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4届南京盐城一模作文“你不比也是在比”详解

作文试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现代文阅读Ⅱ《阿舒》中老支书抒发的“人活在世界上,你不比也是在比”的感慨,对十七岁的阿舒很有启发。这一感慨,又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题目核心词是“比”。就此概念命题的还有2018年南通一模的作文材料:

“比”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比中有学问,比中有情怀,比中有智慧……

以上是我们在《高中考场作文分类突破》中对南通题的评说。本次模考的命题,概念是由同卷阅读文本——1961年的小说《阿舒》引出的,这就避免了南通题存在的含义不明的问题。

考生要准确把握“你不比也是在比”的句意,必须把握小说中的几个情节:

ONE

“今年单季稻长得不错。”我说了一句,老支书立即抬起头来,眼梢的皱纹像扇子似的舒展开来,“嗨嗨,错是不错,不过……你倒估估看?”别人的估产,对老支书已是一种极大的快慰。

——“比”的内容是劳动成果,而且是集体劳动成果。结合小说后面交公粮等情节,可知这些成果是用于公而不是用于私的。

TWO

“错不了,少了七百五十斤你来问我。”田根公公说得斩钉截铁。老支书连连摇头,“不行,赶不上啊!”我看他,肚里一定还有一个什么指标。

——在“我”心中,“比”的对象是“指标”,比如上级要求、集体计划、奖惩条例等。而“我”在这里是作为衬托人物出现的,“我”的态度不代表本文中高大全人物老支书的态度,甚至与之相反。

THREE

支书在说话:“人人都有一辈子,有人一辈子做的事,硬是有些人活几辈子也赶不上的,这是什么缘故!”他看着远处,好像在问自己,又好像在问那高高的天,问那无垠的土地,大片的庄稼。

——“比”的内容,是“一辈子做的事”。土地、庄稼呼应了前面说的单季稻产量,而“高高的天”又表示要比的事业不局限于农业生产成果。

FOUR

“这叫什么,”田根公公含着旱烟嘴,稳稳地说道,“这叫有人活得像一条龙,有人活得像条虫。”

——这里“龙”和“虫”是对人所获评价的对比。田根公公是正面而基层的人物,所以语言通俗而含混。结合下文看,这里的“龙”和“虫”借喻的不是名誉、地位等,而是精神的高低。

FIVE

老支书爱护地朝她看了一眼,说道,“上半年的小麦,就算它一亩少收九十斤,全大队一千七百亩,算算看……”阿舒用最快的速度,把答数算了出来。老支书说:“看,国家要少收入十五万三千斤的粮食。”当我们往回走的时候,我听见阿舒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好像刚刚干了一件重活儿一样。

第二天去公社开会。会议上,老支书站起来了,说道:“我们上半年小麦歉收,我要负责任。半年的收获,不够我们队吃三个月的,我们自己是种粮食的人,可现在吃的粮是乘了几天几夜的火车,从别处运来的……”阿舒不安地转动着,把辫梢一圈紧似一圈地绕在手指上。“……好多人都说我们水稻不错,可是我们全年的产量跟人家比起来,我们还是要吃人家的,穿人家的,我们……”老支书说到这里,装着旱烟的手都颤颤的了。

——这里就很明显了。老支书“比”的是产量,而“比”的目的不是与别的公社争胜,不是面子或享受,而是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根本上,他“比”的是他人给与我的和我给与他人的。

可见,小说中“人活在世界上,你不比也是在比”的感慨,是基于一种对人与世界关系的理解。

人到世界上来的目的,不是占有资源,而是产出成果。要“比”的不是自己与他人的距离,而是自己的索取与奉献之间的距离。这种“比”不因你的无视而消失。因为任何人都处在对社会的索取和奉献的动态平衡中。勇于去做这种“比”,才能检验自己究竟是在贡献社会和依赖社会。社会进入这种“比”的氛围,才能生发出前进的活力。

与之相区别的是如今流行的两种“你不比也是在比”。

1.与他人的“比”无处不在,你无法逃脱。

它源于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并在加剧甚至劣化这种竞争。资源有限,捷足者先登。你不去比,就是主动退出竞争;而一旦人人去比,势必水涨船高,让比较标准远远高于生活发展的必要。“剧场效应”“内卷”等问题由此发生。到最后,“比”由工具变为了目的,反而让人迷失了发展方向。这种造成人的异化的“比”显然不是本题要讨论的。

2.不要跟别人“比”,要跟自己“比”。

这种说法旨在消除我们对于外在竞争的焦虑,建立自身发展的原动力。用于自我反思时,固然可以获得进步的快乐,也有可能因努力未有回报而陷入一种内在的焦虑。而当这种说法成为对他人督促的话术时,则无异于精神控制,用“为你好”“你自己要”来包装自己对他人的要求。

通过比较,我们更可以看出,试题、小说中的“比”,本质上是为世界,而不是为自己的。所以这样的“比”是充满忧患但又催人奋进的,这样的“比”是植根于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但又充分发挥个人能量的。

有人说,这样的“比”是不是太过遥远,不适用于现在这个讲求个人成就、独立精神的时代。确实,“比学赶帮超”的口号是产生于20世纪六十年代的工业生产中,但近年来“比学赶超”又成为主流话语。

魏树冬绘《比学赶帮争上游》( 油画,1964)

2021年1月6日《新民晚报》第二版

仅就学校教育而言,题中的“比”就可以提供我们不少反思。现在我们的比,更多是跟教育局下放的推进率比出办学业绩,跟兄弟学校的211录取数比出社会评价,而没有从教育责任本身的完成与否来检验我们的教育成果。

我们的学校越办越大,分校越开越多,更多依赖国家提供的经费、教育在阶层流动中的地位、学历竞争造成的家庭焦虑、房地产市场对于学区房推崇……。我们吃着社会发展的红利,但教育出的学生,是否足以应对社会的变化、推动社会的发展?我们拥有了“智学网”等先进的作业批阅工具,但仍旧进行着题海、填鸭的旧战术;我们研究着“综合评价”等新的录取政策,但仍旧做着逢迎考官取向的八股文章……

正如小说中老支书说的:“我们还是要吃人家的,穿人家的,我们……”

我想到这里,敲击键盘的手都颤颤的了。

小说结尾中,阿舒带着五六个同龄人把河底的菱藤捞起来,跟河泥一层层交替堆起来,这样与罱泥(捞取河底淤泥用作肥料)配合,来增加积肥的总量。今天,命题专家们从六十年代的小说里打捞起这篇小说、这句金句,堆入新高考模拟卷中,究竟能不能“肥田”?我们拭目以待!

图书推荐

公众号ID:jlzxzwxp

 

钟楼语文

    为学生立心,

    为教师立命,

    为语文继绝学,

    为教育开太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新!2024届高三南京盐城一模语文试卷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作文指导:写好虚构故事的三个关键点
关于六年级单元四习作,教你一个让作文吸引人的技巧
观法制文艺剧《冤家路宽》有感
家长辛语6 | 写给陶**小朋友的信(外公给外甥的信,肯定作文成绩,勉励继续进步(值得点赞)
盘点世界上最离奇的“宗教仪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