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窄巷子宽生活》出版:走进宽窄巷子,从一段砖墙开始!

宽窄巷子是成都的文化地标。我的《窄巷子 宽生活——成都历史文化街区复兴之路》一书正式亮相。

《窄巷子 宽生活》一书由四川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对宽窄巷子的历史渊源,保护改造及开街8年来的情况首次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揭秘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宽窄巷子模式”,及作为成都文化创意和旅游产业典范的宽窄巷子城市名片的打造秘籍,适合来宽窄巷子的游客,或深度了解宽窄巷子的行业人士阅读和收藏。

  • 以下为摘录引子部分:

四月的成都,花事正繁,阳光暖烘烘地铺洒下来,毫无节制。成都人,要么出城追花去了,要么躺在河边的椅子上,守着一杯花茶,懒洋洋地晒太阳,像个迷路的老神仙,一时无奈逗留在人间。悠哉游哉,年复一年。

就是在这样一个下午,我又来到宽窄巷子,在最安静的井巷子东头,随便在街边找了把竹椅子,就着一杯盖碗茶,仰望着浓密的树阴发呆。从树叶缝漏下来的几缕阳光,或者洒在身上,或者照在身后木柱的雕花上。一个漂亮姑娘正从巷子里走过,身着花裙戴着彩框墨镜,擎着一只冰淇淋,慵懒而时尚……

如此春天的日子,雕花柱下晒太阳,默个瞌睡打个望,夫复何求!

这里是成都,现在,宽窄巷子,挺好。

茶桌子的对面,就是那段著名的残砖墙。据说专业的说法叫“砖文化博物馆”。成都雕塑家朱成的大作。但我更愿意把它称作残砖墙,因为在某种意义上,这段砖墙就是历史的残砖剩瓦,数千年成都的生活记忆和意境,宽窄巷子的另一种表达。意味深长,但并不高深,是可以触摸和感受得到的质地和温度。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这段墙,有四百米长,全部用砖垒砌而成。这些砖年龄各不相同,从秦时张仪筑城算起,有二千三百岁,连来自宝墩古城遗址的那抔黄土也算上,最老的则有四千多年。顺着墙一路看过去,宝墩遗城、金沙竹泥、羊子土坯、秦筑城廓、汉砖遗风……直到皇城残影的清代砖,万岁展馆的瓷砖,还有用半浮雕加喷绘老照片,展示的老宽窄巷子的一些生活场景。看着这些浸润了成都历史、文化和民俗的残砖,甚至伸手触摸到它们的花纹,很多记忆就变得鲜活起来。

就是这样。历史,不是罩在玻璃柜里的参观品,而是要生活在其间,触摸到它的印痕,嗅到空气里真实的气息。体验老成都的历史和味道,但不需要穿上戏服玩穿越,而是好好生活在有滋有味,活色生香的现在。

沿着这段砖墙,走进现在的宽窄巷子,就像抚摸着千年成都的血脉和心跳,走进成都人真正的市井生活。如今的宽窄巷子,正是成都历史的缩影底片,成都人精气神的凝结点。成都,从四千年前走到宽窄巷子,一脉相承,气韵不断。

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三条巷子,还是三百年来的老样子。古朴的老院落,狭窄阴凉的宽径,墙角不知名的杂草依旧丛生。大树阴下,一只肥硕的老猫在茶客的桌子上翻了个身,茶客看它一眼,把茶碗挪一挪,继续摆不完的龙门阵。这些,仍然是我们熟悉的韵味,但细细体会,却发现改变了什么。

改变的,是院子里的杂乱堆放,岌岌可危的破瓦朽柱,不再是一派衰败气象。还有改变了的,是分布于各个院落里的地道川菜、川剧和盖碗茶,也有汇聚世界各地的美食、咖啡和艺术品。悠闲与宁静依旧,却又满是现代和时尚的气息。嗯,现在的宽窄巷子,是历史的,却不腐朽和衰败,是当下的,但不喧哗和浮躁。正是所谓——老成都底片,新都市会客厅。她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她是悠远的,又是丰富的……

在上世纪的最后十年里,像中国所有的城市一样,成都的街道和建筑都在改头换面。转眼之间,目所及处,皆是千面一律的水泥楼,明晃晃的玻璃幕墙。走在街上,人们一时茫然无措,像被空投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充满焦虑和疑惑。这时候,藏在高楼大厦之间,还残存一丝宁静的宽巷子和窄巷子,漫布街边的老房子旧院子,和几乎是老成都原有的生活方式和节奏,吸引了成都人的目光,甚至也吸引了外地人和外国人。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宽窄巷子,成了成都人缅怀旧时光的精神家园,和最后一块圣地。也是剩地。

那时节,这两条老巷子还处于自生自灭的原生态模样。路面坑坑洼洼,街沿边长了些小丛的杂草,灰黑的老墙有些斑驳。虚掩的木门,偶尔吱呀一声被拉开,里面的住户趿着拖鞋出来,在门前的梧桐树枝上,晾上两件湿漉漉的花衣裳,然后踢踢踏踏朝巷口走远了……

我们躺在竹椅子上,喝两块钱一碗的茉莉花茶,翻报纸,摆些无关紧要的闲话。盖碗,青花瓷,摆在古旧的方木桌上。那些在街上走来走去,好奇地东看西瞅的人,多是外地来的游客,因为听说了宽巷子的大名,要过来沾些灵气。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已经有消息说,政府将对宽窄巷子进行拆迁改造。2005年,则成了让众多热爱宽巷子的人,忘不掉的一年。眷恋,叹息,疼痛和疑问,被泡进了每一碗茶,喝得五味杂陈。我们并不清楚,经过打造的老巷子,终究会变成什么样子。

直到2008年7月,汶川地震带来的慌乱暂告一段落,开始有朋友重新到成都来旅游,提出想去宽巷子看看。在此之前,经过数年改造的宽巷子,已经在地震后宣布开街。

她真的变了。街道平整了,两边修旧如旧的房子也整齐了些,几乎不再有原生态的民居巷子的模样,比如挂在树杈上滴水的花衣裳。但细一打量,发现她还是那原来的样子,只是收拾打扮了一番,换了身衣裙。

八年过去,新的宽窄巷子已经重新得到认可,甚至很多文化人也经常聚集在这里。从早上到深夜,都是人气兴旺的样子,成都人也好,外地人也罢,草根也好,富豪也罢,不同的人都能在这里找到想要的体验,互不干涉。七哥的茶铺子还在,真正的成都市井生活也还在,而那些整饬后的院落,也有了更多的故事。

就像那堵残砖墙,从过去而来,还将向未来延伸。

只是,需要探究的是,宽窄巷子,凝聚了成都厚重的历史和精神,却又走向破败的老巷子,如何经过改造的阵痛,在八年的复兴历程中,重新勃勃地生长起来,而且充满涌动的生命力量?并因而成为成都,乃至四川形象最具说服力的新名片。

台前幕后,相信都有太多值得思考的地方。而那些老院子,又生长了些怎样的悠悠故事呢?

读懂宽窄巷子,这本书靠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成都生活——宽窄巷子
(26)宽窄巷子最成都
成都宽窄巷子(上)——四川游(2)
【天府四川】宽窄巷子最成都
宽窄巷子体会慢生活
成都三大历史文化保护街区,你都知道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