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六点图书·刘小枫作品
原创 vihorae 六点图书 2019-12-25
               
原创 vihorae 六点图书 2019-12-25

 

刘小枫,重庆人,四川外语学院文学学士、北京大学哲学硕士,瑞士巴塞尔大学神学博士。曾任深圳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古典文明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古典诗学、古典政治哲学、比较古典学。“经典与解释”系列书籍主编。

点击封面了解更多

拥彗先驱:走向政治史学

刘小枫 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年12月

//////////

在当今“世界史热”、“全球史热”等种种思潮之下,中国的史学界也紧跟潮流,新作新论不断涌现,在表面看起来“学术繁荣”的背景下,也存在诸多鱼龙混杂的怪论。针对上述现象,近两年来,刘小枫教授就政治史学问题撰写了六篇长文,本书即这些论文的集结。

《安德里亚与17世纪的“玫瑰十字会”传说》和《如何辨识畸变的心灵》二文值得特别提及。前者透过对西方近代时期“玫瑰十字会”传说的考辨,厘清了科学、宗教与政治如何错综复杂地缠绕在一起,展示了作者的史学学养和叙事能力;后者通过细读林国华为里拉《搁浅的心灵》撰写的长篇述评《灵知沉沦的编年史》,精细且巧妙地论述了西方自由主义思潮如何导致一些知识人心灵畸变,让我们看到作者直凑单微的哲学思考。



点击封面了解更多

《百年共和之义》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年初版

2019年增订版

//////////

《百年共和之义》初版于甲午战争百二十年之际(2015年),增订本对旧版文字进行了修订润色,另补充了晚近的三篇文章和一篇访谈。

增订本收录作者刘小枫晚近二十年来撰写的有关“共和”、“政治史学”等主题的文章共十三篇(十二篇文章和一篇访谈),按三个专题排列,分别是“引论五篇”、“新中国与政治史学”(含四篇文章)、“开放时代的政治德性”(含三篇文章和一篇访谈)。  

这部短论集记录了刘小枫随学界晚近二十年的发展一同成长的文字经历。

2019年增订本增加的文章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中的隐情》,为刘小枫教授为《读书》创刊四十周年而作的专文;《走出伤痕思维》为三联生活周刊对刘小枫教授的访谈,内容涉及“改革开放”历史背景下,刘小枫的学习和研究经历。

《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年

//////////

本书源于作者刘小枫出版于20年前(即1998年)的旧作《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的后半部分。修订版延续了旧有的观点,修改了一些语词、句子和标点,使得表达更为准确,注释方式也尽可能符合现在的格式规范。

本书力求通过进入现代性问题的纵深来讨论迄今的社会理论的问题性。作者具有非常明确的问题意识,其思路是带着中国问题进入西方问题再返回中国问题。

20年前此书初版时,在学界引发极大反响,甚至有人评论说:“本书无疑是刘小枫最具有创造性的著作,他似乎揭开了为所有中国学者所热切关注的现代性的真正本质。”20年后,在当今中国的快速发展和日益全球化背景下,此书的学术意义愈加彰显。

《现代性与现代中国》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年

//////////

本书实为作者刘小枫出版于20年前(即1998年)的《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的前半部分,现修订重版,新增两篇社会理论方面的论文,书名仍沿用旧作,而原书后半部分则作为本书的姊妹篇,以《现代性与现代中国》为名另行出版。

作者认为,无论欧美还是汉语知识界,一百多年来关注的实质性问题是现代现象,考察百年来学术思想对现代现象的知性把握及其理论形态,是一项紧迫的课题,于是,作者带着中国问题意识,从社会理论角度出发,审理西语和汉语思想学术的“现代现象”,而后又回到对中国现代性问题的思考。作者真正关心的是,如何让中国的现代性经验参与社会理论的修葺,从而进一步把握困扰现代思想的现代性问题。

本书是中国第一部考察现代性问题的社会理论专著,虽时隔二十年,依然没有同类新作出现,且本书的思想价值依然难以超越。

《海德格尔与中国》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年

//////////

自1987年《存在与时间》中译本面世以来,德国哲人海德格尔便持续地被我们所译介、研读,他的思想似乎也“安家落户”于中国了。然而,在着迷于海德格尔思想魅力的同时,我们有无足够的清醒:究竟是哪些理论秉性让海德格尔与中国学人如此一见如故——或者,实际上我们还没好好认清海德格尔思想中的危险特质?

《海德格尔与中国》一书,是刘小枫多年来思考上述问题的总结之作。在这部富有洞见的作品中,刘小枫以读书札记的形式,细致地向读者揭示出埋藏在海德格尔思想脉络深处的历史主义根基,由此我们也能看到,海德格尔是如何对西方古典思想传统进行拆解、如何成为当今激进政治哲学的一个秘密发祥地。最终,倘若中国思想要有真正的历史性转机,就不得不严肃地告别海德格尔。

《西学断章》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年

//////////

《西学断章》是刘小枫教授近年来关于西方思想史的心得专论。作者从古典学的视域对西学(思想史)的重要史料、重要文本、重要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提纲挈领的解读,其问题意识鲜明。

本书从古希腊自然哲人赫拉克利特谈起,致力考察西方思想史上三大历史时期(古希腊罗马时期、西方基督教时期、西方现代化时期)哲学与宗教思想的关系,以此摸索基督教思想与西方古典传统的关系这一重大问题的线索。尽管本研究贯穿整个西方思想史,关注的却是思想史上的一些具体细节,展现了近些年来作者在西学这块土地上辛苦耕耘的思想线索和研究成果。

《设计共和》

华夏出版社

2013年

//////////

美国著名学者施特劳斯曾经写下《论卢梭的意图》一文,力图解开卢梭言辞激烈且屡遭误解的檄文《论科学和文艺》的写作企图之谜。本书为中国著名学者刘小枫对施特劳斯文的逐段绎读,以图通过这种方式学习当代解经大家解读经典文本的经验,从而学习如何像卢梭理解自己那样理解卢梭,以资纪念卢梭诞辰三百周年。

《走向十字架上的真》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年

//////////

走向十字架上的真》站在个体信仰的立场上,对西方20世纪基督教的思想传统表达一种个体言说,20年前一问世,即被誉为国内第一部对西方大思想家解读的经典式基本读物,畅销学界,不仅影响了整整一代人,更重要的是开启了汉语基督教研究之现代研究。

《走向十字架上的真》全书以人物为纲,梳理20世纪最重要的基督教思想家,涉及俄国的舍斯托夫、瑞士的卡尔?巴特、德国的舍勒、布尔特曼、朋霍费尔、默茨、海德格尔、卡尔?拉纳、莫尔特曼、瑞士的汉斯?昆、巴尔塔萨、法国的西蒙娜?薇依、美国的尼布尔等,作者在字里行间渗透了自己的个体信仰和东方学人的立场,表达一种自己对生命、对自然、对人生的“真”的直面思虑和独到理解,在解读式介绍的背后,始终坦露着“中国问题”思想的意识。

《诗化哲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年

//////////

《诗化哲学》本书站在东方文化的立场,对西方20世纪大思想家的思想传统进行清理,当时在上海三联书店一出版,即被誉为国内第一部对西方大思想家解读的经典式基本读物,畅销学界。

《诗化哲学》全书以人物为纲,包括了20世纪最重要的几位思想家,比如俄国的舍斯托夫、瑞士的卡尔?巴特、德国的舍勒?布尔特曼、朋霍费尔、默茨、海德格尔、卡尔?拉纳、穆尔特曼、瑞士的曼、汉斯?昆、巴尔塔萨、美国的尼布尔等,作者在写作中渗透了自己的东方学术立场,表达一种经过自己深思和理解择其关键思想,在解读式介绍的基础上,继续推进着对中国文化思想的探讨。

全书文笔优美流畅,作者各择以上思想家的关键思想,重要著作,核心问题,次第从容道来,详略得当,深入浅出,知人论世,见微知著,极见作者功力。

《拯救与逍遥》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年

//////////

《拯救与逍遥》系刘小枫的代表作,曾引起中国学界很大的震动。本书讨论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并以比较的方式展开讨论。比较的双方是东西方的文化形态,其实质在于承担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之际的不同的价值和道路。

本书的比较并非坊间流行的泛泛之论,言约指博,而文辞犀利,在特定方面充分反应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和争论。作者以其激情洋溢但不乏客观的态度对东方文明中诸因素作了深入探讨,并对西方文化语境中的特出人物与思想进行了详尽分析,彰显既往文化比较之误区乃至荒谬,以突显在本书中,作者所涉猎的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承担之际可能的希望与真理之路。

本书开篇分析了价值现象学的精神冲突;绪论研究了诗人自杀的意义,以下五章系统诠释了中西方思想在社会价值、文化背景、文学意义及思想形式上的异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方政治思想(现代)
学人2021年荐书 | 孟钟捷:从更广阔的视角反思历史
(4)热拉尔·马瑟:《简单的思想》
政治思想史-昆廷·斯金纳(剑桥学派之一)
从“原理”到“导论”:哲学基本观念的变迁|哲学|王德峰|孙正聿|哲学导论
现代人的困境并非我们这个时代所独有 | 2019年回顾(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