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面瘫?马云枝教授的经验

马云枝教授,主任医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医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国家二级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五批、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项目获批者,河南省第四批优秀专家,首届河南省名中医。现任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医院名誉院长,河南中医药大学帕金森病研究所所长,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人才工程(仲景工程)中医药青苗人才培养项目指导老师。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省第十届政协委员,郑州市金水区第九、第十届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常务委员。

任河南省中西医结合神经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药协会脑病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经典名方筛选和大品种培育分会常务理事,世中联中药上市后再评价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世界中医药学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理事,河南省神经病学会委员会委员等。

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诊治疾病,对脑梗塞、脑出血造成的失语偏瘫、帕金森病出现的肌强直、震颤、顽固性便秘,失眠焦虑,健忘痴呆,眩晕头痛,癫痫,面瘫等疾病的治疗有独到之处。研制脑病特色院内制剂复智胶囊、熄风定颤丸、通脉舒络胶囊、牵正膏。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24项,发表论文260多篇,出版《中西医结合瘫痪病学》、《实用脑卒中康复学》、《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马云枝中医脑病临证精要》专著11部。

周围性面瘫又被现代医学称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 facial nerve palsy),又称面神经炎(facial neuritis)、Bell麻痹(Bell palsy),俗语面瘫,中医称口僻、口眼歪 斜 ,是以面部表情肌群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绝大多数为单侧发病。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一侧面部表情运动无力或瘫痪,如抬眉无力、闭眼困难、流泪或眼干、口角偏斜、示齿不全等,或伴2/3味觉障碍、听觉过敏,部分可见乳突部疼痛、外耳道及鼓膜上出现疱疹,则称为RamsayHunt综合征。

本病四季皆可发病,涉及男女老少,几乎是“全覆盖”,尤其在冬末春初、夏秋之交。由于失眠、过度疲劳、情绪波动等因素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再加上昼夜温差大、空调使用不当、运动出汗后凉风侵袭等因素致使面瘫发作。

现将马云枝教授治疗面瘫的经验总结如下。

一、病因病机

中医学将该病归属“卒口僻”“吊线风”“中风”等范畴,《黄帝内经》早有关于面瘫的记载。

《灵枢·经筋》曰:“足阳明之筋……其病……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 。

喻嘉言《医门法律》:“口眼㖞斜,面部之气不顺也”。

本病为内外因相互作用,如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七·偏风口㖞候》:“体虚受风,风入于颊口之筋也。足阳明之筋上夹于口,其筋偏虚,而风因乘之,使其经筋偏急不调,故令口㖞僻也”。

林佩琴《类证治裁》:“口眼㖞,血液衰涸,不能濡润筋脉”。

该病发病前大多有头面部受风、受寒病史,马云枝教授临床多认为风邪挟寒邪或热邪或风邪与痰热互结入中面部经络,致面部脉络瘀阻,血行不畅,经筋失养,肌肉弛缓不收,风邪中左则向右斜,反之则左斜,故而称之为口眼歪斜。有如中医所说“有诸内者形著外”。

内因为正气亏虚,脉络空虚,腠理不密,卫外不固,以致风邪乘虚侵袭,引动伏邪流窜经络,使气血痹阻致僻之症。初起病邪在络,久则在筋肉,并与痰湿之邪相杂,窜于经络而阻于内。病位在头面,头为诸阳之会,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兼夹他邪上犯头面,客于面部诸阳经络,邪气搏结,遂引发症状。是以在发病上,或风热直接致病,或先受风寒,而后化热,始终符合症状、病因、病机、病位上的一致性。

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马云枝教授认为,当机体烦劳过度或饮食不节、将息失宜之时,则人体正气相对不足,卫外不固,风邪乘虚入络,致气血痹阻,面部失于濡养,肌肉弛缓不收,而见口眼歪斜;风邪侵入肌肤,则麻木不仁;日久耗气伤血,气虚不能固摄,则鼓腮漏气,流泪流涎。

二、分期论治

1.急性期:发病后一周之内。

《灵枢·经筋》云:“足阳明之筋……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

《灵枢经脉》日:“胃足阳明之脉……是主血所生病者……口喁……”。

《医学纲目》云“内经治口眼喁斜,多属足阳明经筋病。”指出面瘫多由脉络空虚,风寒风热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脉络,以至经气阻滞,经脉失养,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面瘫的病位为足阳明之筋,头面部主要为六阳经所过,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能行气血于六阳。

此期病人症状进展迅速,多以风寒或风热侵袭面部经络,马云枝教授临床发现风寒痹阻型持续时间较短,传变迅速,入里化热;故此期病人多热象显著:耳后疼痛明显,伴咽干喉痛、耳廓疱疹、目赤及心烦、小便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等。

中医以清热解毒、通络止痛为主,方选银翘散合牵正散加减,基本药物如下:金银花30g、连翘15g、薄荷12克、荆芥12克、淡竹叶10克、牛蒡子15克、桔梗6克、僵蚕15克、蝉蜕9克、全虫6克、炙甘草3克、白附子15克、秦艽15克、板蓝根30克、忍冬藤30克。方中金银花、连翘、板蓝根清热药量大,旨在清解面部经络之热毒。

马云枝教授治疗面瘫急性期十分注重细辛的配伍应用。细辛配川芎,细辛善通耳鼻诸窍,以川芎引药上行,共奏祛风活血、通络止痛之功;细辛配黄连,以黄连之苦寒配细辛之辛温,以寒药入热剂,治以反佐法;细辛配白芷,二者气味皆辛温,均具发散风寒、祛风止痛的作用,其止痛效果远较其他药对为佳,且有通窍之功。

2.恢复期:发病1周至1个月内,是治疗的关键阶段。

虽然此期症状基本稳定,热邪渐去,但风邪仍在,邪正相争局部经络筋脉受阻,正如明李梃《医学入门》所谓:“伤风口歪是体虚受风”。

因此,在此期,病人热象渐消,耳后疼痛亦不明显。中医以治疗上疏风为主,清热为辅,兼以通络止痛,方选川芎茶调散合牵正散加减。川芎15克、当归15克、熟地15克、赤芍15克、蜈蚣1条、白附子15克、忍冬藤30克、秦艽15克、炙甘草3克。

牵正散祛风化痰、通络止痉,以治内风之风痰阻络见长;川芎茶调散祛风解表、散寒止痛,以驱外风兼解表散寒为主。两方合用,增其疏风清热之效;通络药多用虫类药物搜剔络道,牵正散中白附子、白僵蚕祛风化痰,散结止痛,全蝎息风止痉,通络止痛;若面部感觉减退,加桂枝6g~10g,并以局部温敷以温通血脉。

3.后遗症期:发病1个月后就进入后遗症期。

面瘫后遗症期,除面部表情肌不协调所致面部运动障碍外,常伴有鳄鱼泪、联带运动、面肌痉挛、面肌僵硬感、倒错、面肌萎缩等症状。

此期多气血瘀滞,闭阻脉络,“血脉凝泣”。邪气留连或过用温燥耗血之药,正气已虚,邪气仍实,多属虚实夹杂之证。

正如叶天士曰:“初病在经,久病入络,经主气,络主血”,“大凡经主气,络主血,久病血瘀”。

《医学原理·痉门》认为痉证“虽有数因不同,其于津亏血少,无以滋荣经脉则一”。

故中医以养血除风止痉为主,方选四物汤合牵正散加减,天麻15克、当归15克、石决明12克、钩藤20克、川芎15克、熟地15克、蜈蚣2条、珍珠母30克、牡蛎30克、僵蚕15克、全虫6克。

期间,以瓜萎根治因虚热脏器之燥枯,而于外表发轻微强直性痉挛,若兼口燥口渴及其他之症状,并用天麻、钩藤、地龙、蜈蚣等息风止痉药,临床取得显著疗效。

三、注重外治法

清·吴师机《理瀹骈文》:“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

马云枝教授认为外治法颇为重要,研制出牵正膏用以内病外治,急性期局部贴敷于面部相关穴位,有搜风化痰、活血通络之效;配合红外线疗法、电针、面部走罐疗法和闪罐疗法改善气血循环,荣润筋脉。

能否在面瘫急性期即开始针灸尚有争议,有学者认为在急性期针灸会加重炎症水肿,主张恢复期再针灸,但马云枝教授认为急性期早期针灸可缩短其治疗时间。面瘫初起,邪气在络,病位较浅。治则散风活络、温经散寒,通过针刺及灸法调动络脉经气以祛风散邪。

强调针刺手法宜轻,行浅刺激,《灵枢·小针解》“浮浅之病不欲深刺',浅刺疏通络脉,振奋卫气,驱除在表之邪。

《针灸甲乙经》所述“口眼歪斜,完骨主之”,于牵正、完谷两穴,在常规毫针针刺得气后,施以艾灸,以驱外邪,促并使正气来复。

《灵枢·官能》篇:“阴阳虚,火自当之……经陷下者,火则当之”。

《黄帝内经》篇:“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医学入门》:“虚者灸之使火气以助元气也;实者灸之使随火气发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气复温也;热者灸之使热外发,火就燥之义也”。

而马云枝教授认为针刺得气后针上加灸,针借灸力,灸以针达,获一举两得之效,故杨师对于面瘫初期,多用温针灸法。

周围性面瘫恢复期,病邪入里,病位较深,治则当活血化瘀、疏经,通络,可施以重手法,以达到“针刺调气血”之目的。采用电针治疗,平补平泻,局部穴透刺,如攒竹透丝竹空,阳白透鱼腰,颊车透地仓等,并重视针双侧合谷穴。

电针针刺和电流的双重作用可以广泛刺激面神经颅外段分布区,激发阳明经经气和面神经兴奋性,调节局部气血运行,同时也可减轻面神经水肿。

电针选穴:“阳白”、“丝竹空”、“地仓”、“颊车”。阳白与丝竹空为一组,从解剖部位和功能来讲,两穴配合可兴奋额肌、皱眉肌、眼轮匝肌,有助于肌群功能恢复。地仓与颊车为另一组,它们均为面神经所支配,面神经的颊支和下颌缘支在此深层,功能可调控发音和咀嚼,因此通过透刺和电针刺激,协助口角肌群的运动。

诚如《玉龙歌》言“口眼歪斜最可嗟,地仓妙穴透颊车”,《针灸逢源》中记载“颊车针向地仓,地仓针向颊车”,腧穴透刺能促使气至病所、显著增强针感,从而达到疏调三阳经筋、恢复经筋功能的作用。

后遗症期多运用地仓浅透刺四白、颧謦、颊车,太阳浅透刺丝竹空、四白,提插行针地仓、阳白,通过向上提起针柄,使针体上提,从而被动运动周围嘴角和眼部肌肉,在施针后可即刻改善患者嘴角下垂和眼睑闭合不全的症状。鳄鱼泪可针刺上迎香,针向眼内呲,通鼻泪管处。

面肌痉挛、联动,针“筋缩穴”,《医经理解》云:“筋缩在九椎节下间,是背筋伸缩处也”,肝主筋,筋缩穴通肝经,主诸筋缩挛之症,气至乃针刺疗效之本,在治疗中如左侧面肌痉挛,针筋缩穴得气后向左斜刺;反之,右斜刺。能改善面瘫后遗症中面肌痉挛、联动、抽搐等症状。“久病必虚”,面瘫后期正气亦亏,经络不畅,应“扶正补虚”,可取气海、关元、足三里等穴以固本。(王珍)

(声明:本文仅作健康科普,不用于任何商业广告目的,且不提供诊疗建议,也不能替代医院的检查和治疗。如有相关疾病,请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谨遵医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针灸学:针灸治疗-面瘫
面瘫,针药结合、分型论治有奇效!
中医放血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
三棱针放血加中药外敷治面瘫
针灸学-面瘫的针灸治疗-笔记
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