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罗永浩:有自信的年轻人从来不攒钱

今天在后台回复[猫叔晚安],我送你一个锦囊。

1

前段时间,某基金发了一套扎心文案,“年纪越大,越没有人会原谅你的穷”:

每天都在用六位数的密码保护着两位数的存款。

在家心疼电费,在公司心疼房租。

小时候总骗爸妈自己没钱了,现在总骗爸妈“没事~我还有钱”。

许多还在温饱线上挣扎、远达不到“经济独立”的年轻人,表示句句戳心、共鸣满满。

关于“月光族”,罗永浩讲过这么一句狂话:

年轻人不理财,是因为自信自己将来能挣大钱。

他说公司里有个小伙子,每个月薪水好几万,却总是“月光”,甚至在发工资的前一周就没钱了。

他问小伙子为什么这样,小伙子说:

“我从小就有一个很重的幻觉,就是自己将来一定能挣大钱。”

罗永浩听了挺高兴,他二十岁的时候也是这么想的。

“我15年前(二十多岁的时候)在新东方,年薪挣到60多万,但每个月都月光,甚至有时还需要向同事借钱撑个一两天,等发了工资再还回去。”

听了他这个理论,网友们反应不一。

有的点赞:“我和你的想法高度一致。”

有的自嘲:“我也月光,但是是因为穷。”

有的不屑:“靠自信就能挣钱了?这个逻辑太鸡汤了,我还幻想自己是首富呢!”

2

光靠幻觉肯定是不行的,这些不差钱的“月光族”,凭什么有底气不理财?

先看看他们都把钱都花哪儿了。

那个月入几万的小伙儿,喜欢花钱买一些“没有什么必要性的东西”。

什么是“没必要的东西”?

罗永浩说他那随挣随花的60万,花在了三个部分上:

“三分之一花在买书、买碟,三分之一请朋友吃饭,三分之一孝敬父母以及自己的生活开支……”

很明显,孝敬父母和生活开支是必要的部分;

而没必要却很重要的部分,就落在了“请朋友吃饭”和“买书买碟”上。

一个是维系和扩展人脉、一个是自我修养和熏陶。

3

之前支付宝出年终总结的时候,公司里个个都在晒自己的年收支,不少人都通过余额宝收益暴露了自己的存款。

工资最高的C小姐反而不一样,她没存下什么钱,每个月都是上万上万地花。

当别人都把日子过得紧巴巴攒钱的时候,她潇洒地刷着卡,买来体面的衣服、抹上精致的护肤品,去参加各种讲座、看各种展会,去买书看电影、和朋友聚会旅行,实打实的内外兼修。

没错,当我们看到“女白领不吃肉不购物,为买房日均消费仅5元”之类的新闻,也会佩服这种毅力,但C小姐这样不差钱的“月光族”才真的让人称羡。

他们既有能力赚来投资自己的钱,又有魄力花出投资自己的钱,相信自己总能把这些投资连本带利地给挣回来。

怎么样让自己的消费产生价值?

同样是花了钱,生活开支是消耗性消费,动作完成后,不会带来任何增益效果。

而投资性消费,花在经验、人脉、精神积累上,支出之后,还会有收入。

我们通常说,一个人想在资本社会立足,必须具备一定的心智、能力和资源,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有自信挣大钱的年轻人,敢于把赚来的每一分钱花在这三样上,并形成投资——产出的良性循环。

这种“月光族”从不瞎忙,虽然没有存款,却并不是穷人。

当一个有一定能力的人,还在想方设法地拓宽和加深自己的认知水平、挖掘和发展自己的现有资源,在前面等着他的怎么会是一穷二白呢?

就像“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说的,就算把他所有的财产拿走,让他变得一文不名,他照样能赚得盆体钵满。

比存款更重要的,是你的赚钱能力。

他们有这个见地,所以也有这个底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届90后开始「攒钱上瘾」
疫情爆发四个月,那个只背LV香奈儿的闺蜜,开始找我借钱了
“女,23 岁,毕业一年,存款20万”:为什么年轻人一定要存钱?
醒醒吧,比理财更重要的是这个!
这届双十一为啥不行?年轻人不花钱对抗环境内卷
1天9块钱,攒下3栋楼:你有多少存款,就有多大自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