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绝妙,从细节看王羲之用笔    上海市书法家协会订阅号   5月10日



王羲之之所以能成为书圣,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能承前启后。他之所以能把行草书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就在于他擅篆隶、精楷书,致力于发展的又是行草书,真草隶篆行所有书体的笔法他都精熟,因而他能总结他之前所有书体的用笔经验、优势为他所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使他的笔法成为集真草隶篆行诸书体笔法大成者。


“点”画起笔角度举例


“横”画起笔角度举例


“竖”画起笔角度举例


“撇”画起笔角度举例


“捺” 画起笔角度举例


更多的时候王羲之的笔法是一种随机赋形、随形赋法,简直是神来之笔,难以捉摸。


以下就王羲之三幅书法具体分析其运笔手法,仅供参考。


王羲之《得示帖》





局部分析


“得示”二字 ,显现的稳健、疏朗,方、迟、疏。



下面的“示”字下主上次,左下点与竖厚重紧密、右下点轻灵空荡。


接着,我们看到下面连笔“知足下” ,显现的缠绵、急速,圆、重、密。




“犹”的独立与“未佳耿耿”连带相得益彰。“犹”之左主右次,左部双撇凝而相聚,右部虚化简约。



下面的是“吾亦劣劣”的连、断与前面的“得示,知足下”的断、连,“犹”的动、速、急与“ 明”的静、迟、缓,极尽变化。





或许是习惯,抑或说是智慧,书圣在写“乃”字前,已然胸有成竹地将左边的撇以“冲刀法”,扛起整个线条。




看到下面,“不欲”的轻、起、藏,“触雾故也”的重、伏、侧又与“迟”的小、细、圆,令尺牍韵律十足。



《得示帖》在处理字结构方面的手段丰富且精彩。看到下面的“触”字,右主左次、右放左收,右部墨聚于“虫”之中轴。


“雾”之上主下次,下部右主左次,“务”部中段浓墨重画紧接,整字虚实变换、松脱灵动。



我们看到“散”字。“散”之左主右次、左收右放、左实右虚,形成对比与互补,臻显丰满;





《妹至帖》



妹至羸情地难遣忧之可言须旦夕营耽之。


王羲之作品唐摹本《妹至帖》,此作与其它王羲之墨迹本用笔不尽相同,此帖书风畅达、圆劲,线条十分老辣。



  作为草书手札,虽然速度很快,但是中锋行笔力度和折笔、提案的处理,仍然是合情合理的。看笔触细节,你便知王羲之的线条多惊人。



  《妹至帖》发笔处除“情”字外(下方),多露锋圆势反手写成,不似《丧乱帖》等帖那样方圆变化多端。收笔处多回旋变正手,如“至、情、地、遣、言、所、旦”等字,而这种变化在《频有哀祸帖》仅两处,计有“悲、增”二字;《孔侍中帖》(含《忧悬帖》)稍多,计“九、旦、想、能、忘”五字。



  由于是《妹至帖》草书,线条的中部运动较快,与行草和行书书作品《丧乱帖》、《频有哀祸帖》等帖不同,由于草书和行草书的结体和速度不同,行书和行草作品更注重点画中实。



  同为草书,《妹至帖》与刻帖《十七帖》草书诸帖相比,许多字的写法和笔法相合之处较多,如“难”字的起笔与《朱处仁帖》“遂”字的起笔相似,“言”的笔势与《天鼠膏帖》“膏”字相同;“妹”字的结体与《胡母帖》的“妹”字一致;“旦”字欹侧变化亦与《旦夕帖》(《都邑帖》)同。



  值得一提的是,《妹至帖》不见于中国历代著录,是王羲之研究方面的新资料。《妹至帖》亦被切割成二行二十七字,所用纸张和书写技法与《丧乱帖》和《孔侍中帖》相同,在研究摹拓技术方面也有很高的价值。



  此帖中文字多见于王羲之其他法帖,如“羸”“遣”“忧之”“可言”“旦夕”等字,都很有特点,类似写法均可见摹拓墨迹本《七月帖》、《桓公当阳帖》以及《蜀都帖》,书法风格也比较接近,属于典型的流丽圆润一类型的王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羲之用笔之绝妙
王羲之用笔的绝妙,都在这些细节里!
从《得示帖》学习王羲之的用笔特点
王羲之笔法的六大特征
【每日一字】 於(1487)2018.09.21
由发笔说笔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