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家宝藏》展示漆画,揭开两千年宫斗细节

◆ ◆ ◆ ◆

司马金龙墓漆板“娙娥”考

聂菲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

金陵中学2013届毕业生

◆ ◆ ◆ ◆

1966年,山西大同石家寨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了一些绘有图案和文字的漆板,较完整的有五块, 新年期间,南京博物院展出了其中可拼合的两块,内容是列女故事,金色横线分画面为四部分,最后一幅与顾恺之《女史箴图》班婕妤却辇的内容十分接近,榜题曰“汉成帝班捷伃”,左侧有题记四行,内容如下:

班捷伃者,班彪姑也。成帝初即位,选入后宫。始为少使,娙娥而大幸为捷伃,居增城。再就馆,有男,数月失之。成帝逰于后庭,尝欲与捷伃同辇载。捷伃辞曰:观古啚画,贤圣之君皆……

这段文字可与传世文献相应,《汉书·外戚传》:

孝成班倢伃,帝初即位,选入后宫。始为少使,蛾而大幸,为倢伃,居增成舍,再就馆,有男,数月失之。成帝游于后庭,尝欲与婕妤同辇载,倢伃辞曰:“观古图画,贤圣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女,今欲同辇,得无近似之乎?”上善其言而止。 

《列女传》在宋代由十五卷本改为八卷本,卷八《续列女传》二十篇多为东汉人事,学者认为是班昭所补,其中也有班婕妤的故事:

班婕妤者,左曹越骑班况之女,汉孝成皇帝之婕妤也。贤才通辨,始选入后宫,为少使,俄而大幸,为婕妤。成帝逰于后庭,尝欲与婕妤同辇。辞曰:“观古图画,贤圣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之末主乃有女嬖。今欲同辇,得无似之乎?”上善其言而止。 

相比之下,漆板文字与《汉书》更接近,只是漆板的“娙娥”《汉书》作“蛾而”。“娙娥”稍有残泐,旧释或缺,或释第一个字为“姬”。 这个字从女从巠,“巠”在汉魏六朝文字中多作

这块漆板第三幅内容是“鲁师春姜”的故事,题记里有“轻”字,可供对比:

“娙”下一字

左从“女”尚能识出,右边仍存向右下曳出的长笔,与漆板第一幅榜题“娥皇女英”的

相较,可以确定即“娥”字。

“娙”“娥”是秦晋间形容女子美貌的词。《说文·女部》:“娥,秦晋谓好曰娙娥。”“娙,长好也。”《方言》:“秦曰娥……秦晋之间凡好而轻者谓之娥”,“秦晋之间美貌谓之娥”。 

“娙娥”是汉武帝设立的宫妃品衔。《史记·外戚世家》褚少孙补的部分有这样一段:

武帝时,幸夫人尹婕妤。邢夫人号娙娥,众人谓之“娙何”。娙何秩比中二千石,容华秩比二千石,婕妤秩比列侯。常从婕妤迁为皇后。 

《汉书·外戚传》另有详细的记载:

汉兴……适称皇后,妾皆称夫人。又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之号焉。至武帝制倢伃、娙娥、傛华、充依,各有爵位,而元帝加昭仪之号,凡十四等云。昭仪位视丞相,爵比诸侯王。倢伃视上卿,比列侯。娙娥视中二千石,比关内侯。傛华视真二千石,比大上造。美人视二千石,比少上造。……少使视四百石,比公乘。 

可知“娙娥”品阶较高,仅次于“倢伃”;“少使”地位较低,与“娙娥”“婕妤”相差数级,颜师古注:“长使、少使,主供使者”。“娙娥”制度只出现在武帝以后的西汉中晚期,新莽开始已不再施行。古今学者对“娙娥”的知识基本都来自上引两条史料。

班婕妤升职记

少使

娙娥

婕妤

漆板“始为少使,娙娥而大幸为捷伃”,指班婕妤曾经历三次品阶升迁,先由少使升至娙娥,再由娙娥晋位一等,为倢伃。倢伃地位尊贵,常有更立为后的情况,必深受皇帝宠爱才得晋封,即“大幸”。

《汉书·外戚传》“始为少使,蛾而大幸,为倢伃”,“蛾”诸本皆从虫。如淳注:“蛾,无几之顷也。”颜师古曰:“蛾与俄同,古字通。”先秦两汉古书中,时间连词“俄而”写作“蛾而”,似乎仅见于此,大概是对这一点感到疑惑,古人才特意出注。按《汉书》文句理解,班婕妤入宫后不久,就立刻受到武帝宠爱,从等级很低的少使迅速升迁为位分仅次皇后的婕妤。这似乎有违常理。

从文义来看,班婕妤经历少使、娙娥、婕妤三个等级阶段更为合理,《汉书·外戚传》载汉元帝冯昭仪“始为长使,数月至美人,后五年就馆生男,拜为倢伃”, 经长史、美人、婕妤三等,与班婕妤情况相类。值得注意的是,冯昭仪的故事又见于《续列女传》,文字稍有不同:

始为长使,数月为美人,生男,是为中山孝王。美人为婕妤。 

漆板“娙娥而大幸为捷伃”与“美人为婕妤”句式相同,都是说由娙娥或美人的身份晋升为婕妤。

另外,形容女子时,“蛾”“娥”可相通,如“娥眉”常作“蛾眉”,《楚辞·离骚》“众女嫉余之蛾眉兮”,王逸注:“蛾眉,好貌。蛾一作娥”;《楚辞·招魂》“蛾眉曼睩”,王逸注:“蛾一作娥”。 《玉台新咏》卷七武陵王《同萧长史看妓》“回羞出慢脸,送态入嚬蛾”,吴兆宜:“按一作娥”。 

《汉书》这段文字可能曾作“始为少使娙蛾而大幸为倢伃”,“娙蛾”是西汉宫妃等级,东汉已不设,“娙”字又相对生僻,后人不晓旧制而传抄脱漏,于是文本讹作“始为少使蛾而大幸为倢伃”,三国时期如淳已看到这样的版本了,并特地记录下来。如淳注在后世得以保留,也使《汉书》在之后的流传中一直保持了“蛾而”的面貌,而没有像《续列女传》中那样被彻底改为“俄而”。我们很难想象北魏时期工匠会对东汉人已搞不太明白的“娙娥”制度十分熟悉,以至于回改“蛾而”为“娙娥”,我们今天仍能看到漆板上的“娙娥”,这应该是工匠所据底本的面貌,这个底本与今传《汉书》同源而略有差异。

己亥年正月写完

公众号ID:jlzxzwxp

钟楼语文

    为学生立心,

    为教师立命,

    为语文继绝学,

    为教育开太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汉成帝班婕妤:冷心冷面的才女,有学识没谋略,见死不救
人生不只如初见,逃过了皇后却没熬过流言
班婕妤的故事
班婕妤《怨歌行》赏析
红颜祸水赵氏姐妹:水色箫前流玉霜,赵家飞燕侍昭阳。
环肥燕瘦是什么意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