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工业化挣钱么?先看看古代中国。

    1765年,瓦特(Watt)发明(改良)了蒸汽机,西方揭开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序幕。伴随着机器的隆隆声,从此人类社会进入了现代工业化革命时代,生产效率呈几何倍数增长。

    现代中国在清末和民国时期才开始探索工业化的道路,新中国成立时,中国还是一个穷困的农业型社会,谈不上工业,更谈不上工业化体系。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克服了重重困难和矛盾,从苏联引进了大量技术,逐渐建立了一个独立完整的自己的工业体系,这是一个充满曲折和艰难的故事,但也是一个充满希望和坚韧的故事,到了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为数不多的拥有世界上门类最齐全的工业体系国家之一。

    话虽然是这么说,但实际我们的工业化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强大,我们还有很多路需要去追赶,不能够因为一些小事而骄傲自满,例如下面的这两件小事。

    以色列攻打哈马斯,发出24小时最后通牒后整整拖了半个月。他们在等什么?我也不知道。但是,以色列通过第三方从中国购买了几万套防弹衣,这批货从生产到海关到运输怎么着也要半个月到他们手上。

    为什么以色列不去美国购买?不去附近的欧洲购买?非要不远万里从不太友好的中国购买?难道是卡bug等着双十一用券?买的越多,折扣越大?那岂不是羊毛薅干净了?这么比那还是某多多更有性价比,美国老铁要不要过来砍一刀?要严格拒绝中间商赚差价,那么精明的一个民族怎么就想不到这一点呢?

    最近某北方大国新生产了一大批“柳叶刀无人机,并且运输到前线,士兵兴高采烈的卸车,不得不说工业国家的生产力确实可怕。

    但仔细一看无人机包装是瓦楞纸,透明胶带打了三道,机翼也是瓦楞纸对折包装,透明胶带都舍不得绕一圈,这么眼熟的做法好像某些地方的打包方式,例如某发展中国家,后来再仔细那么一那么什么发现,哦,原来人家的柳叶刀是从一个叫danyang的地方发出的,不得不说这地名好像汲取了中国文化元素。

    那么中国古代就没有工业化么?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得明确一下,这里所说得古代工业化相对于现代工业化是两个概念,古代只要能批量制造、大把挣钱的农业、工业都算。

    在古代中国一直以来都重视农业,因为农业是维系生计的基础,只有吃饱穿暖,才能产生其它的需求,例如制造业,也就是现在划分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中国成规模化、标准化开始制造物品的时代很多,但以秦朝为之最始,例如兵器,但这是战争用品,不不能大规模商业交易,除了花费巨额资金外并无法带来丰厚利润。

    中国很早以前就开始烧制陶器,为了烧制陶器,就得建造窑炉,而建造窑炉在当时属于顶尖的技术,随着时间推移,窑温越来越高,于是瓷器出现了。

    目前认为,瓷器在中国大约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

    中国真正的瓷器出现是在东汉时期(公元23220年)。首先是在南方地区的浙江省绍兴上虞县出现,而这就意味着一场横扫世界千年大赚全世界钱的古代工艺品出现。

    在长达千年的时间里,都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产品能够超越中国瓷器,在中国平民百姓的家里,瓷器不是稀缺之物,是极为普遍的日常生活用品。但瓷器传到欧洲后,很长时间都是王室和贵族专享的高级物品,中国瓷器在欧洲最贵的时候,与丝绸一样,与等重黄金同价。

    中国的瓷器曾经为中国赚了多少钱,现在实在是不好统计,但古代中国人把泥巴玩出了黄金价,对于中国的意义,甚至对于改变世界的意义,今天完全可以说,中国古人的很多创造发明,对于中国和世界的意义,绝不亚于当今世界的电脑、互联网。

    陶器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生产,在使用性能上有一定的局限,所以,陶器一般只被当作比较低层次的用品,虽然古代以使用金属器作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但金属器成本实在太高,难以广泛使用,东汉时期,瓷器以低成本又不失高贵的方式,大规模地取代了金属器。

    低成本、低消耗的瓷器完美的实现了大规模、流水线制造,并且瓷器的制造精髓就在于大规模、细致的分工和合作流程,流程中的每一个细小环节出了问题,都无法保证下一环节的成功,也就是任何一个环节上的问题都可能影响到全局生产。

    因为各种瓷器产地材料原因,每一个窑口都以其独一无二的产地特色而享誉世界,用今天的话讲,就是垄断,垄断性的技术使中国瓷器成为最具竞争力的全球化商品。

    相对而言瓷器比玻璃更坚固,并且瓷器即便有小的破损,也不至于像玻璃破损后那样容易伤人。关键是玻璃在冷热变化下容易破碎,但瓷器不会。

    中国的瓷器实现了现代工业化所希望达到的目标:用最低的成本,创造最大的效益。

    唐代是中国封建时代最为国际化的时期,通过丝绸之路,唐朝和世界各国通过精美的唐代瓷器产生了广泛的联系。

    而当时的丝绸之路是两条,分别是路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当宋朝在广州、宁波、杭州、泉州等沿海港设立了专门的贸易机构——“市舶司”,直接以官方的名义与海外各国进行贸易,而当时全世界对中国陶瓷的需求巨大。

    不断增长的海上贸易量,反过来促进了宋代造船技术的长足发展,各种最先进的航海设施:抛锭、起锭、驾驶、转帆、测探、指南针定船向等部件都已经在宋代海船上出现,基本满足了远洋航行的需求,而贸易量的倍增又极大的促进了造船技术的发展,船载重越来越重,船体越来越大,为了抵御远航时海上风浪,船体越造越大,也更加结实,而这也为明朝郑和下西洋制造宝船留下了宝贵的技术资料。

    贸易量的持续攀升又倒逼陶瓷工艺的进步,形成一个良性发展的闭环。在宋代,制瓷工艺的进步已经为瓷器美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在北方,以定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磁州窑系为主;在南方,则以龙泉窑系、景德镇青白瓷系为主。

    宋朝与海外进行瓷器贸易的国家基本上遍布了欧亚大陆,以及一些东非国家,更不要说东亚和南亚次大陆国家了。

    瓷器贸易的兴盛首先带给丝瓷之路沿线各个国家以巨大商机和财富,对于两条丝绸之路的商人来说,瓷器贸易给他们积累了巨额财富,而到了1740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瓷器在荷兰销售的利润基本上都能保持在100%以上,有的年份甚至达到了200%以上。据统计,18世纪运到欧洲的瓷器至少有6000万件。同时,瓷器贸易的兴盛也为中国带来了丰厚的关税收入,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时进行贸易的商人或者公司,到中国来时除了携带大量白银和黄金外,并没有携带任何可以形成大规模贸易规模的物品。

    在古代大量的钱币携带并不便捷,因此在中国宋朝时期就发明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款由政府官方认定发行的纸币,名字叫做“交子”。

    在瓷器风靡的欧洲,法国人发明了这样一个词汇——瓷疾病(瓷器痴狂症):皇室贵族们不惜以军队交换邻国的中国瓷器;欧洲富商们倾家荡产购买瓷器;主妇们将瓷器作为家庭聚会时炫耀和探讨艺术的话题。

    天量的瓷器进入西方世界,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单向贸易的产生造成大量白银和黄金流失,再加上丝绸之路上另外一种中国垄断的特产工业品丝绸,而它的利润之高可以用一个现在故事简单明了的说明:一个西方的穷屌丝赌上命的跑了一趟丝绸之路,运气好带着丝绸活着去了,好了,亿万富翁诞生了。

    丝绸之路很长,并不是全部人都要走到终点,真正去了终点的,在路上会有官方驿站,并不是独自的旅行,两方之间真正的孤独路程估计是一些沙漠。路上的凶险是有的,但很多是被小说或者游学者夸大,总的来说,利润都可以让皇帝心动。

    就是这么大的利润!换谁不疯狂。

    埃及人虽对埃及艳后的长相有所争议,但却对这位颠倒众生、甚至改变历史的女王身上的那件中国丝质长袍津津乐道。而与她命运紧紧纠缠的征服者凯撒也曾身披一袭丝袍前往剧场,引起了上流社会的一阵骚动。丝袍一时成为罕见的奢华之物,罗马全境的仕女皆对中国丝织品趋之若鹜,以致丝价腾贵,堪比黄金。

    公元2世纪,一磅上等中国丝织品,售价12盎司,相当于454元丝绸等价于360克黄金。仅此一项,罗马每年至少花费相当于425万金磅。

    中国不是实际上唯一的养蚕国家,也不是丝绸的唯一发现者,但中国的丝绸质量是全世界最高的,现代用语就是:遥遥领先!遥遥领先!

    瓷器和丝绸联手打遍世界无敌手上千年,打累了坐下喝杯茶吧!

    茶叶原本是奢侈品,但最终在中国发展成了必需品,俗话说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由此可见茶叶在中国的地位。

    自唐宋以来,茶叶作为西北游牧民族的必需品,完全依赖于中原地区供给;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央王朝因茶叶而掌握了华夏边缘地区的命脉。

    在古代作为当时中国独有的物产,茶叶一跃成为国家战略物资。茶叶使中国得以羁縻边远落后民族,而且通过以茶易马,即所谓“茶马”贸易,中国得到了自古以来极其紧缺的马匹。唐朝以前,中原常以丝绸从游牧民族那里换取马匹,唐朝之后逐渐以茶叶替换了丝绸。一方面故意提高茶叶价格,另一方面大大压低马价。依靠茶马剪刀差, 一度获利颇丰。

    茶叶大量的输入欧洲之后,欧洲人饮茶风尚开始流行,而喝茶,就需要精美的茶具,茶具,必选精美的中国造茶具。

    中国古代的三大外销商品,分别是丝绸、瓷器和茶叶,自此凑齐稳定的贸易商品三角形,像一个无敌洞一样把全世界各地的白银吸进了中国,逼迫的西方世界不得不去开拓新大陆,以获取金银等财物。

    直至19世纪中后期,茶叶一直是中国占第一位的出口商品,其出口值甚至一度占中国总出口值的80%以上。即使英国在对华大量输入鸦片后,中国茶叶出口的优势仍可以使中国对外贸易保持顺差,基本能弥补因鸦片进口而造成的大量白银外流。

    鸦片贸易是历史上最无耻的贸易,为西方人带来了巨额的财富,为中国带来了无穷的灾难。

    即便是这样,西方世界依然阻止不了这种单向贸易,既然阻止不了,那就抢!

    火烧圆明园让英法联军个个抢的钵满盆满。

    2005年,英国人拍卖了中国元代的一个青花瓷大罐。重量约20多公斤,拍卖价格折合人民币2亿3千万,按当时英国的黄金价格,约等于2吨黄金。

    曾经嗜好中国茶叶的大英帝国,现在依然主宰着世界茶叶贸易,但这个贸易体系中已然没有中国。直到今天,英国品牌依然是世界茶叶市场的主导者,即使英国本土不生产一片茶叶。

    中国古代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贸易是与政治军事联系在一起,强大的军事实力是确保无人敢窥视抢夺的基石,而军事实力要靠精良的兵器,精良的兵器要有铁和钢,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以后再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国古代贸易之路——丝绸之路
瓷器的基本知识
中国三次征服世界
鸦片战争背后:一场真正的国运之争被我们忽略了
一片影响大清国运的叶子
丝绸之路,农业文明全球化贸易体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