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线骨干教师的交心,任务驱动式作文争鸣(你品味你收获)










“任务驱动式”材料作文争鸣



整理:深圳鲁力



讨论平台:《语文月刊》全国作者群。

时间:2016年3月16日中午开始。

话题:“任务驱动式”材料作文。



深圳鲁力:?2016广州一模作文题出来了,请各路神仙来审审这则材料,若附有下水作文更佳!

【2016广州一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某报为了发掘有温度和人情味的新闻,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开设了《暖闻》专栏。编辑部收到三则新闻:

一位卖油条的青年多年坚持不用有害的“复炸油”炸油条,给顾客提供新鲜健康的油条,被网友称赞为最帅的良心“油条哥”。

一位老父亲从外地来医院看望儿子,看到儿子正在坐诊,忙得抬不起头来,根本说不上话。老人家等了两个多小时后,只好挂了个号,和儿子见了一面。

某地举办珍品画展,一位男孩在探身观赏时不慎跌倒,损坏了一幅珍贵名画。主办方认为男孩只有12岁,又不是故意的,因此仅备案而未报案,希望男孩的心理不要受到影响。

从以上新闻中选择一则刊登在《暖闻》专栏上,你认为哪一则更合适?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中山刘卫平() 10:12:40

大家觉得广一模作文题 如何

开平 刘晓曦() 10:14:51

广一模实现了任务驱动式作文,紧跟了去年谁最风采那个

安徽 黄硕() 11:37:15

哇。 这个题目好。太好了。让全国卷少了一个命题范围。

正能量是我预测的16年作文命意重大范围

可能比较难写,写成故事比较好,特别是第二个,就看胆量和能力

不要动辄想着议论文。肯定会想, 但也要跳出来看看。

唉。广东堵塞了今年全国卷一个命意范围。我也不再预测这个了。

省实申青山() 11:54:42

这次一模。三个故事,三个主题,实际是就是三篇作文,虽然每个人都有话说,但是却不能在比较中看出学生能力的高与低,我想这是有悖高考命题原则的

深圳徐晓花()?11:57:05

这次作文需要回答:为什么选择其中一个,要求进行比较。考查思辩能力。

省实申青山()?12:01:04

是,思辨能力不假,但是三个故事,三个主题,三篇作文,老师们改卷痛苦,需要不断转换跳跃,更主要的是不适合选拔性考试。考思辨,其中一则就行。虽然命题中有一句“哪一则更合适”,考生写作时需兼顾其他,但是,显而易见,要重点挖掘其中一则。

一关键是良心和诚信,二关键是职业素养和拳拳亲情,三关键是包容体谅,显然立意截然不同,如此,哪个作文认识更深刻,哪个作文认识略肤浅,在没有比较的情况下,只能给相对稳妥的平均分。

茂名吴彬丽()?12:21:09

一则本身就可以思辩了,而且写一则优点时就应该考虑与其他的不同之处

安徽?黄硕()?12:31:16

此题的情境设置是:作为编辑,你怎样在编辑三则暖新闻中作出取舍

省实申青山()?12:38:55

是,但是显然你取的那则是文章阐述重点,其他两则略加阐释即可,三则不可能均衡用力

中山?丘警通()?12:42:11

这道作文题还是出的不错的,个人观点



深圳鲁力() 12:57:21

请各路神仙来审2016广州一模作文题!

广西莫羽:

出得好,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与“新材料作文”最大的不同表现在,前者比后者多了一个任务指令,每个指令都包含着若干角度,考生可以选择一个最佳角度立意,整篇文章都要围绕该角度、该中心来展开,任何偏离该角度、该中心的论述,都将大大削弱问政的论证力,这就是所谓的“就事论事”。

广州??邱海林:() 13:12:56

提炼关键词是一法,但围绕"暧闻"分析材料才更重要。

中山 丘警通:() 13:13:21

都是暖闻,都是正能量。

需要的是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哪一则最能触动内心柔软的地方。

广州袁伟军() 13:27:32

这道作文题比省考题命得好多了。完全符合全国卷的命题趋向。是道好题。

不要表层理解材料,从含意去把握,将来作文命题导向是开放性与收敛性结合。作文命题应是参考15年甲卷设计的。

哪个新闻最有人情和温暖?在权衡、选择中考思辨力和价值观,完全符合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的命题指导精神。

广州?肖刚()?13:53:34

一、三都好办;第二个乍看四个字“什么玩意”,细想有写头:父亲对儿子的理解,挂好看儿子是多么温暖的举动!只是今天习惯把工作清闲作为“追求”,估计不少学生会“抛弃”材料二。父亲挂号看儿子既没有扰乱病人看病秩序,又能体现父亲对儿子工作忙的理解。那些喜欢“喷鸡汤”的估计比较郁闷,当下这种见啥(尤其正面的)否定啥的思维导向值得反思

安徽 黄硕() 13:56:15

父亲真是体贴理解支持关心儿子的,有人读出了悲哀,本身不是不可,但这里按照作文材料指向要求,就不行了。

广州 肖刚() 13:57:10

所谓“暖闻”,只要能指出其温暖人心的表现和原因即可,可以推而广之不少身边温暖人心的事例。命题导向“结合生活体验和认知”。这是对08年以前作文要求的一个回归。所谓“任务驱动”不过新名词罢了,只要贴近生活,对生活有思考,万变不离其宗。

深圳鲁力() 14:07:30

要求中“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是写作硬任务还是软任务?有人说不用体现在文字上,只要选写一则就行了,另外一种观点却认为,必须先权衡比较,再选择!请大家探讨,形成共识!

安徽刘才友:

坚持多角度切入,每个角度没有优劣之分。不要因为选择写作角度的问题而把考生分等次。这三条新闻,选哪一条,都是可以的,关键要看考生如何说,说理的水平如何,不要定选哪条才是最好的,选哪条是最不好的。

“选好角度”,并不要求选最佳角度,要选出自己认为最合适的角度,最能够体现自己的说理水平的角度。

深圳鲁力:

广一模作文材料中有“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这样的要求,请注意;考生在行文中落实“权衡与选择”?这是“硬任务”还是“软任务”?换言之:是否需要用文字体现出来?

湖南肖劲松()?14:11:33

我觉得是写作硬任务,必须有权衡比较选择的过程,否则就脱离写作任务。如果可以只写一则,而完全不顾及其他两则,要求何不改成:从以上新闻中选择一则刊登在《暖闻》专栏上,你会选哪一则?

安徽?黄硕()?14:11:57

支持

成都翟晓周()?14:11:58

必须在文章中体现比较、权衡和选择,比较中得出选择,选择的就是文章的侧重点

广州 肖刚() 14:13:29

第一段就要亮明自己的选择和总结性原因。这是题目“选择”的硬性要求;而“权衡”需要论述过程中体现,思辨本身即提醒“权衡和选择”。既然以编辑身份可以选择,就没必要三则材料均呈现,800字想干什么?题目论述核心话题是“温暖”,只要解析我选的这则新闻为何“温暖”就可以了。保险起见,文中点到另外二则即可,否则,论述很难充分。

安徽 黄硕(1198271427) 14:14:03

所以我上午就说了,其实二更相对容易产生思维碰撞的。

且不会像1、3那样。特别是1,,难度在于容易老旧。写的太多了。

深圳鲁力(929056535)?14:16:54

各路英雄所见颇同!任务驱动式作文中的任务应是要通过文字体现出来的“硬任务”!加之吴老师的下水作文,正好佐证了这一共识!

成都翟晓周() 14:17:51

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目上明确指出的要求,是规定动作;完成规定动作才能做相关的自选动作。在就事论事的评析中比较、选择。这是规定动作

安徽 黄硕() 14:21:51

吴老师下水文,也再次证明,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与过去多数学生作文模样是不同的。不需要太多的素材来证明,只需要就事说事并就是说理。

一定要先就事说事,然后也一定进入到就是说理,缺一不可

深圳鲁力()?14:24:50

赞成,由事到理!

安徽?黄硕()?14:25:31

学生若按过去模样写,严格说,想写也不行,也写不出来

思维的具体路径限制了你

省实申青山()?14:27:20

个人浅见,就作文而言,全国卷一优于全国卷二,全国卷一话题更为集中,二则略显发散,全国卷一在大量的同题比较中更能看出考生能力的高低、认识的深浅,有利于选拔人才。全国卷二和广一模相对,卷二优,一模略次之。两则作文看似相似,实则不同。全国卷二“谁更具风采”,大家对风采的定义就不同,而给的三个人,大家也很难都认可,像第三摄影师,因此写作时只选其中一人展开论述即可,其他两人可不论,而广一模不同,“哪个更暖”,大家对“暖”的定义是一样的,加之三则材料也都算正能量,想必不会有太大争议,在这种情况下,深挖一人同时,必须兼顾别两者,这样写起来易流于泛泛而谈。因此,相比较下,卷二更为集中深刻,广一模则会流于松散肤浅。

安徽?黄硕()?14:27:28

除非不写议论文,申老师这个分析有部分道理,也值得思考

省实申青山()?14:29:05

有的老师认为广一模与全国卷二完全相同,我不完全认同,貌似而已。

广州??邱海林()?14:29:13

只能就事论事?

安徽?黄硕()?14:29:20

不能

完全相同

广州??邱海林()?14:31:03

同意肖刚老师意见

安徽?黄硕()?14:31:04

材料性质趋近,对分析并无难度

湖南湘乡肖劲松()?14:31:06

赞同申老师观点,类似,但第二则材料中提供的信息太少,考生难以准确分析。

安徽?黄硕()?14:31:20

不会分析的学生,再容易的都难

广州?肖刚()?14:31:25

人家材料是定性的了,假设去家里看。这叫反材料啊,或者是,这是反题目啊

如果假设成立,所有作文题目都是错的。网上那些所谓0分作文,正是通过假设题目错误来论述的

省实申青山()?14:33:28

大家对第二则有不同认识,这就应了我前面的说法,如果想考思辨性,一则材料足矣

安徽?黄硕()?14:34:18

对暖的定义也可不同

很明显。第一则暖,是诚信。第二则是理解。第三则是关爱。

湖南肖劲松() 14:35:41

“我认为,老父亲与医生儿子的一面之难最温暖人心更符合《暖闻》栏目的出发点和意旨。”文章要不要回应一下这句话?其他两则为何不最符合?比如关于诚信与食品安全的宣传讨论已有很多,第三则材料所反映的事不是很典型,类似的事一般是通过法律渠道解决,而第二则在医患关系非常紧张的今天尤其值得讨论。不知当否,请各位大师和吴老师指点。

省实申青山() 14:36:57

暖,一种感受,直指人心,大体相同,不同在于人的认识、际遇不一,所以哪个有争议,而不是对“暖”的定义,因此也就必须以其一为重点,兼顾其他。

(发言暂略)





附【教师下水作文两篇】

范文1:

一面之难,带来的不只是温暖

广东茂名??吴彬丽



《暖闻》栏目准备从三则新闻中选取一则来引导读者用温暖的眼光来看待社会。一是良心“油条哥”坚持不用“复炸油”,一是老父亲需挂号才能与儿子见上一面,一是主办方顾及小男孩成长对其不小心弄坏名画采取了备案而不报案的做法。

【材料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说明了开设《暖闻》的目的,关键词是“温暖与人情味”“一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第二部分叙述了三则新闻,它们分别为“油条哥”坚持不用“复炸油”、老父亲等候挂号排队看望儿子、主办方宽容12岁男孩无意损坏珍贵名画。这三则新闻均为有温度和人情味的事件,体现出向他人或社会传递的温暖。第三部分提出写作要求,明确写作任务。第一,必须从这三则新闻中选择其中一则新闻;第二,围绕“温度和人情味”这个关键词,阐述选择该新闻的理由;第三,把选择的新闻与其他两则新闻进行对比性分析,凸显所选择新闻的温暖所在。文章的开头很好地抓住了题目的前两个部分的内容,概括简洁、得体,尤其是关键词抓得准,统领材料,点明中心。】

【文章开头是“引”:引叙是议论文的开头部分,引用所给材料的部分内容,或者概括记叙这件事情。好的引叙既要简明扼要,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要引出评述点,为后面阐述理由做好准备。】

我认为,老父亲与医生儿子的一面之难最温暖人心更符合《暖闻》栏目的出发点和意旨。

【单独一段,表明作者的评论点或叫评论对象,旗帜鲜明地指出父亲与儿子见面一事“更合适”。其实,前面这两段是文章的开头部分。完成了“引”的任务、要求。】

温暖如冬日里的暖阳,驱逐寒冷的同时,带来明亮,带来暖和,更重要的是,它能给人们带来对春天的期望,对未来的希望。而老父亲和儿子的一面,恰恰有着不仅限于带来温暖和感动的作用。

【这一段是“释”:就是解释突出评述的重点,鲜明指出自己的态度、观点。这一段很重要,是强调、突出,是过渡、引领。学生往往没有这一段,跳过它,直接议论了。符合题意的立意,综合而言应该为“向他人或社会传递温暖和人情味”。用这个标准考查的话,文章的立意是切合题意的。稍有缺憾的是只提“温暖”而没提“人情味”。作文材料里把这两个词语是并列看待的,所以不能丢一个。】

乍一看,老父亲和儿子的一面之难是何其冷冰冰啊。家庭是社会的小单位,是每个人心灵的栖息地,是幸福感的发源地。家庭中的亲情起着重要的维系作用,父母子女之爱,朴实无华却动人心弦。可是,当别人与孩子在公园里嬉闹游戏的时候,当别人与孩子共享丰盛的晚餐的时候,老父亲就好久没见过自己的孩子了!他只得亲自到医院去,可儿子太忙了,等了两个多小时,最后挂了号才能见到一面。这一面,实在让人为老父亲感到心疼,感到心酸,感到有点无地自容。

【这一段先说家庭的意义,然后用“可是”一转,采用对比的方法,评说父子见面,段尾句是段首句的解释说明,段意突出,首尾紧紧相扣。象与理统一,严实合缝。这一段是从读者的角度“乍一看”这个故事的感受、感慨。不说“温暖”而说“冷冰冰”,先退一步说,为后面张本。】

然而,这一面之难带来真的只是心酸吗?这一面越难,折射出来的还有什么?

【这是过渡,又是递进。连用问句,紧承上文,开启下文。进行深入的挖掘。】

这一面之难,体现的是那沉重而无言的父爱,体现的是一份尽忠职守的职业精神。正是因为这“难”,他们的形象更为高大,他们的行为更温暖人心。真正的爱,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理解。老父亲深知作为医护人员的忙碌,想念儿子亲自到医院看他,等了好久才不得已挂了个号见上一面。他不打扰,不打断,淋漓尽致地阐释了父爱无声的感人。儿子忙于工作,将百姓的健康放在心上,连头都没时间抬,也不就是“医者父母心”的践行吗?一个爱子,为小爱;一个爱人,为大爱,都是那么令人动容,热泪盈眶。

【这一段,难能可贵的是没有仅仅从父亲一面分析问题,而是从父与子两面着眼,分析透彻,显示出作者的认识能力、透析能力,把故事背后隐藏的东西,合情合理的开掘出来了,这样就更好地说明了这个故事“更合适”。说理十分有力。】

老父亲和医生儿子的一面之难,最温暖的关键在于引导人们用温暖的目光看待社会和生活,进而创造温暖。生活中不缺少温暖,缺少的是发现温暖的眼睛。在医患关系紧张的环境下,我们也会看到主刀医生用动画片安抚小萝莉情绪的有爱故事,也会看到医生长时间手术后累倒在地上的画面,现在也看到了医生的父亲见儿子一面是那么难。其实,只要我们多点理解,多点体谅,矛盾和冲突便少了许多,医患关系乃至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更和谐,更温暖了吗?而一面之难暴露出来的制度里的人性化的缺失,也应该引起人们的思考,进而提出建议,让老父亲见儿子不再难,让普天下的每个人都可以享受到这温暖!

【作者和前一段一样,依旧采用观点领起下文。用“关键”一词,突出“更合适”的原因。三个“也会看到”是排比,联系、列举社会事例,歌颂、赞美医生的同时,指出我们要“发现温暖”,理解、体谅从而温暖自己、温暖他人。接下来分析一面之难的原因一一人性的缺失。由现象到本质。警醒而深刻!

上面三段是“议”,议是议论文的分析问题部分,也是论证中心论点的重点部分,它的任务是分析问题,组织论据来论证论点的正确。这一部分的安排和论证层次要有严密的逻辑性。论点和论据的联系,论述的先后次序,文章的层层推理,这些都要根据事理的内在规律,并考虑说服效果来组织安排要做到纲举目张,环环相扣,使观点和材料有机地,富有逻辑效果地统一起来。以收到以理服人的效果。

上面说了作文材料分三个部分,而第三部分提出写作要求,明确写作任务。第一,必须从这三则新闻中选择其中一则新闻;第二,围绕“温度和人情味”这两个关键词,阐述选择该新闻的理由;第三,把选择的新闻与其他两则新闻进行对比性分析,凸显所选择新闻的温暖所在。写作要求、写作任务中的三条,其中前两条,作者落实得是非常好的,第三条“对比性分析”,没有落实,这是一个大的扣分点。当然,对三则新闻能进行权衡,则属于符合题意,如果没有权衡这三则新闻,亦属于符合题意。如果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不写“向他人或社会传递温暖和人情味”的内容,则属于偏离题意;如果没有做出选择判断,只是分析了三则新闻的温暖,则亦属于偏离题意。】

王蒙说:喜对天下,处处可喜。当我们用温暖的眼光去看待世界的时候,我们感受到了温暖;但当我们用温暖的眼光看待每一个人的时候,我们会给人带来温暖。暖对天下,处处温暖,这个才是中国梦的真正要义。

【这段是上一段的深化,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中国梦”三个字的出现,一下子扩大了文章的视野,“温暖”的意义不一样了,提高到了社会和谐、发展、进步的高度了。?

写到这里应该是“联”,即“联系现实”。议论文的写作一定要具有时代性,要对现实生活有指导意义。在本论结束之后联系现实社会或者作者生活实际,谈谈论点的现实意义,这样可以引发读者更多思考,或者发出呼告,引起读者的特别关注,以达成作者写作的目的和针对性,这样可以加深议论的力度。“联”,也似乎做得不够好,应该从反面说说“《暖闻》栏目的出发点和意旨”,切中时弊,我们的社会正是缺乏“温暖”,所以才办这样的节目。】

老父亲与医生儿子的一面之难,带来的不仅仅是温暖那么简单。

【结尾段,与题目、开头呼应,除了首尾呼应,结构完整之外,还引发我们的深思,“温暖”的含意是丰富而深刻的。不过我还是觉得,结尾有点简单了,还可以更有蕴意一些。

结:即“结论”。这个结论是紧承前面的“联”而来,从对现实生活的分析得出结论,更能够令读者接受,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作者在文章开头提出的中心论点,起到首尾呼应的作用,使全文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从角度与立意的方面看,文章对“温暖”的含意是缺乏具体的内容指向的,因为三则故事?三个主角都有温暖,但“温暖和人情味”的含意是不一样的,作者没有具体的区分。所以也是应该扣分的。

1.第一则新闻:“油条哥”坚持不用“复炸油”,提供新鲜健康的油条。坚守良心,温暖他人;诚信经营,传递正能量;面对利益的诱惑,坚守道德底线。

2.第二则新闻:老父亲等候挂号排队看望儿子。理解和尊重亲人,凸显关爱;遵从秩序规则,方便他人。

3.第三则新闻:主办方不惜珍贵名画受损,宽容12岁男孩。面对他人无意的过错,主动宽容、友善;理解孩子的过失,呵护成长;面对利益受损,理性处理。】

(点评:海城)



范文2:

最暖是温情

广东佛山顺德乐从中学??谢植宣



三则新闻,读罢均令人动容,或为之鼓掌,或为之感动,但若问我们哪一则最有温度和人情味,则无疑是珍品画展主办方那润物细无声的温情。

“油条哥”多年坚持不用有害油,诚信经营,良心做人,在这个诚信缺失、行为失范的当下,确实难能可贵,但诚信经营、良心做人难道不是一位商人所必须遵循的底线吗?当底线居然也成为了大部分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最高标准的时候,你所感受到或许不是那初读的暖意,而是那充满荒诞与反常的寒意。而面对那苦等了两个多小时,只求和儿子见一面的老父亲,我眼泛泪花,内心感动,但唯独感觉不到温暖。这是一位勤勉敬业的儿子,这是一位父爱如山的父亲,理性告诉我应该要为之点赞,但感性的我,更希望儿子能抬一下头,看一看那等待多时的老父亲。而儿子最终看到那等待了两个多小时的老父亲,想必也会潸然泪下,那泪中,有感动、有愧疚、有深情,但在儿子的心里,或许并不温暖。

而珍品画展的主办方,我为之鼓掌,为之感动,更感受到一股浓浓的暖流,因为面对那不慎损坏名画的12岁男孩,本可按章处理,报案索赔,追究责任,毕竟那是一幅珍贵名画,虽非无意,但确实造成了严重后果,但是主办方却没有,因为名画再珍贵,也不如人心珍贵,何况那是一位才12岁的男孩的纯真心灵。他才刚开始用他的心灵去感受这个世界的温度,用他的眼睛去仰望这个世界的光明,而这一切,随着那不慎的一跌,都有可能被严苛、惊吓所取代。法规不外乎人情,一个没有温度、没有人情味的严苛处理,虽合规合理,但如果缺乏了对人的关注,对人的呵护,那么其意义、价值便大打折扣。而主办方的处理方式无疑是充满温情和人情味的,面对珍贵名画的被损失,此时此刻,算计的不是自己的损失有多大,而是用满怀深情的方式呵护孩童那敏感而纯真的心灵,希望男孩的心理不要受到影响。对这个世界抱以足够的善意,对身边的人和事给予必要的理解和宽容,在这个人心冷淡、信任缺失的年代是多么的弥足珍贵。

这个世界,有必为之事,如“油条哥”的秉持良心、待人诚信,这本应为生活的常态;也有应为之事,如那忙得抬不起头的医生儿子,勤勉工作,这是职责,但职责之外,我们也希望能感受到更多的温度与人情味,毕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而为难为之事,如那主办方的润物细无声的温情,则尤其令我们动容,令我们感动,因为此处的温度与人情味超越了个人的私利与得失。此次珍品画展,展出的不仅有那珍贵的名画,更有那暖人的温情与宽容理解的人情。最暖是人心,温情涌动,世界便不再冷漠,人情依旧,彼此便不再隔阂。

因此,无疑,主办方的温情与人情是最暖人心的,我为之鼓掌,为之感动,更在这乍暖还轻冷的时节感受到如沐春风般的暖意。

2016年3月16日下午2时

【大家点评】:

深圳鲁力:()13:50:10

此文不但内容开阔,更值得取经的是:兼顾到了材料中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要求,很好的完成了“驱动任务”,可谓用心良苦!这些年来,读了很多谢老师写的各地考卷的下水作文,其释放出来的精气神可钦可佩!一个人写一篇东西并不难,难的是长期坚持不懈!

茂名吴彬丽:() 13:52:06

赞同!还有材料与材料的对比。

广州邱海林:?2016-03-17?15:18:14

谢老师作文的分析丝丝入扣,语言大气。唯开头引述材语焉不详,第二则材料的分析角度需要调整。

广州李中:?2016-03-17?15:21:24

在本材料中要讲选择的理由不能不提其他两则,不提不是不及格,而是没力度,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不比较却能说出个最,其实他是做了比较而不自知。

省实申青山:() 14:27:06

第二则一定要从父亲角度写?写医生就不行???

是不是有点太过僵化?

广州李中彦:() 14:28:33

写医生当然可以,是敬业。这个角度与父亲无关

省实申青山:() 14:29:00

这不一样暖人?

广州李中彦:() 14:30:22

当然,是另一种暖。

省实申青山() 14:31:16

我觉得谢老师的认识没问题

不必拘泥于谁是陈述主体

广州李中彦:() 14:32:55

但写敬业的时候,和第一则重了。

广州邱海林:() 14:33:14

申老师说没问题,应该就没什么问题了。

广州李中彦:() 14:19:45

顺德谢老师的范文非常贴题,里外结合,照顾周全。可以商榷的是第二则,诚如邱海林老师所言,主角是父亲,并非儿子。就本文而言,该点无伤大雅,好文还是好文。

省实申青山:() 14:34:10

哈哈,争议,争鸣,不是争执,争斗@广州??邱海林

顺德谢植宣:() 14:33:07

谢谢各位前辈意见,我只是抛砖引玉

安徽?黄硕:() 14:00:01

再次表明,这类作文主要是就事说事到就是说理。与以前的面貌大有不同。

那么,过去那种堆砌素材,并列分论点的做法有无用场呢?还可以有,但需要在就事说事到就是说理的过程中用,不过,这样用的时候,例子的分量势必要大幅度压缩,往往要变成其中的一个句子了。

现在,应该说,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上明显的特点,大多数人还是承认的。





【权威裁判】

对2016年广州一模的评价与评分细则制订的建议

广东省评卷组专家《语文月刊》副主编 胡家俊

【题目】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某报为了发掘有温度和人情味的新闻,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开设了《暖闻》专栏。编辑部收到三则新闻:

一位卖油条的青年多年坚持不用有害的“复炸油”炸油条,给顾客提供新鲜健康的油条,被网友称赞为最帅的良心“油条哥”。

一位老父亲从外地来医院看望儿子,看到儿子正在坐诊,忙得抬不起头,根本说不上话;老人家等了两个多小时后,只好挂了个号,和儿子见了一面。

某地举办珍品画展,一位男孩探身观赏时不慎跌倒,损坏了一幅珍贵名画;主办方认为男孩只有?12岁,又不是故意的,因此仅备案而未报案,希望男孩的心理不要受到影响。

从以上三则新闻中选择一则刊登在《暖闻》专栏上,你认为哪一则更合适?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第一、评价

(一)给大家一个全面备考的提醒。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从形式来看,基本上与2015年全国课标甲卷相似,从形式上没有突破。但是,在各地都以2015年全国课标乙卷那样的事例型材料作文作为备考的重点中,给大家一点提醒,要全面备考,是非常必要的。至今未有任何文件说广东今年的高考就用全国课标乙卷,就表示任何的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在一模中采取模拟甲卷作题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

(二)很好地反映了新的命题趋势。

这道题在形式上虽然没有什么突破,但是还是能够反映了总体的命题趋势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不是全新的作文命题形式,它还是属于新材料作文命题的范畴里面的,是修订版而已。这道题的材料把事例与观点结合起来,以试题指令的方式提出写作任务,很好地体现了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主要精神。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几个关键要素:材料的多元理解;切入角度的多样性;情景的创设;矛盾冲突点的把握;写作任务的布置。

这些要素在这道题目里都处理得很好。

(三)有现实针对性。

这三条新闻都充满了正能量,都有人情味,都有一定的新闻价值。针对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医患关系紧张、人与人之间关系紧张这样的社会背景,弘扬主旋律,提倡正能量,让人们暂时摆脱冰冷的现实,用温暖的视觉来看问题。是很好的题目。

(四)符合考生的年龄认知水平,材料反映的问题有思考的空间。

材料反映的问题,考生应该是有所了解的,是符合考生这个年龄层次的人的认知水平的,材料反映出来的问题,也是热点的社会问题,有足够的思考空间给考生发挥。



第二、对评分细则制订的建议

(一)以语法分析的方法分析解读材料。

这是广东省高考评卷场多年来的做法,以试题的文字表述为基础,挖掘相关的要素。

1.第一段文字,创设了一个情景:某报开设了一个叫《暖闻》的栏目,目的是要发掘“有温度和人情味”的新闻。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觉看待社会。

2.陈述第一条新闻:一位卖油条的青年多年坚持不用有害的“复炸油”炸油条,他的行为受到网友的称赞。该青年的核心精神是“诚信经营”。

3.第二条新闻:一位老父亲从外地来医院看望当医生的儿子,儿子坐诊太忙,根本没空跟老人家说上话。老父亲只好挂个号才跟儿子见上一面。医生的核心精神是“敬业”,老父亲思念自己的儿子,理解儿子的辛苦。

4.第三条新闻:在一个画展上,一位不满12岁的男孩,不慎跌倒,损坏了一幅珍贵的名画。主办方没有追究男孩的责任,还关心他心理会不会受到影响。该条新闻的核心精神是“友善”。

5.以问句的形式提出写作任务:从以上三则新闻中选择一则刊登在《暖闻》专栏上,你认为哪一则更合适?并提出了写作的要求: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6.具体列出写作要求: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7.加上题干的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二)题意的理解要突出“综合材料内容与含意作文”。

作文题目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综合该材料的内容和含意,就是:从三则新闻中选择一则最合适的刊登在某报《暖闻》专栏上。内容要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选择:在三则中选择一则,那些选择两则的就不符合这个任务要求。

权衡:关键词是突出“更”字,这里面就需要有比较。要权衡就要有标准。有一个同一标准作为衡量的杠杆,才能体现出“更”的意味来。

权衡的标准:

(1)有温度。那一则新闻更加令人读起来觉得更温暖。“温暖”是个很感性的词语,不是量化衡量,关键看个人感受。

(2)有人情味。

(3)有新闻价值。

思考:由自己的选择而展开的思考。

完成任务的效果要成为判断作文写作水平的一个考虑因素。

(三)坚持主要角度的选择没有优劣之分

坚持多角度切入,每个角度没有优劣之分。不要因为选择写作角度的问题而把考生分等次。

这三条新闻,选哪一条,都是可以的,关键要看考生如何说,说理的水平如何,不要定选哪条才是最好的,选哪条是最不好的。

“选好角度”,并不要求选最佳角度,要选出自己认为最合适的角度,最能够体现自己的说理水平的角度。

第一条新闻核心精神是“诚信”,第二条新闻核心精神是“敬业”,第三条新闻的核心精神是“友善”,我们不好把这三者排序。

(四)判断是否符合题意的关键点

判断是否符合题意的关键点:任务是否完成?主要看两个要素:一,有选择,二,有理据或者感受。

(五)判断哪些作文属于基本符合题意的建议

1.由材料引出概念,然后论证这个概念的。例如从第一条新闻,引出“诚信”,然后论证“诚信”的。从第二条新闻,引出“敬业”然后论证“敬业”的,或者引出“互相理解”“父子情”然后论述的。从第三条新闻引出“友善”,然后论证“友善”的。

2.没有作出选择,写作泛泛而谈的。

3.就某一条新闻扩写成记叙文或者散文的。

(六)判断哪些作文偏离题意的建议。

不完成该写作任务,自己另写内容的。

(七)强调发展等级打分的重要性,探索稳定、提高发展分打分的办法。

(八)平衡好中心突出与合理延伸的关系。中心应该是:选择与理据,延伸是对相关问题的进一步思考。规定的任务要作为中心,思考作为提升、点睛作用。

(九)错别字扣分按照一个扣1分,不封顶的要求来操作。注意分析错别字的扣分情况。思考错别字扣分是否要封顶?如何尽可能公平对待每一位考生的问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6年广州“一模”作文《暖闻》审题指导、优秀作文、评分细则
任务驱动型作文“有温度和人情味的新闻”(2016广州高三一模)解析
2016年广州一模作文评分细则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与传统新材料作文写法对照
[转载]高考作文:善思胜于能言
语文教学:2016年广州市高三一模考试作文立意初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