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呼和浩特简史(一)

第一章  从云中郡到丰州城

——从远古到土默特部入居以前

(公元前8000年左右~公元1520年左右)

(一)几十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此居住活动

呼和浩特位于大青山南麓的土默川。这里有大、小黑河等河流的灌溉,土地肥沃,水草丰美,自古以来就是宜牧宜耕的好地方。因此,在很早以前人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了。

解放初期的上世纪五十年代,考古工作者就曾经在呼和浩特市境内的哈拉沁沟口、大黑河南岸的美岱村脑包山上、脑包山以东4公里的二十家子等地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到七十年代,内蒙古博物馆文物工作队又在呼和浩特东郊发现两处旧石器时代的遗址。这两处遗址都是石器制造场,规模都很大。一处在呼市东北33公里的保合少乡大窑村南山,另一处在呼市东30公里的榆林公社前乃莫板村脑包梁。据专家考证,这两处石器制造场持续时间很长,它们开始于旧石器时代早期,一直沿用到新石器时代。这就是说,早在几十万年以前,呼和浩特这一带,就有远古人类在此活动。

古时候的大青山,草木茂盛,禽兽很多。居住在呼和浩特地区的人们,必须和经常出没的凶禽猛兽作斗争。当时人们的生活还很困难,自然界给他们的威胁是很大的。

(二)最古老的长城和云中郡

当中原地区从奴隶社会到开始进入封建社会的历史时期里,呼和浩特地区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活动的重要场所。大青山南麓的平原上,水草丰盛,吸引着当时活动于蒙古草原上的游牧民族,这里成为他们最理想的牧场。

公元前475年以后,我国历史进入了战国时代。

战国时代,在阴山山脉以南河套一带地区活动的是游牧部落林胡,林胡的东南是另一游牧部落楼烦,南面是“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今河北南部和山西东部一带)。赵国的国君赵武灵王为了对付西面的强邻秦国,解除周围各国和北方游牧部落对赵国的威胁,发愤图强,努力加强国内的政治、军事力量。他在国内提倡“胡服骑射”,让朝廷上下仿效北方游牧民族的装束,学习骑马射箭等军事技术。公元前300年(周赧王十五年),赵国打败了林胡、楼烦,向北开拓疆土,一直达到今天呼和浩特北面的大青山一带。赵国在战争结束后,便在阴山以南,今呼和浩特一带设置了云中郡(治所在托克托县境内)。从此,呼和浩特地区便以“云中”著称。

赵国在占有了呼和浩特地区以后,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便凭借大青山这座天然的屏障,在山的南麓修筑起一道长城。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赵长城从今河北省宣化西行,经过山西省北部向西北折,沿着阴山山脉,直到今河套五原以北狼山缺口的地方(这个地方古称“高阙”)。这条长城从修建到现在虽然已有2200多年的时间了,但是,它的遗址至今还依稀能够辨认出来。北魏时期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就指出:白道岭“有长垣若颓基焉,……东西无极,疑赵武灵王所筑也”。《大清一统志》更肯定地认为:赵长城在归化城(今呼和浩特旧城)北阴山上(确切位置为现新城区坡根底村山上)。用文献记载同现存的赵长城遗址相印证,可以相信这种说法是不错的。

秦始皇统一六国,呼和浩特地区被包括在他所统治的版图内。泰朝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云中是其中的一个郡。汉朝继承秦朝的制度,仍在呼和浩特地区设置云中郡。据考证,今呼和浩特市中心包括新、旧两城的这一地区正好是汉代云中郡北舆县的治区。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六年),西汉王朝又在呼和浩特地区的东南设置了定襄郡(位于和林县),今呼和浩特市东南有一部分地区即属于当时的定襄郡管辖。解放后,考古工作者曾在那里进行发掘,发现大量的封泥(我国在没有普遍使用纸以前,公文大都写在竹简木牍上,寄发时用绳索捆扎封缄,在绳端交叉处用粘土封住,上盖印章,以防私拆。这种盖有印章的粘土就叫封泥),其中有“定襄丞印”、“安陶丞印”、“武进丞印”等。安陶和武进都是定襄郡的属县,证明那里确是汉代定襄郡管辖的地方。

(三)边塞烽火古汉城

秦汉时期,居住在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和居住在中原地区的汉族常常发生战争。呼和浩特一带正处于中原地区的最前哨。秦始皇灭六国后,派遣大将蒙恬率领30万大军进攻匈奴,占领了黄河河套地区。战胜匈奴以后,为了加强北境的防御,把燕、赵和秦自己修筑的长城连接起来,筑成一道“万里长城”。在呼和浩特地区的一段秦长城基本上就是赵武灵王所修的那一段。一直到现在,在呼和浩特市北部山区地带的村落里,老人们还流传着关于“秦始皇走马修边”、“三里一脑包,五里一边墙”的故事。

秦汉之际,匈奴的势力有了很大的发展。匈奴首领冒顿单于强悍善战,在他统治了全匈奴以后,便大力向四方扩展;东边征服了东胡,占有了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大块地方;西边打跑了月氏,把势力伸展到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中部、南部一带;西北征服了乌孙、呼揭及其附近的二十六国,进入到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北路和中亚细亚的东部等地方;南边并吞了楼烦,白羊等部落,进入到今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河套等地区。并时而向燕、代一带(今河北北部、北京及山西北部)进击。

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六年),匈奴大举进兵中原,攻下韩王信的都城马邑(今山西朔县),并一直南下到达晋阳(今山西太原)。第二年,汉高祖刘邦亲率大军30余万迎敌,结果被匈奴围困于平城的白登山上(今山西大同东南)达7天之久,最后通过贿赂单于的妻子阏氏才得以脱身。

从此以后,一直到武帝初年的六、七十年期间,汉王朝只能一方面采取“和亲政策”,与匈奴“约为兄弟”,另一方面对匈奴的不时进攻进行被动的应战。这时为了加强对匈奴的防御,便在长城的沿线遍设城堡和“障塞”。呼和浩特地区就有好些这样的“汉城”遗址。这些汉城大都呈回字形,有外城和内城二重,官署设在内城,居民的住宅和兵营在外城。西汉王朝派遣和召募了一大批人在这些城堡里长期落户,进行屯垦。他们在这一带“通渠置田”,一边耕种,一边守卫。此外也可能有一些随军的手工业工人和商人。由于这是一些军事性的城堡,不是由于经济发展而出现的真正的城市,以后随着军队的外撤,这些城堡也就废弃了。这些城堡存在了相当长的时期,有许多军士和居民都老死在那里。他们屯垦的农田,生产了不少粮食,到西汉末年汉元帝时,还答应匈奴的要求,从云中郡和五原郡调拨了谷2万斛给匈奴。在这些城址附近,散布着许多墓葬,这些墓葬的外形和殉葬的物品,都与北方汉族地区的相同,其中如炉、灯等铜制器物和刀、剑等铁器都象是汉代中原的产品。不过在呼和浩特二十家子汉古城中还发现了铁铲及其铸范,说明当时这里的冶铁工业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当时匈奴把阴山以南的地区看作是自己的苑囿;呼和浩特平原水草丰美,更是他们理想的牧场;同时因为呼和浩特位于大青山南麓的峪口,是匈奴进入中原地区的重要孔道之一,所以这里成为匈奴和汉朝的必争之地。从汉武帝到汉元帝的--百多年间,由于汉和匈奴长期处于战争状态中,呼和浩特地区是没有宁静岁月的。

(四)昭君出塞和昭君墓

西汉末年汉朝同匈奴的长期战争停止了,双方又恢复了“和亲”关系。汉元帝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汉朝遣王昭君嫁到匈奴去。于是,“昭君出塞”的故事便长期在民间流传。

昭君名樯(或作墙,后人一般都写作嫱),昭君是她的字。她是西汉末年湖北南郡秭归县的一个民间女子,因为长得美丽,被送到皇宫里当宫女。当时汉朝的皇帝是元帝。在这以前,汉朝同匈奴统治集团之间,长期处于战争状态之中,战争给双方人民带来了灾难,人民迫切要求和平。这时匈奴和汉朝的势力也都已趋向衰落,双方已无力继续发动战争,所以在这种情况和人民的压力之下,战争终于停止了。公元前33年(汉元帝竟宁元年),西汉王朝答应了匈奴的要求,采用了西汉初年曾经行之有效的“和亲政策”,把昭君出嫁给南匈奴的呼韩邪单于作妻子,以巩固汉和匈奴的和好关系。于是昭君便从汉朝的京城长安来到蒙古草原。呼韩邪单于封昭君为“宁胡阏氏”(大意为使匈奴和平的王妃),以后他们生了一个儿子叫伊屠智牙斯(后被封为右日逐王)。呼韩邪单于死后,昭君按匈奴的风俗,做了大阏氏(呼韩邪单于的皇后)的儿子复株累若鞮单于的妻子,生了两个女儿,大的叫须卜居次(“居次”,汉语意为公主。须卜居次汉语称“云公主”),小的叫当于居次。

自从昭君出“塞”以后,汉与匈奴之间有50年左右没有发生战争。当然,这不完全是昭君个人的功劳,但与昭君出塞却是有密切关系的。《汉书匈奴列传》说,当汉元帝把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时,单于非常高兴,“上书愿保塞上谷(今河北怀来东南)以西至敦煌,传之无穷。请罢边备塞吏卒,以休天子人民”。就这样,汉与匈奴之间延绵了一个世纪的战争停止了。长城沿线上开始出现了和平居民的炊烟,双方人民所热切盼望的和平生活实现了。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民间把“昭君出塞”的事传为美谈,以至于把昭君神化了。在呼和浩特的农村里,人们都以崇敬的心情来叙说关于昭君出塞的故事,尽管这些传说和历史事实有较大的出入。

到现在,呼和浩特南大黑河畔还保留着据说是昭君墓的古迹。这座古墓被称为“青冢”,位于呼和浩特旧城南面10公里的地方,它的外形很高大,是一个占地50亩,高约10丈的大土丘。千百年来过往呼和浩特的人,都要到这里瞻仰一番。其实,昭君死后埋葬的地方现在已很难查考,传说中的昭君墓在内蒙古地区就有好几个。所以这个昭君墓是不是真的,也还不能断定。但这是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它象征了民族间的友好和睦,表明了人们对于王昭君的深切怀念。在解放前,流传着昭君墓周边农村办事宴可以向昭君墓借家具的故事,传说百灵百验,最后有贪心的人借了不还,从此以后就借不出来了。

昭君出塞加强了汉与匈奴之间的联系,促进了两族人民的和睦和友好往来,促进了彼此间经济、文化的交流。由于此后数十年的稳定,这个地区的农牧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匈奴人民也逐渐迁移到阴山以南的地区来居住。特别是自东汉初年南匈奴归附汉朝以后,大批的匈奴人迁入呼和浩特地区及其以西的河套平原、以南的山西北部居住。呼和浩特开始成为汉和匈奴等族杂居的地方,他们在长期的共同劳动共同生活中,建立了亲密的友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昭君出塞是从陕北走的秦直道,还是从山西过的雁门关?
历史文化名城:呼和浩特(一)
昭君出塞之地 考证
3.4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第1课时课件)优质教学课件PPT
昭君就是从这里出塞:狼山鸡鹿塞,汉代通往塞北的重要关口!
此女长得太美,祖孙三代轮流与她成亲,终不堪受辱服毒身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