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安门设计者,还不到20岁!!

走在历史的尽头,我只是与历史擦肩而过,却被撞得满怀。原来历史的力量是如此的巨大,总在我内心最深处触动着那浅浅的痛。行走在大江的两岸,河水夹杂着历史的黄沙,历史的碎片沉淀在河水的最远处。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民间传说,有风流野史,同样也有人物评说,有庙堂之高,更有江湖之远!今天就让忆古思今带你踏入历史的长流中,寻找历史的功过评说,寻味历史中的智趣今鉴!

天安门,原名“承天门”,有“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它是紫禁城的正门。史书记载,天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改为今名。

众所周知,明朝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并参照南京的规制来修建的。这里是明清发布政令、举行庆典和颁诏仪式的重要场所,是明清皇权的象征之一。即使到了今天,天安门依旧是国门,也是家喻户晓的建筑。

天安门是一座传统的宫殿式建筑,最初的建筑结构只是一层的,下面是用砖砌成的高大城台,城台上则是九开间的重檐歇山式宫殿建筑。刚开始,整座城楼都是木制,城台前还立有华表和石狮,美丽的金水河从城楼前横亘而过,上面建了5座精巧华丽的汉白玉石桥,与城台的五扇大门一一相对。

那么,如此精美重要的建筑是谁设计的?绝大多数史学家都比较认可的是蒯祥。蒯祥,生于1399年,即建文元年,江苏苏州人。蒯祥父亲是名木匠,在当地非常有名,曾参加过明南京故宫的营造。

在这样的环境的影响下,从小聪慧的蒯祥逐渐对建筑设计产生了浓厚兴趣,尤其精通建筑的设计和制图。朱棣修建北京城时,在全国范围内征调能工巧匠,蒯祥也名列其中。

来到北京后,蒯祥很快就显露出在建筑设计上的过人才华。很快,设计皇城正门的任务交给了蒯祥,此时的他还不满20岁。要知道当时可是没有制图软件,一切图纸都是需要靠双手绘制,然后来印刷保留,以便于后来照图修缮。

蒯祥果然不负众望,根据朱棣的要求,很快就拿出了一整套关于承天门主体结构设计图纸,以施工方案。承天门修建完成后,令现代建筑设计师汗颜的一幕出现了,施工完毕的承天门,竟然跟蒯祥的图纸丝毫不差。

朱棣龙颜大悦,蒯祥得以官升工部左侍郎(正二品),赠三代,荫二子。蒯祥在职期间,后宫建筑以及宫殿重修等,都是在蒯祥的指导下进行的。正如《明宪宗实录》记载,“凡殿阁楼榭,以至回廊曲宇,随手图之,无不称上意者”、 “凡百营造,祥无不与。”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蒯祥是奠定了明清两朝宫殿风格的大师,于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三月在北京病逝,享年84岁。

历史,从来都是掌握在胜利者的手中。历史的选择,也未必是真理。只是,浮华多年后,也只是如梦一场。选择,最终指明了谁?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在历史中探索人文,寻味故事,便知兴替得失。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想想关于历史故事,就像它一样多年孤寂却毫无喧闹,安静的等待着懂它的人,细细品尝。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安门的设计师到底是谁?竟让其屹立600年不倒,有两种说法
天安门的设计者是谁,能让其600年不倒,说出来可能你都不信
天安门
古代最牛建筑天才:20岁就营建天安门,设计的误差之小令今人汗颜
明朝18岁天才少年,设计故宫不用榫卯骨架,屹立513年,令人叹服
当初为什么要建“天安门”吗?你知道它的原名叫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