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谱牒研究内容进入高考试题孙鹏

谱牒研究内容进入高考试题

孙鹏

 在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中,有一道试题和谱牒研究有关。现摘录如下,并对此加以粗浅解析。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南北朝时,士族族谱是选任官员的重要依据。唐朝初年,旧士族虽已没落,但清河崔氏、范阳卢氏等数家所谓“山东士族”,仍凭借其祖先的影响,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这些家族编写族谱,标榜为华夏“高门”,自诩“家风”优良,相互间通婚。唐初那些以军功起家的大臣,也把能与他们通婚视作荣耀。

 唐太宗决心从族谱入手,改变这种状况。他下令修撰全国总谱《氏族志》,不限地域,不分民族渊源,收集当时全国各地具有影响的293个家族,排出等级,但不作为任用官员的依据。编写者受习惯影响,将当时只任六品官的清河人崔民干列为第一等。这让唐太宗颇不高兴,下令:“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于是皇族被列为第一,外戚次之,清河崔氏只排到第三等。当时文武大臣中,不少人的祖先在北朝后期才从草原南迁,也因此跻身“高门”之列。

——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内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作用。(6分)

 本文不想就试题本身做什么标准答案,而是想就谱牒在历史上有关的变革和作用发表些见解,已引发人们对谱牒研究的重视。

 编修族谱乃中华民族之优良文化传统。其起源可追溯至战国时期。当时记述氏族世系的书叫“谱牒”。汉朝时选官制度实行“九品中正制”,至魏晋南北朝时,这种选官制度走向了没落,形成豪门士族的门阀制度,政府选拔官吏不重视才能,专看家世出身,只要出身豪门士族就可担任政府的重要官职,而出身庶族的人虽有治国才能或立有战功,也只能作低级官员,这样在全国特别是山东和江南地区出现了一批名门望族。这些名门望族,为保持其崇高地位和特殊身份,就极力编修各自的族谱,把他们的世系源流记载下来,以备考查。一时间,士族族谱成为选任官吏的重要依据,政府任命官吏时,必以族谱考查其出身的真伪,甚至规定不熟悉谱牒学的人,不能在吏部任职,因而谱牒学也随之兴盛起来。

 士族门阀制度的形成,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诸多士族出身的官僚昏庸无能,只顾自己享乐,不履职尽责,严重损害了政府的施政能力,而且也引起了一些通过军功起家的大臣的不满,加剧了士族和庶族之间的矛盾,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遏制士族势力的膨胀,隋朝开始对选官制度进行了初步改革,实行科举取士制度,使一部分有才华的庶族阶层人士进入中央政府高官行列。但那些豪门士族仍标榜为“华夏高门”,不甘退出历史舞台。

 唐太宗即位后,为了进一步遏制豪门士族的势力,提升那些立有战功的庶族官吏和由边远地区内迁的族群(包括一些少数民族)的地位,便下令编修全国《氏族志》。新修氏族志规定:不以其祖上的官职为划分等级的依据,而以当时所任官爵为划分等级的依据,因而把皇族李氏列为一等,皇帝的外戚为二等。这样,一些旧的豪门士族甚至被列为三等。同时规定:这次编修《氏族志》划分的等级,不作为选拔任用官员的依据。

 唐太宗时谱牒的改革,对当时的社会改革起到了强大的作用。首先是改革了选官制度,彻底废除了腐朽的士族门阀制度,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取士的选官制度,使全国广大知识分子获得了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机会,网络了全国人才。其次是使一大批立有战功和由边疆内迁的族群中的有才能的人进入中央和各级政权当中,增强了施政能力,使国家政权得到了巩固。同时,也缓解了士族和庶族之间的矛盾。

 从上述可见,族谱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各种不同的功能。因而,今天我们在编修新的族谱时,强调要以敬宗睦族、传承优良家风、构建和谐社会为主旨,因此,对族谱内容也要根据时代要求作必要的改革,剔除其封建糟粕,增加反映新时代的新理念、新内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揭阳百科)谱牒
中国家谱、族谱的起源
高中历史概括类试题解题策略
古代的门阀制度与姓氏族谱
《中国谱牒史概论》 ——沂南氏族文化研究中心
通俗辩说“天下张姓出清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