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专访上海体育学院教授刘东锋:体育产业发展的瓶颈——不缺资本缺人才


在刘东锋看来,目前高校的人才培养,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难以满足体育产业发展的需求;同时,大学教育更多提供的是学历教育,竞争力与适应能力还要靠更多的实践来增强。


伴随着中国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体育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大,越来越多的跨界人士、海外留学生、甚至是外国人也纷纷进入到中国体育产业内,这也给国内的体育产业“新人”们带来了更大的压力。近日,禹唐体育专访了上海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东锋,在他看来,资本不断涌入的中国体育产业,专业人才匮乏的瓶颈将显得日益突出,目前高校的人才培养,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难以满足体育产业发展的需求;同时,大学教育更多提供的是学历教育,竞争力与适应能力还要靠更多的实践来增强。

人才流动体现市场与趋势的变化

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刘建宏、段暄、刘语熙等央视出身的媒体人纷纷选择加入互联网公司,而大公司之间的高层流动更是频繁,前NBA中国高级副总裁杨东为出任万达体育中国区CEO,原五棵松体育场馆总经理韩立锋加入阿里体育任副总裁,63岁的马国力选择加盟乐视体育。这一现象也折射出体育产业的人才开始向体育互联网公司流动。


“体育与移动互联网的结合已经是大势所趋。”刘东锋教授对禹唐说道,“大势所趋指的是,消费者的生活习惯发生了改变。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人们相互交流的一种工具,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在这种环境下,受众发生了变化,市场自然也就改变了。哪边的市场环境好、需求旺盛,人才自然就会往这个方向流动。”



对于目前而言,无论是竞赛领域、还是相关的体育用品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都非常旺盛。刘东锋教授指出, 同其它产业一样,体育产业的繁荣与发展,专业人才非常关键,体育产业之所以能成为美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长达半个世纪的体育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历史和目前多达500余所高校开设体育管理专业为其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整体上看,我国体育产业专门人才培养的历史短,规模小,人才缺口非常大,在更多国际联赛、国际俱乐部渐入市场,中国本土企业迈向国际化的过程中,为体育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运动科学、装备器材的研发,到运动项目的经营管理人才等,特别是具有全球视野的体育人才,都是目前产业内亟需的。

对学生群体的建议

对于学生而言,学校往往更多的是学历教育,也可以说是系统性的完整的教育,对实践的培训与学习兼顾不够,一方面,这样诞生了以实践经验分享为主的职业培训,帮助学生群体、在职员工增强实战操作能力;另一方面,这也对学生群体提出了更高的职业技能要求。虽然都说大学毕业生就像是一张白纸,可以随意书写,但“画家”至少对纸质是有要求的。



刘东锋教授认为,“大学教育其实是一个过程,重在陶冶性情、训练思维、完善心智以及提高学习能力;与此同时,学生要充分利用课堂之外的时间与条件,尤其是体育院校的学生,校园的体育设施是比较完善的,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参与比赛,甚至是自己组织各项赛事。再适当参与社会赛事,比如作为志愿者、临时工作人员,通过赛事、场馆的时间,提升自己的技能。如此,在最终毕业时,适应社会和行业需求也会比别人更快一些。”


而对于留学生而言,国外高校开设的专业会有针对性的面向体育行业的具体需求,在国际视野与国际经验的借鉴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优势,但与此同时,本土企业对留学生的期待值也相应提高。对留学生最大的考验就是如何将国外经验与本土实际情况相结合,化共性与个性,找到适合中国市场的有效方案,毕竟中国体育市场的独特性与差异化相对较大。


对跨界从业者的建议

现阶段,越来越多的跨界者进入到体育产业中,尤其是中高层管理者,刘东锋教授认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对人才需求高了,有的技能也可以在不同的行业内相互转换,这才为更多跨界人才提供了转向体育产业的可能。但体育产业作为一个服务型产业,还有着自己的独特性。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看球赛的球迷与买咖啡的消费者,二者之间最大的差别在于,球迷是有专属情感归属的一个群体,这也正是体育产业的特殊性所在。”

关于上海体育学院:面向市场,注重应用性


上海体育学院成立于1952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家体育院校,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将体育管理作为独立的博士点专业的体育院校。据刘东锋教授介绍,在教育部的目录下面,体育学的二级学科传统上只有4个,体育管理方向的研究生原来也只能放在体育人文社会学下面培养,但我们觉得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管理专业应该可以独立出来,所以我们在全国率先把体育管理专业向教育部申请备案,并与2012年开设了独立的体育管理专业的博士点。


上海体育学院的体育经济管理学院于1995年开始面向全国招生,目前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与其他体育院校不同的是,上海体育学院走的是面向市场的道路,在对学生的培养中十分重视应用性。据刘东锋教授介绍,考虑到学生在毕业之后要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要,上海体育学院在教学中非常注重与实践的结合,包括引进业界内的体育高管来进行授课,主办实践类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应用技能等等。所以上海体育学院的毕业生也大部分是在体育产业领域内。



在刘东锋教授看来,国外高校受政府的行政干预比较少,能够更加灵活的对市场和社会需求做出反应,开设的专业也会有针对性的面向相关行业的具体需求。而体育作为一个全球化的产业,国际经验的借鉴、国际视野的拓展都变得日益重要。在这方面,上海体育学院与国外多所大学建立了交换项目,并鼓励与引导学生去国外短期游学、长期访学。


就大学校园体育,刘东锋教授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到了大学层面,人的习惯已经初步养成了,包括运动习惯。所以与其畅想中国的大学校园体育达到美国NCAA那样的火爆程度,不如将运动纳入教育体系整体思考,运动习惯的养成是要从小学、甚至是学前教育阶段就开始。”

采访嘉宾介绍


刘东锋博士 , 上海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体育总局 “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人选,中国体育战略研究会会员,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Marketing and Sponsorship( SSCI) 杂志编委, 法国因赛克商学院特聘教授, 同时担任法国里昂商学院、 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德国拜罗伊特大学、 奥地利库夫斯坦大学等大学兼职或客座教授。 2009.2-2010.1 赴英国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体育产业研究中心( SIRC), 从事 “ 体育赛事与城市发展 ” 博士后研究。曾赴芬兰、 德国、 澳大利亚、 英国、 爱尔兰、 巴西、 泰国、 日本、 韩国等多个国家大学讲学或学术交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乔治·华盛顿大学Neirotti教授告诉你体育人才如何自我定位与提升
86岁退休教授向母校捐资!凤凰网湖北
日本体育大学教授:孩子专注度不够,试试这样的方法
南京集成电路大学,今日成立!
对症下药助冰雪体育产业乘势追击
【Study plan】“后奥运时代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线上专题研讨会笔记整理(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