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条彻底自由的道路:不执著
userphoto

2022.05.23 四川

关注

《空了》

【九吉读书笔记】

一条彻底自由的道路:不执著。这条道路随时随地,就在我们的面前,就在我们的身上。无论我们做什么,无论在哪里,在什么时候,你都必须不执著,不粘着于任何事物,你的心总是在观照,在觉知,总是在自由之中

所谓般若,一般翻译为智慧。但这个“智慧”,不是如何炒股票的智慧,也不是如何当官的智慧,总之,不是在尘世间谋取名利的“智慧”,而是如何出离世间的智慧,再确切地说,是如何摆脱生死轮回的智慧

世间的一切现象,都是虚妄的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用了梦、幻、泡、影、露、电等六个比喻,来形容这种虚妄性

“乞食”把生存的手段简化到了最简的层面,也把自己的地位降低到了最低的层面。在最简和最低的层面,物质以及欲望构筑的羁绊消失了,心灵的生活才会最广大最深刻地展开

我们必须学会如何安于此时此地,学会在此时此地保持本然的心

随时随地,都拥有一种智慧,一种洞察力,一种时刻对于存在保持警觉的清醒心态

安住于当下,安住于此时此地

在聚与散、生与死、得与失的大悲大欢之后,我们发现生命其实像四季一样轮转,没有什么值得悲,也没有什么值得欢。那长久不变的其实就是此时此地的当下,而我们似乎总是要历经一番红尘的挣扎,才能回过头去觉知到、并凝神于那原本一直就在那里的此时此地,一直就在那里的当下

我们在每个当下里,我们都能够体验到生命的一切可能性,一切的色彩,以及最终的空无。不过如此而已

为着生存忙碌,每天活在各种动作里,匆忙,而且都是向外抓取。

我们关注什么样的问题,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因此,如何提问,显得非常重要。我们提出问题,并且思考,其实就是在探寻着一条道路。不同的问题把我们带到不同的地方

凡是有助于解脱的问题,就是有用的问题。

把人生基本定位于“苦海”,世间的任何目标是否实现,最终的结果都是“烦恼”,只有出离这个世间,出离生死的轮回,才能真正回返到本原的安乐。

最基本也是最终极的问题:如何发菩提心?如何降伏妄心?一切有生命的存在,卵生的,胎生的,湿生的,化生的,有形质的,没有形质的,有心识活动的,没有心识活动的,以及既非有心识活动又非没有心识活动的,所有的生命,我都要让他们达到脱离生死轮回的涅槃境界,使他们得到彻底的度脱。像这样度脱了无量数的众生,但是实质上,并没有什么众生得到度脱

安于此时此地,是以终极性的思考为基础的

即使在赚钱这样一些很世俗的行为里,如果我们时时以终极性的问题去提升,那么,你在赚钱,但永远不会被钱所束缚,所奴役

存在的真相并非只是我们眼前所见到的,我们的眼睛无法见到的,以及我们无法想象到的,在别处,也真实地存在着

一般人以为,众生指的是没有觉悟的普通人。其实不然,“众生”,显然不只是人类,也不只是生物界,按照他的界定,是一切有生命的存在,卵生的,胎生的,湿生的,化生的,有形质的,没有形质的,有心识活动的,没有心识活动的,以及既非有心识活动又非没有心识活动的

时间是一种永不停止的相续。现在立即成为过去,而过去,也曾经是未来。每一个时间的点,都在一个流动不已、周而复始的循环里,是一个无限的整体。

时间在觉悟者的体验里,乃是空无的幻影。

一无所求,只希望普度众生

爱一切存在着的。爱一切存在着的,就是慈悲

慈悲心的最高境界是完全的无我,或者说,把自己的肉身以及尘世间拥有的一切,毫无保留地奉献出去

一切众生,并没有高下贵贱之分,都是存在,而凡是存在,都是一体,众生平等

众生只不过一种幻象,是空的。与其说你度脱了众生,不如说,你证悟了众生的虚幻。这是所谓的般若,出世间的智慧。菩提心如果只有大悲的情怀,还是会执著,因而,必须同时有智慧的观照,观照到空。

谁敢说这个世界不平等呢?无论你是皇帝还是农夫,是富人还是穷人,不论是什么样的生命,都归于死亡,归于空无。这是我们能够觉知到的最稳定的东西。权力、金钱、容貌,可能会丧失,也可能会获得,总是在变易之中。只有死亡,是不可改变的,是每个人必须接受的。

上天给予每个人在现世的生活确实都不一样,给这个人漂亮一些,给那个人愚蠢一些,千差万别。人生而平等,这是美丽的梦想。事实上,人生而不平等,生在不同的家庭注定了不同的命运。

以解脱为最终目标。解脱什么呢?解脱世间的烦恼和生死的轮回。解脱了以后,达到什么境界呢?

我们,一切的众生,本来就是清净的,只是因为妄念而迷失了本性,所以,一直在世间漂泊,得不到安宁。如果我们放下一切的执著,就可以找到回返的路,回到本源

众生何以是众生?因为没有觉悟。何以没有觉悟?因为还执著于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关于这四种相,铃木大拙把“我”解释为“自我意识”(theidea of an ego)、把“人”解释为“人”(person),把“众生”解释为“存在”(being),把寿者解释为“灵魂”(soul)

空即无相,无相即无作。若空、无相、无作,则无心意识,于一解脱门即是三解脱门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为什么能够觉悟呢?因为无相。那么到底什么是无相?有人从字面去理解,以为无是没有,相是相状、特质,泛指现象,连起来,无相就是没有现象的存在

“无”,并非“没有”,而是指一种境界,一种经验之先、知识之先的超越的境界,或者以诗意的说法:空无就是概念前的视境

如果把相解释成现象,那么,所谓无相,并非要把现象虚无掉

不要被对象所奴役

不执著,其实是放下。怎样才是放下?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不执著、放下、清净,是人的一种自我解放。从哪儿解放出来呢,从我们所执著的形象(妄相),以及所执著的观念(妄见)中解放出来

心是活泼的,是生动的,因为觉知到了一切的形形色色,一切的情感思绪,一切的理念意识,一切的一切,都经过心的反映和观照,像水流过,像风吹过,不会粘滞,不停留,不痴迷,不贪婪,不感到任何不愉悦的情绪,不受一切的束缚

无论你用什么手段,无论你通过什么达到了什么目标,最初与最终的目的都只有一个:对于一切的一切都不执著。也可以说是解脱,不着相

人们完全忘记了:赚钱本来是为了你需要的东西,一旦你获得了你需要的,金钱就变得毫无意义。人们为金钱而金钱,手段成为了目的

人类生活的许多烦恼,许多执著,其实在于,我们站在手段的桥梁上而忘了达到彼岸。金钱本来是人类为了方便而创造设置的,只是工具,是被人类所利用的,但后来,它却变成了主体,反过来主宰人类

在一切财宝里,人命第一,人是为了活命才求财,而不是为了财货而求命。许多人却颠倒了这种关系

金钱高于一切的观念渗透在人们的血液中,人们为了金钱而活着。日常世界成为一个颠倒的世界,大部分人迷失在手段的歧路上,而忘了生命真正的方向和目的地。如果我们安静下来,回到自己的内心,倾听灵魂的呼唤,明白自己真正想要去什么地方,然后坚定地朝着那个方向走去,那么,尘世里的烦恼也就微不足道了

修行者执著于各种修行手段,也是一种障碍,一种烦恼。把修行的方法看得很重,停留在那个形式的上面,而忘了修行的真正目的。也是一种执著,和执著金钱、美女没有什么两样,所以,就如庄子提醒人们得到了鱼就要忘掉捕鱼的工具一样

不应该以执著的心态去布施

布施是必须的,一切的修行,都必须借助行为而达成

布施是一个起点,最终的目的是解脱

不执著,自由的心态,不受一切的奴役,才是唯一的目的,也是最高的原则

很多时候,我们活在手段里,我们不知道我们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比如金钱,我们不断地赚钱,赚更多的钱,但是我们不知道赚了钱是为了什么,只是在为着钱而奔波。再比如婚姻,我们不太明白婚姻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只是觉得到了结婚的时候就该结婚,只是因为社会规定我们结婚才结婚。再比如求学、工作等等,很多人并不知道上大学是为了什么,只是因为社会的氛围如此,大家都上大学,于是,就拼着命考大学,等等。很多人,一辈子没有弄明白自己活着到底想要什么,或者说,没有弄明白自己活着的真正目的,因此,一辈子在随波逐流,在赚钱的过程里、在婚姻的过程里、在工作的过程里,等等,在一切的过程里烦恼着、痛苦着、挣扎着

真正的目标只有一个:当下的享受。在每一个当下享受生命,这才是全然的人生,完整的人生,本色的人生

如果生命的真正目的就是享受,那么,并不需要什么旅程,开始就是结局。如果开始就是结局,那么,我们并不会死在旅途之中,我们只会活在当下,活在当下的完成里

不要活在虚妄的假相里。一切的形相,都是虚妄的。你只有发现了一切的形相都是虚妄的,你才能见到如来,才能把捉那个真正的实在。这句话意味着,我们生活在假相之中,如果你要得到解脱,必须去寻求那个真相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那么,也就指出了最终的真相:空。

在世俗的层面,也许,死亡是唯一的一个真相。而真相是人人所不愿意面对的。几乎所有的真相,都是程度不同的禁忌。人的心理倾向,容易回避真相,而活在虚假的愿望里。

人们不愿意看到或听到这个真相,人们愿意用各种祝福的话,去建构一个繁华的日常世界,让自己迷醉在其中。然而,这些生活无论多么热闹,最终都因为死亡而归于空无、寂静。真正留下来的只是寂静,只是空无。我们日常所执著的那些东西,就像皇帝的新衣,是一个幻觉,实际上赤条条,空无一物。但是,人类喜欢迷醉在这样的幻觉里,只有那个天真的小孩,和那个清醒的成年人,说出了真相:这一切都是虚妄的

觉知死亡,并不是仅仅觉知人类生活黑暗的一面,不是这样的

一切的形相,都是虚妄的。你只有发现了一切的形相都是虚妄的,你才能见到如来,才能把捉到那个真正的实在。这句话意味着,我们生活在假相之中,如果你要得到解脱,必须去寻求那个真相

死亡并非最终的真相,最终的真相是超越生死分别的,既非生,也非死,是“在”

在真相或真实的世界面前,语言是无力的。不仅无力,而且空洞

【书名】《空了》

【作者】: 费勇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出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佛国
慧律答疑丨有的人一生受苦很多,是前世修行得不好吗?
从心上升起的回答——家庭篇(2)
《尘埃落定》:人生是一场虚妄,死亡是唯一真相
缘聚缘散,就是无常的真相
世界上没有人真的需要钱|慢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