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现代科学角度谈谈老子“有无相生”的天才思辨

生卒年不详的老子,在中国历史文化名人榜上绝对是神秘的存在。

老子“万物皆生于有,而有生于无”的思想,千百年来被扣上“虚无主义”的帽子。因为从人类生活经验看来,万物从有到无很容易理解,但是无中生有,实在是不可思议。

今天作者君试着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替老子摘帽,为老子正名。

‌老子说的“无”和“有”是什么

《道德经》第一章就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道德经》第二章则明确说:“有无相生。”

用“无”描述天地之始,用“有”描述万物之源。无和有是同一个东西,都是物质存在的形式,只是状态不同,所以名字也不一样。下面我们详细拆解。

“有”作为物质存在的形式,我们容易理解。 “无”作为物质存在的形式,该如何理解呢?

《道德经》第十四章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视之不见,就是眼晴看不到的东西,称之为夷。听之不闻,就是耳朵听不到的东西,称之为希。搏之不得,就是用手去摸,却摸不到的东西,称之为微。

这三者无法用语言追问到底是什么,其共同特点就是不能被我们感官感知到,所以混而为一,称之为“无”。

也就是说,能被人类听觉、视觉、触觉感知到的存在,就是“有”。不能被感知到的存在,就是“无”。

现代科学已经证实,人类能看见的光只是光波的一段,叫做可见光。还有紫外线、红外线等人类看不到的波段。

人类能听得到的声波在20Hz到20000Hz之间的声音。超出这个范围的声音,人耳是听不到的。高于20000Hz的做超声波,和低于20Hz的次声波,人耳都是听不见的。

手机的电磁波,我们也看不到听不到触摸不到,这些“无”,都是“有”的存在。

可见,“无”不是空无一物,“无”是“有”的一种状态和形式,是我们人类感知不到的“有”。所以在老子看来,“有”、“无”都是物质存在的形式。“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真空是不是空无一物?

既然“无”不是空无一物,那么问题来了,真空算什么呢?

17世纪,意大利人托里拆利用水银和玻璃管制造了一段真空。这就是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

真空是不是空无一物呢?

美国科学家威利斯·兰姆通过实验,测定出真空中电子轨道的轻微抖动,从而证明了真空中存在剧烈的粒子活动。

真空不空,“无”不是没有,而是“有”的另一种存在形式。

人造真空的出现,使得科学家们可以在不被外界干扰的条件下,对物质进行研究,从而打开了微观世界的大门。

1895年,X射线被发现。1896年,电子被实验证实。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发现了原子结构。对微观粒子的不断研究,诞生了量子物理学。

量子物理学的研究,让人类无限接近了宇宙诞生的本源。

1927年,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提出了微观世界的“不确定性原理”。

按照“不确定性原理”,当我们试图测量某个粒子,使用的测量手段就会不可避免的干扰到这个粒子的状态,使得我们测出来的结果,已经跟粒子本来的真实状态产生了偏差。

《道德经》开篇第一句就说:“道可道,非常道”。道,如果可以用语言说出来,就不是原来那个“道”了,而带上了我们个人理解的色彩。

诸君,请看,《道德经》开篇第一句所讲的道理,和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是何其一致啊!

根据“不确定性原理”,真空中充满了量子涨落,在能量涨落的一瞬间,物质可以借着能量冒出来,然后又极其迅速的消失,复归于能量。

物质产生后,为何又消失呢?

1928年,天才物理学家狄拉克把狭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统一起来,提出了著名的狄拉克方程,证明了反物质的存在。

物质和反物质一旦相遇,可以瞬间湮灭。

物质既然湮灭了,又何来大千世界呢?

作者君的同学,是南京大学物理学博士,他给了一个通俗而恰当的解释。

“量子涨落创生出物质,正反物质相遇会湮灭。那些没能湮灭的物质,如星星之火,成为燎原之势,发展成为大千世界。”

据此,我们可以大胆断言,平行宇宙是一定存在的。但是,对于人类去发现它,恐怕是一件既期待,又恐惧的事。

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证明了物质无中生有,狄拉克方程证明了物质从有到无。他们一起从现代科学的角度,证实了老子“有无相生”的思想。

‌“有无相生”对人生的意义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有个东西,在天地之前就存在了。这个东西毫无一点具体的声色形象,它不因为具象世界的变化而改变,它无处不在,无穷无尽。它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我不知道这个东西的名字,勉强给他取个名字叫做“道”。

“道”就是易经里的“太极”,太极一动生阴阳,阴阳互动而成万物。

如前文述及,微观世界的量子涨落无处不在,不会因为我们看到的万事万物而改变,也不会因为事物千变万化而终结。

量子涨落衍生出正物质和反物质,然后才有万千世界。两者的道理是完全相通的。

既然找到了“道”,明白了“道”,那么做人就要符合“道”。

《道德经》这二十五章继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向天地学习,天地向道学习,道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不需要向谁学习。

人向天地学习,所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有无相生,万物可以从无到有,一直鼓励着作者君。1999年,作者君从偏僻山乡到城市求学,连路费都是借的。一晃二十余年,物质知足,精神力求富足。

有无相生,万物终归要无,要回到它的本源。《道德经》第九章说:“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功遂身退,天之道。”

生命缘起缘灭,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使命和价值,找到它,实现它,功成身退,这才是来到人世间走一遭的意义。

‌写在最后

宇宙大爆炸理论证明宇宙世界是从微观到宏观发展而来。

在春秋时期,人类还没有现代实验手段能够观察微观世界。老子从有形的宏观世界中洞见到无形的微观世界,是一种倒序的推演,我们不得不拜服他天才的思辨。

老子也说:“道可道,非常道。”天才的老子十分清楚《道德经》是他对“道”的理解,而不是“道”本身。

所以,后世对《道德经》的解读,不管如何自圆其说,都已经远离“道”了。

老子的思想最接近于宇宙的起源,今天足可以认定,他的智慧光辉,不是虚无主义,而是对宇宙起源的真实洞见。敬请批驳老子者,可以洗洗睡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宇宙学中奇点问题与真空态性质的哲学探讨
万物生于虚无?宇宙中的物质真能凭空产生吗?
空即是色,宇宙原来是无中生有的!
自然科学四大基本问题的交叉与统一
神秘的真空零点能,1立方厘米真空蕴藏的能量比整个宇宙还多
不确定的世界,才是极好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