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大战役决定三国鼎立

      东汉末年,汉室衰微,天下群雄并起,连年征战。在众多的战役之中,有三大战役可以说是决定了三国的走势,战争结果奠定了曹操集团、孙权集团和刘备集团三家鼎立的局面,使得无一家短时间内有统一天下的力量。这三大战役即“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以及“夷陵之战”。

       官渡之战发生在公元199年六月到公元200年十月,战争的双方是袁绍和曹操,当时袁绍刚战胜公孙瓒,统一河北,势力达到顶点,是当时最强的军事集团。而曹操处于四战之地,北方有袁绍、关中有诸将观望,伺机而动、南边有张绣和占据荆州的刘表,东南孙策也是蠢蠢欲动,而刘备也只是暂时归附于曹操。但是曹操,一一化解了强敌环伺的局面,而刚愎自用的袁绍却未趁机发动大举进攻。最后,曹军奇袭了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继而得以击溃了袁军主力,袁绍代领数百骑逃回河北,此战之后袁绍集团也丧失了逐鹿中原的实力,公元202年袁绍病死。此战之后曹军实力大增,北方再无可以抗拒曹操的力量,后来曹操逐渐统一了北方。

官渡之战行军图

        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此战也是形成天下三分,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官渡之战的曹操在公元207年征乌桓之后实现了北方的统一。此时的曹操决定挥军南下,试图一举占领荆州等地,并且击溃孙权拿下吴地。而这时候荆州的刘表已经去世,由刘琮掌管荆州,刘琮畏惧曹军,在蔡瑁等人劝说下投降曹军。而刘琮投降之初并未告知当时在樊城的刘备,使得刘备知悉后只得仓惶逃走,丢失了大量的人马辎重。刘备南逃后与孙权联手,决意共抗曹军。后来,周瑜黄盖使用苦肉计,火烧赤壁大破曹军。赤壁之战的失利让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实力,而孙权集团和刘备集团则在此战后大肆发展壮大各自势力。

       夷陵之战是“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发生在公元221年7月至公元222年8月。此战由刘备为替关羽报仇并且夺回荆州而发起。初始刘备军威强盛,孙权想与刘备议和,但是刘备并未答应,后来孙权,决定向曹魏求和、避免了两线作战,并且派陆逊率军应战。陆逊以逸待劳阻挡了蜀汉军的攻势,并且在章武二年八月,在夷陵火烧刘备七百里连营,打败了蜀军。夷陵之战的失败是关羽失荆州之后又一重大损失,可以说自此战之后蜀汉集团彻底失去了角逐天下的实力,只能困居蜀地。

      三大战役的过程、结果,有许多相似之处。三大战役时间间隔达二十余年,都影响了汉末三国时期的局势走向。三大战役的结果都是发起方失败,防御方胜利。而且失败方都是实力大损,几近全军覆没,最后或是一蹶不振,或者短期内失去了角逐天下的实力。而细观三场战役的过程,“火”都是影响战争结果的重要因素,火烧粮仓、火烧赤壁、火烧连营。

      三大战役可以说都是形成三国鼎立局面的重要事件,如有其中一场战役发起方获得胜利,可能都不会有后来魏、蜀、吴三国鼎立数十年的局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论三国“三大战役”以及战后对形势的影响
三国鼎立形成的原因:三分人才均势和三分地理均势
以多胜少的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为何会列入三国三大战役
夷陵之战的规模不算大,为何会成为三国三大战役之一呢?
是天意还是巧合?三国时三大战役的另一个惊人共同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