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孔子VS王阳明:从“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到“满街都是圣人”

孔子有一句话: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王阳明也有一句话:见满街都是圣人。

这两句话几乎是南辕北辙:春秋时代的孔子,与明朝的王守仁,难道争锋相对了吗?

“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这句话出自《论语》。王守仁的这句话出自《传习录》:一日,王汝止出游归。先生问曰:“游何见?”对曰:“见满街都是圣人。”先生曰:“你看满街人是圣人,满街人到看你是圣人在。”又一日,董萝石出游而归。见先生曰:“今日见一异事。”先生曰:“何异?”对曰:“见满街人都是圣人。”先生曰:“此亦常事耳,何足为异。”

在孔圣人眼里,“上智”与“下愚”是泾渭分明的,他们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上智之人,不会庸碌一生;下愚之人,不可教化也。孔子看到了人的差异性,而且认为这种差异几乎是不可逆转的。有人生而优秀,但有些人天生就是屌丝——而且永远不会逆袭。

但到了明朝的心学大师王阳明那里,“人人皆可为圣”。好一个“见满街都是圣人”,好之者赞誉其看到了“凡圣平等”,贬之者则将此言斥为狂妄不经之言论。其实,“满街都是圣人”与《法华经》中宣扬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如出一辙,甚至说,王阳明的这句话就是《法华经》 那句话的“儒学变体”。从这一点看,难怪有人把心学当成是“儒学与佛学的杂交“——诚哉斯言!

当然,”见满街都是圣人“的解读可以存在多种角度。特别是”见“字不可少。”见“字在,则表明这只是一种主观的意愿。若是去掉了”见“字,则真是荒诞之语了。

我们是否是可以这样去认为:从孟子倡导的”人皆有恻隐之心“,到王阳明的“见满街都是圣人”,就是一种儒学性善论的自由延展?假若我们持这样的角度去对待王阳明的言说,是否能进一步地将孔子的”有教无类“纳入这一个性善论的庞大体系呢——既然所有的人都可以教育之,那么是否所有人都可以成为圣人?

在我看来,”上智与下愚不移“之说,换成”人有差异性“,则可为人们所接受。毕竟,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是”下愚“。但是”满街都是圣人“的景象,只能是一种内心的哲学幻想。那一个”见“字,是万万不可抹掉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什么是“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论语:唯上知与下愚不移(17-3)
如何解读“论语”
一起学《论语》17.3阳货篇——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唯上知与下愚不移”——《论语》乱谈之二十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