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耿在景德镇的惊世发现:一万年前“王”的山谷和划刻字符(组图)

 第一章 乐平涌山的“王”的山谷

 

   人类从未发现过如此如歌的美景,从几乎是垂直壁立于海拨319米高的涌山村鸡公山顶向周边举目展望而去,四近所有的山头的高度都是齐刷刷地依偎于领袖群伦的首山鸡公山的肩部以下,山眉处被我国旧石器考古专家、古人类学家贾兰坡先生鉴定过的“省保”山洞仙源洞,俨然是一处首都级的天安门,洞门边拱立着巨大的钟乳石柱,洞内在冬午的阳光可以直射到洞底正中的巨石宝座上,似乎还且倚且卧着那个史前的帝王。

   时间从容地疾驶而去、参加“景德镇市乐平涌山洞穴遗址专家咨询会”的专家们沿着逶迤的山道拾级而上,象文武百官伫立在史前帝王的龙榻前,隆冬的正午早己见不到些微的寒意,终于拉着男生衣角被拽上山的来自南京农业大学的女性研究生索性甩掉棉外套,现出略显单薄的素色的针织的毛衣,看得出来:这里的午后最是冬日可爱,难怪上古帝王们喜欢上了这里,并选中这里作为他的登龙处和棲息地。

 



拉着男生衣角被拽上山的来自南京农业大学的女性研究生与专家们在山上

 

   这里的确很好,不失为梦境的香格里拉,从洞窟的拱型门向山南纵目四顾:数十座百米左右的小山头尽收眼底,再加上山北面的数十座百米左右的小山头,王的山洞己然被近百座山头所簇拥着了。王的山洞朝南的山脚下还有些万余平方米平坦而矗出的台地,则是他巡视和检阅他的京畿和子民最适宜的平台。按照学术界共识,史前遗址中部落人数如达到500至2000人,则可认定为氏族或方国。从涌山地貌和洞窟划刻的场面看,此地的旧石器文明绝非少数人可形成或创造的。如果每山的农耕养殖和采集狩猎的资源可满足二三十人,则近百座山头所滋养的人口早己不下三两千人了。那里也已发现3为数不少的青铜时代前后期的氏族墓葬。

 


这里有着一万多平方米可供农耕养殖和采集狩猎的台地,远处有数十座小山。

 

   在与上饶市的万年的神农源有多项相同参数的景德镇乐平的涌山(古)万全乡的仙源洞,对两地已被公认的古人类古脊椎动物遗址即将进行又一种深度的发掘考察;上饶市的万年的神农源到景德镇乐平的涌山(古)万全乡的仙源洞,直线距离约三十多公里,其间有多处发现了有一万二千年至一万七千年历史的上古陶片,和堆积散落着十万年至五十万年历史的古人类古脊椎动物化石的多处遗址。值得赘言的是:上饶市的万年在明代才从景德镇乐平的涌山(古)万全析出,一万年前冶陶时,他们一定是同族共源的。

   “王”的山洞里很亲切,冬午的阳光可以直射到洞底正中的巨石宝座即王的龙榻上,龙榻上的王的身影和气息依稀仿佛还在,王的妻妾和侍从们形影如织地鱼贯进出着,好象在预兆着即将要发生的一件大事。龙榻一则的六个水窖中,倒映着洞窟的穹顶上镌满了历朝历代的省山人因感慨而迸怀的章句,突然,有人用因兴奋过度而变形的嗓音大叫了起来:“洞顶上有史前风格的划刻,比内蒙古阴山一万年前的划刻还要早”。他还说,结合周边发现的其它划刻分析:这里的作品比阴山划刻要幼稚或早得多。但是两边“划刻”作品的创作思路和艺术风格似乎是“师出同源”的。

 

                       



 内蒙古阴山地区一万年前的划刻

            



 涌山旧石器遗址仙源洞顶的史前划刻,结合周边发现的其它划刻分析:这里的作品比阴山划刻要幼稚或早得多。

 

   失声大叫者是南京望族文化研究所的王耿,一个国内外唯一专业追踪史前氏族世系、稽考上古人类故国,发誓要“最可能地接近人类史前情境”的“独立学者”。他熟谙中华百姓所有的氏源,他登此山前已锁定了此地史前人类的族源。他是把自己永远塞在山洞里的人,登山的时候,他更象是羚羊或猴子,不但总是奔跑在最前面,而且根本看不到他会累。这个“教父”级的登山者,发现“涌山划刻”时显然更象一个孩子。同行的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樊昌生、副所长徐长青、研究员张文江、肖发标等人,见证了这个看起来不可思议,但毕竟真实地发生了奇迹或圣迹的时刻,他们的心也在骚动吗?他们是否还在激情澎湃地忖度着那个燧石,那个祖先们用于“划刻”的工具或“笔”。

 

第二章 关于乐平的“省保”涌山

 

   在省级文保景观,江西省景德镇市涌山的山头上,“轰隆隆”的爆破声近年来从未停止过,奇怪的是:人们看到省政协常委谭文英起草、副省长孙刚、省文化厅长李玉英等领导在2010年的重要批示《关于加强景德镇市涌山岩洞旧石器新石器文化遗存保护的建议》一文后,看到2011年12月1日出版的第361期《大江周刋》上,由著名记者汪春荣撰稿的试图呼吁拯救《危在旦夕的乐平旧石器文明》的特稿刋登后,“轰隆隆”的爆破声更有愈演愈烈之势,从原先每天放一排炮到现在每天放三排炮。

   这可急坏了著名的陶瓷学者余希平、古遗址保护志愿者王长寿等人,他们在日后召开的“景德镇市乐平涌山洞穴遗址专家咨询会”上,面对着放炮企业的董事长叶青,几乎是用泼口大骂的语境挥洒而出:历史罪人、民族败类、人民公敌。如此的三排炮,彻底打懜了叶青,他不无委曲地说:政府的指示和环保志愿者的建议我都是执行了的,只是对“省保”域界的划分存在误会,反正我不会再放炮了。

   景德镇涌山遗址,位于景德镇辖区的乐平市北33公里涌山镇涌山村鸡公山山腰仙源洞内,是一处人类制作古陶(10000多年前)、划刻图案和字符(约10000年前)、打制旧石器(7000多年前)、磨制新石器(5000多年前)、烧造原始青瓷(3000多年前)的珍贵遗址群,“王”们在这里占有着一万多平方米可供农耕养殖和采集狩猎的台地、八泉八井以上的山涌、纵横交错的河道和百十来座山头中遍布的冶陶废墟、旧石器遗址和古人类洞窟群。在这些旧石器中,人们当然也发视了“划刻”必备的工具-燧石。

 



人们当然也发视了“划刻”必备的工具-燧石

 

第三章 望穿双眼的专家咨询会

 

   2011年11月8日至10日,受江西省景德镇市下辖的乐平市政府的相关部门的邀请,由王耿率领的、由世界华人寻根基金会、南京望族文化研究所和南京农业大学科技史专业及研究生院等机构人员组成的“涌山旧石器遗址古人类洞窟群的史前情境”专家考察组,对景德镇市乐平仙源洞及周边的涌山旧石器古人类古陶瓷遗址进行了一次新旧石器收集、古陶瓷鉴定、古人类和上古氏族的起源研究和徙径追踪的跨院所多学科课题的综合考察。

   乐平市政府主管旅游和教科文卫工作的副市长王细妹、乐平市府相关部门的相关负责人、项目所在地的镇委王书记和项目保护志愿者王长寿、徐氏夫妇等先后和共同接待、宴请了王耿一行,在当面听取了王耿的建议和论述后,王副市长当场决定近日内联系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专业机构,进一步邀请王耿等人参与主持《涌山旧石器遗址古人类洞窟群》项目的考察、发掘、论述、研讨、申报和开发、规划,建设和保护的全过程。

 



会场上发言的砖家 左起:肖发标、刘诗中、王耿、刘玉清、樊昌生。

 

   2011年12月5日,江西省博物馆研究员、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老所长刘诗中,在涌山洞穴遗址再次进行了实地考察和又一次的鉴定,为即将召开的《景德镇市乐平涌山旧石器遗址专家咨询会》会议提前做好了证据和实物的准备。他所发现和鉴定的至少有三千多年产龄的原始青瓷,旁证了景德镇“瓷都”“瓷源”的身份,也坐实了景德镇曾是我国和全球瓷业“最早”“最佳”和“最多”的圣地的美名。

   在王耿、余希平、汪春荣、王长寿等人的呼吁建议下,2011年12月15日,由乐平市人民政府主办、乐平市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协办的乐平市涌山旧石器遗址专家咨询会在乐平市宾馆五楼会议室召开,出席会议的有: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主任刘玉清、南京望族文化研究所所长王耿、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樊昌生、副所长徐长青、研究员张文江、肖发标、江西省博物馆研究员刘诗中等专家,还有景德镇市人大、统战部,文联,乐平市市委市政府,市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涌山镇镇政府以及相关企业的代表。

   会议围绕涌山洞穴遗址的文化内涵,历史文化价值,遗址的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等议题展开论证。当刘诗中老先生在会场上听到王耿述及发现“划刻”时,激动得甚至都语无论次了,他先后三次对大会和王耿说:只要这些“划刻”是人工而非天然的,则无论它们是“图案”或“字符”,都将是一次“世界级”的发现。王耿则补充说:这也将是江西建设文化大省的重要座标。景德镇市有文化大省的重要座标级的发现,还有被王耿考证为演出“傩”戏的古戏台。

   景德镇乐平地区的古戏台现存有400多座,其中最早的建成史可以追溯到400多年前。这是起源于傩舞和南戏的赣腔系列的“十八戏”的舞台,其中《封神榜》等剧目的源头,从服装面具道具道白唱腔招式等戏剧原素上考证,赣剧的傩舞和南戏的特征之强烈之丰富不言而谕地突显了“傩文化”在景德镇乐平地区的渊源价值和原生态信息。傩文化早期的形态衍成了我国和周边国家的语言、文学、宗教、哲学、兵学、体育、舞蹈、医药等学科的起源和发展,离开这一观察的角度谈“戏台”“陶瓷”和“划刻”,将没有任何“世界级”的意义和价值可言。

 

专家们在会议上一致形成如下意见:

   一、涌山洞穴遗址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涵盖了旧石器时代,新时期时代,直至商周时代非常长一个时期的古人类文明发展史,发现有旧石器时代的大量动物化石和原始人使用的工具——石英质石片打制石器,有新石器时代和商周时期的古陶器,还有疑似旧石器时代古人类留下的划刻岩画。

   二、涌山洞穴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涌山洞穴遗址是江西省仅有的三处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之一,也是经国家考古界和江西省考古所确认的最早经过科学发掘鉴定过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为研究江西省古人类的起源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和商周时期的原始青瓷,对研究江西先秦文明史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

   涌山洞穴遗址是1987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明确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涌山洞穴遗址所在的山体北坡近年由于当地水泥厂开采石灰岩而遭到较大破坏,已危及洞穴遗址本体的保护。建议乐平市政府以及当地的文物行政部门在今后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江西省文物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做好涌山洞穴遗址的保护工作。做好相关的保护规划和保护方案。

   三、专家们建议在做好保护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国家近年出台的大遗址保护政策和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相关规定,请有资质的部门做好涌山洞穴遗址考古公园的建设规划,让涌山洞穴遗址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的经济建设,造福于当地人民。

                          (本节摘自《景德镇市乐平涌山旧石器洞穴遗址专家咨询会会议纪要》)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会议简报以乐平市政府主管旅游和教科文卫工作的副市长王细妹的名义,上呈到市委市政府后,还将逐级上呈和转呈到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文物总局等相关行政业务部门,并逐级申报“国保”“非物质文化遗产”“古人类遗址研究基地”等,并将由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业务部门,争取到上级下拨的进一步发掘、研究和保护所需的经费,这期间还要经过立项论证审核和批转等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性急的与会者不禁要在心里问道:如果这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是一年,那么某个月黑风高的傍晚或云高气爽的拂晓,有一伙胆大技熟的盗掘者上了山,或钱多路广的文物贩子开了价,那些出自涌山“王”的山洞的“国保”级的“国宝”,又将会魂归何方了呢?

 

第四章 王耿又烧了一把“火”

 

黄副市长:

   我是涌山古人类遗址洞窟群2011年12月15日咨询论证会的建议人、和涌山一万年前的划刻符号的发现人、南京望族文化研究所的王耿,会议很成功,与会专家一致同意加强保护(涌山旧石器遗址古人类洞窟群)。谁知今天就有来自某地的大牌文物贩子上了山,再不封洞,涌山古人类遗址洞窟群的珍贵文物必遭盗掘和贩卖,必将大大降低此洞对建设江西文化大省的伟大贡献,建议在相关部门进一步发掘考证和保护整理前,立即责令当地封洞,否则后患无穷。

 

   王耿刚回到南京,就从电话里听到有外来人员又上了山,心急似火的王耿立即给景德镇市的黄副市长发了一条短信。没多久,乐平市的相关领导和相关部门立即采取了必要的措施,非常有效地警示和阻滞了相关人员针对涌山古人类遗址洞窟群的文物和景观的交易企图,对潜在的盗掘者和贩售者也有了雷霆般的震慑,并进一步调动了当地文保志愿者参与保护行动的积极性,远在南京的王耿随后还致电景德镇市政府的某公务员、《大江周刋》记者汪春荣、涌山村的文保志愿者王长寿和原来主持炸山现在积极参与文保的当地企业的董事长叶青,表示如果需要,王耿将自带被褥和干粮,参加“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而造成的文保“空窗期”的巡山。王耿的这把“火”放烧的价值几何,相信各位在心底已有所定论。

   如果说当地政府的各级领导不重视不了解涌山古人类遗址洞窟群的情况是不客观的,早在2010年11月1日,景德镇市委统战部干部王升虎和《大江周刊》记者汪春荣,就曾去涌山村找到文物保护员徐裕西、石秀梅了解涌山岩洞的情况,后者出示了最近在山上修路时发现的陶片,陶片呈绳纹、云雷纹及堆塑纹形,前者很敏感地意识到这些陶片属于新石器时代的陶片。此外,2011年4月19日下午,景德镇市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马玉玲,在乐平市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汪志明等一行人的陪同下,也曾深入涌山遗址调研。

   2011年10月23日下午,景德镇市委常委、市长刘昌林和景德镇市委常委、乐平市委书记吴龙强到涌山遗址调研,在遗址现场,刘昌林深情地说:“都说婺源是中国最美的乡村,我说涌山山清水秀,田野广茂,古村落精美,还有古人类文化遗址。可以说这里才是中国最美的乡村。我们要把眼光放大一点,把鸡公山作为古人类遗址公园来打造,把涌山古村落作为历史文化名村来打造。”

   关于涌山古人类遗址洞窟群的情况和其地对建设江西文化大省的重要性,在2011年12月1日出版的第361期《大江周刋》上刋登的、由著名记者汪春荣撰稿的《危在旦夕的乐平旧石器文明》曾详细披露:1947年前江西地质调查所负责人章人骏首次对涌山岩洞进行地质调查,发现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化石。经杨钟健(1897– 1979,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第四纪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鉴定属于华南“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

   1962年11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黄万波、计宏祥筹两位专家,在江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的协助下,对涌山岩洞进行了科学发掘,发现了大量动物化石和原始人使用的工具石英质石片,经我国著名的旧石器考古专家、古人类学家贾兰坡先生鉴定,涌山岩洞遗址为“旧石器时代晚期”洞穴遗址。其中出土的动物化石原件大部分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小部分保存在乐平市博物馆。

 

附:景德镇市乐平涌山洞穴遗址专家咨询会秩序册

 

                    景德镇市乐平涌山洞穴遗址专家咨询会

主办单位:乐平市人民政府、乐平市涌山镇人民政府

一、会议时间:

2011年12月15日全天(星期四)

二、会议安排:

1、12月14日专家报到地点:(乐平市东方国际大酒店)

2、12月15日上午实地考察涌山洞穴遗址

3、12月15日下午2:30分召开专家咨询会



 

二、邀请专家名单: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主任:刘玉清

南京望族文化研究所所长:王耿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樊昌生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徐长青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文江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肖发标

江西省博物馆研究员:刘诗中

 




三、会议课题(主题发言):

1.景德镇匠作文明及陶瓷文化起源的研究(王耿)

2.乐平涌山洞穴遗址进一步研究性挖掘的建议(樊昌生)

3.涌山洞穴遗址部分文物的鉴定及研究 (刘诗中)

4.涌山陶瓷文化与景德镇瓷器文化的共性研究(余希平)

 5.涌山洞穴遗址与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的研究(与会者)

 6.涌山洞穴遗址与涌山历史文化名村的规划与保护的研究(与会者)

 

四、现有的文物(不包括1947年和1962年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的陶、石):

1、新石器时代——陶鼎足(距今约5000年)

2、商代陶片(距今3300年)

3、西周——原始青瓷豆(距今约3000年)

4、战国——铁臿(距今约2500年)

以上文物由江西省博物馆研究员刘诗中于2011年12月5日在涌山洞穴遗址进行了实地考察和初步的鉴定,此次会议中再由全体参会专家议定并论证。

 

五、参加会议的相关领导:

1、乐平市主要领导

2、乐平市相关单位的负责人

3、乐平涌山镇的主要领导

4、景德镇市人大和统战部的负责人

 

六、邀请的新闻单位:

江西电视台

景德镇电视台

景德镇日报

江西日报《大江周刋》

《南方文物》杂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景德镇《乐平市》
4万年前,江西曾是大熊猫故乡
约50万年前 原始人曾在江西猎杀巨兽(图)
最新研究成果公布!最早的中国人或出现在陕西
“东方人类的故乡”泥河湾首现洞穴遗址
云南富源大河旧石器洞穴遗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