入不知,喉咽干燥,病在土脾。”


少阳厥阴主阳气生升,今阳气衰竭而阴盛,于是见“阴气至心”。阳不生则阴不长,故“喉咽干燥”。阳虚则脾病。此言一阴一阳,一病实一病虚。实用白虎汤,虚用小建中汤。针足临泣、太冲、太白、公孙。



阴阳结斜,

多阴少阳曰石水,

少腹肿。


石水,水肿病名之一。


《金匱要略》述其证为“石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


《大奇论》说“肝肾并沉为石水”


指出与肝肾脉沉有关。


金匱要略》也说:“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


“少阴脉紧而沉,紧则为痛,沉则为水,小便即难。脉得诸沉,当责有水,身体肿重。水病脉出者死。”


“寸口脉沉而迟,沉则为水,迟则为寒,寒水相搏。”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说:

“肾脉微大为石水,起脐以下至小腹,腄腄然上至胃脘,死不治。”


是否与肝硬化有关?值得探讨。


《金匱要略》又说:

“肝水者,其腹大,不能自转侧,胁下腹痛,时时津液微生,小便续通。肾水者,其腹大,脐肿腰痛,不得溺,阴下湿如牛鼻上汗,其足逆冷,面反瘦。”


这种石水,当为里水。


《金匱要略》说:

里水,越婢加术汤主之,甘草麻黄汤亦主之。

越婢加术汤方

越婢汤方

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五枚 甘草二两
右五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恶风者加附子一枚,炮。风水加术四两。(《古今录验》)

甘草麻黄汤方

甘草二两  麻黄四两

右二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甘草,煮取三升,温服一升,重复汗出,不汗,再服,慎风寒。

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

麻黄附子汤方
麻黄三两 甘草二两 附子一枚(炮)
右三昧,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分,日三服。


此外,还可以用五岭散等方加减治疗。


刘某某,男,1941年阴历辛巳年12月27日出生,2008年3月18日初诊。

主诉:右腰夜里隐痛,半夜12点至早晨5点加重,余时轻,右腿浮肿,尿化验正常。咳,痰多,恶心。得过脑梗塞,高血压(140/85)。舌质淡暗,苔白腻,花剥苔。脉数(每分钟100次)。

处方:蒲黄30克  麻黄15克  炮附子30克(先煎半小时)  细辛6克  茯苓30克  苍术30克  肉桂6克  山药30克  白茅根15克  甘草6克

服3剂痊愈。


里水,即腹部有水,会有多种变证,也须知道。


如《金匱要略》说:

问曰:病者苦水,面目身体四肢皆肿,小便不利,脉之不言水,反言胸中痛,气上冲咽,状如炙肉,当微咳喘。审如师言,其脉何类?

师曰:寸口沉而紧,沉为水,紧为寒,沉紧相搏,结在关元,始时当微,年盛不觉。阳衰之后,营卫相干,阳损阴盛,结寒微动,肾气上冲,喉咽塞噎,胁下急痛,医以为留饮而大下之,气击不去,其病不除。后重吐之,胃家虚烦,咽燥欲饮水,小便不利,水谷不化,面目手足浮肿。又以葶苈丸下水,当时如小差,食饮过度,肿复如前,胸胁苦痛,象若奔豚,其水扬溢,则浮咳喘逆。当先攻击冲气令止,乃治咳,咳止,其喘自差。先治新病,病当在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阴三阳开合枢阐释 - xinxiucun - xinxiucun - 和讯博客
张学(拈花指月):咳嗽论治
伤寒论三阴三阳辨证与糖尿病+附子在金匮要略
[卷首?总论] 脉症总论
伤寒论》时相医学的研究
阴阳神气的天命观·阴阳的门户调控之神机与三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