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供应链金融与P2P平台融合思考

供应链金融与P2P平台融合思考

发布时间:2016-03-03  文/董鹏

    近年来,中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中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已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并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长,2020年有望突破20万亿元人民币。而在线供应链金融是供应链金融拥抱“互联网+”的产物,是以新型信息技术为依托的供应链金融创新,也是电子商务集成创新的新兴业态。

“产业+互联网+金融”融合发展催生供应链金融活力

“互联网+”释放产业链价值

怎样理解“互联网+”,应该是互联网在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快速整合渠道的基础上,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增值服务,以一种关键工具的角色,回归至原来的传统产业链中去,辅助产业链的发展,并最终释放产业生态体系的价值。无论是在消费互联网领域还是在产业互联网领域,不难发现成功的企业均有意无意在践行这种理念,即服务有形或无形的传统产业链。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可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产业效率

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核心企业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发展带来机会。一方面,互联网的优势在于用户基数足够大、边际成本几乎为零,核心企业如果能够获取丰富、对客户有价值的信息,就可以借助互联网迅速获得大批用户;另一方面,互联网使参与交易的各方沟通、交易行为完全网络化;同时物联网的应用提高了对物品的精准管理;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贸易、流通过程中各类主体的信息被全方位记录,从而对上下游企业的信用有更准确的评价;此外,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公司的供应链金融业务资金来源不再局限于自有资金和银行借款,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实现融资和投资的大部分功能。

数据信息与资金来源成为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关键因素

对于制约供应链金融发展的主要原因——缺乏关键数据信息和资金来源缺乏,互联网金融也提供了部分解决方案。首先,金融机构加强了与核心企业以及第三方交易平台的对接,可以通过合作更好地管理控制风险,逐步加大资金供给;其次,资金来源除了金融机构贷款以及大型核心企业自有资金外,也有了更多的选择;其三,互联网平台积累的大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分析后能提供可靠准确的信用支持,可部分代替传统模式下的以资产支持为主的担保形式,解有迫切融资需求中小企业的燃眉之急,带动供应链整体效率的提高。这就是互联网带给供应链金融的改造革新。而且供应链金融在互联网平台上的交易模式,会衍生为更多元、更便捷的具体产品,适应时代诉求。可以说是互联网促进了供应链金融的产品创新,从源头带动了其价值释放。

产业资本、大型电子商务平台在供应链金融领域拓展空间

握大量客户资源的电商平台型企业以及对上、下游掌握能力较强的核心企业切入供应链金融,不仅切实降低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融资成本,也为自身经营转型打开了广袤的空间。

1
 小额贷款

设立小贷公司,以自有资金为主, 向上、下游企业发放贷款,直接收取利息收入。这一模式的优点是贷款利率较高(规定上限为贷款基准利率4倍,普遍的年化利率15%左右),并且审核放款速度较快,期限灵活。但小贷公司的资金来源只能是股东缴纳的资本金、捐赠资金和从银行业等金融机构融入的资金(银行融入资金不能超过净资本50%),受此限制,规模难以做大。

2
 增信担保

设立担保公司,为上、下游企业增信,以方便其获得金融机构贷款,通过担保费获得收入(担保费率在1%~3%,银行贷款利率9%~10%)。目前银行普遍对担保公司资质要求较严格,贷款放大倍数不超过10倍,并且要求担保公司缴纳10%的保证金,因此,这一模式同样面临资金瓶颈问题。另一方面,受限于银行的审批速度较慢(普遍在2个月以上),难以满足中小企业短期周转资金的需求。

3
 P2P融资

建立P2P平台,连接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和理财需求的个人,通过手续费、服务费方式赚取利差(普遍在2%左右)。目前主流P2P平台的利率普遍在10%左右,审核放款流程在1周以内就能完成,对于中小企业吸引力较大,并且这一模式没有资金的天花板限制,适合快速复制、做大规模。但P2P平台对公司运营能力、技术能力和风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前期需要较大的人力、财力投入。

        在中国征信体系尚不完善,违约成本较低的情况下,相比于自设小贷公司、担保公司,建立P2P平台应该是实现供应链金融业务快速发展的最佳选择,特别是基于产业经营场景下的P2P金融模式,由于核心企业具备行业经营经验,在信息获取、风险控制技术上更加专业,可以通过金融脱媒快速解决资金来源和资金成本问题,二者的融合发展也将成为互联网金融的新热点。

快速发展的P2P平台亟需与供应链金融协同发展

 P2P平台快速发展的同时风险越来越大

通过对各种类型的平台进行观察和分析后不难发现, 中国现阶段P2P行业的突飞猛进,实际上更多的是传统民间借贷市场的搬家,其中的大部分P2P平台都和小贷公司有着紧密合作关系:有些P2P是平台类型的,聚集多家小贷,有些P2P更是直接归属某家小贷公司,所以如果拨开P2P的外衣就能看到民间借贷的身影,那么再讨论P2P的发展速度与平台数据可能意义相对不大了。从本质上看,跟小贷公司联系到一起的P2P平台,是小贷公司给P2P提供了资产端。但是小贷公司作为资产端难以规模化和标准化,风险可控程度也相对较低。金融行业盈利本身依靠的是规模和杠杆,也就是说,利差和风险不可兼得,利差越小风险越小。P2P平台要实现安全、可持续的发展必须解决规模和风险的问题,没有一定的规模,难言可持续性。高息信贷市场难以设计出标准化产品,规模越大、风险越难控制,进入一个无法绕开的矛盾和死结。因此P2P与规模大、风险可控的资产端对接,是其安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P2P+供应链金融”体现了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的政策导向

金融的本质就是收益和风险的匹配,在中国征信体系尚不完善,违约成本较低的情况下,没有任何风控的平台从金融理论上是不可能成功的。因此,基于产业经营场景下的P2P金融模式可能代表该类金融创新产品未来的发展方向。大型产业集团具备信息优势,对上、下游企业具备较强的控制能力,目前这一部分价值未被现行的金融机构完全挖掘出来。供应链金融自诞生以来就致力于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而服务实体经济,引导和支持经济结构调整,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一直以来也是国家对于金融市场和信贷政策系统的基本要求。P2P平台与供应链对接,一方面可以受益供应链对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四流的控制手段来降低风险,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将金融服务与供应链对接,实现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特别是服务中小企业的金融本质,也符合当前的政策导向。

“P2P+供应链金融”具备较强的对贷款风险的管理控制能力

对贷款风险的管理控制能力是P2P平台成功的核心要素所在。在线上数据建设尚未完善的背景下,基于产业经营场景下的P2P金融模式可以通过“商圈平台+交易场景+大数据”,构建起内生且高度可控的风险控制模型,并结合线下交易场景、掌握借款人实际资金需求和资产状况、把控借款人借款实际投向。总之,几乎所有的新型商业模式最终盈利都脱离不了“金融服务”,通过控制行业的支付结算而掌控的巨大资金流水,给予核心企业以巨大的金融业务空间。因此,基于核心主导产业、风险相对可控、盈利相对可持续的“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未来必将大行其道。而P2P融资也给各产业互联网从事供应链金融提供了更丰富的资金渠道,解决了传统供应链金融过度依赖金融机构间接融资和自有资金的困境,从理论上解决了制约产业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发展的资金来源瓶颈问题。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探析】B2B模式下,物流企业如何玩转线上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遇上P2P,你所不知道的金融生态正在悄然布局
从产业到金融:传统零售迎来供应链金融新赛场
线上供应链金融,供应链金融海尔如何玩转线上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4.0时代,招商银行副行长唐志宏解码金融新基因│独家访谈
最新供应链金融风控基础知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