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敬畏(深度好文)

《菜根谭》中有云:“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末有无所畏惧而不亡者也。” 

无论是谁,如果什么都不怕,凡事无所畏惧,对天地万物失去敬畏之心,必然行无所止,失去做人的底线。

人这一生应心存敬畏,敬天地,敬众生,敬自己,明白人生之道乃是行有所止,如此,方能自由行走于天地间。

01

敬天地

曾国藩曾说:“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

人一旦失去敬畏之心,必然就会变得无所畏惧、为所欲为,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甚至无法无天,这样的人,最终必将吞下自酿的苦果。

而懂得敬畏,才能心存尺度,知道何话该说,何事该做,如此才能与人和解,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

在浙江千岛湖,有一家水产养殖企业,公司利用当地独特的湖水,养殖了一种叫“胡子鲶”的鱼。这种鱼肉质鲜美,营养丰富,上市后很快就供不应求。

很多游客慕名而来想要品尝其味,公司却始终遵循“限量”原则:限量养殖、限量捕捞、限量烹饪。也曾有很多外地企业来洽谈投资合作,但都被公司婉言拒绝。

这么多年来,这家公司一直没有扩大规模,他们的养殖范围,始终只占千岛湖的1%不到,多年坚持每亩产量不超过1000公斤。

面对众人的疑惑,公司经理说:一旦扩大养殖量,势必会因利而“渔”,湖区环境肯定会变糟,到时不仅鱼类消失,就连人类的生存都会受到影响。

大自然给人类的馈赠是有限的,如果贪图一时私利,就不顾天地之法,竭泽而渔,最后必然会受到自然的惩罚:水体污染后,鱼类死亡枯竭,周边地区生态环境恶化,最终定会反噬到人类身上。

《诗经》说:“敬天之怒,无敢戏豫。敬天之渝,无敢驰驱。”

天地自然,无偿为人类提供生存必需品,而对自然最好的回馈便是尊重自然、敬畏天地,如此,方能得到天地的厚赠。

人类一味地索取,必将会为自身地贪婪而付出代价:污臭的水沟,源于无节制的排污;漫天的黄沙,源于被砍伐的植被;无情肆虐的洪灾,源于贪婪的湿地围垦。

自然万物,皆有平衡,增一分则多,减一分则少。对天地心怀敬畏,凡事行有所止,如此,方为人生大智慧。

02

敬众生

思想家史怀哲说:“只有我们拥有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

世界万物,众生平等,对一切生命怀着一颗敬畏之心,既是慈悲心肠,亦是做人之道。

弘一法师,一生严守佛宗戒律、悲天悯人。在大师眼中,一花一草、一虫一蚁皆为生灵,都值得用敬畏之心去对待。

他生前每次坐藤椅之前,总是要先摇一下,弟子问其为何,法师告知:这样可以避免藏身其中的小虫被压死。

弘一法师出家后,好友徐悲鸿先生曾多次进山去看望。

一次徐悲鸿先生突然发现,山上曾经的一棵枯树,竟然长出新嫩的绿芽,便惊喜地对法师说:“定是因为您的高尚德行,感动了这棵枯树,使它起死回生。”

弘一法师淡然说:“它能重新活过来,只是因为我每天为它浇水而已。”

弘一法师圆寂前,一再叮嘱身边弟子,在将他的遗体装龛时,在龛的四个角下各垫上一个装水的碗,以免蚂蚁或虫子爬上遗体,在火化时将会被无辜烧死。

读弘一法师的传记,每一次读到这些细节时,都会心生感动,法师对于生命深切的怜悯与敬畏之心,令人敬佩。

法师曾说:“长养慈心,勿伤物命,充此一念,可为仁至。”

君子要有一颗仁慈的心,不去无故伤害哪怕一虫一蚁等万物生灵,若能一辈子都有这种信念,便可成为仁义圣贤之人。

纵观人类历史,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冲突不断,伤亡无数,这既是对生命的践踏,也是对人类文明的亵渎。

我们敬畏一切生命,不仅是因为心怀怜悯,更是因为每一个生灵,都是自然界中不可替代的存在,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是行事之本,是做人之根。

03

敬自己

孟子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对规则心存敬畏,做事方能行之有度,做人才能坚守本心。

春秋时期,齐庄公与大臣崔柕的妻子私通。崔柕知道后,大发雷霆,杀了庄公,之后崔柕便封自己为相国。

崔柕为人虽飞扬跋扈、专断朝政,但却对杀君之罪十分害怕,怕被史官记录在册留下千古骂名。于是,他就找来当时记载史事的太史伯,逼他把庄公之死写成是患病而亡,如果不写就杀了他。

没想到齐太史无视崔柕的威胁,依然淡定提笔写道:“夏五月,崔柕谋杀国君光。”崔柕看后大怒,立即杀了太史伯。

按照当时的规矩,史官是世袭的。所以,崔柕就找来太史伯的二弟太史仲,命令其写成庄公因为疟疾而死,太史仲亦不从,崔柕怒不可遏,又拔剑杀了太史仲。

接着他又将三弟太史叔召来,但太史叔还是照直而书,崔柕又毫不犹豫地将其杀害。

最后只剩下了四弟太史季,崔柕对他说:“汝三兄皆死,汝独不爱性命乎?若更其语,当免汝。”

意思是你三个哥哥都死了,你就不想活命吗?只要按我说的写,你就能活命。

可太史季依然不从,崔柕无奈,叹息一声,只得让太史季退下。

为后世留下真实的史实,是史官的职责,亦是其应该遵守的法度。崔氏兄弟因拥有敬畏法度之心,在面对生死时,选择了坚守本心,也正因为此,他们才被后世铭记、传扬。

曾国藩曾在给曾纪泽的家书中写到:“敬则无骄气,无怠惰之气。”

身处高位,心存敬畏,则能对上,无愧于天地;对下,无愧于百姓苍生;对己,无愧于内心。

当我们对规则、法度心存敬畏时,在这充满诱惑、纷繁复杂的社会里,才能不为名利所累,永远谦卑平和;才能坚守自我的本心,永远恪守心灵的从容与淡定。

04

写在最后

朱熹曾说过:“君子之心,常怀敬畏”

生而为人,敬畏天地,方能行有所止,与自然和谐相处,相融共生;敬畏众生,方能悲天悯人,体察世间万物;敬畏自己,方能守规矩,踏踏实实干事,干干净净做人。

愿你我皆能以一颗敬畏之心来面对我们所生活和依赖的世界,坚守做人的底线,活出自我的同时,亦活出人格,活出人生的精彩。

※ 本文系京博国学原创,作者:书香阳光 

※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京博国学

最 有 格 调 的 国 学 微 刊

关注

↙点击“阅读原文”,发现更多好物 

※ 本文系京博国学原创,作者:书香阳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敬畏之心
【作文365】多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
心存敬畏,天地人和
见天地,见众生,更要见自己
弘一法师:凡是负能量的东西,都不要去回应,回应就会与之纠缠,纠缠就会受其损耗,只要内心不接应,它所有的恶念,都将原路返回
弘一法师:命由己造!这六种人,命中好坏是能够看出来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