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雾里看花——肠系膜炎

病例背景

男,67岁

 因发现肾囊肿行CT检查,发现肠系膜团片状密度增高影

 无发热、腹痛、腹泻等表现

影像学表现

发现肠系膜团片状密度增高影,呈云雾状改变,密度不均,周边可见假包膜样改变,肠系膜内见许多不规则条索样软组织密度影,包绕肠系膜血管,但血管形态、走形未见明显异常;肠管未见明显扩张积气积液,腹腔无积液。

病理诊断

肠系膜脂膜炎

疾病介绍

云雾状肠系膜—硬化性肠系膜炎

肠系膜解剖

1. 肠系膜主要包括小肠系膜、横结肠系膜和乙状结肠系膜;

2. 双侧膜结构,内含相应肠管的动静脉、淋巴管、淋巴结、神经组织和脂肪组织等;

3. 作用:将肠管悬吊在腹后壁,起支持和固定作用;

4. 小肠系膜脂肪组织密度均匀,其CT值约为-100至-160Hu。

云雾状肠系膜

misty mesentery, MM

1. MM由Mindelzun等于1996年提出;

2. 指肠系膜脂肪被炎症细胞、液体(如水肿、淋巴液或血液等)和肿瘤浸润或肠系膜纤维化等导致肠系膜密度增高,形成不规则的条、片状高密度影,呈“云雾状”;

3. 缆绳状脂肪(Fat Stranding),或肠系膜脂肪“缆绳征”;

4.根据CT表现,分为弥漫性分布和节段性分布(segmental misty mesentery, SMM):

❖ 弥漫性分布:多见,指肠系膜密度弥漫性增高,其内血管边界不清,同时伴有腹水和其它部位水肿,多见于全身性疾病引起;

❖ 节段性分布:指肉眼可见的围绕肠系膜血管及其分支走形分布的脂肪密度增高,可见于外伤、局灶性炎症、良恶性肿瘤压迫、浸润和肝硬化等;

5. 引起云雾状肠系膜改变最常见的原因是硬化性肠系膜炎,其它原因如淋巴瘤、出血、创伤及肿瘤等。

硬化性肠系膜炎

Sclerosing mesenteritis, SM

定义:指肠系膜脂肪组织发生的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命名:

Mesenteric panniculitis 肠系膜脂膜炎

Mesenteric lipodystrophy  肠系膜脂肪营养不良

Mesenteric lipogranuloma 肠系膜脂肪肉芽肿 

Liposclerotic mesenteritis  脂质硬化性肠系膜炎

Idiopathic mesenteric fibrosis  先天性肠系膜纤维化

Weber-Christian disease variant/systemic panniculitis

Misty mesentery  云雾状肠系膜

Retractile mesenteritis  回缩性系膜炎

Xanthogranuloma  肠系膜黄色肉芽肿

Systemic nodular panniculitis  系统性结节性脂膜炎

病理演变过程

硬化性肠系膜炎分为三个阶段:

1. 肠系膜脂肪营养不良: 以脂肪硬化为主;

2. 肠系膜脂膜炎:以慢性炎症为主;

3. 缩窄性肠系膜炎:以纤维化为主,常伴发肠梗阻。

病理学

❖ 主要改变:肠系膜脂肪浸润、慢性炎症和纤维化;

❖ 表现:肠系膜肿胀增厚、脂肪坏死和脂肪内渗出,纤维化为主时见肠系膜收缩呈团块状,质地硬或呈橡胶样,切片呈黄色或棕黄色,内有散在不规则无色的坏死或液化脂肪组织;

❖ 镜下:坏死、退变的脂肪组织、噬脂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噬酸细胞和不同程度的纤维组织以及钙化、出血和血管内血栓形成。

影像表现:CT

1. 肠系膜根部密度不均匀增高,呈云雾状改变;

2. “肿瘤样假包膜”征和“脂肪晕”征(血管横截面边缘可见残存的脂肪组织,被称为“脂肪晕”征,血管长轴位像表现为走形自然,壁光滑,常无侵犯);

3. 围绕系膜大血管边界清楚、密度不均匀的单个或多个软组织密度肿块,其内可见脂肪密度和低密度囊变区,可伴钙化,肠襻向四周推移;

4. 增强扫描:轻度强化。

向上滑动阅览

影像表现(1)

男,47岁,肠系膜脂肪密度不均匀增高,呈云雾状改变,邻近肠襻受推移,但包绕的血管未见明显受压

影像表现(2)

男,75岁

影像表现(3)

Tumoral  pseudocapsule sign:肿瘤样假包膜征

影像表现(4)

Fat halo sign:脂肪晕征

影像表现(5)

缩窄性肠系膜炎

影像表现(6)

IgG4-related  SM,男,62岁

鉴别诊断

本病需要发生于肠系膜根部、腹膜后的病变鉴别:

1. 淋巴瘤:腹部淋巴瘤包绕血管呈面包夹征,累及腹膜后,一般无脂肪环征及假包膜征,很少出现钙化,并其它部位淋巴结肿大;

2. 腹膜后纤维化:与SM鉴别困难,但好发于肾动脉水平以下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周围,包绕大血管和输尿管,使大血管与脊柱间隙增大,呈漂浮状;增强扫描常无明显强化;

3. Castleman’s 病:本病多见于纵隔或腹膜后,常表现为密度均匀,边缘光整的肿块,典型者增强检查动脉期明显强化,延迟期持续强化,境界清楚。

小结

Summary

❖ SM罕见,发生于肠系膜脂肪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 好发于中老年男性,无明显特异性临床症状;

❖ 好发于小肠系膜根部;

❖ 影像表现:肠系膜脂肪单发或多发“结节样”软组织密度病变,界限清楚,包绕但不侵犯肠系膜血管,或系膜广泛增厚,密度增高;

❖ 缩窄性肠系膜炎与其它恶性肿瘤难以鉴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格艾选读丨腹膜感染/炎症(11种病变)~
腹部脂肪坏死的影像诊断及鉴别
肠系膜脂膜炎
肠系膜脂膜炎:影像科和外科医生都应会诊断
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表现
【每周一读】原发性小肠淋巴瘤病例分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