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被错过的故事:张良遇黄石公
读《秦始皇:力与诈的极致》的收获
张良遇黄石公得兵书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传说张良年轻时在桥上遇到一位老人,他把鞋扔到桥下,让张良去捡,张良照做了,老人看小伙子不错,就赠了他一本兵书。正是靠着这本兵书,张良得以帮助刘邦打下汉室江山,并且功成之后得以全身而退。狡兔尽、良弓藏,古往今来打下江山之后,多少皇帝把当年的功臣以各种莫须有的罪名处死,能够善终的寥寥无几,张良算一个。同期的韩信、萧何无一善终。


圯上纳履图
这位神秘老人姓名不详相貌不详,只是告知张良“你我以后再也不会见面了,你若想见我,可到济北谷城山,山下的黄石就是我。”因此,后人称之为黄石公。


01
“圯上纳履”的故事

这个故事记载于《史记》。

原文: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彊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史记·留侯世家》)

 译文:

张良曾从容闲游于下邳桥上,有一位老人,穿着布衣,走到张良面前,故意把自己的鞋子掉到桥下,看着张良说:“小子,到桥下取鞋去!”张良很惊讶,想揍他,因他是老人,勉强忍住,到桥下取了鞋。老人说:“给我穿上。”张良已经为他取了鞋,因此就跪着给他穿上。老人伸出脚穿上鞋,笑着走了。张良非常惊讶,目送老人而去。老人去了一里地,又返回来说:“孺子可教也!五天以后天亮的时候,跟我在此相会。”张良觉得此事很怪,跪下说:“好的。”五天后,天亮的时候,张良去了,老人已先到。老人生气地说:“和老人约好了,反而后到,怎么回事?”老人走时说:“五天以后早点儿来!”五天后鸡刚打鸣,张良就去了。老人又先到了,他生气地说:“来晚了,怎么回事?”老人又走了,说:“五天以后再早点儿来!”五天以后,张良不到半夜就去了。过了一会儿,老人也来了,高兴地说:“应当如此。”老人拿出一部书,说:“读这本书便可成为君王之师。十年以后,你会发迹。十三年以后,小伙子你来见我,济北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老人说完就走了,没有留下别的话,这位老人从此以后没再出现。天明时张良看老人的书,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觉得此书非同寻常,便时常读、背和实践它。

 这就是著名的“圯上纳履”,这段故事在《秦始皇:力与诈的极致》一书中做了逐字逐句的分析,读得我心花怒放,叹服之。这里就当是篇读书笔记吧,把作者吕世浩的分析和我自己的理解总结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02
故事里的大智慧

首先作者介绍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当时秦始皇已经歼灭六国一统天下,张良出生于韩国的宰相世家,祖父和父亲做了韩国五年的宰相,可想而知家里有钱到了什么地步!

本来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却被秦王嬴政打破了,秦国把韩国给灭了,可想而知张良对秦始皇的痛恨程度。于是张良发誓杀了秦始皇为国报仇!

当时,灭了韩国之后,秦始皇并没有没收张家的财产,张良就拿着家里的积蓄到处寻找刺客,即使散尽家财在所不惜。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刺客,可遗憾的是刺杀失败了。秦始皇下令追杀刺客,幸运的是,张良逃出来了。

然后就是路遇黄石公的故事了。

故事开头“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刚做了这么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还在被追捕中,竟然能够闲庭阔步地在桥上漫步,英雄的胸襟气度真是不一般。恰似毛主席的“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

张良是刘邦灭秦团队智慧的代表,黄石公是张良的老师,智慧自然也是上上乘。这样两个聪颖之人相遇的故事流传至今,自然是充满了智慧,而且是大智慧。那么这个大智慧究竟是什么呢?

首先,老父“衣褐”,为什么要强调衣服是褐色的呢?因为在古代衣服的颜色和材料代表了一个人的地位,穿褐色衣服的一般是低下阶级,这样的人和张良宰相世家出身那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高人过招,常常暗藏玄机,不用长篇大论,不用刀光剑影,只需一个表情、一个动作、一声叹息,两人心中就已分出高下。接下来,看看二人的过招。

第一回合,老父出招。老父走到张良面前,把鞋脱掉扔下桥让他去捡,其实就是要激怒张良,惊张良。但张良虽然怒,但忍住了,你想让我发怒,我忍,偏不发怒。二人平手。

第二回合,张良出招。张良遇此没来头的指使,不仅不怒,还去捡鞋子了。这是张良欲惊老父,你以为我不会去取,我却去了。老父不惊。二人平手。

第三回合,老父出招。鞋子捡上来了,老父说“给我穿上”。这是老父再惊张良,谁能想到这样一个穿褐色衣服的低下之人,竟然敢这么放肆指使一个年轻人给自己穿鞋。张良不惊。二人平手。

第四回合,张良出招。他想着既然已经给他捡鞋了,既然忍了,那就忍到底。张良跪着给老父穿上鞋,姿态不可谓不恭敬,以惊老父。没想到吧,我不仅不怒,还毕恭毕敬。老父不惊,坦然接受。二人平手。

第五回合,老父出招。老父穿上鞋,一笑而去。你以为我要说什么?我偏不说,欲惊张良。张良大惊,看着老父远去。这里,张良是输了。因为,老父走开,只是又一个试探,就是为了看看你张良有没有慧根,能不能看出我的用意。后来,老父走里许复还,张良还在,老父喜曰“孺子可教也”。至此,三言两语中,二人的较量悄然结束。张良虽略占下风,但孺子可教。

“孺子可教也”,这是一句夸赞,也是老父决意教张良了。高人为师,收徒弟也是要讲究的,没有慧根的,根本看不眼里,才懒得去教。因为高人说话做事暗藏玄机,不点破不道明,靠徒弟自己去悟。若徒弟没有慧根,不能领悟,可真是对牛弹琴了。

同时也是对张良的一句肯定,因为张良领悟了老父之前要教他的东西。那么这个东西究竟是什么呢?


河北曲阳:黄石公雕像
这就是黄石公教给张良的第一堂课:忍。
在自己没有摸清状况的时候,一定要忍,而且既然忍了,就要一忍到底,忍得彻底,让人看不出来自己是强忍。如果此时暴露了自己的意图,就会受制于人,就落了下风了。

当然,这么一直忍着肯定不是办法,那么要忍到什么时候呢?又是为了什么要忍呢?

故事接下来会告诉我们,也是老父教给张良的第二堂课。

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

老父和张良约好五天之后的“平明”,也就是天亮的时候,在此地见面。五天之后,天亮的时候,张良如约而至。可老父已经到了,发怒说五天之后早点来。五天之后,张良鸡叫就去了,也就是天还没亮。可老父又先到了,发怒说五天之后再早点来。五天后,张良不到半夜就去了。不到半夜,那就是第四天的晚上就来了。老父过了一会到了,满意说道“这就对了”。

这个故事读来不费力,但这样莫名其妙的一来一去,究竟想告诉我们什么呢?难道就是告诉我们与人约会不要迟到?当然没那么简单,《史记》不会没来由地花费这么大篇幅去讲这么一个常识性的道理。

这里,老父教给了张良在“忍”之后重要的一堂课,那就是:先。

兵法讲究“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就是强调“先”的重要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也是讲究“先”。你要凡事走在对手前面,才能有备无患。

但是,兵法大家都读,你知道先,别人就不知道吗?约好第五天天亮相聚,你凌晨5点去,人家也许凌晨4点就去了。所以,这个先只是相对的先。那么有没有绝对的先呢?

有!

那就是出其不意,出其不意就是绝对的先。约好的第五天天亮见面,你第四天晚上就去了,如此就稳操胜券,因为约的是第五天,你再不会失败的,所谓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这就是整个故事教给我们的两个字:“忍”和“先”。这也是兵法的精髓。二者结合,可谓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忍就是示弱,是静若处子,如小姑娘一样毫无战斗力,以麻痹敌军,使其放松警惕。一旦时机成熟,就要先,出其不意是绝对的先,也就是动若脱兔,要像兔子一样迅速,打敌人个措手不及。

毛主席领导的四次反围剿的成功,就是此兵法的成功运用,后来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游击战中,更是提炼出著名的十六字方针“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包括,毛主席后面对我党我军战争的抗日战争的战略判断,即我们的抗日战争会经过三个阶段:战略防御阶段、战略相持阶段和战略反攻阶段。都能看到“忍”与“先”的影子。

其实,故事到这里还没有完。我觉得原文最后一句话更是精髓:常习诵读之。这五个字真是字字珠玑,“常”就是经常,“之”就是那本兵书,那么什么是“习诵读”呢?可不是复习、朗诵、朗读。

首先“诵书”,在古代就是指背诵书中的内容,即背书。兵法这样的书,如果你都不能背诵的滚瓜烂熟的,难不成敌人都杀过来了再去翻书吗?所以这么经典的书,首先要背下来。

第二步是“读书”,在古代“䌷绎其义蕴至于无穷”叫作“读”,即理解。光会背当然不行,那不成,关键是要理解领悟里面的道理,反复品味,细细领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理解了就够了吗?当然不是,还要“习”,也就是要实践。“习”的繁体字是“習”,《說文解字》里说“習,數飛也”。数飞,就是多次飞,本义是小鸟反复地试飞。也就是要把书中的道理应用于实践,反复去印证,去总结,如此,才能算是学到了。否则就会像赵构“纸上谈兵”了

初中课本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是学习并经常复习它,不也是件很快乐的事情吗?现在想想逻辑不通啊!学习并经常复习,那里快乐了?复习有什么好快乐的?

现在才懂,这个“习”不是复习的习,是实践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并经常去实践它,不是件很开心的事情吗?学到的东西,能够真正用于实际的事情中,能够学以致用,当然很开心了。

03
后记
张良遇黄石公获赠兵书的故事可谓耳熟能详,我却一直把它当作传说来看,并不相信这件事情的真实存在,大概就是觉得这个故事就类似于古代不凡之人出生时祥云笼罩、母梦黄龙之类的,英雄成功后自己或者别人杜撰的,就为了贴金,告诉我们伟人和这些凡夫俗子就是不一样,是谓天命。所以,也就没当回事。
即使是想从故事中学到些什么,也顶多是年轻人要尊敬老人和与人有约不可以迟到。

看了这本《秦始皇:力与诈的极致》才是茅塞顿开。

以前的自己真是糟蹋东西,如此充满智慧的故事,竟然就这么错过了。

我在想或许这个故事本身就是兵书,黄石公和张良这样的一来一回中,便已言传身教地交给了张良兵法的精髓,后面在战场上的应用是万变不离其宗。毕竟高手过招,常常在一瞬间,凡人还没看到开始,高手就已经握手致敬了,因为较量已经结束,是谓“点化”并不需要像我们今天给学生上课一样按教学大纲掰开了揉碎了去讲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良到底读了什么书成为了谋圣,他的老师黄石公真实面目如何
说给宝宝“听”第二章张良公“巧”得兵书
黄石公兵法(02章 中略)
黄石公
张良三次帮黄石公拾鞋的故事
黄石公赠给张良的是什么兵书?果真是《太公兵法》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