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玉器的功用与价值的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争鸣的范围不仅限于政治制度、哲学思想,也涉及到了文化艺术诸方面。这时的玉器制造,不仅镂雕及套环技术发达,装饰纹样精细,产品数量也在增多。古中山国及古曾国,并非大国,但河北平山县中山国墓及湖北擂鼓墩曾侯乙墓随葬玉器之多,器物之精却令人吃惊。面对这样一般用玉潮流,哲学家、思想家没有回避,而是加以引证、说明,以求借此阐发自己的思想。翻开诸子文集,借玉喻事记载之多,前所未有。

战国 龙凤形玉佩

伟大的思想家孔子,竭力维护建立在农业经济之上的氏族家族及社会关系,他对事物采取较实际的态度,很少进行浪漫主义的想像。在《论语》中,孔子仅有几处提到过“玉”。

秦代 玉俑

《子罕》:“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匮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子贡说,这里有块美玉,是把它藏在柜里,还是把它卖给识货的商人?孔子回答的很于脆:卖掉吧!把它卖掉吧!我在等待着商人!这里没有说“美玉”是材料还是器物。但在古文献中,对具体玉器多指器名,这里又不是泛指玉器,因此“美玉”为玉材的可能性较大。孔子没有把玉做为至宝,而是鼓励子贡把玉材卖掉,态度较随便。

战国晚期 玉剑首

但是孔子对用玉制成的某些器物却很重视。《论语·乡党>中描绘了孔子执玉时的情况:弯着腰,好象拿不了,一副小心翼翼的样子:“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蹜蹜,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觌,愉愉如也”。

战国晚期 玉璧

孔子如何评价玉器的质地及精美的雕琢?他对使用玉器的方式到底怎样看?《论语·阳货》篇有一段话,表明了他的态度;即 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文与质的统一。他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礼呀礼呀,难道说的是玉和帛一类的器物?乐呀乐呀,难道说的是钟和鼓一类的器物?春秋时,礼制已很系统,玉礼器在形式上也较完备,但孔子认为,所谓礼,并不局限于器物所表现的形式,而玉帛等器物还不足以表现礼的全部内容。明确表现出他对美玉所表现的内容的追求。

战国 玉环

另外,《礼记》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子贡问孔子,为什么以玉为贵而以碿为贱,难道是因为玉少而碿多?孔子回答:不是,是因为君子比德于玉。也就是说玉代表的内容比碿丰富,君子要使自己的品德象玉一样。这里表现出孔子偏执的价值观,也反映了儒家学说奠基人对玉与礼、玉与道德的总体认识。

战国 玉铠甲片

生活年代稍晚于孔子的墨子(前480一420年),出身于手工业阶层,他的学说同孔子学说相悖,他否定艺术活动的社会功用而强调劳动者的物质生活。他认为击鼓鸣钟等形式的艺术活动是 浪费劳动力,是影响生产的举动,进行这些活动:“将必使当年,因其耳目之聪明,股肱之毕强,声之和调,眉之转朴。使丈夫为之,废丈夫耕稼树艺之时,使妇人为之,废妇人纺绩织纴之事。”(《墨子·非乐上》。

战国 龙形玉佩

对于当时社会上出现的玉雕作品,墨子进行了全面否定:他认为“随侯之珠”“和氏之壁”,这些天下公认的宝物,既不能使国家富裕,也不能使人丁兴旺,对社会安定起不了作用,所以不是什么宝物。墨子曰:“和氏之壁,随侯之珠,三棘六异,此诸候之所谓良宝也,可以富国家,众人民,治刑政,安社稷乎?日不可。所谓贵良宝者,为其可以利也。而和氏之壁,随侯之珠、三棘六异,不可以利人,是非天下之良宝也”(《墨子·耕柱》)。他从手工业者的立场出发,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改善劳动者的生活条件做为取舍玉器的标准,认为金玉宝器,不能给人民带来物质利益,不能使人们生活保持衣暖食饱,有房御风,是“费财劳力,不加利”,是统治者少数人的奢侈活动。

战国 凤形玉佩

墨子看到了当时劳动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低下,把是否有利于解决人们的温饱做为衡量价值的标准,因而对玉器持全面否定态度。

战国 玉璧

韩非是法家思想集大成者,是战国晚期影响极大的思想家。他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归结为互相利用,主张集权力于国君一人,而国君则用法、术、势相结合的方法,驾驭群臣,统治天下。他用功利主义的标准确定玉器的取舍。

在韩非看来,玉器有实用功利,就是有价值,没有实用功利,不能用,就不如一件瓦器。《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堂溪公谓昭侯曰:‘今有千金之玉卮而无当,可以盛水乎?”’昭侯曰:‘不可。”有瓦器不漏,可以盛酒乎?’昭候曰:“可”。对曰:‘夫瓦器至贱也,不漏,可以盛酒。虽有千金之玉卮,至贵,而无当,漏,不可盛水,则人孰注浆哉?”这里说的玉卮,极是为贵重的玉酒器,它的贵重并不在于是否能用来盛酒或“注浆”。韩非却从功利主义角度出发,否认玉厄的价值,认为玉卮无当,不能盛水,不如瓦厄有用,因而瓦厄就比玉厄强。

孔子谈到玉器时,重视内容与形势的统一,文与质的合谐。韩非则认为,玉器的好坏在其玉质,不在于加工形式。“和氏之壁,不饰以五彩,随侯之珠,不饰以银黄,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夫物之待饰而后行者,其质不美也”。反对对玉器雕琢装饰,主张靠装饰以博人爱不足取。他认为器物装饰的越华丽,则愈影响质地之美,他还讲了“楚人卖珠”的故事。“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椟,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珠也。”通过这个故事他想说明:嵌着珠玉的匣子影响了珠子的价值。总体上看,韩非对于玉器的精雕细琢和玉器形式上的系统化兴趣不大,他更注重玉器的实际功利。

战国 虎形玉佩

先秦诸子谈及玉器的还很多。对后世用玉影响较大的尚有《周易》。《周易》分为《经》《传》二部份,提到玉的地方不多,仅在《传》中有所涉及。《周易》对后世玉器影响有二方面:其一,是对天地、自然、社会进行总体性概括,企图用阴阳八卦的总体模式包罗万象,《周礼》记载用玉礼器礼天、地、东、西、南、北,可能就是这种思想的反映。另外,《周易》用阴和阳两种相对力量的平衡和对立看待世界。〈周易·说卦》“乾为天、为圜、为君、为父、为玉、为金………”。认为玉有阳刚之性,与君、父、男性同属于乾。这对玉器的帝王化、人格化很有影响。

战国 玉梳

上面所举的四家对玉的认识,墨子、韩非略显偏执;《周易)言简而玄妙,孔子取中庸之道,强调对礼的内容的表达,对玉的质与文不轻加否定,开儒家论玉之先河,对玉器体系的理念化影响也最大。

战国 玉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仿古玉鉴别技术
西安博物院玉器精品
清代早期、中期、晚期玉器特征
闲话中国的玉文化
有形之玉器 无形之玉道
中国玉器文化专题之五:《庄严的礼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