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考前抱佛脚】传记阅读&小说阅读——选考题
考前抱佛脚】传记阅读&小说阅读——选考题
作者:河北 清影横笛
编审:赵怀兵
发布:公众号yuwenyuekan
★怎样读懂文学类文章:
边读边划出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词、句,划出文中表明文章结构的词、句。议论性文章特别要注意论点和结论,叙事性文章看划出的词句就能理清这篇文章的情节结构。第二遍阅读时可以只看这些划了的词句,寻找答题的区位,根据题干要求确定答案位置,根据分值和字数限制来组织答案。第三遍主要是核对答案是否符合主旨和题旨。
对于高考中的现代文阅读,因其分值高,这一部分基本决定了我们的语文成绩的走向,因此,同学们不能丢太多的分。对于这一类题,该如何去做呢,下面结合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进行思路讲解:
★名词术语及概念性试题思路
如果是揭示概念的特点,要根据该词语出现的具体语境来剖析它的具体含义,这必须与句子联系起来考虑,如果是概念间的区别,则要依据语境来判断几个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就要与句群和段落联系起来。一般来说,一个词语(概念)的出现,就在它的前面或后面作者都要做具体的阐释,换一种说法揭示他的内涵。命题者既然出了这个题,那答案就一定在原文中。答题时要找准原文中相关的句子,一般在词语出现的附近或者前后找答案即可。
★关键性语句理解思路
对于此类题,做题时要参照主要段落或者全文的整体意旨来考虑,在文意文旨的大语境中来探求核心文句的内涵,解题时才能披文入理,析文入情,瞻前顾后的根据其语段的'形',深入领悟其语句段的'意'。
★信息筛选性试题思路
解决本类题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因为此类题的答案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分散的,或像蜜一样蕴涵在花蕊里,或像珍珠一样蕴藏在蚌壳里。在做这一类题时,一定要抓牢题目的具体要求,根据要求要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一点一点的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再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归纳主旨性试题思路
解题思路:快速读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跳出文章外,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舍末逐本,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和神魂(作者的真正意图是什么)→→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的信息。
★清理文思的题型解题思路
本题重在弄清文章是怎么写的:文章各段说的是什么内容,是从哪些角度说的;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是如何照应的,又是如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只要你把作者起承转合的行文思路看出来了,把文章的领起段、过渡段、中心段、归旨段、结语段分辨清楚了,文章的脉络层次就在你眼前了。
★审美鉴赏性试题思路
这一类题要求能分辨出文章语句段的表现技法,领悟其表达技巧,审视他的艺术效果,把握他的独特风格。例如:问你文中用了哪些修辞格(大纲规定的8种),有何表达效果,艺术手法上,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有何作用,文中哪些词语用的如何巧妙,文章构思上某一点几点妙笔好在何处,文章的整体风格(豪放、婉约、明朗、含蓄、雄壮、纤巧等),文章所表现的情况(喜悦、哀婉、明快、灰暗、悲壮等)是如何展示的?其实,审美鉴赏题还是在于理解文意。
对景的分析:抓住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不同侧面的景物的不同特点。
对修辞的理解:抓住修辞本身的特点,再结合语境来解释用这种修辞的妙处。
★综合探究题要结合文章本身作答。
总体建议:
①先通读全文,标好段落,初步掌握全文意思。
②如果有选择题,先做选择题(往往落足在对全文思想的把握上),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后再做其余三道题。
③能在原文中找到答案的尽量在原文中找,不提倡自作聪明,勉强用自己的话概括。目前推断至少有一道题目是可以在原文中找到答案的,而且往往是第一题,一分不能丢。
④实在要概括的题目也请注意分析题干及分值设置,推断得分点。找到原文中出处,前后兼顾,整体把握。
⑤字迹工整,写满为止。
高考现代文阅读常见题型及规范答题模式
一、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
释义类
提问方式:某句话在文中有何含义?
答题模式:(1)这句话的表层含义是(根据字面意思解释)(2)它的深层含义是(联系上下文,文章的主旨及该句在文中的位置作答)
结构类
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
修辞类
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结构上的作用
1.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对象+特性
3.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4. 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5.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6. 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二、有关布局谋篇的题型
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
1. 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2.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3. 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全部+内容上的作用)
三、有关表现手法的题型
艺术类
提问方式: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
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结构上的作用
人称类
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
答题模式: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四、有关归纳内容要点的题型
提问方式: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答题模式: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的层次,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三步整合答案。
五、有关鉴赏人物形象的题型
提问方式: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
答题模式:按总分(分总)来回答。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
传记类使用文本阅读方法:
一、阅读解题技巧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可参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的相关考点,如“一般论述类文章考题解答能力考查点突破”第1点)
对于传记而言,要准确全面地筛选整合信息,需要通读全文,了解传主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感知传主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认识传主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明确作者对传主的态度与评价或者传主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同时,还需要理解作者在文中的重要语句里所要表达的含意,理清传记陈述的基本事实。最后,提取与题目和传主紧密相关的重要事实,对锁定的信息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作出恰当的判断。如课标全国卷第3题,暗考对文段的结构的理解,明考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需要学生对最后一段中的信息进行整合。“短见浅识”位于最后一段袁隆平回答部分的开头,是他所说的话语的总领句,后面他分三层解释了这个观点,解释的那三层意思,就是试题要的原因,只是在回答时要对原句进行筛选、加工、整合。又如辽宁卷第6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从第一段的叙述中进行分层概括即可得出,而第一段分别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日本国志》一书的特点,不过考生概括要简明,不要照抄原文。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实用类文本的语言运用于文学类文本明显不同,它不是运用具体描绘和形象刻画的语言来传达文章内容、彰显艺术审美价值,而是主要运用叙述、议论、抒情性的语言来说明社会事实、名人事迹、国计民生等内容,彰显的是文章的社会实用价值。
分析实用类文本的语言运用特色,是理解、鉴赏、探究文本的基础,也是衡量实用类文本审美探究能力的重要标尺。
传记文章的思路隐含在文章的结构之中,要想把握文章的总体思路,就应该从分析文章结构入手,从归纳各段段意入手。
给文章划分层次,理清段与段之间以及一段之内句群或句子之间的层次关系,是把握文章思路脉络的手段,也是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观点态度的手段。
传记的语言特色:通俗是传记类的基本特色,自传采用第一人称,语言或自然亲切或幽默调侃,通常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抒情;他传采用第三人称,语言或朴实自然或文采斐然。
分析时,要注意其有引有析、述评结合的特点,切忌空洞概括,要结合典型例句进行理性分析评价;既要感知文本整体的感情基调和语言风格,又要品味局部段落乃至遣词造句的技巧和效果。
如“课时作业A”中黄永玉《黄裳浅识》的第3题就是分析传记的语言特色分析把握传记文章结构的基本方法有:①结合文体特点。传记,无论是自传,还是他传,都离不开叙事。事情的发展,又离不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所以按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来组织材料是传记常用的结构方法。②抓住文本中的关键句子和关联词语。关键句子一般有起始句、过渡句、照应句、收束句等;关键词语主要指表语意转折的“相反”“与此不同”,表总结的“因此”“总之”“由此看来”等,表递进的“而且”“更”,还有表强调的“尤其”“况且”等。③把握语句间的组合关系。④要善于借助标点知识把握文章结构。
阅读传记文本,可以从划分段落层次、观察段与段的衔接转换、判断叙事的详略、抓住过渡句、关联词语等方面入手,快速理出文意演进的脉络。
归纳传记的中心意思的方法有:①提取精要法。即要紧扣材料中的关键文句,重点理解关键词、中心句、重点段,由点带面。②综合句意法。对于那些没有明显中心句、重点句(段)的文段,必须对每个独立句的句意或对几个相对重要句子的句意进行综合归纳。③整体透视法。对于有些含蓄的句子,若单独分析某一两个句子会割裂甚至曲解文意,其内涵往往通过整体来显示,甚至借助“弦外之音”,用“潜台词”曲折含蓄地表达。
概括传记的中心意思,要紧紧抓住所写传主的事迹,从事件的表象中探寻人物的情感、思想、精神等;答题时,要注意表述的语言格式,一般按“事实要点+品行、德性要素(或精神内涵)”的结构来概括,语句宜简要。
如2010年辽宁卷第7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先提取精要,再将第二段中对黄遵宪活动的叙述进行整理、归纳、概括,第二段介绍了黄遵宪到新加坡后的具体行动与做法,可分三个方面:对侨民,对殖民者,对南洋诸生。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传记的表现手法主要有:
①选材的处理详略得当。传记的选材是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对中心有用的,与主题特别密切的材料,是主要内容,则需浓墨重彩地渲染,详细写;与主题关系不很密切的材料,是次要内容,则可轻描淡写,甚至一笔带过。
②传记人物描写的特点:往往通过对传主的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来突出表现传主的人物形象和精神世界。传记离不开记叙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最能表达人物个性的细节。作者通过传主的日常生活细节,折射出传主的思想观点,保持传主基本思想的整体性,各方面多角度地展现出传主的情感个性特征,使得传主的个性丰满而鲜活,使传主的生命历程更富有光彩,还可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另外,还需特别留意有些侧面描写看似与传主无关,但却与刻画传主形象有着重要的作用。
③传记善于引用。在传记中,直接采用大量原始材料—引用,可以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点,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对人物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引用诗词,可以从侧面烘托和丰富传主的思想精神,使传记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引用故事,可以增强文章的活泼度,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
如“课时作业A”中卞毓方《季羡林——清华其神,北大其魂》第6题就专门考查引用传主季羡林的话,有什么好处,这主要考查对传记文本材料安排用意的认识。
④传记文本以叙述、描写、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写人、叙事是其基本特征,此外还有议论、说明等,用以揭示传主的历史贡献、思想主张、生活的时代背景等。阅读时,要注意关注事件的因果关系、作者的评论、抒情,从中发现其对表现传主形象特点及意义的作用。
4.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①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与作者本身的思想倾向和人生观、世界观、社会价值观有着直接联系。在具体评价时要注意与所传人物的思想、价值观念的区别与联系;
②要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③必须全面、客观、恰当地评价,不能断章取义;
④要抓住文本中作者对所传人物的评价或其他抒情议论的语句;
⑤要结合作者作所传人物事件的取舍;
⑥文“内”充分挖潜,文“外”大胆引联。既要把握作品直观显现的内容,又要弄清作品隐含的内容。对于寓意相对丰富深刻的作品,要联系时代背景、作者情况及其他相关资料,将其置于特定氛围中,才能对其正确认识评价。
如“课时作业A”中黄永玉的《黄裳浅识》第4题,要求理解一句话并作探究,这实际是作者的观点,学生作为读者回答时还要有自己的观点。即结合文意理解“美丽”是指文笔优美,令人悦目;“智慧的线索”和“有用”是指文意深刻,启迪智慧,使人获益;然后学生可以结合自己读过的好作品,从形式与内容两方面来分析“好”文章的标准,并简述获得的启示。
5.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评价时要特别注意人物或事件本身的精神内涵以及所反映的时代精神与时代风貌,要注意该文本作者的思想倾向、创作态度以及独特的创作方法等。在具体解答相关题目时,首先要判断文章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感情是否健康、对读者有什么有益的启示、在今天有何现实意义,然后立足于题目的要求,整体关照,有理有据地鉴赏评价。
解决这类题目必须处理好以下环节:
①正确解读文本,辨清传主、传者立场。传记包括传主的个性立场,又含有传者的态度立场,而传记存在的社会价值与产生的社会影响就是通过上面的两个立场来实现的,因此,分析就应该分别加以考察,不能囫囵吞枣,将两者混同起来一概而论。
②联系社会现实,上下纵横立体考查。把传主与传者的立场态度放到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去考查,不仅看到传记在过去的价值,还应看到它在今天乃至将来可能有的价值。一般来说,对传主要把他放在他成长的具体环境去加以考查,而对传者须把他放在他作传的历史时代中去衡量,去看他对传主材料的取舍加工评价判断,从“存史”“资政”“教化”三个方面评价。
③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合理规范的阐述。必须对上述内容进行综合提炼整合,形成自己的观点,然后援引事实、细节进行有条理的解读,最后把这些解读的结论与自己所联系到的历史史实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论证。
如“课时作业A”中卞毓方《季羡林——清华其神,北大其魂》第8题,这道题要求学生从作者的角度来看作者对传主的评价,从写作的角度阐释自己的阅读启示,这是对传记文本的价值、影响的考查。解答此题,应把握作品所述的传主个人事业及心路历程的重要事实,抓住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对影响传主成长的各种因素作出符合实际的分析和客观的评价,从而揭示出传主的典型社会意义和影响等,然后作答;至于启示部分学生可结合以上成功因素的一点或两点进行阐发,言之成理即可
6.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首先要把握某种特色在文本中的具体表现,然后对其表现的合理性,即为什么这样表现作出判断,最后与同类文本进行比较,并判断这样表现的价值所在。因此,分析时要抓住事物的本质,而不能止于事物的表象。
解答此类题时,必须处理好三个环节:
①选定目标,即一个思考、判断的对象,如材料的选择、主题的提炼、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
②确认特色,即结合文本所选定的“某一点”进行必要的分析阐述,让人信服这的确是文本的特色所在。
③深度思考,即把文本的某种特色与文本的其他方面联系起来考查,或者在看其积极的一面的同时也能看到它可能存在的不足。
如“课时作业A”中黄永玉的《黄裳浅识》第3题,就是针对作者传记语言的鲜明个人风格,要求学生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7.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要立足于人物或事件,传记自然以写人记事为主,写人自然要写人的精神,而人的精神就贯穿于人生价值的方方面面;同时一个人的价值的实现或是特定的人生轨迹的规划或形成都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折射出不同时代特有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实质。
因此,解答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善于选择审视角度,善于进行层面切割,善于个性化解读。
②要善于捕捉主要材料,善于分析提炼概括,善于有序呈现结果。
③要结合文本,分析人物,探讨有个性色彩的性格、思想、品质特点。
④要把人物放到时代的大背景中进行分析,揭示其性格、思想及精神风貌代表的时代意义。
如课标全国卷第4题,考查的是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与“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重在考查考生是否有观点、理由是否充分这两点。
答本题,重点不在于有什么观点,而在于有没有观点,观点是否鲜明;理由是否充分,能不能自圆其说,能否在表述理由时充分展示个人才。
8.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对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的探究,一方面要结合文本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动机意图进行分析,一方面要结合文本的具体要素深入分析,一定要把文本放到社会历史的大背景中,运用一定的社会价值观念和历史发展观念,以揭示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写作背景。
尤其是当题目要求结合写作背景或意图探究作者为什么要如此处理某一内容时,一定要紧扣文本,从主旨出发,探求某一内容在文本中的意义,或从主要人物、事件、场景的特征出发,辨明这一内容与总体特征的关系,或从其他内容与这一内容关系着眼,探求其内在的关联,或从文本提及的其他因素考虑这一内容是否合理等等。
其探究的角度和层次一般包括:时代与社会背景,作者的写作动机,文本的表达目的、表达方式,文本的背景资料,文本的对比材料和互现材料,文本主旨的隐含意义等。
如课标全国卷第1题的E项就考查了作者写传记的意图。
9.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多为论述题,解答时要处理好以下几个环节:
①明确亮出探究对象。也就是说开始就必须告知你准备就哪个问题进行探究。
②表明探究意义。即用简洁的语言表明对该问题进行探究的意义,彰显探究的价值所在。
③提出探究设想。在前两个环节之后,提出自己对该问题的大致看法,说明自己探究的路径和凭据。
④展示探究过程。这是整个探究过程的主体部分,在这个部分要努力地调动自己平素的知识储存,并尽最大的可能从多个角度、层面与当前探究的问题建立起这样或那样的联系,而后依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或由主到次的顺序,分条逐层地展示对探究对象进行认识的过程,让自己见解的正确性或合理性得到证明。最后必须要有一个简练的结语,再一次申明自己的见解或认识。
如辽宁卷第8题,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探讨时要提出自己的见解,注意只选择一项,结合文中黄遵宪对外交经验的总结进行分析,观点要鲜明,不脱离文章泛泛而谈,假使选择“观点三”,就要尽量从“辩论时”“对方拒绝我方要求时”“掌握好谈判的分寸”等几个角度,由浅入深地分条逐层表达。
探究传记文本要掌握正确的赏评标准(一定的思想理论水平、正确的审美观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思维方法(辩证地、历史地、全面地、联系地、发展地分析,不可以偏概全、求全责备、主观臆断)。
答题思路可概括为:观点(明白无误地表明观点)——引据(恰当引用论据,遵循“内引外联”的原则,既要充分利用原文信息,又要合理联系现实状况)——论述(整合信息,分条陈述,要点需全面,陈述有条理)小结——(归结回扣观点,简要作结)。
二、答题注意事项
传记类作品在答题时容易出现一些问题,需要格外注意。
1.忽视阅读的全面性。学生答传记试题时,只就文本某一处寻找、选择,这实际上有失偏颇。要尽量联系人物的生平经历和性格特征,同时还要考虑作者的生活习惯与好恶,因为传记人物与作者有一定的某方面联系,或者是作者崇拜的人物,或者是作者对其有浓厚兴趣的人物,或者有共同遭遇、经历的人物,他们在通过传记来表达自己的理论见解。解答时,不太注意区分文本中作者、传主、他人等不同人的观点,没有全面把握其要素和倾向。因此一定要注意找出他们支撑作者观点的相应材料,分析其逻辑推理的科学性,然后作出自己的合理判断。这类试题多要求分点论述,组织答案时最好显示出多点的组合,点与点之间不要前后重复。
2.忽视句子内涵。传记写作立足于事实,事情的叙写在文本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诸多事情的背后隐含着一些“深层意蕴”“人生价值”“时代精神”,这是命题者不会轻易放过的。这里面就有个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问题。考生在答题过程中往往忽视句子的内涵,被其表面意思局限了自己的思维,进而答题只是涉及皮毛,得分亦可想而知。如2010年课标全国卷《杂交水稻之父》第2小题,有的考生只是注意了这句话所在段落的解读,而以为只有在平时所学到的按区间答题就能将这题的句子含义理解完整了,而忘记答到“斯瓦米纳森的推崇使他产生了对比联想”这一点,或者有的只能答到“杂交水稻技术被视为不值一提的雕虫小技”这一紧接着后面的话“不由得黯然掠过一丝淡淡的悲哀”,却把本段的要点“他尚未得到国内学术界某些权威的承认”忽视了。
3.忽视答题角度。传记文本阅读之所以有利于更准确地考查考生的语文素养、个性思维和探究能力,主要是因为它在答题的角度上给我们更多的思维空间。有的考生在答题的过程中,往往局限于某一个角度,从而限制了思维。
4.忽视分值设置、答题条理。每道问题后面都标有它的分值,这一点最容易让人忽视。然而问题后的分值往往暗示着得分点。忽视这一点,往往造成要点不全或答题啰唆。这就是在答题技巧上常提到的“看分值答题”。一般情况下,偶数的分值,如2分或4分,意味着其答案可能包含两个要点,答题时要尽可能分成两点列出;奇数的分值,如3分,意味着答案可能是三点,答题时要尽可能分成三点列出。此外,有的考生忽视答题条理,注意答案最好能用序号标出,让阅卷者对答案要点一目了然。5.忽视探究题答题方法。探究题是开放性试题,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选择一种观点进行探究,展开分析就可以了。答题时还要注意观点明确,论述合理,理由充分。可是有的考生方法不清楚,导致答题不明确。
附录:掌握一些写作赏析短文的专业术语,提高赏析的准确性
(一)主题思想:
立意深刻独到,鞭辟入里;突破定势,标新立异;主旨深远,意韵丰富;言近旨远,耐人寻味;言有尽而意无穷;人无我有,人有我奇;意境深远。
(二)构思技巧:
构思,是作者对自己将要动手写作的文章从内容到形式所作的总体设想。构思的外在表现形式为文章结构。文章的构思技巧主要从作品的立意、选材、结构安排、体裁、意境、表现手法等方面去判别。常见的鉴赏角度和术语:
①从立意的构思及其表现看,常用术语有
开门见山、见解独到、画龙点睛、卒章显志、形散神聚、以小见大、发人深省、托物言志、寓言寄意、对比反衬、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欲擒故纵、反弹琵琶、逆向思维等。
②从选材组材的构思及其表现看,常用术语有
以小见大、以点带面,正反映衬(对比对照)、摇曳多姿,形散神聚、巧设线索、明暗交织,选材典型、多角度描写、详略得当等。
③从结构安排(或者说上下文的关系)的构思看,常用术语有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层层铺垫、巧设伏笔(铺垫)、巧设悬念、巧妙勾连,层层推进(层层深入、步步递进)、层层剥笋,对比烘托、摇曳多姿,红线串珠(彩线串珠)、形散神聚、浑然天成,总分总式,并列结构,纵横捭阖、开合自如,情节波澜、张弛有度等。
④赏析意境、表现手法等方面的构思技巧,常用术语有
虚实结合、虚实相生、思维严密、构思精巧、不落窠臼、运用蒙太奇手法等。
(三)艺术手法:
1.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
2.表现手法:比兴,联想和想象,象征,烘托,对比,渲染,用典,讽喻。
3.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4.写作技巧: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侧面描写;粗笔勾勒;工笔细描;绘形绘声绘色。
5.描写手法: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等。
6.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以乐景衬哀情)。
(四)语言特色:
清新明快,简洁洗练,含而不露,简笔勾勒,浓墨重彩,体物入微,穷形尽相,诗情画意,富有哲理,耐人寻味,形神兼备,语言浅近明白如话,言简意丰,行云流水,平实质朴,诙谐幽默,辛辣讽刺,准确精当,形象生动,惟妙惟肖,淋漓尽致,留有空白,情韵悠长,力透纸背,入木三分。(本版编辑月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福建2011年高考语文试卷答题技巧指导
课题活动: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
高考人物传记类现代文阅读
高考阅读人物传记解题知识点与技巧
一分不丢答完人物传记阅读全部题型,不看就要后大悔了!丨答题技巧
五:人物传记类文本阅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