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卫老师练拳笔记(一)| 以形导意,意随形生


以形导意,意随形生


传统杨氏太极拳在传承过程中,自杨澄甫宗师定型拳架之后,由于理解不同,领悟不同,故而形成了不同的演练方法和风格,在第四代传人以后便带有了浓烈的个人特色和地域特色。虽然形不同,但是通过形而使得身体的劲、意、气都能练整、练实,这个目标却是相同的。



   

父亲是1984年跟随扎老学拳的,在此之前他因在西藏工作期间给扎老的老伴拔牙而相识,后来没想到一家四口的人生的起伏,家庭的健康和命运都跟师父二老的影响息息相关。我5岁开始,进出扎老家门,耳濡目染,自15岁开始习拳起,每年去扎老家,都是改拳架。2011年,因缘际会,我被扎老和师门收为关门弟子,个中故事容以后再讲述。师父说:“外形做不好,就跟盖房子一样,东倒西歪,这个房子盖了也不稳”,转眼,跟随扎老18年过去了,师父讲的还是拳架,改的还是外形,说的还是细节。这个就是扎老的教学方法,特别重视“形”的正确性以及动作的“整劲”和“实劲”。




正如形意拳大家尚云祥之女尚芝蓉老前辈所言,“如果形不对,意无法实现它的效果,无论是技击还是健身效果都不会太好”。动作“形”的正确性,犹如一幢楼房或一座桥梁,如果结构不正确,材质再好,也不能承受那么大重量。好多人恰恰忽略了“形”的正确性。


恩师扎西老师的教法、练法就是“以形导意,意随形生”,只有理解了这一点,才能知道恩师所说的动作细节里的奥妙所在。比如提手上势,手挥琵琶一式,定势的时候支撑腿的脚尖一定是在45度,支撑腿的胯根一定是外旋里收,保持支撑腿膝盖不过脚尖。我之前练习,总觉得支撑腿脚尖外展大一点舒服,更加省力。差不多练了十年,有一天突然发现原来保持在支撑腿脚尖在45度的时候,才能充分利用骨骼和脚踝后面和侧面的筋腱形成一股螺旋力,脚踝的筋腱也随之得到锻炼和变粗,进而劲由脚起,手脚一气,逐渐体会到整劲的关联性。这些不是师父不讲,而是师父天天念叨的原则和要领,你能不能用身体去感知,去感悟,一旦感知到了,你就发现拳没有那么复杂。



“以形导意,意随形生”,形与意,就是阳和阴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协调和支撑。关于形,初步的理解是动作的准确性,而进一步说,实际上是劲在身体结构上的整合和优化,我们通常说的外三合,肩与胯、肘与膝、手与足,不是形的合,而是劲的合。对于劲的练习“先求合、再求整、最后求松柔”这是我一直倡导的练习模式,一上来不求外形和劲的整合,而是松松垮垮的练拳,反而没有筋骨的训练,这样的松,不知道耽误了多少人。而对于意念,太极拳界说法也不一,我给太极拳的意念的定义是:“大脑思维活动在身体力学结构上的作用和反应”,太极拳的意念不是凭空的想象,而是具体的身心实践,通过思维指导神经,通过神经支配身体,这个才是意念的本质。而意念的着手,也是分层次和分步骤的。这个我在《太极拳意念的层次和练习》一文中已经讲过。“以形导意,意随形生”,二者的结合也是随着功夫层次的递进,有着不同阶段的变化,功夫越深,越发现意念的比重越多,这是扎老亲身实证出来的,古人所说的很多东西,不是凭空的想象,而是有根据的,现代练拳的人,练到的太少了,少了份练拳的“骨气”和“真诚”,越是单纯的人,越容易“得道”。




汇合百家,福泽天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朱喜林师兄二三事
《杨式太极拳学练释疑》《杨式太极拳答问》摘录
这几个部位懂了,太极拳也就懂了!
我的师父(连载三)
一个太极隐者对太极的见解
懂劲到神明-太极拳就是这样的简单,为什么没懂劲不能离开师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