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华哲学是第一哲学


-----------兼谈中西哲学文化特征

厦门 尤德才

就我而言,学到知识,约80%是西方,中华文化约占20%,就感觉到中华哲学文化所展现的“大格局与视野”。即东方文化有广度但欠缼深度。西方文化则是置身于深度格局,但缼欠广度和视野,西方哲学文化大都属于哲科思维。即哲学和科学往往是一体的,哲学也是科学。东方哲学文化侧重系统,西方哲学文化注重具体,中西哲学文化是互补关系。

纵观西方哲学史,西方真正的哲学大家基本上是当时的自然科学家,至少对自然科学非常熟悉和精深。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约公元前580年)即是数学家、也是哲学家。他试图用数来解释万物;泰勒斯(约公元前624年-公元前546年),是希腊时期的思想家、科学家、哲学家。他提出了水本原说,即'万物源于水',是西方思想史上第一个有记载有名字留下来的思想家,被称为'科学和哲学之祖'。 亚里士多德集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为一体。继而有了后续哲学家提出的“无定说”、“气本原说”、“火本原说”、“四根说”以及“原子论”。这些理论都是哲学家从自然科学的维度对世界的本原问题给出的答案。

近代哲学家罗素也是数学家和逻辑学家;黑格尔对化学十分熟悉;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自然通史和天体论》,提出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笛卡尔坐标系,对现代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笛卡儿也被广泛认为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奠基人,他第一个创立了一套二元论的哲学体系,我思故我在,灵魂与广延性的二元论者;莱布尼茨是著名数学家,发现了微积分,发明并完善了二进制,被人们称为现代计算机的思想先驱。莱布尼茨的“单子论”,单子是超于物质超于逻辑的先存在之物,其前定和谐理念,更接近中国的“道”……。从古希腊到西方传统哲学巅峰和集大成者的黑格尔“绝对精神”哲学,都在讨论一个问题,统摄宇宙万物的本质是什么?现象背后是否有一个更为本质的本原。上帝是否存在,真理性的知识要如何确定。这一切的背后,其实就是中华哲学的“道”在左右着。但是西方哲学没人清晰地说明这个“道”究竟是什么?

近代之后,特别是以牛顿为代表的近代科学家用纯数学这门语言谱写完自然这本大书之后,哲学和科学之间的纽带彻底被剪断,哲学与科学分道扬镳。罗素曾说:“任何一门科学,只要关于它的知识一旦可能确定,这门科学便不再称为哲学,而变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了。”

正因为成为独立分支的科学,科学更缺乏系统性。科学也成了相对有意义的,都只是暂时的、尚未被证伪的假设。正如美国哲学家波普尔认为科学理论都只是暂时的、尚未被证伪的假设、是具有阶段性的。再成功的理论,也不过是短暂的猜想和假说,绝对真理不存在,总归有一天会被证伪。否定将科学等同于真理。

事实也如此,这种现象在科学发展史上是司空见惯的。地心说、日心说、绝对时空说、时空相对论……。狭义相对论突破了牛顿力学只适用于低速运动状态的局限,把固有的时间观念砸得粉碎。但狭义相对论没有包含引力,因而又有了广义相对论来弥补这个不足。但广义相对论没有考虑量子效应,于是才有了量子学。量子力学理论还在发展,因为,它仍未解决诸如物质和精神关系;或无法处理(意识、情感,道德伦理、生命的内在因素)、市场经济那只“无形的手”等精神形体。人的生命幸福感能用科学解决吗?人类的科学也只是在三维时空领域里探索未知信息,无法站在最高的维度中全息地看清宇宙的真相和奥秘。

为此,西方哲学科学文化不可能建构"终极真理"和"完美理论"代表真理。

或者说,西方科哲逻辑思维太强,可能会影响的直觉思维,或悟性思维。宗教(佛教)、尤其是中华文化中的《易经》、《道德经》等国学,东方思维虽没有西方科哲逻辑思维强,但能增强人的悟性思维,更能悟出事物的本质,太执着科学逻辑思维不一定是件好事。因为,它不是以系统观去思考问题,而是企图透过把整体分拆成部分,误以为只要把所有的部分都了解了,就可以得到一个整体的认识。结果愈钻愈深,愈研愈细,结果把人思想意识、精神性、和社会性给忽略,在微观计量中迷失了,无法寻找事物内在联系和本质,无法较为全面认识真理。

举个例子,毕达哥拉斯是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定理就是著称“勾股定理”, 提出的“万物皆数”本原说,他不把水、火、土、气自然事物当做本源了,而是把“数”当作万物的本源。如五个苹果、五棵树。放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去找他们共同性的地方,5是合理的数量,数学是1+1=2。

在中国,《易经》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根本的哲学,形而上却是“一阴一阳之谓道”,万物之中皆有“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作为开放演化系统的理论基础。

譬如,太极生两仪(阴阳)。有人说,电脑的创始人莱布尼兹就是看了八卦才悟出二进制。二进制的核心是以两个数值为单位常量、满则进。二进制以(0、1)为单位常量、数值大于1就向下一个单位进制!而易以阴阳两极为数值、过则生变、阳极生阴、阴极生阳,这才是二进制。不是人们1+1=2,几加几等于几。正因为,阴阳(1、0)这是数字信息化最早的种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开启了计算机与互联网时代,短短70余年,几乎成为了21世纪的主旋律。

或者说,外国的数叫做数字、是死的,中国的数叫做(数理)是活的,很多数都蕴含深刻的哲理!道生一、二生三、三生万物,用现在的话说即“造化”(创造和演化 )。你说西方数学1+1=2神奇,还是中华哲学阴阳文化(数理)1+1≠2演变万物更神奇? 谁更能反映事物发展规律?

科学技术尚如此,更何况涉及社会和人的精神意识,环境等无形因素的社会政治经济现象,是与人有关的、人类的思维活动等。社会事物的认识和评价要受到众多因素(如心理感情、经济利益、政治权力、甚至民族利益因素)的制约,诱导人们形成非中性的、非客观的、非理性的观察态度,表现更多不确定性、模糊性和混沌性。许多社会科学的假设、难以进行重复性实验,难以在短期内和较小范围内得以验证。社会科学比自然科学的更复杂、更高级的表现形式,社会现象问题非1+1=2 的西方哲科思维逻辑所能解决的。

反观《易经》 被誉为“中华文化之源、哲学之根、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的中华哲学,其太极图中阴、阳对立统一哲理、用卦象代表自然界万事万物之间的相生相克概念、用另一套评价事物运动发展、事物间是普遍联系的关系、人的自然性、精神性和社会性(环境)之间作用的相互关系的标准。如平和(平衡)、和谐、太过不及、有余不足等等,解释社会事物运动发展可能会更科学。(象、数、理)逻辑系统思维去研究,更能解决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意不尽象,象不尽道的1+1≠2演变万物的社会科学难题。

西方大哲黑格尔说:“哲学若没有体系,就不能成为科学。没有体系的哲学理论,只能表示个人主观的特殊心情,它的内容必定是带偶然性的。”几千年来,西方哲学虽然大师辈出,从本体论到认识论再到语言学,西方哲学一直受困于形而上学。就是这些问题你最终无法解释清楚。这些问题你怎么解释都行,但怎么解释也都有问题。所以英国哲学家霍布斯才会说“哲学是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场”,现在的哲学界才会说:“哲学无对错,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从古希腊的先哲们如巴门尼德、赫拉克利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及近代哲学中斯宾诺沙、康德、黑格尔等人的哲学中一切有价值的、值得肯定的精深的特殊原则,但它不能形成形而上哲学体系。

西方哲学至今还未找到“哲学形而上学”的理论体系。从古希腊哲学探讨的本体论,到中世纪基督教哲学探讨的上帝存在的证明,到近代理性主义探讨的认识论话题,对真理知识的确定性话题,从没有固定的核心形而上学,以至于群龙无首的状态。譬如,康德认为不存在的哲学的公理;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同样感叹说出“哲学已死”的论断……。西方至今仍无法为“科学的哲学”奠定了一个坚实可靠的理论基础。这就需要一个超然形而上的理论体系解决哲学(第一哲学)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

形而上学通常被视为“第一哲学”。正如笛卡儿的《第一哲学沉思集》也称为《形而上学沉思录》中指出:最基础的部分,也就是树根,是形而上学,它是一切知识的奠基。

“形而上学”是最基础的部分,它是一切知识的奠基到底是什么?在没有电子显微镜之前,我们无法知道原子是什么,原子论是形而上学。但在有了显微镜之后,原子又可分解为质子与电子,中微子与光子,乃至宇宙中相对最小的粒子……。这时“原子论”从形而上学,哲学转变成科学。因此,作为“第一哲学”形而上学是指更为本质更为深刻以及更为凝练的表现出哲学核心及思维的东西。有没有一个哲学的最基本范畴(如物质、精神、理念,存在等)的搭建,演绎出的一个通古今、通中西的“哲学超然形而上的理论体系?”

我以为,这个超然形而上的理论体系,并非来自发明,而是发现和挖掘。这就是世界最古老的书、天下写作时间最长的一部书,从新石器时代就开始写了,整个成书过程是“人历三圣,世历三古”;堪称天下第一书。被誉为“中华文化之源、哲学之根、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的中华哲学,一开始就已经完成了中国哲学形而上学的理论的体系,称之为《易经》。讨论的是在具体的万事万物之“上”共有的本质的“道”,走的是”道法自然“的自然哲学路线。如图:

《易经》太极图

在中国,形而上学这个词是由中国哲学本身自身固有的、本然存在的。也是讨论存在者这一普遍的万事万物的共同概念之上而产生的,并通过“象、数、理”的符号图形及及思维方式探索宇宙奥秘。这在中国最早文化之源、哲学之根的《易经》之中得以清晰地展示,那就是: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它是中国哲学其最本源的形而上学,讨论的是在具体的万事万物之“上”共有的本质的“道”,与西方哲学中的“理念”、“逻各斯'、“数'、“存在'、“先验”、“绝对精神”等概念、内涵、特征更为丰富。《易经》所表现出的中国历史文化的地位和作用,相当于西方文化的《圣经》。其哲学思想一开始的时候就以完美的形式完成了,不仅有哲学,而且是以最高峰以及终极的形式存在体现着。不会出现西方众多的哲学思想和哲学家们,推陈出新不断、丰富而浩瀚的哲学思想理论丛林现象。正如欧洲世界著名学者荣格说:“如果人类世界有智慧可言,那么中国的《易经》,应该是唯一的智慧宝典。我们在科学方面所得的定律,十有八九都是短命的,只有《易经》沿用几千年,迄今仍有价值。”《易经》一以贯之的存在,是世界哲学史的奇迹。

《易经》作为中华哲学之所以最具普世性,超然形而上的“第一哲学”,就在于以“一阴一阳之谓道”作为宇宙密码。它用阴阳两种符号的不同排列组合模拟各种事物的变化规律。公与私、天与地、高与低、正与反、男与女、穷与富、善与恶、生与死,各是一对既相反又相成的事物,没有一方就无所谓另一方。这种“既相反又相成”的两类事物统称为阴阳。阴阳是构成一切事物的基本元素。“孤阴不生,孤阳不长”,没有天,就无所谓地;没有夫,就无所谓妻;没有生,就无所谓死;只要有一种事物产生,就会有另一种相对应的事物随之产生,阴阳无处不在。任何庞大的事物都逃不出阴阳的范畴,任何微小的事物又具有阴阳的两方面,这就是世界,就是宇宙。是哲学的元知识、元理学,开启探索宇宙的奥秘。

同时,以独特的“象、数、理”的符号图形表述及思维方式探索宇宙奥秘。万物之中皆有“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作为开放演化系统的理论基础。完美解决哲学中一元论、二元论、多元论;可知论与未知论、唯心唯物之间关系……。把多综合为一,或把一分为多的系统构造清晰表达,这样的元理系统,“象、数、理”的符号图形表述及思维方式才适用于阐释世界或指导实践。道、阴阳,“一阴一阳之谓道”不仅是世界最古老,最博大精深。也是最单纯、最简洁,最精炼,最抽象、最核心、最准确,最基本元素、最具有普解性的哲学思想。最具有奠基性、决定性和稳定性。《易经》的“大道至简”堪称是欧罗巴古人所云:“形而上学”是科学王冠上最美丽的那颗宝石。如图:

“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易经》是大道之学!《黄帝内经》是医道之学、《孙子兵法》是兵道之学、孔子重乾道,老子重坤道。将道用于人间社会,即人的伦理之道,这就是儒家;将道用于外交,就是纵横之道,也就是《鬼谷子》; 将道用于经济民生,财经,这就是《管子》;以“法”治国,就是韩非,商鞅的法“道”;老子的“无为”之道,就是市场经济、民主法治之道……。

《易经》 太极图的(象、数、理)的概念性和综合性的系统最能表述事物的运动状态和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状况。促使人们掌握系统的、辩证的思维,从而是解决辩证法长期留下的问题,即哲学大师黑格尔所说:“从来造成困难的总是思维,因为思维把一个对象的实际上联系在一起的各个环节彼此隔开来考察”。同时,也解决辩证法理论本身的完整性与叙述辩证法理论方式的矛盾。 这是因为《易经》的(象、数、理)系统模型的信息量远高于西方哲科的文字图形的信息量。

如果不借助类似“易学”模型、用《易经》的(象、数、理)系统思维去对事物研究观察和研究,在方法论上就有局限性。因为多维宇宙、社会、人性的复杂性,远超出人类的哲思冥想。《易经》 太极图的“象、数、理”的概念性和综合性的系统最能表述事物的运动状态和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状况。其“象、数、理”系统哲学辩证思维可以扩大认识对“真理”研究的角度和视野,研究的思路和研究方向,可以促进和提高事物发展规律研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先导作用。可能导致出现认识论上的革命,更能达到主观和客观、思维与存在的同一。处理“言”之表达的有限性与'道'的无限性的冲突与问题,最具系统性和普世性,中华哲学是第一哲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易经》思维阻碍了科学发展?
智者的顿悟:哲学名言的智慧
《易经》究竟在说啥?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是什么意思啊?】作业帮
张世英:哲学的新方向
#你认为《易经》是科学还是迷信# 第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