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陵中学暑假作文指导(附例文讲评)
金陵中学高一暑假作业
作文导写(附例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70分)
  在烈日炎炎的正午,当农民们忙于耕种而大汗淋漓的时候,水对他们是最宝贵的东西。当一个牧羊人从山上下来,口干舌燥的时候,要是能够趴在河边痛饮一顿,那他就是最了解水的甜美的人。
  可是,另外一个人,尽管他坐在绿阴下的靠椅上,身边放着漂亮的水壶,拿着精致的茶杯喝上几口,也仍然品不出这水的甜美来。(选自[阿富汗]乌尔法特《生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导写
       本题很容易被写成以下的空泛的立意:
      × 不同的人品味水的滋味不同
      × 体悟随境遇而改变
      × 一心一境
      以上立意都只关注到了材料中“不同人对水的感受不同”这样一个故事框架,但没有深究这些人的感受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受。
      解决这两个问题,就需要我们关注材料中对这几个人的描述。
      材料通过分段将三人分为了两类。对前一类人的描述是“在烈日炎炎的正午”“忙”“大汗淋漓”“口干舌燥”,这些词共同指向一个怎么样一个特征呢?他们是努力奋斗的人?付出的人?穷人?处于困苦中的人?都不是。材料反复渲染的是他们缺水口渴。第二类人“坐在绿阴下的靠椅上”,不热不累,不口渴。材料就是通过对比,突出两类人在是否需要水上的差别。所以以下立意是错误的:
      × 经历磨难、苦难才能够懂得幸福
      × 苦过方知甜
      分析到这里,很多同学会顺势得出“需要决定珍惜”的立意。这一方面因为我们非常熟悉“珍惜”的话题,另一方面是因为材料中有“水对他们是最宝贵的东西”的说法。但我们审题不可着急,要仔细推敲材料设计的对比。那个在树荫下的人用“漂亮的水壶”装水,用“精致的茶杯”喝水,试图“品”水,何来的不珍惜水尤其是材料中“反而”一词,表明他是在努力品味水的。他只是“品不出这水的甜美来”,与牧羊人“最了解水的甜美”形成对比。“水对他们是最宝贵的东西”表达的是水对农民和牧羊人来说是急需的(宝贵的),而不是人对水的珍惜。
      由此,我们可以抽象出材料中的逻辑:对某物的强烈需要使人领会该物的美/对美好的领会源于需要。
      如果这时确定“物以稀为贵”之类物质层面的立意的话,作文容易落入俗套。材料反复提到的“甜美”,引导我们向“美”这一精神层面思考。材料出处《生活》,提示我们可以把领会美的对象设定为“生活”。(《生活》原文写道:无论什么人,只要他没有尝过饥与渴是什么味道,他就永远也享受不到饭与水的甜美,不懂得生活到底是什么滋味。)
      我们也可以把水理解为某种精神:
      某种精神(人格、品质、情怀)因我们的渴求(缺失、难以获得)而富有魅力(被不断阐释价值)
      另外,材料中“漂亮的水壶”“精致的茶杯”这些意象也能激发我们的联想,丰富我们的立意。它们可以被认为象征了形式上的喧嚣浮华或对某物的修饰、推崇,从而得出以下立意:
      对某物之美的领会源于对某物的需要,而不是外在的装饰/过分的关注/附加价值……
      人心浇薄的时代,在美的形式不过物化而已,远离了内心最本质的向往便失去了生活的意义。
 
【例文讲评】
需求营造美感
  身处动乱时代,戴望舒却期许在雨巷中逢着一位丁香般的姑娘。《雨巷》所营造的忧伤美感,不可说不是戴望舒需求安定生活心境的真实写照。
  迟子建于《伤怀之美》中感叹道人生伤怀时刻极少,但那种美感动人心腑。少,才会去需求,需求才会想象,而想象便营造了美感。
  (引入扣住了“需要”和“美”,且文学气息扑面而来。)
  口润时不解水味,口渴时方知水的美味,道理如出一辙。所以说,需求营造美感。
  (提炼材料要点后,一语道破材料要害。)
  古人曾戏谑地说道:“书到用时方恨少”,这虽带有些悲情,但也深刻指出了人们拥有时不懂珍惜,需求时后悔不已的普遍现象。作家林清玄有言:“用心活在当下”,告知人们要珍惜当下所拥有的。但生活的快步伐易教人忘却了我们所有的,渐而被忽视的逐渐消逝,蓦然回首,斯物已去,只能让人光去需求它们重新回来,却不可得,有人会悲悯地直叹可惜,但实际上它恰恰不显可惜,何哉?因为有了需求,才会丰盈想象,从而珍惜其余一切。
  (辨析“珍惜”与“需求”,论证“需求”决定“珍惜”,与材料逻辑一致。)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热爱跑步,当被问及为何不将跑步时间也用在构思上时,他说:“不去会死。”可见,他是需要跑步的,这与写作无关,跑步充实了他的生活,给他营造了更多创作的美感,所以他才会写出极有哲意的文字:“不管别人怎么说,我都不打乱自己的节奏,自己不喜欢的,自然长久不了”。当大诗人李璟听得一曲清箫便有梦回鸡塞之远的思乡之情时,他那急需回故国的情怀和所作诗境的美感,便更好地诠释了需求营造美感的真谛了。
  (本段所举两例,后者成功,而前者有偏差。村上春树是因为跑步能给他美感才需要跑步的,并非对跑步的需要给了他美感。)
  该如何才能避开消极需求而选择积极需求来营造美感呢?梭罗于哈佛毕业却选择隐居瓦尔登湖,这便是一种纯净的心灵需求。林徽因倾诉自己欲预支一段如莲的时光的心事,他们都需求一种精神上的安宁,于是美感便从此荡漾开来,多少人步入隐居便可避开喧嚣的误区,其实,大隐隐于市,真正的隐居,是在心中修篱种菊、消除执念,便有寂静安然。选择平常心,有着一份安宁的精神,便有了需求的桥,通往美感的世界。
  欧立希需求成功,终在第607次实验中获得成功的美感。西西弗斯往复推动巨石上山,他需求成功,心中有了向往自由的美感,所以才永不放弃。
  (以上两段硬贴“需求”的标签,其实谈的是精神的安宁和对成功的渴望,与本文主题无关,有凑字数的嫌疑)
  千百度的蓦然回首,原来只为求得一次灯火阑珊处的光景。故,需求营造美感。
  (结尾再点主题,使全文结构完整。)

公众号ID:jlzxzwxp
 
金中作文选评
新鲜的作文教学材料
精细的学生习作点评
专业的语文教育探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初中语文作文专题训练教案
2022高考作文预测|思辨:生活需不需要滤镜(满分例文 满分秘籍)
2016年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分析及参考例文
(含漫画作文)2023届高三最新名校模考作文 | 「一元、二元、三元思辨」:审题立意+优秀范文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山体储水而万木生,万木葱茏而云雾绕
《有详有略,详略得当》作文讲评教学设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