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2年南京中考作文题的九九八十一种写法

2022年南京中考作文题

以南京作为世界文学之都的文化底蕴,以“╳╳身边的文学踪迹”为题,╳╳可以是探寻、小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字数600,诗歌除外。

这是考生回忆的版本,“╳╳”在原卷上可能是横线,一方面因为“╳╳”默认填入的一般是名词,一方面这种填入的词不应该有字数限制。

填入的词是这个题的活口。题目给出的“探寻”引导写记叙文或者抒情散文,“小议”只能写议论文。虽说文体不限,但一旦选中了某个词,作文必须符合标题的文体。

照例可以填入别的动词。填“参观”“认识”之类就落了下风,一方面太实,不易发挥,一方面太客观,像说明文。应该带有一些价值判断,比如“抢救”“发掘”。最好是包含情感,比如:

回忆——曾经见过,现在只能去记忆里追寻。

告别——某个遗迹要拆了,你去看了最后一眼。

哀悼——不忍见到踪迹的消亡乃至被人遗忘。

错过——有些文学踪迹就在身边,但自己无缘一见。

收藏——或者某种文学已经不合乎时代,必然逝去,我们只能收藏。

揭穿——批评一些假托的遗迹,一些附会的景点。

埋葬——感慨时代的喧嚣和浮躁埋没了文学踪迹。

……

考生犯难的是“身边的”这个限定,因为上了初中就没怎么在南京转转,一时想不起什么南京的文学地标。

其实只要是自己所见、所闻、所知,都属于“身边的”,都自然是南京的。只要有南京是世界文学之都的强烈自信,只要存有对文学的一般认识,都可以找到“身边的文学踪迹”。

“文学”太虚,可以落实为作家、作品、内容、背景、母题……

“踪迹”需要落实,但又不必拘泥于建筑、文物之类。

“踪迹”可以是作家故居——比如《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的故居在秦淮水亭,王导谢安纪念馆在夫子庙南侧,袁枚故居随园现在是南师大校区,当然南师大人还认为随园就是《红楼梦》里的大观园。

“踪迹”可以是创作现场——比如登临石头城,联系到“潮打空城寂寞回”;行舟秦淮河,联系到“夜泊秦淮近酒家”。

“踪迹”可以是历史背景——比如夫子庙的一排排考棚,孕育出《儒林外史》;江宁织造博物馆地下一楼展示的一份份关于曹家的奏折,孕育出《红楼梦》;南朝博物馆里一件件青瓷杯盘,孕育出《世说新语》……

“踪迹”可以是父母的青春记忆——父母谈起自己读过的小说,展示自己抄写的诗歌,找出自己给对方写的信……少年情怀总是诗。

“踪迹”可以是老师的文学梦想——某位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朗诵自己作的诗歌,某位数学老师向学生回忆起自己的语文老师……

“踪迹”可以是学长、校友的文章——比如学校印的学生作文选,老校友的回忆文章。像我们金陵中学校园内展示有学生创作的格言,金中04届毕业生费滢出版的以金中为背景的小说《东课楼经变》……(费滢《东课楼经变》:疏离中游弋的少年情怀

“踪迹”可以是一种符号——同学的名字里,有《诗经》的“霏霏”,有《庄子》的“鲲”“鹏”;饭馆的名字,有“咸亨酒店”,有“风波庄”……

“踪迹”可以是一种情怀——南京是十朝古都,从“旧时王谢堂前燕”到“钟山风雨起苍黄”,朝代兴衰更迭一直是南京文学的母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任何一处引发你历史沧桑感、让你产生文学联想的地方,都是身边的文学踪迹。比如看到明故宫的城墙砖,想到张养浩在潼关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看到南京的长江,想到辛弃疾在京口的“千古兴亡多少事”;看到南京长江大桥,想到毛泽东在武汉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这不是张冠李戴,这是文学的深层感悟。

“踪迹”可以是一种思想——南京是博爱之都,文学的本质是人文,带有人文关怀的标语、广告,就是一种文学。但如果被街头巷尾充斥粗鄙之语,那么那些偶尔让人心动和回味的只言片语,也可以成为“身边的文学踪迹”。

总之,这个题不是考查你在南京逛得有多广,而是考验你对文学理解有多深。

图书推荐

公众号ID:jlzxzwxp

 

钟楼语文

    为学生立心,

    为教师立命,

    为语文继绝学,

    为教育开太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语文老师悄悄“透露”:这50道文学常识题...
80后老爸10后娃 | (十四)漫谈南京的文学踪迹
特级语文老师直言:这份小升初语文百科知识背烂了,至少提高30分
小学语文文学常识天天练
中考作文题,哪个市出得好一些?
语文老师:说了无数遍,还再出错,请背下这资料,保你不再丢一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