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我们的珍惜和悔悟总是来得太迟?

百岁老人杨绛,当代文学巨匠

1.

今天凌晨,夜幕低垂,星光黯淡。天上的星辰都收敛了他们的光芒,静静的,不言不语。它们是在哀恸,哀恸他们之中最耀眼的那颗星陨落了。这颗往日泛着清凉如水、皎洁如月的光亮的星,那么美丽,那么明亮,却消逝于今日。

让我们记住今天这个日子:公元2016年5月25日。让我们记住这颗陨落的明耀的星:杨绛先生。

杨绛先生这位百岁老人的去世,使得当代文学的天空瞬间坍塌了半边,天光也随之黯淡。我们的抽泣和沉恸,像是在送别,也是在怀念。

2.

提到杨绛先生,我们脑海里会蹦出这一系列形容词: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和钱钟书夫人。每一个形容词都足以让她闻名于世,更何况诸多词汇集于一身?

可,杨绛先生的才学和品行又岂是几个简单的词汇所能概括?她是一部厚重的人生史书,也是一座才德双馨的不朽丰碑。

她在105岁的人生里所扮演的每一个角色,都是成功的,都是值得尊敬的。

作为作家,她的《干校六记》舒缓从容,哀而不怨,言简意深,悲凉中不乏诙谐,以不枝不蔓的冷静笔触,把一个年代的荒谬与残酷刻画得传神入骨,有清淡隽永的回味。《我们仨》以含蓄内蕴的文风、简洁洗练的文字细腻传神的描绘了一家三口那些快乐又艰难、爱中蕴含伤痛的日子。《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陈述了杨绛先生对于命运、人生、生死、灵与肉、鬼与神等根本问题的思考,文笔温润丰厚,思维极其缜密。

作为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由她翻译的《堂吉诃德》被公认为迄今为止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其他人的译作与之相比,恰如瓦砾比于明珠。

作为妻子,钱钟书盛赞她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在《人兽鬼》的样本上钱钟书还深情写道:“赠予杨季康(杨绛本名),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杨绛先生是当之无愧的文学大师。她的逝去,使得当代文坛都发出了呜咽之声,也让我们哀伤着,心痛着,怀念着。

可,我们为什么不在杨绛先生还活着时就尊崇她、追随她、学习她,反而要在她逝世之后才扼腕痛惜的歌颂她、追忆她、缅怀她呢?

杨绛先生笔耕不辍,温润丰厚人间烟火

3.

我们也许并没有我们所想的那么知性和感性,我们也许并没有我们所想的那么热爱文学、尊敬大师。

多少人只是从众的在朋友圈一声哼唧,却连杨绛先生的半个字都没有读过。

多少人平日里把文学束之高阁、懒于问津,却在全民缅怀时慌不迭的把对文学的“假热爱”竖起来,当旌旗当门面,标榜文艺和高尚。

国学大师季羡林于2009年7月11日逝世,一时间,多少人在网上沉痛悼念,仿佛国宝季老的辞世于他而言如丧考妣。没过多久,舆论的风吹到了其他地方,悼念的人中的很多人也随之把对季老的哀思抛之脑后。

可悲可叹,一代学界泰斗季羡林大师,最广为流传、为众人所熟知的文字,竟然不是他的学术著作和散文随笔,而是真实中透着顽皮的日记!

著名作家史铁生生前少见其报道,于2010年12月31日凌晨逝世后才广泛引发媒体关注,激起《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的销售热潮。

那些在舆论关注的当口满怀激情的买书的人,有多少人在后来的日子里,细致的把史铁生先生的文字和思想一再咀嚼?还是,不过是追逐一时的喧嚣,喧嚣沉寂后,史先生的书又被遗忘在书架的偏僻角落,在时光的浸染里慢慢的积满了尘埃?

再说不久之前《白鹿原》作者陈忠实先生的去世,同样是刷爆了朋友圈和微博。赞誉和缅怀的声音不绝于耳,仿佛没读过《白鹿原》就是人生的遗憾和文化人格的缺失。

可如今,不过是过去了短短的一个月,还有多少人记得,曾经有这样一位作家,怀着对民族命运的深入思考,不露棱角的把气韵浑然的文学技法融入了黄土高原的大地,写就了一部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

我们在缅怀大师之余,是不是更应该缅怀一下那个曾经痴迷沉醉于文学的瑰丽和雄奇中的自己?是不是更应该反思一下如今这个大师只有在逝世时才能博得广泛关注的时代?

4.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科技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人类社会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能在短时间内产生数次深刻的产业变革。

生活节奏同样飞快,人们行色匆匆的奔走于巨大的钢筋水泥囚笼之间,忍住眼泪和疲倦,用努力和奋斗去拼搏一个前程似锦的未来。

人才更容易出头,才华更容易变现,梦想更容易实现。

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道德和信任空前脆弱,有人用欺骗他人来获利,有人故意往车前一躺,我们不敢随便喝陌生人的水,我们也不敢轻率的去扶起倒地的老人。

文艺和信仰迅速贬值,看书仿佛成了一种消遣和装潢,而不是启迪智慧、洗练心灵的必由之路。金钱的魔力被一次又一次的证明,心中的坚守在犹豫中迅速溃败。

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时代?

娱乐明星的花边新闻和鸡零狗碎能够轻易的上头条上热搜,成为街头巷尾茶余饭后长久的谈资。文学大家却寂寂无声于这个热闹又喧嚣的时代,只有在逝世之时,才能在网络的湖面激起一丝涟漪,后又悄然消褪了痕迹。

一部影视剧,原著小说拍出百万价格就惊呼天价版权费,请来出演的一众明星动辄千万的演出费却无人置喙。人们好像没有意识到,原著小说才是影视的根本与灵魂,没有好的故事,又哪儿来引人入胜的、让人拍案叫绝的剧情?

在游戏里的道具装备、街边的美食小吃、店铺里的时装和化妆品上,哪怕花费成百上千也毫不心疼的人,面对一本二三十块的书却皱起了眉头:“怎么那么贵?书商真是暴利,黑心啊!”他又怎么会知道,他以嫌弃的神情拿在手里的这本书,浸透了作者的多少才思和血汗,承载了作者多少个不眠不休的日日夜夜。

这果然是一个文学和艺术叨陪末座、娱乐和消费甚嚣尘上的时代。

5.

文学巨匠鲁迅先生曾在一次以《未有天才之前》为题的演讲中说过:

“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长育出来的,所以没有这种民众,就没有天才。”

“所以我想,在要求天才的产生之前,应该先要求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譬如想有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没有土,便没有花木了;所以土实在较花木还重要。花木非有土不可,正同拿破仑非有好兵不可一样。”

我们是何其幸运,能够与杨绛、季羡林、巴金等文学大师和陈忠实、史铁生等文学名家同处于一片时空下。

我们又是何等愚昧,放任如此文学瑰宝在陋室慢慢消散,却不知以谦卑和虔诚的心去珍惜。哪怕能在生前多见他们一面,多聆听一下他们的教诲,多领受一些他们的感召,那也很好啊!

最后,请容许我用鲁迅先生的话来作结尾,以一位大师致敬另一位大师,也与诸君共勉:

“做土要扩大了精神,就是收纳新潮,脱离旧套,能够容纳,了解那将来产生的天才;又要不怕做小事业,就是能创作的自然是创作,否则翻译,介绍,欣赏,读,看,消闲都可以。以文艺来消闲,说来似乎有些可笑,但究竟较胜于戕贼他。”

-END-

作者简介:顾一宸,简书签约作者,微博签约自媒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萧说】记季羡林先生二三事
季羡林的名与字
不拘小节我行我素,季羡林沈从文等大师们的独特个性
百岁杨绛的文学人生: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2016.05.20 13:50 182 1 / 28 2016年5月25日凌晨,一代文学大师杨绛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105岁。1911年7月17日,杨绛生于
国学大师季羡林经典语录
杨绛先生,一路走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