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爱玲小说与《红楼梦》

   本文针对张爱玲小说创作受《红楼梦》影响进行了多维度的阐释,全文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学术史的角度对涉及该课题的研究状况进行评述。六十多年来,学界的关注和研究,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即1943年至1949年的惊艳期,1950年至1979年的重现期,1980年至1999年的繁荣期,以及2000年至今的延续期。 第二部分是从思想性的角度挖掘《红楼梦》之于张爱玲小说的深刻影响。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主题意蕴,曹雪芹与张爱玲都是用现实主义的笔触,演绎着具有哲学意蕴的浮华与苍凉的永恒主题。其二是悲剧精神,张爱玲小说如同《红楼梦》均为存在悲剧,二者的共性是:表现普通人在生存过程中,无法回避和逃离的个体生命意志与生存有限境遇之间的必然冲突;在平凡事态中演绎人生悲剧,其矛盾冲突具有平缓性特征;悲剧的根源则来自永无止境的生存欲望的追求,以及自我获得的艰难。 第三部分从艺术创作手法层面进行对比阐释。两位作者均注重运用艺术空白手法,这使得作品的艺术魅力得以极大提升,引发了超文本阐释效应。通过淡化或省略情节来设置结构空白,利用价值判断空缺和意象替代来经营意义空白,避开人物肖像具象实描留下形象描写空白,都是曹雪芹和张爱玲贯用的技巧。 第四部分针对二者小说人物形象塑造展开分析研究。论文以张爱玲的代表作《倾城之恋》为例,把男女主人公与《红楼梦》进行对比,发现《红楼梦》的艺术投影。范柳原和贾宝玉的追寻与愿望表现出了人类终极追求的某些共同旨归,具有超越时空的共性存在价值。白流苏与林黛玉都把希望寄托于爱情,把爱情寄托于婚姻,为爱情而煎熬而失落,因爱情而坚忍而无畏。 第五部分对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前后期受《红楼梦》影响而表现出的不同风格进行了阐述论证。张爱玲前期小说创作携带着浓烈的红楼之风,无论是语言表达、人物塑造还是艺术创作手法诸如意象营造、细节描写等方面都让人感觉与《红楼梦》行文相似、风格一致。而后期小说与《红楼梦》形似的印记似乎已难察觉,这并非出于作者红楼情结的消解,而是她在小说艺术上走向成熟的标志。后期张爱玲继承《红楼梦》内在审美风韵的表现在于,对“平淡而近自然”的吸纳,对真实再现的偏爱,以及对含蓄韵致的领悟与尝试。而源于《红楼梦》的苍凉的悲剧神韵、超越时代的男女题材则是贯穿于张爱玲小说前后期的一贯风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计白当黑的叙事手法
论张爱玲受毛姆创作影响:讲现实故事的通俗定位、叙述语式也相似
2018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汇总
艺术创作的手法
张爱玲散文的艺术品格
我爱语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