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百草良方验方大全3
第一百一十一章 斑秃  斑秃是一种突然发生的界限性的圆形或椭圆形的头发脱落,秃区头皮及周围头发光泽均正常,无炎症反应及自觉症状。初起常为一片面积较小,然后逐渐扩大增多,严重者头发全部脱落,甚至周身毛发全部脱落。本病属于中医学“油风”、“油风毒”、“鬼舔头”等范畴,俗称“圆秃”、“鬼剃头”。  验方一  【药方】人参15克,旱莲草、当归、美登木各20克,枸骨12克,冬虫夏草9克,茯苓15克,熟地30克,制首乌、白术、天麻、全蝎、白芍各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前2煎早、晚口服,第3煎取药液外洗。  【主治】扶正固本,滋补肝肾,养血祛风。主治斑秃。  【加减】若血虚神倦、头晕、心悸者可重用白芍,加玄参;若失眠重者可加夜交藤、丹参、山栀;若腰酸重者可加菟丝子、川续断;口干少津者可加石斛、麦冬;头皮痒者可加白鲜皮、地肤子。  【病例验证】治疗斑秃300例,总有效率99%。1年后随访,痊愈者中有5例轻度复发,经再次用药而愈。  验方二  【药方】桑叶20克,侧柏叶20克,半夏20克,首乌20克,白人参20克,花椒20克,苦楝皮10克,白芍10克,生姜5片,红辣椒2个。  【用法】将上述药物一同浸入75%酒精500毫升中,1周后滴入蓖麻油5滴,摇匀备用。直接用棉签蘸取药液涂擦患部,每日3次。涂擦后可在秃发区适当按摩。1个月为1个疗程,3个疗程结束后判定疗效。  【主治】滋阴养血,祛风生发。主治斑秃。  【病例验证】本方治疗斑秃62例,总有效率100%。  验方三  【药方】何首乌、当归各30克,杭白芍12克,菟丝子10克,淡竹叶、补骨脂、鱼鳔胶各9克(烊化),枸杞子、怀牛膝各10克,代赭石、炙甘草各6克,连翘心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主治】补养肝血,佐以益肾。主治肝血不足,血余失养。  【病例验证】用此方作为基本方治疗斑秃已近6年,积累病例42例,均获得满意效果。一般连续服药20~30剂即获显效。  验方四  【药方】覆盆子15克,菟丝子15克,枸杞子15克,车前子6克,五味子5克,旱莲草15克,何首乌12克,鸡血藤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200毫升,分早、晚2次服用。30日为1个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  【主治】补肝肾,益精髓。主治斑秃。  【病例验证】本方治疗斑秃60例,有效53例,无效7例。  验方五  【药方】桑椹、楮实子、黄芪各30克,熟地、当归、白芍、制首乌、党参、白术、茯苓各12克,远志、肉桂、天麻、陈皮各10克,五味子、炙甘草各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5次内服,一般服1个月,重症患者服2~3个月。  【主治】养营血,助心阳。主治斑秃。  【病例验证】赵义恩曾用此方治疗斑秃。  验方六  【药方】制附子20克,骨碎补15克,侧柏叶25克,食醋60克。  【用法】将制附子、骨碎补、侧柏叶共研细末,加入食醋中,浸泡10日后即成。用药棉蘸上述浸液涂擦患处,每日不得少于3次。  【主治】祛风除湿,行气活血,通络生发。主治斑秃。  【病例验证】陈占学曾用此中药醋浸液治疗斑秃。屡次用,效果极佳。  验方七  【药方】首乌、山茱萸、枸杞、菟丝子各15克,熟地18克,黑芝麻、白芍各30克,当归12克,川芎10克,羌活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1个月为1个疗程。  【主治】滋养肝肾,祛风养血。主治斑秃。  【加减】血热者加生地15克,丹皮12克;肝郁者加香附12克,郁金15克;肾虚明显者加鹿角胶(烊化)、桑椹各15克;失眠者加合欢花15克,夜交藤30克。  【病例验证】马贵琴等曾用此方治疗斑秃,效果甚佳。第一百一十二章 白内障  白内障是因晶状体变混浊引起视力下降或丧失的一种常见眼病。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是常见到的致盲原因。初期视物模糊,眼前有黑点或黑影,视力逐渐下降,最后可发展为视力仅有光感。近年研究说明、遗传、紫外线、全身疾患、外伤等因素均可引发该病。中医将白内障称为将白内障为“如银内障”、“圆翳内障”。病因常为年老体衰,气血不足,肝肾亏虚,精气不能滋润荣养于目而生障翳。  验方一  【药方】熟地15克,制首乌、黄精、枸杞子各9克,玄参12克,灵磁石30克(先煎)。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主治】补肝肾,益精血,明眼目。主治老年性白内障。  【加减】心悸失眠,加茯神12克,远志4.5克;咳嗽,加杏仁6克,北沙参9克,桑白皮6克。  【病例验证】治疗53例106只眼,结果显效32眼,有效16眼,稳定50眼,无效8眼。  验方二  【药方】石决明、磁石、生地、枸杞各15克,茯苓、麦冬各12克,菊花、玄参、桔实子、泽泻、车前子(包煎)、生甘草各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口服。  【主治】平肝潜阳,清热解毒。主治外伤性白内障。  【加减】偏实症者,加黄芩、栀子,去楮实子;偏虚症者,改生地为熟地,改生甘草为炙甘草,去菊花,加山药、菟丝子;便溏者,去泽泻、茯苓;心血虚者,加当归、黄芪。  【病例验证】本方治疗外伤性白内障48例,显效15例(33.3%),有效30例(62.5%),无效2例(4.2%)。  验方三  【药方】太子参、白术、牛膝、车前子、泽泻、丹参、路路通各10克,决明子12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口服。  【主治】补肝益肾,利水祛湿,通络明目,化痰软坚。主治糖尿病白内障术后反应。  【病例验证】本方治疗糖尿病白内障术后反应20例,痊愈8例(40%),显效8例(40%),好转3例(15%),无效1例(5%)。  验方四  【药方】生石决明30克,草决明15克,谷精草、生地、赤芍、女贞子、密蒙花、白菊花、沙苑于、白蒺藜、党参、黄芪、黄芩各12克,炙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主治】滋阴清热,清肝明目。主治老年性白内障。  【加减】中气不足者,加茯苓、山药、白术;合并高血压动脉硬化者,加牡蛎、钩藤;合并糖尿病者,加麦冬、天花粉、熟地。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老年性白内障84例,160只眼,显效84只眼,有效68只眼,无效8只眼。  验方五  【药方】龙胆草、车前子(包)、生地、当归、赤芍、泽泻各15克,黄芩、柴胡各12克,甘草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口服。  【主治】清肝泻火,活血凉血。老年性白内障术后炎性反应。  【加减】球结膜充血水肿明显,加荆芥10克,丹皮12克;刺激症状重者,重用龙胆草;有纤维素渗出物,加生牡蛎15克。  【病例验证】本方治疗老年性白内障术后炎性反应50例,痊愈18例(36%),显效21例(42%),有效9例(18%),无效2例(4%),总有效率96%。本方配合局部点滴0.25%氯霉素加地塞米松眼药水。  验方六  【药方】生地、玄参、麦冬、车前子、丹皮、女贞子、石斛各12克,枣皮9克,山药、丹参、桑椹子各15克,生石决明30克(先煎)。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主治】滋肝肾益精血,调气血和阴阳。主治老年性白内障。  【病例验证】治疗315例(574眼),总有效率为85.4%。  验方七  【药方】枸杞子、熟地、黄精、首乌各15克,云苓、菟丝子、楮实子各12克,海藻、昆布各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主治】滋补肝肾,消痰软坚。主治老年性白内障。  【病例验证】张××,男,57岁,因两眼视物逐渐模糊3个月而来就诊。即投以上方。2周后,视物逐渐清晰,后继服10剂,视力如初。第一百一十三章 中耳炎  中耳炎是细菌感染所致的中耳黏膜的炎症。中耳炎发病的原因有多种,最常见的原因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咽淋巴环的急性炎症,导致咽鼓管阻塞,鼓膜内陷,鼓室黏膜血管扩张、渗出,鼓室积液,积逐。鼓室内压力增加到一定程度,即发生鼓膜穿孔。  按病情缓急可分为急性中耳炎和慢性中耳炎。按炎症发展的不同阶段,可分为非化脓性中耳炎(又称卡他性中耳炎)和化脓性中耳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常为上呼吸道感染的并发症,是由鼓膜及血行感染所致。特点是发病急、发展快、疼痛剧烈、视力损失严重、鼓膜病变明显。常有感冒史,突发耳堵、耳痛,伴有寒战、高热,早期鼓膜充血、肿胀,向外轻度膨隆。鼓膜穿孔后流逐,耳痛减轻。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特点是耳内反复流脓、鼓膜穿孔和不同程度的耳聋。  验方一  【药方】柴胡12克,黄芩、半夏、生姜各9克,人参、炙甘草各6克,大枣4枚。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口服。  【主治】和解少阳,祛痰通窍。主治分泌性中耳炎。  【加减】病初起者,加荆芥9克,防风9克,石菖蒲9克;慢性者,加用当归10克,石菖蒲10克,路路通10克。  【病例验证】本方治疗分泌性中耳炎40例,治愈28例(70%),好转8例(20%)无效4例(10%),总有效率为90%。  验方二  【药方】辛夷、柴胡各9克,菖蒲、桔梗各10克,白芷、苍耳子、黄芩、桑白皮、香附、僵蚕各12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口服。  【主治】清宣肺气,利湿通窍。主治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加减】鼓膜充血明显,加双花12克,蒲公英12克;鼓室有渗液,加泽泻20~30克。  【病例验证】本方治疗肺经不清、涕浊蕴盛型分泌性中耳炎25例,治愈15例(60%),有效8例(32%),无效2例(8%),总有效率92%。  验方三  【药方】升麻3克,青皮6克,黄芪10克,木香3克,苏叶、大腹皮各10克,乌药6克,柴胡、川芎、菖蒲各3克,蔓荆子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主治】调理气机,升清开窍。主治航空性中耳炎。  【加减】虚弱及老人,倍加黄芪;高血压者慎用升麻、蔓荆子。重症每天可进两剂。  【病例验证】多年临床使用,疗效卓著。  验方四  【药方】石菖蒲9克,地龙9克,川芎9克,全蝎3枚,55%白酒100毫升。  【用法】将上药装入瓶内,加入55%白酒100毫升浸泡并密闭7昼夜,震荡静置,取上清液装入小塑料眼药瓶内备用。治疗时患者侧卧,病耳朝上,清洁外耳道后滴入药液2滴/耳/次,然后侧卧1小时,每日1次。  【主治】通络开窍。主治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  【病例验证】此方又名复聪滴耳液,用其治疗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30例,痊愈26例(86.6%),有效2例(6.7%),无效2例(6.7%),总有效率93.3%。  验方五  【药方】柴胡、香附、川芎、石菖蒲各10克,当归15克,红花5克,泽兰、法半夏、茯苓各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主治】祛淤除痰,行气通窍。主治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  【加减】若肺气虚合用玉屏风散;兼脾气虚,加党参、白术;兼肾阴虚者,加熟地、枸杞子;兼肾阳虚者,加制附子、肉桂。  【病例验证】屡用屡验,效佳。须连续服药1月以上,坚持鼓膜及耳前后穴按摩法,其效始佳。  验方六  【药方】苦参15克,冰片6克,香油30克。  【用法】将香油用锅勺盛之置火上,烧沸,立即将苦参放入,待其焦黄即捞出,再将冰片放入搅匀,待凉备用。每日滴耳3次,每次2~3滴。  【主治】清热解毒,消炎。用治风火湿热或污水灌耳而诱发的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病例验证】汪××,男,12岁。发烧并右耳痛,夜间尤甚。已3天。体温38.9℃,面红耳赤,脉弦而数。右耳鼓膜充血,紧张部向前略隆起,正常标志消失,鼓膜波动。诊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当即用上方滴3滴,10分钟后即觉痛减,半小时后在诊室入睡。带药自用,3天后复诊,耳痛消失,体温37℃,鼓膜恢复正常而愈。  验方七  【药方】硼砂、梅片、玄明粉各15克,朱砂10克。  【用法】分别研极细末,混匀后备用。先用棉花将耳内逐液拭净,然后用喷粉器将药粉均匀地喷入中耳腔。每日喷药1次。  【主治】清热解毒。主治化脓性中耳炎。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100例(其中急性40例,慢性60例)。治后痊愈59例,湿润感23例,好转15例,有效率达97%。效果最好的仅喷药一次即已于愈,最多为12天,平均4~5天,多数2~7天。  验方八  【药方】柴胡、白芷、栀子、赤芍各15克,冬瓜仁、蒲公英各30克,泽泻20克,龙胆草10克,甘草6克(10岁以下儿童剂量酌减)。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主治】泻火解毒,利水通窍。主治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加减】若头胀痛者,加川芎3克,菊花12克;头晕者,加僵蚕12克,钩藤20克;口渴者,加生石膏20克;体温高者,加黄芩12克,青蒿15克;耳痒者,加地肤子30克,防风12克。同时配用虎耳草汁滴耳,每日3次。  【病例验证】治疗23例,结果显效14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1.30%。服药最少者3剂,最多9剂。1月后复发4例,继服原方,仍然有效。  验方九  【药方】新鲜桑叶数片。  【用法】上药洗净捣烂取汁,每次将桑叶汁滴入耳内1~2滴,每天3次。  【主治】清热解毒。主治化脓性中耳炎。  【病例验证】朱××,男,3岁。患儿耳内发炎,有脓液流出20天。诊为脓性中耳炎。以此药滴入耳内,3天即愈。第一百一十四章 耳鸣耳聋  耳鸣是听觉功能紊乱而产生的一种症状。常与高血压、神经衰弱或经常与药物中毒、巨大声音的震动引起鼓膜缺损有关。耳聋也叫听力障碍、是指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甚至失听。常见的耳聋有三种:传导性耳聋,感觉神经性耳聋和混合性耳聋。  验方一  【药方】柴胡、牛蒡子、连翘、川芎、山栀子、防风、菊花各10克,生地黄、黄芩各12克,赤芍、天花粉各15克,当归18克,甘草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主治】清肝利胆,解毒开窍。主治胆热上犯之耳鸣、头昏、心烦易怒等实症。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耳鸣45例,其中痊愈29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3%。  验方二  【药方】黄芪、党参各20克,炙甘草、当归、白术各10克,升麻、通草各8克,橘皮、柴胡各6克,节菖蒲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饭后半小时服。5天为1疗程,连服3个疗程。  【主治】益气健脾,升清降浊,活血通窍。主治耳鸣。  【病例验证】治疗30例,结果临床治愈23例,显效2例,好转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  验方三  【药方】桑寄生15克,枸杞子15克,仙鹤草30~60克,五味子10克,杜仲15克,菖蒲10克,苍耳子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口服。  【主治】益气健脾,补肾通窍,醒神健脑。主治耳鸣。  【病例验证】上方治疗肾虚性耳鸣50例65耳,痊愈8耳(12.3%),显效15耳(23.1%),有效24耳(36.9%),无效18耳(27.7%),总有效率为72.3%。  验方四  【药方】当归15克,生地、炒白术、茯苓、炒枣仁、焦三味各10克,丹参、黄芪各12克,麦冬8克,贝母、丹皮各6克,连翘5克,赤芍9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主治】益气健脾,养营活血。主治他觉性耳鸣。  【病例验证】张永杰等曾用此方治疗他觉性耳鸣,效果甚佳。  验方五  【药方】生地、玄参、磁石、牡蛎各3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主治】滋阴潜阳。主治耳鸣及听觉不聪。  【病例验证】采用此方治疗耳鸣41例,结果治愈29例,好转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7%。  验方六  【药方】泽泻、茯苓各30克,丹参、葛根各20克,白芍、柴胡各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3次温服,10日为1个疗程,根据病情可连服2个疗程。  【主治】健脾利湿,分清降浊,舒肝活血。主治神经性耳聋。  【病例验证】临床反复验证,效果甚佳。  验方七  【药方】丹参30克,赤芍、当归、三棱、郁金各12克,川芎、石菖蒲各15克,香附、地龙、路路通各9克,葛根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主治】行气通窍,活血化淤。主治突发性耳聋。  【病例验证】治疗25例,治愈9例,显效4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4%。  验方八  【药方】当归、赤芍、白芍、女贞子15克,地龙、川芎、枸杞子、菟丝子各12克,磁石、菊花各20克,桃仁、天麻各10克,炙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口服。  【主治】活血化淤,补肾通络。主治突然性耳聋。  【病例验证】屡用屡效。  验方九  【药方】五味子、制首乌、枸杞、熟地、当归、黄精、菊花、知母各10克,天麻15克,牛膝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主治】滋补肝肾,养血益精。主治老年性耳鸣耳聋。  【病例验证】陈小宁曾用此方治疗老年性耳鸣耳聋。临床验证,效果很好。第一百一十五章 口臭  口臭是指自觉或他觉口中气味臭哕的一种症状,引发原因很多,如吸烟过多、吃带怪味的葱蒜、化脓性鼻窦炎、后鼻腔有特殊病灶(如鼻咽癌)、肺结核、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糖尿病、幽门梗阻、消化不良、尿毒症,肝脏衰竭、肝昏迷等等,甚至便秘,都会引起口臭。  验方一  【药方】玄参、麦冬、生地、丹皮、升麻各10克,芦根3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口服。4日为个1疗程。  【主治】清胃泻火,滋养胃阴。主治口臭。  【加减】口干者,加天花粉。  【病例验证】本方治疗口臭52例,治愈45例(86.6%),显效6例(11.5%),无效1例(1.9%)。忌食辛辣、厚味、荤性食品。  验方二  【药方】苍术、枳壳各12克,藿香、金银花各15克,佩兰、厚朴、陈皮、木香、麦芽各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主治】健脾除湿,清热祛淤,行气消滞。主治口臭。  【病例验证】崔淑华曾用此方治疗口臭,效果很好。  验方三  【药方】肉豆蔻50克,丁香50克,藿香50克,零陵香50克,青木香50克,白芷50克,莲心50克,香附子100克,甘松香25克,当归25克,槟榔2枚。  【用法】以上11味药研末,蜜丸0.5克,每次含1丸,咽汁化服,1日3次,夜加1次。  【主治】理气化湿。主治口臭。  【病例验证】本方治疗口臭58例,痊愈(56.9%),显效18例(31%),有效5例(8.6%),无效2例(3.5%),总有效率96.5%。  验方四  【药方】龙胆草、栀子、升麻各5克,黄芩、黄连各5克,柴胡6克,车前子、生地、丹皮、赤芍、甘草、陈皮各10克,生石膏20克。  【用法】每日1剂,分3次煎服。  【主治】清肝火,泻胃火。主治口臭。  【病例验证】何建华曾用此方治疗口臭,临床效果甚佳。  验方五  【药方】葛根30克,木香、陈皮、藿香、白芷各12克,丁香5克。  【用法】将上药水煎,每日1剂,分多次先含5分钟,吐出,再喝药1口。本方不宜久煎。有口腔溃疡者禁用。  【主治】理气化湿,清热健脾。主治口臭。  【病例验证】用上药治疗口臭患者30例,均获治愈。  验方六  【药方】大黄炭100克,冰片10克。  【用法】将上药共研为细末,装瓶内密闭备用。用时,取此药粉适量刷牙漱口,每日早、晚各1次。  【主治】清热解毒。主治口臭。  【病例验证】用本方治疗口臭患者12例,经用药3~7天后,口臭症状均消失。  验方七  【药方】黄连、甘草各5克,半夏、陈皮、茯苓、枳实、竹茹各10克,生姜5片,大枣5枚。  【用法】每日1剂煎,分3次口服。  【主治】清热涤痰胆降逆。主治口臭。  【病例验证】章和平曾用此方治疗胃热口臭,屡用屡效。第一百一十六章 感冒  感冒是最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疾患,民间又俗称“伤风”,是由于受风受寒后,呼吸道局部抵抗力下降,而感染病毒或细菌所致。常见表现有头痛、鼻塞、流涕、喷嚏、流泪、恶寒、发热、周身不适或伴有轻微咳嗽等。症状严重,且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者,称为“流感”。本病四季皆可发病,但以冬春两季多见。中医认为,感冒是因人体正气不足,感受外邪,引起鼻塞流涕、恶寒发热、咳嗽头痛、四肢酸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感冒一般病程为5~10天,预后良好。但也不尽然,如年老体弱或先天不足者,往往容易患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需精心调养。儿童患者若失治或误治,则易并发扁桃体炎、鼻窦炎、中耳炎、气管炎乃至肾炎。  验方一  【药方】板蓝根、金银花各20克,牛蒡子、贯众、连翘各15克,淡豆豉、杏仁、荆芥、桔梗、前胡各10克,薄荷、紫苏叶各8克,甘草6克。  【用法】每日1~2剂,水煎,分2~3次口服。  【主治】感冒。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感冒患者199例,其中服药2剂治愈者120例,3剂治愈者45例,4剂治愈者34例。  验方二  【药方】荆芥穗10克,羌活10克,白芷10克,板蓝根35克,前胡15克,杏仁10克,黄芩15克,生石膏(先煎)35克,淡豆豉30克。  【用法】每日1剂,用温水浸泡15分钟,微火水煎约20分钟,水煎2次,每次煎取药液150~200毫升,每日服2~4次。  【主治】祛风解表,清热解毒。主治感冒。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感冒71例,显效56例(78.8%),有效15例(21.2%),总有效率100%。如按病情分类,重度者42例,治疗后获显效者33例,有效9例;中度者22例,显效16例,有效6例;轻度者7例治疗后均获显效。在71例感冒患者中,体温37.5度以上者64例(其中体温37.5℃~38.4℃者22例,38.5℃~40.5℃者42例),服药后最快于2~4小时内即退热,24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者52例,24~48小时体温恢复正常者12例。  验方三  【药方】柴胡、香薷、金银花、连翘、厚朴、炒扁豆各10克,黄芩、焦山栀各5克,淡竹叶、藿香各10克。  【用法】每日1剂,先用温水浸泡30分钟,水煎,水开后10分钟即可,分3~4次温服。  【主治】祛暑化湿,退热和中。主治夏季感冒。  【加减】湿邪偏重,症见恶心呕吐明显者,加佩兰叶10克、白豆蔻5克;暑热偏重,高热口渴、心烦、尿短赤者,加生石膏20克、知母10克、板蓝根20克;热盛动风,症见高热抽搐者,加紫雪散1支。  【病例验证】张某,男,5岁。因持续高热1天,抽搐昏厥2次住院,用抗生素、激素输液治疗,每次输液后体温降至正常,第2天又高热抽搐,如此反复1周。改用此处方治疗,5天后痊愈出院。  验方四  【药方】大青叶30克,龙葵15克,鱼腥草15克,射干15克。  【用法】每日2剂,每剂加水600毫升,煎至200毫升,加白糖或蜂蜜,2次分服。  【主治】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主治感冒、流行性感冒。  【病例验证】此方治疗流感患者94例,治愈87例,无效7例,有效率92.5%。  验方五  【药方】马鞭草30克,青蒿15克,羌活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主治】风散寒,止痛。用于流行性感冒。  【病例验证】用此方后随访51例,46例痊愈,3例有效,2例无效,有效率96%。  验方六  【药方】柴胡12克,鸭跖草25克,金银花15克,板蓝根20克,桔梗、桂枝各10克,生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剂,将上药用水浸泡60分钟(以水淹没药面为度),用文火煮沸3次合并药液,分2次口服。  【主治】感冒。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感冒患者536例,均获治愈。其中服药2剂治愈者491例,3剂治愈者45例。  验方七  【药方】羌活、蒲公英、板蓝根各15~3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3次服。  【主治】外散表邪,内清热毒。主治流行性感冒。  【加减】属风热型口渴甚者,加石膏30克;咳嗽明显者,加桔梗15克;兼见气虚者,加党参18克;若挟湿邪者,加苍术15克;若挟食滞者,加焦麦芽、焦山楂、焦神曲各15克。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流感患者86例,其中78例痊愈,5例有效,3例无效,有效率为96.5%。  验方八  【药方】柴胡、桂枝各6克,黄芩9克,白芍8克,党参10克,半夏3克,生姜2片,甘草2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主治】解急退热,温阳散寒。主治流行性感冒。  【加减】肢节疼痛偏重者,去党参,加生黄芪12克,防风6克;口干者,去半夏,加麦冬10克;咳痰黄黏者,去生姜、半夏,加竹茹、枳实各8克;体质较实者,不用参;体质弱者,加当归8克。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流行性感冒患者18例,均获得满意的疗效。  验方九  【药方】板蓝根20~30克,金银花、黄芪各10克,连翘、橘梗、黄芩各12克,蒲公英30克,芦根40克,虎杖、玄参各15克,甘草6克。  【用法】将此方用温水浸泡20分钟,煎2次共约40分钟,滤得药液200毫升,分3次1日内服完。  【主治】流行性感冒。  【病例验证】用本方治疗流行性感冒患者324例,其中24小时内服药1剂,体温降至正常者45例,服药2剂体温降至正常者105例,服药3剂体温降至正常者174例。总有效率为100%。  验方十  【药方】香薷10克,金银花、连翘各15克,青蒿12克,板蓝根、大青叶各3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主治】流行性感冒。  【加减】若偏寒者,加淡豆豉;若偏热者,加薄荷、野菊花;若汗多者,去香薷;若热盛者,加鸭跖草;若咳重者,加杏仁、虎耳草;若暑湿明显者,加鲜藿香、鲜佩兰、厚朴、六一散;若恶心呕吐者,加姜半夏、竹茹。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夏季流行性感冒患者198例,均获治愈。平均退热时间为1.57天,自觉症状消失时间为2.4天。第一百一十七章 支气管炎  支气管炎有急、慢性之分。急性支气管炎是由病毒、细菌的感染,或物理与化学的刺激所引起的支气管和气管的急性炎症。疲劳、受惊、上呼吸道感染等,是导致本病的诱因。慢性支气管炎多由急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转变而成。  支气管炎发病时很像感冒,表现为刺激性咳嗽,1~2天后咳痰,开始为白色黏稠痰,后为黏液脓性痰,或痰中带血丝。若久治不愈,症状可逐渐加重,咳嗽长年持续,痰多,呈泡沫黏液;有的患者有喘息和哮鸣音。常伴胸骨后疼痛、疲倦、头痛、全身酸痛等症状。  本病冬季发病率高,以老年人、小儿为多见。  验方一  【药方】葛根30克,红花6克,光杏仁10克,鱼腥草15克,川贝母、百部、款冬花各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主治】化痰止咳,解痉活血。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加减】寒痰阻肺者,加炙麻黄、干姜、白芥子、制半夏;痰热阻肺,加连翘、桑白皮、黄芩、枇杷叶;肺气不足者,加党参、黄芪;肺阴不足者,加南北沙参、天冬、麦冬;肾不纳气者,加熟地黄、山萸肉、怀山药、五味子、补骨脂、蛤蚧。  【病例验证】陈某,女,57岁。患者慢性咳嗽咯痰史已9年余,常于受寒后发作。发病时咳嗽、气短、痰多,精神疲软,动则气急,头昏腰酸,左肺可闻及少许干、湿哆音,苔薄腻,脉濡。此乃喘促日久,肺病及脾肾。拟本方加玉苏子、白芥子、莱菔子、云苓、制半夏、薄橘红、陈萸肉、补骨脂、党参,五剂后咳嗽、气急明显好转。再予原方5剂,咳喘基本消失,左肺干、湿啰音消失,临床症状好转。随访2年,未见复发。  验方二  【药方】茜草9克(鲜茜草18克),橙皮18克。  【用法】加水200毫升煎成100毫升,日服2次,每次50毫升。10天为1个疗程。  【主治】理气调中,燥湿化痰。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23例,1个疗程后显效为40.7%;2个疗程后显效为69.1%。  验方三  【药方】金荞麦30克,金银花30克,黄芩12克,知母9克,地骨皮12克,薄荷(后下)9克,杏仁9克,桔梗9克,前胡12克,枇杷叶(包煎)12克,炙麻黄6~9克,生石膏(先煎)30克,碧玉散(包煎)18克,鲜芦根3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甚时24小时内服2剂,分3~4次服。  【主治】清热解毒,理气化痰。主治急性支气管炎。  【加减】发热甚者,加连翘、鸭跖草各30克;喘甚者,加地龙、枳壳各10克;咳久者,加炙百部、南天竺子各12克,去鲜芦根加石斛30克;咽痒甚者,加急性子9克,威灵仙30克。  【病例验证】陈某,女,56岁。因受凉后恶寒发热2天,体温39.2℃,咳嗽气粗,痰滞不爽,色白,咽痛,尿黄便干,苔黄白而腻,脉浮滑而数。X线检查示两肺纹理增粗。按此方服用,1剂后体温降至正常,咳嗽减轻,大便通畅。3剂后复查血象正常,症状基本消失。原方追服3天,X线检查示两肺正常。  验方四  【药方】潞党参15克,当归10克,熟地30克,鹿角霜10克,焙内金6克,怀山药30克,炙麻黄6克,杏仁10克,川贝母10克,桑白皮10克,陈皮10克,黄芩10克,白茯苓10克,蝉蜕6克,白僵蚕10克,炒葶苈子6克,甘草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分3次服,42剂为1个疗程。  【主治】补元御风,健脾化痰。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病例验证】刘某,女,46岁,农民。5年前因患感冒伴咳嗽,经治痊愈,后又常因受寒受风而咳嗽不止,渐至逢冬每发,并连续咳嗽2个月以上方能缓解。此次咳嗽、咯痰已有1月余,早晚咳嗽尤重,痰多而黏稠,且夹白色泡沫,虽用中西药治疗,仍然阵发性咳嗽,并有喉鸣声不断。头昏,畏寒,乏力,食少,全身不适,大便不爽,小便正常;脉细弱,苔薄白,舌淡红,边有齿痕,体温36.8℃,呼吸欠均匀,心音弱,偶发早搏,两肺闻及散在干性啰音;X线检查示两下肺肺纹理增粗;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在正常范围,中性粒细胞偏高。用此方治疗3个疗程,随访3年,未见复发。  验方五  【药方】当归10克,炙麻黄6克,炒葶苈子6~15克,桑白皮10克,川贝母10克,淡黄芩10克,杏仁10克,白僵蚕10克,白云苓10克,水蛭6克,陈皮6克,木香(后下)6克,远志10克,五味子10克,露蜂房6克,甘草10克,冰糖3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分3次服,42剂为1个疗程。  【主治】固摄肾真,疏利气机,强肺止咳。主治哮喘型支气管炎。  【病例验证】周某,男,18岁。从2岁始,上呼吸道经常感染,咳嗽伴哮喘样发作,常听到喉间痰鸣声。近10余年来,每逢冬春季节均发作咳嗽哮喘,持续1~2个月可自行缓解。最近两年夏天亦有发作,影响正常生活和学习,曾服中西药,效果不甚明显。此次因受凉饮冷,咳喘又作。诊之咳嗽痰少,阵发性加剧,呼吸短促,喉中有痰鸣声,面色萎黄,神清,营养中等,脉细涩,苔白微腻,舌质红偏黯,体温36.9℃,听诊肺部呼气延长,有哮鸣音及千性哕音,X线检查示肺纹理略增粗,血常规检查中性粒细胞偏高。诊为哮喘性支气管炎。按此方连服2个疗程,如今已5年未再复发。  验方六  【药方】白砒0.9克,白矾、淡豆豉各9克。  【用法】共同研成细末,成人每次0.5克,1日1次,睡前冷开水冲服。100天为1个疗程。  【主治】疏风解表,宣散郁热。主治支气管炎。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单纯型、喘息型支气管炎共69例,临床治愈7例,显效20例,好转3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9.86%。  验方七  【药方】桔梗10克,紫菀10克,百部12克,款冬花12克,桑白皮15克,瓜蒌皮12克,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主治】清肺理气,化痰止咳。主治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  【加减】如发病初期恶寒发热、头痛鼻塞者,加麻黄、荆芥、紫苏叶;肺热蕴热、咯吐黄痰者,加炒黄芩、鱼腥草;剧咳无痰者,加炙麻黄、杏仁、全蝎。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150例,治愈115例,好转35例,对寒热不甚者有效率100%。  验方八  【药方】地龙500克,川贝母100克,胡颓叶100克,穿心莲100克。  【用法】将地龙放在瓦片上用火烤干,再将4味共研极细粉末,每日服3次,每次6克。1个月为1个疗程。  【主治】清肺化痰、止咳平喘。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病例验证】用此方共治500例,服1~3个疗程后,痊愈312例,明显好转89例,好转72例,无效21例。治疗有效率为96%。  验方九  【药方】紫金牛25克,蒸百部10克,全瓜蒌10克,桃仁10克,绞股蓝30克,焦山楂20克,炙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10天为1个疗程。  【主治】理气化痰,止咳平喘,扶正固元。主治慢性支气管炎,适宜寒邪侵袭、寒痰壅滞、肺脾两虚患者。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慢性支气管炎46例,其中治愈13例,好转30例,有效率94%。  验方十  【药方】鲜木槿条120克。  【用法】洗净、切断,水煎2次,将滤液合并并浓缩成100毫升。每日2次分服,连服10天为1个疗程。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慢性支气管炎177例,临床痊愈2例(1.13%),显效25例(14.13%),好转72例(40.68%),总有效率为55.94%。第一百一十八章 肺炎  肺炎是指肺组织的炎症。绝大多数由微生物,包括病毒、支原体、立克次体、细菌和真菌等引起,物理、化学性因素和过敏反应等亦可引起肺部的炎症反应。肺炎的临床症状主要为寒战、发热、胸痛、咳嗽、咳痰和气急等,也可伴有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和黄疸等消化道症状。严重感染时可发生休克和神经系统的症状,如神志模糊、烦躁不安、嗜睡、谵妄和昏迷等。当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时,容易患肺炎。患肺炎后机体消耗甚大,应多饮水,吃高能量、高蛋白、易消化或半流质食物。可适当多吃些水果,补充维生素,这样有利于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促进早日康复。  验方一  【药方】麻黄6克,杏仁10克,生石膏(先煎)40克,虎杖15克,金银花20克,大青叶15克,柴胡15克,黄芩15克,鱼腥草20克,青蒿15克,贯众15克,草河车12克,地龙10克,白僵蚕10克,野菊花15克,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小儿酌减。  【主治】清热解毒,宣肺平喘。主治肺炎、急性支气管炎辨证属肺热喘咳者。  【病例验证】李某,男,9岁。感冒发热10天未愈,咳嗽较剧,经用多种抗生素无效。症状为唇干燥,咽干,苔黄厚,体温39.2℃,中性粒细胞57%,X线检查示右肺下叶后基底炎变。用此方后,次日体温降至37.2℃,第4天,右肺细湿啰音消失,用药7天后痊愈。  验方二  【药方】麻黄10克,杏仁10克,甘草10克,生石膏(先煎)45克,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荆芥穗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主治】清热解毒,止咳平喘。主治肺炎。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肺炎20例,全部治愈。治疗所需时间最短者为6天,最长者18天,平均8.65天。  验方三  【药方】大青叶、四季青、野荞麦根各30克,连翘、金银花各15克,杏仁、桔梗、防风、荆芥各9克。  【用法】每天1~2剂,水煎,分4次口服。  【主治】肺炎。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120例,治愈30例,显效8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6%。  验方四  【药方】鲜荷叶30克,鲜西瓜翠衣60克,竹叶、石斛、麦冬、知母各12克,金银花、连翘各18克,黄芩、芦根各15克,炙枇杷叶24克,人参60克(或红参9~12克),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主治】清热解毒,滋阴润燥。主治肺炎。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肺炎14例(发病均在夏至节后),治愈12例,好转2例,12~72小时退热,24~72小时白细胞总数恢复正常,8天~1个月肺部炎症完全吸收。  验方五  【药方】鲜苇茎、生薏苡仁、鱼腥草各30克,冬瓜仁15克,桃仁、黄芩各9克,桔梗、甘草各4.5克。  【用法】每日1~2剂,水煎服。  【主治】清热解毒,排脓泄热。主治大叶性肺炎。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38例,痊愈26例,好转4例。退热时间多数在1~5天,X线检查示阴影多数在2周内完全吸收。  验方六  【药方】鱼腥草、金银花、侧柏叶各30克,丹参30~60克,三七10克,黄芩、连翘各15克,生石膏60~300克,浙贝母、杏仁、北五味子、甘草、大黄各10~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主治】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主治大叶性肺炎。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大叶性肺炎17例,痊愈12例,好转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8.2%。平均体温恢复时间为2.6天,胸痛消失3.5天,血痰消失3.7天,肺部啰音在7天内消失者占70%。  验方七  【药方】金银花24克,连翘、黄芩各15克,七叶一枝花、大力子各12克,杏仁9克,生石膏(先煎)、虎杖根、野荞麦根、鲜芦根各30克,麻黄4.5克,生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后分早、晚2次服。严重者每日2剂,每6小时服1次。  【主治】大叶性肺炎。  【加减】胸痛者加延胡索、瓜蒌;咳甚者加桔梗、桑白皮。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急性肺炎患者60例,其中体温:平均开始退热时间为7小时,退至正常者平均为3.46天;血象: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为5.3天;X线检查:恢复正常平均时间为10天。  验方八  【药方】板蓝根、鱼腥草各20克,马兰草、淡竹叶各15克,生甘草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后合并药液,分2~3次口服。  【主治】大叶性肺炎。  【加减】若伴发热、头痛、鼻塞者,加薄荷、荆芥各10克;若咳嗽剧烈者,加前胡、川贝母各10克;若咳脓痰者,加莱菔子、冬瓜子各15克。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大叶性肺炎患者62例,其中治愈56例,显效6例。  验方九  【药方】虎杖60克,鱼腥草、大青叶各30克,瓜蒌仁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热退后药量可酌减。  【主治】大叶性肺炎。  【病例验证】用上药治疗大叶性肺炎患者15例,一般在服药后1~3天体温降至正常,随之咳嗽、胸痛好转。X线检查肺部阴影多数在6~9天消失,均获治愈。第一百一十九章 哮喘  哮喘是因气管和支气管对各种刺激物的刺激不能适应,而引起的支气管平滑肌痉挛、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加,从而导致支气管管腔狭窄。喘症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哮症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难以平卧。由于哮必兼喘,故又称作哮喘。哮喘包括支气管哮喘、哮喘性支气管炎等。  验方一  【药方】老鹳草、碧桃干、佛耳草各15克,姜半夏、旋覆花(包煎)、全瓜蒌、防风各10克,五味子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晚饭后1剂。  【主治】化痰截喘,降逆纳气。主治慢性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哮喘、支气管哮喘。  【加减】热喘者,加石膏(先煎)15克、知母10克、黄芩10克;寒喘者,加炮附片,9克、肉桂3克;气虚者,加白参3克、黄芪80克;肾虚者,加肉苁蓉15克、巴戟天15克、补骨脂15克;阴虚有热者,加黄柏、知母、玄参、生地黄各9克。  【病例验证】陈某,男,64岁,退休干部。患有支气管哮喘30多年,每届秋冬必大发,曾用氨茶碱、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但仅能当时缓解,药停又喘。某日因天冷受寒,哮喘大发已有4天,每晚看急诊。后按此方服3剂后,支气管哮喘即有明显缓解,服至7剂,哮喘平止,X线检查示“肺部感染消失”,其余症状也明显改善,又续服7剂巩固疗效。以后服用右归丸及人参蛤蚧散扶正固本,随访3年未见复发。  验方二  【药方】麻黄10克,杏仁20克,地龙20克,射干15克,全蝎15克,白僵蚕15克,陈皮15克,桃仁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合并药液400毫升,分3次口服。  【主治】调理肺气,化痰止喘。主治支气管哮喘。  【加减】偏热者,加黄芩、川贝母、葶苈子各10克;痰多者,加莱菔子、瓜蒌各10克;偏寒者,加桂枝、干姜、五味子各10克。  【病例验证】李某,54岁。哮喘反复发作3年,每逢秋冬之交感邪后发作。近因风寒外侵,咳嗽加剧,喘促,喉中痰鸣,痰白如泡沫状,咳吐不爽,舌淡苔白滑,脉浮紧。服上方7剂后哮喘平,咳痰减少,共治2周后诸症消失,随访2年未见复发。  验方三  【药方】炙麻黄15克,桂枝、五味子、干姜各9克,制半夏、白芍各30克,细辛6~9克,甘草9~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2次服用。  【主治】宣肺平喘,止咳化痰。主治支气管哮喘。  【加减】寒痰黏稠者,加旋覆花(包煎)、白芥子、苏子各9克,莱菔子30克;痰热壅肺者,加鱼腥草、金荞麦、生石膏各30克,象贝母9克,淡鲜竹沥30毫升。  【病例验证】卓某,女,26岁。自幼有哮喘宿疾,逢冬必发。怀孕分娩后哮喘加甚,四季难分。畏寒胸闷窒息,气喘不能平卧,难以入寐,四肢不温,咳吐痰稀,舌苔薄白,脉弦紧。用此方3剂后,哮喘平息,随访2年,未见发作。  验方四  【药方】熟地、丹皮、泽泻、怀山药、五味子、山萸肉各10克,茯苓20克,枸杞子、补骨脂、巴戟天各15克,胡桃肉12枚。  【用法】水煎服,每天1剂,于早晚饭后1个半小时后服200毫升。1个月为1个疗程。  【主治】老年人哮喘。  【加减】偏肾阳虚者,加熟附子、肉桂各10克;偏肾阴虚者,加麦冬、石斛各30克;咳嗽痰多者,加川贝粉(冲服)4克,射干、桔梗、杏仁各10克。  【病例验证】王某,男,60岁。患哮喘6年,肺气肿2年。每逢天寒而喘,咳嗽痰多,动则加重。口唇淡紫,面色6《白,虚汗津津,舌淡红、苔薄白,脉虚滑数,两尺乏力。此为肾阳虚极,不能摄纳,肾气上奔,发为喘息。治以温补肾阳,固摄下元,纳气平喘。处方:熟附子、肉桂、熟地、丹皮、泽泻、怀山药、五味子、山萸肉、射干、桔梗、杏仁各10克,茯苓20克,枸杞子、补骨脂、巴戟天各15克,胡桃肉12枚,川贝粉(冲服)4克。煎成汤剂,每天1剂,于早晚饭后1个半小时服200毫升。连服10天,喘息稍平,继服20天,喘息大减。以此方加减调治2个疗程,呼吸自如,重返工作。后以此方制成药丸,服用3个月,随访2个冬春,至今未见复发。  验方五  【药方】炙白芥子、延胡索各21克,细辛、甘遂各12克,共研细末,用生姜汁调制成膏。  【用法】在夏季三伏天贴于背部双侧肺俞、心俞、膈俞穴位4~6小时,每10天贴敷1次,每年贴3次。  【主治】主治缓解期喘息型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哮喘,经21年临床观察1074例,其中喘息型支气管炎785例,支气管哮喘289例,治愈率22.8%,总有效率85%。疗效随贴治年限的延长而逐渐提高,以连续贴治3个夏季组疗效最好。  验方六  【药方】生五味子100克,25%医用酒精适量。  【用法】生五味子研细末,过筛,加入75%医用酒精适量,调成糊状。取鸽蛋大的药糊置于患者神阙穴(肚脐),覆盖塑料薄膜,以胶布固定。睡前敷,晨除去,20天为1个疗程。  【主治】肺虚喘咳,支气管哮喘。  【病例验证】胡某,男,21岁。患支气管哮喘5年。发作时胸闷气促,呼气延长,被迫坐起双手撑床,两肺哮鸣音,出现“三凹”症。曾以色甘酸二钠、噻哌酮替芬等治疗,均不能预防哮喘发作。改用上方治疗2个疗程,随访2年,未见发作。  验方七  【药方】半夏6~15克,丹参10~30克,五灵脂9~15克,炙麻黄6~12克,炙杏仁6~10克,川椒5~10克,葶苈子6~18克,苏子6~12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各服1次,连服7日为1个疗程,停药1~2日后开始下1个疗程。  【主治】支气管哮喘。症见喉中痰鸣,呼吸急促,胸闷如窒,咳嗽,吐痰白黏稠,舌质暗,苔白滑,脉细涩患者。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5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其中治愈10例,显效22例,有效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  验方八  【药方】蛤蚧6克(去头足),太子参30克,海浮石30克(先煎),淡豆豉10克,广地龙10克,紫菀10克,皂角3克,制南星6克,细辛6克,炙麻黄6克,钟乳石15克(先煎),桑白皮10克,五味子10克,沉香6克,炒葶苈子6克,杏仁10克,黄芩10克,生龙骨(先煎)20克,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分3次服,42剂为1个疗程。  【主治】补肾纳气,降逆消痰。主治支气管哮喘。  【病例验证】陆某,男,40岁。从童年起患哮喘至今已35年,原先每逢冬春季节发作,渐则无明显季节性。发作时呼气尤为困难,不能平卧,两肩耸起,鼻翼及肩颈、腹壁肌皆随呼吸而活动,喉中有哮鸣声,偶尔呛咳,咯出黏稠白痰,颈静脉怒张,桶状胸,听诊两肺有广泛哮鸣音及干性哆音,叩诊呈过清音,肺下界降低。X线检查示两肺纹理增粗,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及嗜酸性粒细胞略增高。按上方共服3个疗程,随访2年,哮喘未发。  验方九  【药方】大枣30~60克,葶苈子30~60克,生白术30~60克,炙马兜铃9克,肾气丸12克(包煎),生甘草9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早晚温服。  【主治】理气化痰,健脾利湿,补肾纳气。主治各种哮喘症。  【加减】如属寒喘者,加麻黄9克,白果10~30枚;如属热喘者,加麻黄9克、生石膏(先煎)30克;如舌质红,阴虚者,加南沙参15克,阿胶(冲服)4.5~9克;如咳嗽重者,加炙百部9克,炙款冬花9克,炙紫菀9克;如咯痰不爽者,加礞石滚痰丸9克(包煎或3克吞服)。  【病例验证】用此方共治疗各种哮喘325例。结果疗效稳定的95例,疗效不稳定的175例,无效的55例,总有效率为83.1%。第一百二十章 高血压  高血压主要是由于高级神经中枢调节血压功能紊乱所引起、以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成人如舒张压持续在90毫米汞柱以上,一般即认为是高血压。病人通常感到头痛、头晕、失眠、心悸、胸闷、烦躁和容易疲乏,严重时可发生心、脑、肾功能障碍。中医认为,引起血压升高的原因是情志抑郁,恚怒忧思,以致肝气郁结,化火伤阴;或饮食失节,饥饱失宜,脾胃受伤,痰浊内生;或年迈体衰,肝肾阴阳失调等。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及继发性高血压两类。原发性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约占高血压患者的80%~90%。继发性高血压是指在某些疾病中并发血压升高,仅仅是这些疾病的症状之一,故又叫症状性高血压,约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10%~20%。  验方一  【药方】玄参12克,麦冬9克,牛膝9克,茯苓9克,钩藤9克,菊花9克,蝉蜕6克,代赭石15克,龙骨15克,牡蛎15克,炙远志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主治】滋水涵木,潜阳息风。主治肾阴亏损,水不涵木,肝阳上扰型高血压。  【加减】肾阴亏甚者,可加熟地黄、女贞子、龟胶;血压持续不降者,可酌加桑寄生、夏枯草、杜仲。  【病例验证】伍某,女,74岁。患高血压病已5年之久,屡治乏效。头晕项痛,心悸,胸闷,四肢无力,大便干结,尿多色黄,舌有裂纹,苔薄白,脉象细弱,血压250/160毫米汞柱。证系肾阴亏损,水不涵木,肝阳上扰清空。治宜滋水涵木,潜阳息风。按此方服药3剂,头晕已减,项痛止,而大便仍干,小便少,血压已降至230/110毫米汞柱。将上方又略作加减,病者再服10余剂,其血压已降至190/100毫米汞柱,感觉身体轻快有力。1个月后随访,血压仍然稳定,身体情况好。  验方二  【药方】桑白皮50克,大腹皮30克,赤茯苓皮15克,陈皮9克,生姜皮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主治】行气导滞,利水散浊。主治高血压危象。  【加减】如头痛剧烈,伴恶心、呕吐、失眠时,加天麻、钩藤;如精神错乱、躯体木僵、抽搐、视力模糊时,加天麻、白僵蚕;如胸闷痛时加瓜蒌皮、丹参。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50例高血压患者,显效(症状消失,血压恢复到发病前水平)38例,有效6例,好转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  验方三  【药方】金银花、菊花各26克。  【用法】每日1剂,1剂分4份,每份用沸开水冲泡10~15分钟后当茶饮,冲泡2次弃掉另换。可连服1月或更长时间。  【主治】软化血管。主治高血压。  【加减】若头晕明显者,加桑叶12克;若动脉硬化、血脂高者,加山楂24~30克。  【病例验证】用上药治疗高血压患者46例,其中单纯高血压病27例,单纯动脉硬化症5例,高血压伴有动脉硬化14例。服药3~7天后头痛、眩晕、失眠等症状开始减轻,随之血压渐降至正常者35例,其余病例服药10~30天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效果。  验方四  【药方】葛根6克,黄连3克,黄芩3克,甘草2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分3次服。  【主治】高血压病。症见项背强,心下痞硬,心悸,舌苔薄黄、脉数或结代。  【病例验证】某女,60岁,患高血压病6年,左眼底出血,左半身知觉麻痹。感冒后,无食欲,出冷汗,大便软,心下痞硬,右脐旁有压痛点。用葛根黄连黄芩汤1周后,诸症好转,两周后血压降至130/90毫米汞柱。  验方五  【药方】大黄2克,黄连1克,黄芩1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分服。  【主治】高血压病。症见血压上升,头昏眼花,烦躁不安,心悸易惊,便秘,脉数有力。  【病例验证】某女,59岁,患高血压病已多年,前日起出现眩晕,头微动即恶心,呕吐与头重,颜面发热,面潮红,足冷,耳鸣,大便2~3日未行,与三黄泻心汤,服用2周后诸症消失。  验方六  【药方】柴胡5克,黄芩3克,半夏4克,茯苓3克,桂枝3克,人参2.5克,龙骨(先煎)2.5克,牡蛎2.5克,大枣2.5克,干姜1克,大黄1克(或去大黄)。  【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分服。  【主治】高血压病。症见胸胁苦满,胃脘痞胀,心悸易惊,焦躁易怒,身重,难以转侧,小便不利,大便秘结等。  【病例验证】某男,61岁,面红,性格谨慎,平时血压高达175/100毫米汞柱。因参加选举运动而疲劳,夜间突发剧烈头痛,意识不清,意识恢复后,右下肢无力,头不能转动,言语障碍,右眼视野狭小,心下坚,胸胁苦满,观其步行困难,运动障碍属“一身尽重,难以转侧”,故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服药第3日,步行稍轻快,1周后,能自行上下车站之阶梯,诸症好转,血压降为120/70毫米汞柱。  验方七  【药方】磁石30克,夏枯草30克,鱼腥草30克,山楂30克,地龙10克,决明子20克,夜交藤30克,青葙子15克,牛膝20克,石决明2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主治】高血压病。症见头昏头痛,目胀,烦躁易怒,心悸,大便秘结,舌红,脉弦。  【病例验证】某男,40岁,患高血压病3年多。血压常在150~180/100~120毫米汞柱。时感头昏,头痛,心烦易怒,心悸,常服降压药无效,故求治于中医。上方服3剂后,头昏头痛减轻,大便通畅,睡眠好转,血压降至150/96毫米汞柱。服6剂后,诸症除,血压140/88毫米汞柱。以后用杞菊地黄丸调理,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  验方八  【药方】夏枯草30克、稀莶草30克、益母草10克、决明子25克、石决明3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主治】高血压病。症见面赤头痛,烦躁易怒,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病例验证】某女,42岁,自诉患高血压病,曾服降压灵、利舍平、益寿宁等,病情时好时差,因事不如愿,血压升至190/110毫米汞柱。3个月来,头晕、目眩、烦躁、口苦、失眠,舌红,苔薄白略黄,脉弦数。上方加远志、酸枣仁、夜咬藤,制成5剂,日服1剂,服3剂即头晕目眩失眠诸症大减。遂减去运志、酸枣仁、夜交藤,守方连服40剂,血压稳定在130~140/90毫米汞柱,随访1年未复发。  验方九  【药方】制首乌、黄芪、丹参、丹皮、山楂、泽泻、葛根各30克,五味子、地龙、赤芍、川芎、夏枯草各15克。  【用法】冷水浸1小时后再煎30分钟,每剂服1~2日。  【主治】原发性高血压病兼脑动脉硬化症。症见头痛眩晕,颈项强,疲乏无力,舌淡红,脉弦细。  【病例验证】李某,男,32岁,干部。患高血压病12年,头痛头晕,头重脚轻,入院查血压150/110毫米汞柱,舌红,边尖有瘀点,苔少,脉弦,拟新降灵汤加桑寄生等。治疗6个月后,血压下降到110~124/80毫米汞柱症状消失,随访6年,血压一直很稳定。第一百二十一章 低血压  低血压主要是由于高级神经中枢调节血压功能紊乱所引起,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偏低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成人如收缩压持续低于90毫米汞柱,并伴有不适症候时,一般即称为低血压。通常表现为头晕、气短、心慌、乏力、健忘、失眠、神疲易倦、注意力不集中等。女性可有月经量少,持续时间短的表现。中医学认为,本病与身体虚弱、气血不足有关。  验方一  【药方】潞党参10克,炙黄芪15克,炒白术10克,当归10克,鹿角胶(烊冲)10克,枸杞子10克,熟地30克,柴胡10克,升麻6克,醋香附10克,炒枳壳15克,葛根10克,陈皮6克,砂仁6克(后下),山萸肉15克,桔梗10克,细辛3克,麦芽30克,炙甘草10克,红枣5枚,生姜5片o  【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分3次服。30剂为1个疗程。  【主治】补元益精,疏肝升清。主治体质性低血压。  【病例验证】张某,女,54岁。眩晕旋作,伴头昏、乏力、心慌多年,近已影响劳动及家务活。面色晄白、精神不振、头晕头昏,活动加甚;耳鸣、心慌,全身乏力,腰膝酸软,脉细弱,苔薄白,舌质黯红。血压75/45毫米汞柱,血常规检查基本正常,界限性脑电图,心电图示窦性心律,电轴不偏,心率60次/分,S-T段轻微改变。诊断为体质性低血压。证属肾元不足,肝用疏泄不及,心脑血虚。按此方治疗3个月痊愈,随访1年,症未复发。  验方二  【药方】肉桂、桂枝、甘草各15克,五味子2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主治】升压。主治低血压。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低血压患者35例,其中显效26例,好转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3%。  验方三  【药方】党参、枸杞子各10克,黄芪30克,陈皮、阿胶各15克,生地黄20克,升麻3克,防风、炙甘草各6克,五味子12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主治】升压。主治低血压。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56例低血压患者,1年后随访,痊愈32例,好转1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9.2%。  验方四  【药方】制附片10克,肉桂、淫羊藿各9克,补骨脂12克,熟地黄、山萸肉各10克,枸杞子9克,黄精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主治】温肾填精。适用于肾精亏损所致低血压。主治头晕耳鸣,健忘,腰酸腿软,神疲嗜睡,怯寒,手足不温,夜多小便。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  【加减】肢冷者,加巴戟天、鹿角片、紫河车;舌红、口干者,加生地黄、麦冬;气短神疲,头晕欲倒者,加人参;脉率缓慢、怕冷者,加干姜、细辛,酌用麻黄;舌质偏黯或紫气者,加川芎、当归、红花。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低血压患者89例,随访1年,痊愈53例,好转25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87.2%。  验方五  【药方】黄芪10克,党参9克,白术10克,炙甘草9克,当归12克,熟地黄9克,陈皮10克,葛根9克。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主治】补益心脾。主治心脾两虚所致的低血压,症见神疲气短,肢体倦怠,动则头晕目眩,心悸,自汗,食少,面黄少华,苔薄、舌质淡,脉细弱。  【加减】若失眠者,加酸枣仁、龙眼肉;心悸,自汗,舌尖红者,加麦冬、五味子;气短不能接续者,加升麻、柴胡;胸闷、脘痞、呕恶者,加法半夏、茯苓、明天麻。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72例低血压患者,显效41例,好转26例,无效5例,有效率93%。  验方六  【药方】鹿茸粉0.3克。  【用法】灌入胶囊,每日服1丸,或纳入鸡蛋内蒸熟吃。每日早空腹服用,连服10~20日,血压正常即停。  【主治】低血压病。  【病例验证】此方临床验证多例,有效率可达98%以上。第一百二十二章 冠心病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冠心病是一种40岁以后较为多见的心脏病。中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的逐渐衰退,如果对钙质摄取不足,会导致钙质从骨组织中大量释出,这一方面会造成骨质疏松,另一方面会使骨组织中的胆固醇等物质大量释出并沉淀或附着在血管壁上,加重血管硬化,从而影响人体血液循环。冠状动脉是供应心脏血液的血管,如果在此血管的内膜下有脂肪浸润堆积就会使管腔狭窄,堆积越多狭窄就越严重,如此限制了血管内血液的流量。血液是携带氧气的,如心脏需氧增多或血流减少到一定程度,就会使心肌缺乏氧气,不能正常工作。本病相当于中医学“胸痹”、“胸痛”、“真心痛”、“厥心痛”等范畴。在治疗方面应根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疼痛期以通为主,活血化瘀,理气通阳。疼痛缓解后以调整脏腑气血,培补正气为主。  验方一  【药方】太子参15克,茯神(茯苓)10克,石菖蒲10克,远志10克,丹参10克,桂枝8克,炙甘草5克,麦石冬10克,川芎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主治】益心气,补心阳,养心阴,定心志。主治冠心病。  【加减】胸闷憋气,胸阳痹阻较甚者,加瓜蒌、薤白;心痛剧烈,痛引肩、背,气血瘀滞重者,加三七、金铃子;心烦易怒,心慌汗出,心肝失调者,加小麦、大枣;若高血压性心脏病,亦可用此方去龙骨,加决明子、川牛膝、杜仲;肺源性心脏病,可加银杏、天冬、生地、杏仁,去川芎等。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冠心病患者329例,其中显效201例,好转112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95%。  验方二  【药方】当归、玄参、金银花、丹参、甘草各3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主治】活血化瘀,解痉止痛。主治冠心病,胸痞气短,心痛,脉结代,能治疗肝区刺痛及肾绞痛。  【加减】冠心病:上方加毛冬青、太阳草,以扩张血管;若兼气虚者,加黄芪,生脉散以补益心气;若心血瘀阻甚者,加中药方剂冠心Ⅱ号以活血化瘀。  病毒性心肌炎:上方加郁金、板蓝根、草河车以清热解毒活血。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心律失常:上方配合甘麦大枣汤或百合知母汤,以养心安神,和中缓急。  【病例验证】李某,女,65岁。患冠心病10余年,近日卒感胸闷,气短、心悸,脉结代,口腔溃疡,舌质光泽无苔。按此方服药6剂,脉结代好转,由三至一止,为变二十四至五止,继用上方。三诊脉已不结代,心律基本正常,观察一年半,病情无反复。  验方三  【药方】党参、酸枣仁各15~30克,黄芪18~30克,麦冬、桑寄生各12~15克,五味子3~6克,益母草3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1个月为1个疗程,用1~3个疗程。  【主治】益气安神,补益气血。主治冠心病。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24例,结果显效10例,改善12例,总有效率为91.7%。  验方四  【药方】党参、丹参、朱茯神、郁金、麦冬各15克,桂枝3克,五味子、炙甘草各9克,砂仁(后下)6克,田三七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6~8周后改为隔日1剂。  【主治】益气通阳,养心活血,化瘀通脉。主治冠心病。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冠心病患者36例,结果显效13例,改善1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8.8%。  验方五  【药方】黄芪30克,党参、丹参各20克,川芎10克,当归、红花各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3次服。  【主治】补气养血,活血通络。主治冠心病。  【病例验证】宋某,女,71岁。经常子夜间突发左侧胸前区疼痛,持续约几分钟至十几分钟,可自然缓解。常因劳累或情绪波动而诱发。近期发作频繁,呈加剧之势,伴胸闷心悸、短气乏力、自汗、面色萎黄、舌质淡紫、边有瘀斑、脉沉细无力。查体:血压心率66次/分,心律齐,未闻及明显杂音。肺呼吸音清晰。心电图:V1—V3导联的ST段水平型压低≥0.1毫伏,T波倒置。提示心肌供血不足,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给予本方治疗,日1剂,水煎服。半月后复诊:自诉服药1周后未再出现左胸前区疼痛,仍觉胸闷气短,偶咳,痰少而黄,舌质转为淡红,舌边瘀斑变浅,脉沉细。守上方加法半夏10克、瓜蒌15克、薤白15克,继进15剂。月余再诊,精神转佳,胸痛已缓解,但走上3~4层楼后,仍觉胸闷,偶咳无痰,舌淡红,脉沉细。复查心电图:V1—V3导联的ST段已恢复正常水平,T波转为直立,但较低平,守上方加枳壳15克,继服10剂巩固疗效。  验方六  【药方】人参90克,三七30克,水蛭30克,丹参30克,没药15克,石菖蒲60克,香附60克,血竭15克,鸡血藤15克,茯苓15克,远志15克,琥珀1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空腹服,每次2克,日3次。病情严重时可适当加大剂量,缩短服药间隔时间。1个月为1个疗程。  【主治】益气活血,化瘀通滞。主治冠心病。  【病例验证】本方观察治疗34例,治愈9例,显效17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11%。  验方七  【药方】全瓜蒌、丹参各30克,薤白、檀香、五味子、炒柏子仁、甘松各12克,桂枝、砂仁(后下)各9克,赤芍、川芎、太子参、麦冬各15克,三七粉冲服3克,甘草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1个月为1个疗程。可随症加减。  【主治】温阳补气,活血通脉。主治冠心病。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冠心病患者48例,用药1个疗程,结果显效16例,有效2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9.5%。  验方八  【药方】何首乌、黑豆各60克,穿山甲肉250克,油、盐适量。  【用法】将穿山甲肉洗净切碎,放入沙锅内炝汁炒透,加入何首乌、黑豆,再加清水约3碗。先用旺火,后用文火熬汤,最后加盐、油调味。饮汤吃肉,每日2次。  【主治】活血逐瘀,降血脂。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冠心病。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患者54例,其中显效者19例,好转者25例,无效者10例,总有效率81.5%。  验方九  【药方】乌贼鱼腹中墨囊适量。  【用法】将乌贼鱼腹中墨囊取出烘干研粉。每次1~1.5克,每日2次,用食醋冲服。  【主治】活血通络止痛。主治冠心病。  【病例验证】39例患者用此方治疗,随访半年,其中疗效显著者17例,有效者14例,无效者8例,总有效率为79.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方1272
祖传三世秘方,献方人亲自验证,效果特好,收藏
耳鸣吃什么药治疗效果如何
[内科偏方]治冠心病的中医偏方大全
治百日咳奇方妙药【学为所用】
屡建奇功的祖传秘方,治愈患者数不胜数,一直以来我视其为珍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