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论语》谈君子:畏忧乐

文/赵大山

君子畏什么?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畏可理解为敬畏,人生没有敬畏,实在很危险,西方人信仰上帝,上帝的作用就是告诫人不要做恶,做恶的话未日审判到来的时候,就会堕入地狱,永世不得超生。孔子所说的天命,也是这个意思,人做事,天在看,不可不慎。

中国人信命,把冥冥中不可掌控的力量所造成的后果称为命。一句话“这就是命啊”,似乎当下就获得了一种心灵的安慰或解脱。孔子所说的“天命”是这个意思吗?非也,如果孔子讲的天命就是人力不可掌控的命运,孔子与匹夫匹妇就没有什么区别了。孔子认命的话,也不会有隐士评论他“知其不可而为之”了。孔子所说的天命,是天的命令。

天的命令是什么?商朝的时候,统治者好事鬼神,以祈求神灵保佑,但神灵保佑不了商王朝,灭了商王朝的周人吸取了教训,提出“天命糜常,唯德是辅。”这里的天命,是天把统治权给予谁的命令,有德者才会获此天命。

那么,天命的核心内涵是什么?天要让你有德呀,“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天作孽”这天,指自然之天,自然界发生的灾难,人还能想办法克服,人若背德,那是自寻死路,神仙也救不了你。

所以,第一个“畏天命”是叫你行善积德,不可为恶。

第二个“畏大人”,对王公大人要敬畏,王公大人执掌刑律,处分作奸犯科之人。“畏大人”,还是叫你行善积德,不可为恶。

第三“畏圣人之言”。圣人之言说的是什么?孔子之《论语》,孟子之《孟子》、耶稣之《新约》,释迦牟尼之佛经,“文”以载“道”,还是教你行善积德,不可为恶。

君子忧什么?

孔子谈到四忧,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犹也。”品德不好好修养,学问(道义)不好好讲习,听到合乎义理的事不去做,缺点错误不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四忧还是指向德行。

孟子谈到忧的时候说:“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无礼也,此物奚宜至哉?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礼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自反而忠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如此,则与禽兽奚择哉?于禽兽又何难焉?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乃若所忧则有之: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若夫君子所患则亡矣。非仁无为也,非礼无行也。如有一朝之患,则君之不患矣。”

孟子说:“君子之所以不同于一般人,是因为他的存心。君子把仁保存在心里,把礼保存在心里。仁人爱人,有礼的人尊敬人。爱人的人,别人也爱他;尊敬人的人,别人也尊敬他。假设有一个人,他以粗暴蛮横的态度怼我,那么君子必定会反省自己:我对他一定有不仁的地方,无礼的地方,要不他为什么如何怼我呢?反省后做到仁了,有礼了,那人依然粗暴蛮横的怼我,君子必定再次反省:我待他一定还没有尽心竭力。经过反省,做到了尽心竭力,那人的粗暴蛮横还是这样,君子就会说:‘这是个狂人,这样的不讲理,与禽兽何异?与禽兽一样的人又有什么可计较的?’因此君子有终身的忧虑,没有一时的担心。终身之忧是什么呢?舜是人,我也是人;舜给天下的人树立了榜样,影响流传后世,我却是个平庸的人,这是值得忧虑的。忧虑了怎么办?像舜那样去做罢了。至于说到君子一时所担心的,那是没有的。不仁的事不干,不合礼的事不做。即使有一时的担心,君子也不认为值得担心了。”

君子担忧一生之德不立,而不是一时的患得患失。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君子乐什么?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孔子)“饭素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

······(曾晰)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孔子、颜回在非常简单的物质生活之中,却能活出生命的快乐,孔子赞赏曾晰淡泊自然的志向,而没有赞扬子路、冉有、公西华安邦定国的大志向,为什么?快乐在内不在外。如果把快乐建立在外在的名利之上,有名利之乐就会有名利带来的忧患。反而建立在内在基础上的快乐因无需凭借,或少有凭借,却能长久。

在以外在的名利来衡量一个人有没有价值,在以名利来衡量自己是否成功的当下,我的这番话好象有点痴人说梦。其实以中庸之道来理解,孔子并非叫你拒绝名利,而是叫你不执着名利。一执着,就有负担,只管尽人之本心去做事,外在的功名有也罢,无也罢,不影响你因听从内心的召唤而活在当下所获得的快乐。

谈到乐,孟子也有精彩的见解,他说:“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都健在,兄弟也没灾没病,可以身行孝悌,为人处世合乎道义,上不愧于天,下不羞于人,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二乐也。能够收天下英才为弟子,传播道义,保存文化,三乐也。最大的快乐真乃德行的快乐。

孟子还有句有名的话,“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万物皆备于我,这个口气太大了吧?非也,这是孟子极平实的一句话。我们养鸡取蛋,一天一个就很好了,下河捉鱼,能改善一下生活就可以了。但人心不足,为了多取几个蛋,多享受口腹之欲,尽干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事情。如果人类能够只取所需,不求所欲,有什么不够的呢?所以,孟子告诫世人,当“反身而诚”,反省自己的行为,是否偏离了正道,如果能够避免邪恶的念头,能以真诚的心待人接物,“乐莫大焉”,这就是最大的快乐!

作者简介:赵大山,简书人文优秀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常顺有话如是说之我读《论语》:最重要的是行善积德(9—1,讲于2022年2月13日)
刘俊峰勸學
经典赏析||《孟子》选读之二十四: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孔子“君子三畏”,孟子不以为然
【五期班论语精讲】打卡35- 季氏篇-了凡 - 副本
君子不亮,恶乎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