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先懂道家的“承负”,再讲我们的“活法”!

在进入正题之前,先说说什么叫文化。

最近这十多年来社会上掀起 “文化”热,“文化”是个社会性的热门话题,什么是文化?用简单的两个字就能概括:活法。

中国人的“活法”,或者说中国文化最大的优势是比别人多了几千年的历史。中国人可以从这些历史产生的经验中选择哪种活法更适合自己,在数千年沉淀下来的文化中,中国人总结出来的文化核心无外乎:自强,勤奋,节俭,与人为善等。这些中国式的核心价值一直就在竹简里,书本里,口口相传里,融合在中国人的血脉里,数千年来一直在警醒我们,这是漫长的历史沧桑赋予中国和中国人的最珍贵的回馈。

什么是“承负”

道家文化几乎伴随着华夏文化出生乃至成长,道家思想一代又一代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和行为的,除了“黄老哲学”外,还有“承负思想”。

越大的石头激起的波浪越大(资料图)

承负之说源自东汉《太平经》:“承者为前,负者为后。承者,乃谓先人本承无心而行……后为负也。负者,流灾亦不由一人治,比连不乎,前后更相负,故名之为负”,等等。它包含了两个方面内容:一是个人道德的善恶报应,二是族群乃至社会的善恶报应。其字面意思是“前人有过失由后人承受其责、前人有负于后人则后人无辜受过”。辩证的说就是“如果为善的话,则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反之则“前人作恶,后人受罪”。

承负思想不仅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还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行为,比如:子承父业,父债子还等等。

中国有句老话:“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可是,从古到今,在生活中,经常见过或听过有的人积德行善却眼前无福,有人作恶多端却得享天年?为什么会这样呢,说好的好心得好报呢?

这就是“承负”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见到不少“积善之家有余庆”和“好人命不长,坏人活千年”的现象,这不奇怪,这是圣贤们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得出总结,为后人揭示的自然规律:“承负”。前人行善,今人也得福;今人行恶,后人也有祸。前人的善恶行为报应,在自己没有享受或抵消完时,对后世之人与自然环境及社会产生的或遗泽或遗毒,用科学的解释就是能量守恒,能量转换,不管是福还是祸,现在消费不完的留给后辈。现在是过去的总结,未来是现在的投射,这就是事物源头与后来的事物要对产生的后果承担负责。因此,有人积德行善而眼前无福,并不是永远都无福;有人作恶多端却今天无祸,并不是永远都无灾祸。这就是:“为善必昌,若为善不昌,其自身或祖上必有余殃,殃尽乃昌。为恶必殃,若为恶不殃,其自身或祖上必有余昌,昌尽乃殃”。

善恶一念间,影响后世、社会、乃至世界的能量有多大,完全在于善恶、功德与造业多少和大小。就像投石入水,越大的石头激起的波浪越大,影响越广,时间越久,但最终仍回归平静。

“承负”对个人和家庭的影响

对于先人行恶遗留下来的“承负”之祸,要想完全解除,后人只有行善积德“能行大功万万倍之,先人虽有余殃,不能及此人也。”只要后人能努力行善积德、建树大的功德万倍于先人,即便有剩余的灾殃遗留下来,也不能对他产生丝毫影响。因为先人的恶债已被他用善德完全抵消并有剩余,哪还会有祸殃临身呢?这也是道教里常说的:我命在我不在天。

“头顶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欺人莫欺心”;“夫安危起于人腹中,神灵见于远方,上下旁行,洞达亿万里,可不慎乎?”人心通天道,心中产生的善恶念头天道一清二楚并会记入个人的善恶帐册,时间到了就清算,不会清零,有人尚有余额,有人透支过度。无论是余额还是透支,都由各自子孙承受。《黄帝经经法道法》曰“道虚无形,其督冥冥,万物之所从生”,谁都不能逃避,一个都不能少。

中国最小的社会单位是户,中国历代朝廷有个机构叫做户部,负责天下的钱粮和人口管理。中国古代朝廷人口数量从来都是约数,而统计户数也就是家庭数却精确到个位数。因为政府眼中户就是最小的单位了,就算是你一人犯法,流放也得把你一家几口或数十口,一个都不能少都带上,而且罪犯的儿孙不能参加科举,不能做官,一些重罪就不单单是杀你一个这么简单了。即便是现在的中国,你可以没有身份证,但绝对不能没有户口,代表你一家的户口比代表你个人的身份证要重要的多。

在中国,你可以没有身份证,但绝对不能没有户口(资料图)

正是这种从上到下的意识中都没有“个人”只有“家人”的意识,所以《周易》里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而不是说:积善之人,积不善之人。其实中国人心中自我的成分比较少,换句话说每个成熟主流的中国人都是在为别人活着。想想家里的父母妻子孩子,这世界上也就没有苦是忍受不了的,而做坏事之前也得想想家人,想想子孙后代,坏事做了,承受后果的除了自己还有家人和子孙。

这个世界上聪明人遍地,谁都想过好日子,但偏偏有些人聪明不够,还要自作聪明,最后适得其反。面对这个眼花缭乱的世界,能抱着一颗平常心去面对,说来简单,做起来却是最难。因为它需要的不仅仅是丰富的知识和阅历,还需要有一定的自我约束的道德,更要有面对挫折和诱惑的那份从容和淡然。

“承负”对于社会和国家的作用

以上说的是个人和家庭的承负,那么承负对于社会和国家的作用呢?

当年英国人在中国的土地上,免费向中国人提供鸦片,不仅热心教中国人怎么享受,还白送鸦片甚至是烟枪,结果中国的白银黄金一船一船被运回英国,中国人成了“东亚病夫”。不仅仅是鸦片,当年的中国并不产烟草也没有吸食烟草的习惯,是西方人免费在街头发卷烟,开始几根几根地发,到后来成盒成盒地发。然后中国就成了世界烟草第一大消费国。中国人承的是免费的鸦片和香烟,负的是财富和健康。

吸食鸦片的中国人(资料图)

1840之后,积贫积弱的中国开始觉醒,一批一批的留学生和知识份子开始学习西方的科技。但西方社会有一个短处,说好听点叫尊重个体,说难听点就是极端利己主义,西方人的价值观一切以“我”为中心,与中国人的“家国”观念格格不入。“师夷之长以制夷”,但100多年过去了,中国人在西方学到不少先进东西,却有一样是永远也学不会的,就是“个体至上”思想。中国人有一个特点,就是知识份子都有强烈的使命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目标清晰,一个目标比一个目标高大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经世济民。孜孜以求” 是我国古代圣贤对“经济”一词的理解。《抱朴子·审举》说:“故披洪范而知箕子有经世之器,览九术而见范生怀治国之略。”《晋书·殷浩传简文(司马昱)答书》:“足下沈识淹长,思综通练,起而明之,足以经济。”可见,“经邦济世,强国富民”是中国历代有志向、有作为的知识分子的崇高思想境界。为家族,为儿孙谋福利,为天下谋福利,这是西方国家没有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也是西方世界永远也搞不明白的中国文化。

上了年纪的人总是说“吃亏就是福”,就象现在我国对外奉行的“双赢”政策,大家各退一步,大家都有利,不能总叫一方吃亏。赢不难,赢得漂亮也不难,难的是要一直赢下去,最后还是得回归到承负上来,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是万世法,不是一世足。

为什么是万世法呢?因为承负思想很明白的告诉我们,要树立端正的义利观,不仁有违天道,在个人善恶报应的延长线上,子孙后代也难逃承负之厄,受到牵累。“财物乃天地所有”,“以全养人”等等,天道承负,人人有权享用社会财物,到了国与国之间的层面上也是如此,所以愿意和中国打交道的国家越来越多,中国也越来越富强。

承负思想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在一些日常生活和下意识的行为中,蕴藏着一个民族的文化记忆,正是承负思想的深入人心,中国人不断从“小我”上升为“大我”“个体”融合进“集体”,“家”汇聚到“国”的深沉情感。天地君亲师是我们认可的,天父地母,对神明要保留一些敬畏之心,而对传统道德的坚守和维护是每个中国人的底线和铁律。

对传统道德的坚守和维护是每个中国人的底线和铁律(资料图)

承负思想中所包含的积德行善律己宽人,渡人渡己的观念,是我们祖先积累了几千年经验,一代代总结出来的深刻的人生哲理,所折射出的社会伦理元素,有着无与伦比的、浓郁的生命张力,无论世事如何变迁,人间正道永不过时,并会永世传承下去。

中国人在承负思想的“活法”的浸润中,不断总结,不断修正,不断加入新内容以适应社会发展和自我成长。中华民族是个实用至上的民族,哪种活法能让自己更舒服就用哪种活法,哪种活法更适合自己的发展就用哪种活法,所以越活越有滋味,越活越壮大。在过去的4800年里,中华民族从来都是屹立在世界食物链的顶端,不是没有原因的。正是这种不断自我更新、升级的文化,让中国在过去的数千年里一直处于世界巅峰,也引导着当代的中国人重返巅峰。它的温暖、亲切以及大众性和激励意义一直绽放在中国大地上,引导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处世行为和价值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谈谈福荫子孙的道教“承负”问题》
《太平经》:道教的善恶报应
道家“无为而治”思想及现代意义
为您详解什么是道教的“承负”
人类永恒的精神财富(原创)
为什么有的好人没好报?来看佛道两家都怎么解释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