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重磅发布 | 共治共享 创新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体系温江样本


12月1日,成都市温江区第六届“社工节”开幕式举行,该区470个社会组织和数千名社工迎来了属于他们的节日,这也是温江自2009年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试点地区以来,坚持了6年的一个独创的有温度的节日。



近年来,

温江区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

探索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和公共服务新模式,

初步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1235”工作方法,

成效显著。

今年8月,该区被国家民政部正式确定为首批三个“全国街道服务管理创新实验区”之一。以此实验区建设为契机,温江区将进一步加快社区发展治理体系建设,为推进我国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探索新路径。

      


“一个核心”

引领社区发展治理方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探索通过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引领社会治理的路径。近年来,温江区以社会组织党建引领为核心,把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优势贯穿于社会组织发展全过程,有效发挥社会组织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核心引领作用。



2017年8月,为了发挥党建在社会治理中的核心作用,温江区成立了社会组织联合会综合党委,并以综合党委为核心,不断创新党建载体,激发社会组织新活力。


  • 首先是完善组织体系,加强工作指导。该区坚持三个同步(登记审批同步、年检审核同步、评估指导同步),采取单位组建、行业归建、区域联建和党建活动双覆盖,将社会组织日常管理与推动“两个覆盖”相结合,确保社会组织党组织应建尽建。目前该区有社会组织党员340名,社会组织党组织98家, 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党组织达95%;


  • 其次是结合专业特长,优化服务功能。温江区按照“行业特点相近、党员特长相近”的原则,开发实施“特殊群体照顾”“社区文化与教育发展”“社区生态与环境发展”“社区创业与生计发展”“社区健康与卫生发展”五大组团,策划实施服务项目208个,服务居民50000余人;


  • 同时,该区通过开展特色活动,落实党建责任。开展“社区聊吧”、“甜蜜约定”、“互助学堂”等特色活动127次,以活动为载体,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提供公共服务、承担社会责任,从保证政治方向、团结凝聚群众、服务人才成长、推动行业发展、营造先进文化、加强自身建设六个方面,落实社会组织的党建责任。





“两大平台”

革新社区发展治理模式


不断利用科技手段创新社区治理模式,是高效解决基层问题的有效途径。据了解,温江区构建起“智慧民政”平台和三级民生服务网络,让传统的社区治理搭上了“互联网 ”的快车。


温江区民政局工作人员

告诉记者

“互联网可以实现各类信息互通互联、数据共享,有效解决传统服务过程中因数据信息不互通导致的‘孤岛’难题。”



据了解,为了更加快捷高效地利用互联网手段解决社会治理问题,温江区民政局打造了智慧民政线上平台,并充分利用“智慧民政”平台,探索“互联网 民政”服务体系,助推传统治理向智能化、智慧化转变。2015年以来,该区依托智慧民政网络,创新社会治理模式,以便民服务中心、网格化服务工作站、网格员等为载体,通过“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分工办理”的模式,将服务深入社区,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使群众成为社区治理新方式的受益者。


下一步

温江区还将利用“互联网 ”这一新兴概念,全力打造“智慧民政”,在精准救助、养老服务、社区发展、社会组织建设、地名管理等民政业务中充分运用好“大数据”模式,促进社区共建、共享。

智慧化服务生活

“光有智能化设备和系统,不能算是智慧化,关键是借助这些科技手段,实现线下工作的表精细化、标准化,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化。”温江区民政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温江区依托智慧民政线上平台,搭建起区、镇(街)、村(社区)三级民生服务网络,全面收集居民需求信息。同时,整合教育、民政、司法、人社、住建、卫计、工会、团委、妇联、残联等20多个单位的人力、专业、资金、政策资源,打造了203个服务站,98个民生服务热线;依托志愿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开展志愿者招募注册、信息发布、动态记录、人员培训及服务评价等工作,将生活照料、为老服务、法律援助、医疗救助、文化娱乐等志愿服务内容以菜单式形式在线上进行全面展示和办理,实现了志愿服务全参与、内容全覆盖、信息全共享,确保服务的准确、高效和便捷。

不仅如此

该区还研发了O2O模式的社会工作职业培训系列课程,开启了社区O2O服务群众新模式。在“互联网+”时代,让一条看不见的“互联网”,成为辖区10个镇街、116个村社区、800000多居民情感相连的纽带。



“三大工程”

夯实社区发展治理基础


创新社会治理体系,共建和谐幸福之城,需要夯实社区发展治理基础,近年来,温江区创新探索加强孵化培育、推进人才发展、抓实监督管理三大工程,为丰富社区发展治理力量,保障社区发展治理动力,健全社会组织发展环境提供了源动力。


温江区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工作人员

介绍

“很多社会组织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项目资金不足、发展定位不明确、专业人员匮乏、获取资源难等问题。”



2015年,温江区社会组织孵化中心正式运营,中心面积约1000平米,孵化基地立足社会组织发展需求,为初创期的中小社会组织提供联合办公场所支持、能力建设培训、注册指导咨询等公共服务,为草根组织提供专业化孵化培育,为起步阶段的社会组织提供“陪伴式”的个性化服务。社会组织孵化中心作为一个支持性系统,是公益组织发展和参与社区发展治理的直接推动力量。

截止目前,温江区成功孵化培育专业社工机构26家,各类社会组织400余家。


人才是新时代发展最重要的引擎,2013年以来,温江区深入推进社会工作,出台了《温江区社工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9—2020年)》《关于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推进社会工作发展的意见》及6个配套文件,建立了“1 7”社工人才培养、引进、管理、评价、使用、督导和激励机制。区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80万元的专项经费用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区镇街两级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800万元的资金用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和开展“公益创投”,对取得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资格证的社会工作者,分别给予助理社工师500元、社工师800元的一次性奖励,对取得社会工作职业资格的村(社区)专职工作者给予每月200-800元/人.月的职业水平补贴。2017年通过购买服务引进“专业社工”80余人,通过校地合作、实务培训、专业集训等培养本土社工150余人。


  • 如今,温江区有451人考取获得社工师、助理社工师资格,510人取得《温江区社区社会工作者专业水平合格证书》,他们广泛分布在社会救助、贫困帮扶、矛盾化解等领域,搭建起居民与政府沟通的有效桥梁,成为温江社区发展治理中的中流砥柱。


  • 在加强孵化培育、推进人才发展的基础上,温江区还构建起“年检 评估 执法监督 行政指导 枢纽型社会组织”的监督管理工程,在稳步推进年检工作的同时会同相关业务主管单位进行随机实地抽查;修订社会组织等级评估细则,完善评估指标,委托第三方开展社会组织等级评估,确保评估“公平、公正、规范”开展。2017年对全区351家社会组织开展年检工作,80%社会组织参与年检,对24家社会组织开展了等级评估,对35家社会组织换届进行了指导。同时成立了社会组织联合会,探索通过枢纽型社会组织对社会组织进行自律性管理,打造综合监管体系,健全社会组织发展环境。





“五大路径”

激发社区发展治理新活力



社区是社会治理发展的小单元,社区安则社会安。针对社区的诸多问题和诉求,温江区整合优势资源,通过三社善动、关爱援助、公益创投、志愿服务、社区营造“五大路径”,构建多元共治、百花齐放的社区发展治理新局面。

在三社善动,引领专业服务方面

温江区以社区建设为平台、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为载体、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推动社会工作专业服务。2011年-2017年,该区共研发、实施“同心家园”“花开芙蓉”“多彩兰亭”等78个社会工作服务项目,通过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促成了社区居民的能力提升和现状改善,搭建了“共同服务、共同发展、共同分享”的服务平台,初步建立社区社会支持网络和多元参与格局。

在关爱援助,保障社会关怀方面

温江区创新打造“政府 社会”(体制政策救助 社会关爱援助)相结合的关爱体系,以弱势群体服务作为社区发展治理的重点、难点,制内条线由政府牵头,负责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统筹部门协作、落实政策执行及服务监管;体制外条线作为政府救助补充,由专业社工牵头,主要负责困难群众关爱和发展性救助。

2018年将通过购买服务,引进、培育、吸纳优秀社会组织和社工人才参与关爱援助,为救助对象提供社会融入、能力提升、心理疏导、资源链接、宣传倡导等专业服务,丰富传统社会救助理念、内涵与方式,建立健全物质资金帮扶与心理社会支持相结合、基本救助服务与专业化个性化服务相补充、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衔接的新型关爱援助服务模式。

在公益创投,助力草根成长方面

温江区2013年在成都市率先开展“公益创投”服务模式,面向本土社会组织公开征集、实施了为老、青少年、家庭、助残、社区服务等5大类32个公益创投项目,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群众受益”的社区治理新局面。2014-2016年,市、区、镇(街)投入种子资金600余万,支持扶老助残、邻里互助等公益创投项目600余个,共吸引本土社会组织124家,社工700余人,志愿者8000余人。

在志愿服务,推动全民参与方面

温江区作为全国志愿者服务记录制度试点区,创新“社工 义工”两工联动机制,打造了“公益银行·志愿积分”、“夕阳恒美·爱心接力”、“滴水涌泉”等一大批志愿服务品牌项目,量身订制了2大类、23个大项、93个小项的志愿服务菜单,开通服务热线59个,向社会印发《志愿服务手册》10000余册,鼓励引导70000余名志愿者参与社区治理和社区服务。

在社区营造,共建熟人社区方面

该区将城乡社区发展成为具有共同情感联结、共同社区意识、共同文化凝聚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是当下社区发展治理的重要内容。2014年温江区立足社区需求,在116个村(社区)广泛开展可持续总体营造行动,策划实施“社区微基金”“迎晖映月故事馆”等58个社区营造项目,运用村(居)民议事会议、民情恳谈会、社区论坛、社区对话、社区评议和民主听证会等多样化的社区协商载体和协商形式,倡导居民参与社区公共实务的提出、决策、执行、监督、评估全过程,激发自组织、转化自组织、协商寻求社区共识,进一步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



通过不断探索创新,温江区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1235”工作方法即

一个核心——党建引领

两大平台——智慧民政和三级民生网络

三大工程——加强孵化培育、推进人才发展、抓实监督管理

五大路径——三社善动、关爱援助、公益创投、志愿服务、社区营造为抓手,创新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体系,为全国提供了温江样本


如今,一幅幅社会组织高度参与、社工人才不断涌现、居民高度自治的生动画卷在温江的各个街道、社区涌现,一座文明和谐幸福之城跃然于新时代画卷之上。




供稿:田妍莉 卢海燕

编辑:王昕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实施“五三”工作法 全力推动社会组织规范参与社会治理
【案例】香港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经验借鉴
【刊庆专栏】谢志强,周平:社区建设中的社会组织作用研究——以上海为例
社会组织培育的操作指引(案例版),建议收藏~
【先锋街道社工项目】社区社会组织孵化与培育主题培训在龙泉社区举办
“五社联动”下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郊区探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