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灵知常在
userphoto

2023.01.23 湖南

关注

灵知常在

知有神经(感觉)之知与灵觉之知(知不知之知),其衍化进程是:

感知一觉知一识知一虚知一灵知.

当灵知形成后,前之各知均为其变相表现

法眼之“随时及节”提法很好。

如钟声之报时按时而报,人以为常而无闻与惊异之心绪,若突现非时之报钟 时则起惊异之心,四时季节之寒暑往来亦如此。

此理:

1 喻人之习惯性形成后则可心安正。

2 喻人不可有先验之心理,需按现实之客观实在而反映之。

不得加之主观之爱憎取舍,则可合于道。

1是常人之行踪。

2是智慧之行履。

然而2又可借1而用,使修炼之内容形成习惯性。

关键在不固执己见己意,尤其是己有之习惯。

宏范:“问答之间不令意根椿之'。

佛经曾以学射为喻:久习成巧。射虽无心而皆中。

初学不思议之,唯系心一缘。若久习成就,则更无心想,多与空俱。

意元体:即自心现量之不动不变之体,明净如虚空。其性相用本自具足。但 不可以有心求,不可以无心得,不可以以语言造,不可以寂然通。及其用——超 常之用,还需依法而练方可,古人等待之,是其一弊。

自心现量,指不与外界反应(混化)时的体相性用的自映自知的状态。

然当其映自自映时,其用已行使其职能了。

故上述之状态绝非《易经》所述之“寂然不动”;

亦非佛家所谓之“非动非静'之态。

需知,此状态似乎是“不动不变”的,故佛释氏谓其“亘古常存

其实它是进化而来,且经修炼能不断升华。

意元体,相当唯识之自证分

反映性:觉f知一自我一识一思(一虑-智)f情一执(取舍)

自我-能动性;识-主观世界;情-爱、憎。

反应性:动f

客观世界通过意元体的自我这一主观世界的主人与之混化才成为对象性的 客观存在,否则它只是人们即将认识的对象。

自我未与之混化时,它的信息已存在于意元体中。

“行处可以见体,万物出处可以见用”【出处:指意中萌生之种种】。

行处:乃参照系抉择后之意动指令之实现过程。

于此中见体者乃参照系与意元体相融之体也。

修炼者旨在破除其旧习之执着也。此体乃用之体。实不存在无用之体。

万物出处:乃意识中之觉生、动生(此动指机动)、念生(由机而生念,与 念自然念,若由意联想生念则属思)、思生也,此意元体之用也。

人对客观世界的反应

1)、形体反应;通过有形机体及其组织器官所起的互动反应(神经细胞多参 与这过程),刺激事物可以是形、能、信息。

⑵、气的反应:无形的接触而起的非形反应,刺激物主要是气。

⑶、意元体反应:主要是信息、感觉。

生命运动:反应动作、反射动作、行为动作(包括操作)、营运动作、气意 动作。

興,常人之觉…动,常有不觉知而呈现下意识之动,亦有不觉知而动,如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之心不在焉之情形。

由知而情动亦多不自动而自然呈现之情绪活动,有意识活动亦仅知主观意念 而忽略意念行使与实现之全过程的内容与生命状态。

练功就要体察觉知,由觉知到动的全过程,这不仅需向内运用意识,而且强 化体察能力与意识发朝能力——满心而发,这就需要扩充心量。

意识内容除道德、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外,尚有宗教(信仰)、生命意识、 自我意识、气功意识等,而生命意识乃生命活动(如摄食、求偶、排便、排泄)、情绪、安 全(包括防卫)、学习等生命活动反映到意识中来。然人之生命活动已不再是简单的生命活 动,而是受意识影响与支配下的生命活动。生命意识有其自然与社会特性的综合性。

指示灵知常在而引入悟缘

1 知与不知皆属灵知常在;

2 妇哺乳期时对婴儿之呵护与警觉常在,且有不少妈妈对此头脑内的状态 有感受;

3 常人熟睡时之松弛状态,已处在不自觉状态,但把手臂拉起并向头部垂 落时,则会自动地避开头部;

4 整体运动形成后,其所属局部均能掌握其整体运动模式(如一字会写后, 身体各部均会描画),此功能亦属灵知(尤其是指挥局部运动时之内在感觉与灵 元射线有相似之处)。

灵知(意元体)一识知(分辨)(参照系)

应动(意元体)一知动一识动(参照系)

识别才是参照系,而其中的知与动是被“染色”的意元体之功用。

老师指明此之知动之真我后,学者当时体察到其体相用时的一刹那己是具有 意元体之整体特性,但其用则仅属基础层面。

古人称为“微明”。

微明;在时间上短暂,在空间上尚未向深广展开。

必须于事上保任之、扩充之、完满之,才能到从常态到超常大用呈现层面。 它与古人所谓“称性起修全修即性”似同而实异。

我们称之“大用现前”。包括对自身与对自然界的混化。

前人(佛道儒各家)均未涉及遗些内容。

能映一知一觉,其德用在智。此智与因虑而处物之智不可混淆。

能应一动、运,其德用在能。

此二者属意元体之性德,皆自然而然,故能达“中和”,且其中有知。

又:意元体之映应思皆属智力,神经细胞至各效应器官之功能,为能力,亦

即性为智,命为能也!

分别为识:

f情(爱憎)……知

f取舍f意动……动

其中皆有思在。

此二者皆依此主观而空,故必有偏倚,其灵知被二者而蔽。

''自然”乃合乎整体规律之自然,指意元体之本具性德而言。

常人之智能乃常态功能之表现。

完人智能则不仅包括超常功能状态之智能,而且从自然而发进入自觉而发, 再进入发而不守不逾之自由阶段。

常态者:借助感觉器接受的事物“局部”属性而获得的认识并以之为据建立 与外界的相互智能关系(局部的或整体的,感性或理性的)。

超常者:不借助感觉器官而直接获得事物的属性,可随意而空其局部或整体 之智能关系。

两者对事物的认识尽管是对立的又是互补的,往往是递相促进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以理做意识灵元
为什么体会不到混元气
意元体的体用互证
认知本体是内圣修持的精髓——意元体
收视返听与进入意元体的四个阶段
明心见性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